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茶叶应该是越嫩越好!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而绿茶我们通常会建议是趁着茶越新鲜的时候喝最好,如果绿茶存放太久的话,即便是保存条件再好,茶氨酸等风味物质也会越来越少,茶汤就会越来越寡淡,本身茶叶的鲜美滋味也就越来越褪去,更甚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气体和滋味。

为什么有人说越好的茶叶口感越淡?

首先感谢官方的邀请,生在茶乡,祖上几代种植茶叶(茶园世家?),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就是茶,早起一杯茶,睡前一杯茶,与茶共舞已成习惯,生命注定与茶为伴,我能离开手机但离不开茶?。 耳濡目染数十载多少对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就拿家乡的绿茶说吧(信阳毛尖),市场普遍认为明前茶品质最为上层,市场价格最贵,每年明前茶采摘期就那么一个星期左右,物以稀为贵,做为春茶最早期的一批茶叶,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没得说。

明前信阳毛尖绿茶基本采摘的都是小芽,一天一个品质(告诉你们个业内秘密 明前头一天的茶不怎么样),一天一个价位,鲜叶是基础,炒工是关键;明前茶口感比较清淡,汤色嫩绿,茶叶比较鲜嫩,用水冲泡茶香四溢(兰花香),纯正的明前茶确实喝起来挺诱人的,明前茶采摘完就是雨前茶了,雨前茶市场价位有所回落,采摘的有纯芽,有一芽一叶,相对于明前茶来说,雨前茶品起来茶香更加浓郁一些,微涩回甘有甜甜的感觉,朋友们知道吗?经常喝茶的朋友们都知道,山头越高,茶叶品质越好,而真正的大山茶都是雨前茶,由于清明前深山温度还比较低,茶叶根本没有长势,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前茶虽季节早但没有雨前茶好喝(人生如茶,苦尽甘来)。

为何说一冲开水就沉底的绿茶比较好?

泡茶时沉底其实是大家在喝茶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能沉底的比重大。实际上沉底除了和茶叶的嫩度以外,和茶叶的工艺,形状都有关系。其实很多物体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一颗白茶是不是是菜心肥厚的叶子比较重,外面的老叶比较轻?茶叶也一样,肥壮的芽比重大,老梗老叶比较轻,断梗是最轻的。在工艺形状上来说紧致型的,揉捻过的,这些茶叶最容易沉底,片状的相对来说泡开速度慢,有时候我见到那些炒青香茶可以用上投法,但是谁见过龙井猴魁用上投法?沉底还有正立和倒立的说法,如竹叶青泡开一般是正立,而龙井泡开是倒立,这两个的区别是竹叶青雀舌的芽是空心芽,而且竹叶青的产地是在四川等海拔比较高的地区,高山茶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茶叶容易起梗,茶心生长慢,采摘起来空心芽比较多,根部比牙尖重,所以泡开,茶叶是正立,而龙井的产区是东部地区,茶叶茶叶比较紧实,比较重,泡开的时候就是尾部向上倒立了。

茶叶越嫩越好吗?喝茶应该喝叶,还是喝芽?

茶泡的主要是嫩芽,因为嫩芽的采摘比较艰难,产量也低,在价格上就贵得多。所以一般人都认为茶叶应该是越嫩越好!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从营养价值来说,茶叶主要营养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这些物质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所占比例会有所不同,这样口感营养价值就会有所不同——茶多酚主导涩味,咖啡碱主导苦味,氨基酸主导鲜爽。

生长的茶叶达到不同程度就可以制成不同的茶。比如芽头壮实内在物质丰富的独芽适合做成针形茶。竹叶青就是这样的茶芽做成的,泡起来才能显得根根直立的形象。这时的茶芽茶多酚含量少点,口味就淡得多。而西湖龙井茶采摘就是从一芽一叶初展开始的,以一叶一芽或二芽为主。此时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处于相对低的水平,茶的鲜爽滋味会比较明显,营养价值高。

普洱茶为什么可以越放越好喝,而绿茶越来越难喝?

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并且作答:普洱茶之所以能越放越好喝,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越陈越香”,而绿茶则是新茶会比老茶好喝,这其实是与两种茶的制作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提及普洱茶,势必要说到它的一个“陈化作用”,很多接触过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普洱茶有一个特性就是新的普洱茶可以存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然后转化成了陈年的普洱茶,而且是存放的时间越长价值也就越高,普洱茶在被炒的特别火爆的时间里,供不应求,一度炒成了拍卖品。

普洱茶的加工工艺采用的是“低温杀青”工艺,普洱茶在杀青过程中,不停的翻动茶叶,让茶叶温度始终保持在60-70度左右。杀青的时候温度控制70度,让茶叶中的多酚和酶不会被高温杀死,为后期自然陈化做准备,也就是之后自然发酵。而绿茶我们通常会建议是趁着茶越新鲜的时候喝最好,如果绿茶存放太久的话,即便是保存条件再好,茶氨酸等风味物质也会越来越少,茶汤就会越来越寡淡,本身茶叶的鲜美滋味也就越来越褪去,更甚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气体和滋味。

绿茶的加工工艺采用的是“高温杀青”工艺,在整个杀青的过程中,由于在高温翻炒之下,茶叶中酶的活性被快速的破坏,有效抑制了茶叶中的多酚氧化,从而让茶叶不至于变红,这也是为什么绿茶泡出来一般都是绿叶清汤。要是不小心杀青的温度过低的话,致使茶叶转变成红色,破坏了绿茶的美感。高温杀青的方式,使茶叶在杀青过程中把酶生物给杀死,酶生物没有活性就不会和多酚发生反应,就不会产生自然发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