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前市面上的“小青柑”主要来自广西柑、云南柑等小青柑果前文谈到的,正因为新会小青柑自身的产量不足,因此市场早年就不断尝试寻找其替代品缺口的小青柑,即广西柑和云南柑等高产代表小青柑为替代物。那么问题来了,在新会陈皮已经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青柑有如何满足其产量呢?三、目前尚无办法发鉴别是否“正宗新会小青柑”对于如何鉴别小青柑是否新会柑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
如何判断小青柑的优劣?
小青柑,茶界网红,接触小青柑越多,发现口感滋味、香气差异越大,大千选择在前,你将如何做出选择呢?产区环境差异核心产区与非核心产区(土壤与水质的差别)。核心产区以熊子塔为中心,凡能眺望到茶坑凤山熊子塔(又称凌云塔,位于茶坑村),都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会柑皮。新会柑有五个核心产区:茶坑,天马,东甲,西甲,梅江。
以上五地的附近一带,处咸水和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溉用水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使核心产区的新会柑的品质是其它产区无可比拟。非核心产区由于土壤和水质成分上的差异,影响了小青柑的生长及口感,使柑皮质量与核心产区有一定的差距。核心产区小青柑香气、滋味都较非核心产区更加纯正、厚实、持久。
柑柑品种有别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用来药用的陈皮或是入茶作为陈皮普洱的来源之一都是茶枝柑。根系发达,其种苗繁殖,一般常用两种方法。圈枝柑,就是选母树上生长旺盛、挂果率高的枝条进行圈枝移植,方法是环树枝一圈切皮,包上泥巴禾草等促根介质,让切过表皮的地方生根,当根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修枝,连根移植到地上,这种方式移植生长的树结出来的果就是圈枝柑。
在母树上“圈枝”,也称作“原枝”。被视为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其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制成陈皮质量最好,但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产量不高。驳枝柑,即嫁接柑,是以和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既能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特点,又能保持部分本体的优良性状,可谓双剑合璧。新会驳枝柑一般用当地的红柠檬作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为穗接,结合在一起砧木发芽后即可移植在地,另行管理。
其果子大,产量高,抗病力强,但质量稍稍逊于圈枝柑。目前,大批量的种植,基本上采用都是“驳枝”技术,毕竟产量大,抗病力强。现在市面上的小青柑多为驳枝柑,圈枝小青柑的口感更香甜、醇正,耐泡程度更高。气味上圈枝比驳枝柑香味更重,更为醇正,驳枝有夹杂柠檬味的刺激性气味。入口驳枝柑皮涩苦味重,夹杂柠檬味,圈枝柑皮香甜居多。
圈枝柑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管理难度较大;再加上产量比较低,从经济效益考虑,果农更倾向于种植驳枝柑。因为驳枝柑产量比较高,抗病虫害能力也比较高,管理成本较低,这也是驳枝柑成为市场主流的主要原因,适合规模化生产。圈枝柑的果体比较小,皮薄,但香气很高。因为血统纯正,柑油及黄酮类物质含量比较高,在口感及药用价值上普遍高于驳枝柑。
驳枝柑柑普茶作为市场主流,在柑香表现及药理价值上依然高于其他地区的柑桔类产品。如果说驳枝柑就是新会茶枝柑的名优品,那么圈枝柑就是新会茶枝柑的尊贵品。树龄大小有别树龄越大,根系越发达,吸收土壤营养成分的能力越强,柑皮内含物质越丰富。从口感上来说,树龄越大,小青柑的口感越醇甜,柑皮的异味和刺激性趋于平和。
柑树一般树龄在3-5年居多,7-8年很少,10年以上的更是寥寥。烘晒的工艺不同小青柑选用未成熟的新会柑,其酸涩味较重,厂家有的会进行杀青工艺,暂时抑制酶的活性,降低小青柑的酸涩度。杀青有两种不同的工艺:蒸青与烘青,两种杀青方式均可,烘青操作更容易控制,一般批量生产为保证工艺稳定性多选用烘青技术。小青柑为了长期保存需要进行脱水步骤,脱水有生晒与直烘两种方式。
生晒果使得柑油味更厚,存放后口感相对更好,但是新会七八月份为多雨季节,生晒果基本不能满足量的要求,一般生产厂家多选用直烘技术,并不适合产品的长期存放,定位为工业时代的快消品。生晒的柑果香更清新、更浓郁、更持久些。茶叶的好坏不同小青柑由于个头小,里面通常搭配宫廷级普洱熟茶,这样的搭配从药理上讲可以互补,达到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作用。
茶叶的选择对口感影响很大,好的茶叶会提高整个小青柑的适口性和耐泡度,柑茶融合入口的滋味也更加纯正自然。而熟普,分级、品质更是千差万别。再加年份、不同的陈放地点的熟普,更是变换丰富了。如果小青柑入口茶气不足,口感稀薄,苦涩而不回甘,或者有渥堆味土腥味,不耐泡等,极有可能填茶的质量不高或年份不够。冲泡方式的不同好的茶,有了前面提到的品种、环境、树龄、采制时机、加工工艺、茶果比例等因素的加持,基本就是一款非常好的茶品了。
如何挑选和冲泡正宗小青柑?
第一步,闻香;新会核心产区的柑皮具有醇厚的柑香,这股香气能给人舒服的感觉,其它地方的柑皮香气没有这么醇厚,而且差别非常明显。第二步,看柑皮厚度;正宗新会柑柑皮质厚、质硬、色匀,油包粒密实清晰可见。冲泡过后柑皮柔韧性好,劣质小青通常柑油包细小,冲泡后色偏深绿,皮质稀软毛孔粗,冲泡过后柔韧性差。第三步,看出汤速度;一款好的小青柑和好的宫廷是分不开的,同样的冲泡方式(包括水温,出汤时间,注水点),出汤的速度越快说明里面的料越好,很多便宜的小青柑怎么泡都很难出汤。
网上陈皮有假的吗?如何区分?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陈皮是芸香科植物柑橘类果实表皮制作而成的食材,在广东地区陈皮可以是说家喻户晓的必备品。在我国,芸香科植物也是被广泛种植,例如柑、橘、橙、柚、柠檬等等都是芸香科植物,其果实外皮都可以制作陈皮。目前我国陈皮主要是以柑皮为主,因为柑类植物的果皮比橘(桔)要厚实,而经过历代的种植技术改良和繁殖优化,柑皮制作而成的陈皮药效更加明显。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陈皮,也不是随便拿柑橘皮就可以入药的,而是需要经过炮制或者陈化,其技术工艺又分为九制陈皮、三蒸三晒陈皮、传统生晒陈皮等等制作方法。下图为泡发之后的染色假陈皮。目前市场上最流行也是最知名的陈皮,非广东陈皮中的“新会陈皮”莫属。经过这几年小青柑、柑普茶、三宝茶等等网红产品的带动,新会陈皮的名号就更加响亮了。
但由于新会陈皮的产区有道地因素的限制,新会陈皮产量的每年也有峰值。对于目前市面上的庞大的需求缺口,很多商家也开始从外来陈皮身上动了心思。于是,每年11月开始,新会陈皮市场蓬勃之余,也有很多外地柑皮被运到新会翻晒、包装,继而发货到各地。而很多网上的打着新会陈皮旗号的假冒伪劣产品,便是由此而生。而新会陈皮以外的其他产地陈皮,主要就是通过认为方式进行“年份造旧”为主的造假。
一、目前最大的陈皮“冒牌货”市场在“新会陈皮”所谓树大招风,新会陈皮也在面临着这样尴尬的局面。以网店为例,目前大部分的电商渠道现在的陈皮都是“假货”。按照新会陈皮成本计算,以2017年新会柑的批发价格4元一斤计算,100斤鲜果出4斤当年的新皮,那么4%的换算下,在不计算人力成本的情况下,陈皮厂家采购陈皮的成本就已经去到100元一斤。
而目前网上很多新会陈皮的价格都在百元以下,甚至有些标注了十年二十年的陈皮都不过“百元”!按照新会陈皮每年陈化的消耗比在10%左右,就是每年陈皮的重量会因为果皮纤维、果皮水分的降低而发生损耗,因此按照目前三年的陈皮需要在200-300元之间,而十年陈皮更高达千元以上。因此在价格计算的判断上,除非使用外地柑(一斤的成本在1元左右),不然商家是没有利润可以赚取的。
二、陈皮的造假手段主要分为:产地假冒、年份虚报、工艺造假等年份造假、产地造假等,不单是发生在新会陈皮,其他产地的陈皮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上文说到商家以某些外地皮来代替新会陈皮出售,其基本原因就是外地皮的价格便宜。而在年份上,很多人只是简单地以为陈皮的颜色越深,就越能代表年份的久远,所以除了口头上虚报年份外,商家还会对陈皮的外观进行造旧,比如以泡普洱茶在烘干的方式,让陈皮快速变色氧化,继而变化为十年二十年陈皮的外观。
这些人为造旧造假的陈皮,我们业内统一称之为“工艺陈皮”。工艺陈皮是2015年陈皮价格被资本炒作之后发展起来的“技术”。根据行业爆料,目前市面上大量“卖不完”老陈皮,几乎都可以判断为工艺陈皮,只需要2个月就可以陈化出十年的老陈皮外观。三、如何区分“假陈皮”:察颜、观色、品味道首先,如果是遇到发黑的陈皮,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
目前工艺造旧陈皮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发黑陈皮。陈皮的发酵陈化需要湿度和温度的保证,而泡水之后陈皮会进入严重的受潮状态,以内囊纤维的吸水特性,受潮状态的陈皮很容易发霉,而霉变的结果就是陈皮的外表变黑。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当我们买到发黑的陈皮,而闻着陈皮又有发霉的味道,那几乎可以肯定为人造“工艺皮”。
而正常陈化的陈皮,是深褐色(大红皮)或者青灰色(青皮柑)的,而随着时间的变化,陈皮的颜色会变深,其油光也会相对饱满;而工艺陈皮就会发黑发亮,内囊也会呈现“发霉的暗色”。这类黑陈皮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外地皮造旧直接冒充新会陈皮,其陈皮本身可能会发霉,并不建议食用。 下图为受潮发黑的假陈皮。四、关于网上购买陈皮的一点建议网购陈皮的挑战性很大,在不能触摸到实物的情况下,一般人很难分辨得出那个是真那个是假。
或者说,网购陈皮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网店商家的自觉。目前陈皮市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约束陈皮造假的现象,因为目前消费者还无法去判断怎么样的陈皮是符合“真陈皮”的标准,所以也就无法判断你购买的陈皮是否是“假货”。目前很多陈皮网店的“假一罚十”等政策,也是无法落到实处执行。但如果消费者购买了怀疑是假陈皮的商品,建议直接利用“7日退换”的规则进行退货。
目前即使是行家,在网店购买陈皮也无法保证质量,所以需要购买陈皮的消费者,建议到实体药店进行选购。总的来说,以新会陈皮的为例,目前新会产区大概只有4万亩柑田可以满足陈皮的供应,而柑皮还不能马上转化为陈皮销售,还需要翻晒、陈化,存放等一系列的制作才能成为陈皮。因此传统陈皮的制作工艺成本高,时间长,这也是目前很多不良商家看准了陈皮行业的这个特点而进行的人为造旧造假陈皮。
如何辨认核心产区上等小青柑?
爱吃的荷花儿1小时前 · 美食领域创作者优质的小青柑,果皮色青而光泽度高,油室点凹显,分布均匀而密集,质地密实,因处于生长初期,皮比较薄,气味微辛、芳香。从小青柑茶整体的品质来看,“茶有茶味、柑有柑味,茶味与柑味融合好”,是优质小青柑茶的基本特征,茶必须是产于云南的优质普洱熟茶,茶质纯净细嫩,发酵工艺清洁良好,有一定陈化时间的,口感醇和顺滑,甜润无杂味、霉味;柑必须是产于新会的优质老树茶枝柑,柑果健康无病变,柑味浓烈辛香;同时,工艺是茶味与柑味融合的关键,小青柑茶汤的香气是否圆融,要看制茶者对于小青柑制作的把控。
买小青柑如何辨别正宗新会柑和劣质小青柑?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小青柑从2015年开始火爆一直持续了4年多,在茶叶行业的几大展览里面,几乎是“逢店必有小青柑”的盛况。之后随着市场的降温,小青柑市场于2019年开始消停。市场上关于小青柑的故事也很多,一位新会的柑农就曾经这样描述过——无论是否以新会柑为原材料制作的小青柑茶,都一律标榜自己为“新会柑”,因为但凡跟新会陈皮挂上钩的,才是”正宗小青柑“,才能卖出好价钱!这些现状是炒作亦好,是真相也罢,商家和茶客都是随着市场波动在走,有利可图,又何必较真呢?笔者经常深入新会地区很多制作柑普、小青柑等茶的作坊,从过去的手工开皮,但现在的全自动机器开皮取肉,可谓效率高了N倍,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很多工作坊的小青柑产量更像是一个“谜”团,每年6月7月开始就有大量的小青柑果再生产,而很多果园的小青柑也没看见大规模减少,这也是一个神奇的现象。
对此每一位业内人士就直接爆料说:“目前新会地区以及其他茶厂出产的小青柑,几乎都不是由新会柑小青柑制作而成,因为每年新会陈皮的消耗都满足不了市场,又如何会在没成熟的青柑就去摘掉果子呢?”说到这里,可能你会问那么如何辨别正宗的新会柑小青柑和劣质的小青柑呢?下文笔者将展开几个维度说说。一、“正宗”的新会小青柑,产量可以说是“极少的”如果是正宗的新会柑小青柑,其产量基本上是不能满足的,原因首先是新会柑自身的产量问题。
新会柑有其独特的道地属性,就是一旦离开了新会的水土气候条件就无法长出具备独特气味的新会柑,这也是新会柑的口碑得以流传700多年的原因;其次就是新会柑的最佳经济效益不是在小青柑阶段,因为一旦达到6月份7月份小青柑阶段,其成长为大果的概率已经很大的,如果是这时候采摘,其经济效益并不好;第三就是小青柑的并不是新会的特产,而是资本炒作起来的新品,其起源跟柑普茶有些相似,是属于新会陈皮的“概念产品”实际上跟新会陈的关系不大。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大量小青柑都是以外地柑作为补充制作的,除了部分定制客户外,市面上正宗的新会柑小青柑数量极少。二、目前市面上的“小青柑”主要来自广西柑、云南柑等小青柑果前文谈到的,正因为新会小青柑自身的产量不足,因此市场早年就不断尝试寻找其替代品缺口的小青柑,即广西柑和云南柑等高产代表小青柑为替代物。加上小青柑的原材料之一就是熟普洱,其产量在云南那种小茶厂遍地的基础上,很容易满足小青柑加工的需求。
同时,目前市场上很多小青柑填充用的普洱茶,都是以7-8级料为主,毕竟好茶的在价格上和成本上都不会符合小青柑百元一斤的亲民价位。目前市面上流通着各种牌子的小青柑,笔者曾经在广州茶博会上做过粗略调研,发现100个做普洱茶商户里面,有99个都有其自己小青柑品牌,基本上都自称是新会小青柑制作而成。那么问题来了,在新会陈皮已经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小青柑有如何满足其产量呢?三、目前尚无办法发鉴别是否“正宗新会小青柑”对于如何鉴别小青柑是否新会柑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
新会陈皮的道地因素是需要在成果之后,其特殊的油脂物质含量才会显现,也就是当所有柑果都是小青柑的时候,其果实尚没有成熟,因此特征也无法显现。以新会柑独特的“香味”为例,青皮柑阶段的新会柑制作的陈皮,在陈化3年以上,其香味也不明显,因此就更不用说比青皮柑更早的小青柑了。同时,因为熟普洱茶的味道较为醇厚,而小青柑具备吸味的作用,所以最后小青柑在冲泡时的口感上更多是表现为“酸甜”的果味茶,又跟小青柠的味道相似,因此小青柑对于熟普洱是一种口感上补充,特别是年轻人群体,对于小青柑更是情有独钟,总的来说,对于老茶客而言,因为没法鉴别其本真的味道,所以很多行家并不会喝小青柑。
四、小青柑并不适合作为日常消费茶,饮用不能太频繁作为比陈皮青皮柑更早的小青柑,其属于“寒凉”之物。陈皮分为青皮、二红、大红三阶段,越早的阶段其皮性越烈,因此青皮在市场上并不多见,常见于中医药方。而二红、大红则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其性温,效果上理气润肺等,是“温性”的食材,适合大部分人食用。因此作为口粮茶的小青柑就不太适合“胃寒”的人,常饮用会导致肠胃的不适等。
小青柑作为新生茶饮品,面市早期加上资本推动宣传配合和行业的热炒,成为了普洱茶的“网红”产品。但随着市场的冷静和网红效应的消退,人们也慢慢回归到茶品的理性消费中。总之,小青柑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推动产物,虽然其本质是在柑普茶等产品上更贴合于年轻人市场的产品创新,但却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的基础。从早期推出来价格上千元的虚高,到现在百元的底气,也是市场回归常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