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的茶,拿来测评比其他品牌同档次的茶,绝对不输。在我们眼里,怎么看这个茶?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有三个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烟酒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杜国楹小罐茶创始人大家好。杜国楹的小罐茶2018年卖了20个亿!小罐茶推广它走的是传统媒体路线,2017年央视播出了长达3分钟的小罐茶专题片。

小罐茶怎样?

先说结论:品相、滋味、纯净度,各项指标均表现优秀,品质稳定的好茶。如果你不太懂茶或者懒得挑选,可以盲买。送人,好看也好喝,也很合适不过了。——————————我是在茶山长大的,从小就在做茶的环境中熏陶,热爱中国茶。喝得多了,自然也就懂的多一些,虽然我并非茶人,但后来也学了茶,现在也一直在这条路上精进。

说回小罐茶,因为我接触过品牌的合伙人,对其商业模式也了解一点,这里也展开讲一些(这些是决定其品质和定位的原因)。小罐茶这两年非常火,火到这个概念各家都已经开始模仿。当然老杜是一个品牌营销高手,具体不再多做展开。有人说它太贵了,贵一点不否认。如果你真的认识核心产区的做茶人,能买到直供的高品质茶(举例子说,也就是外边品牌包装后卖1000你能四五百买到同品质的),这话理直气壮。

否则,你拿外面品牌500一斤的来比,是搞错了对比对象。如果你注意过,你会发现小罐茶虽然广告做得多,但没有营销过情怀,也没有讲那些千年古树稀缺无比的茶山故事,他们合伙人说,不做低价茶,定价统一是做标准化认知,让价值可感知可衡量。不讲茶山故事,是不让茶莫名成为奢侈品或者收藏品,茶,本质是消费品。听合伙人说,他们2018年做了20个亿,直接干成了行业第一,这个半路杀出的“小罐茶”还是很震撼的。

而也正是因为太火了,理念和经营方式又非常挑战茶行业的各类惯性:比如不做产地 种类而做全品类、门店不做成古色古香的茶馆风、包装和茶器都非常现代化甚至偏西方审美、产品价格体系单一(且算起来单价很高)……很多人上来就直接拒绝,甚至之前出现一波跟风黑,说它完全是营销出来的。过犹不及。营销自然是非常厉害的,但不应因为这个粗暴地否认它的出品品质。

合伙人去他们黄山的茶叶生产地参观,(虽然小罐茶做全品类茶,但原料是运去黄山工厂生产为成品的。)给我发了现场的参观视频,他们的生产线要求的确严格,挑茶、分装,整体洁净度非常高,现在甚至多是使用智能机器在做了,品相标准的保持也更好了。如果说有些做茶人在讲艺术、文化传承,那么小罐茶从一开始想给市场的就是一个标准明确、品质稳定的产品。

————————入口感受——————讲了背后逻辑,来讲讲入口感受。小罐茶的茶,拿来测评比其他品牌同档次的茶,绝对不输。网上有许多测评,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龙井不杠,龙井现在用的已不是核心产地原料)除了黄茶没有做,其它五大类茶已经齐全,最近出了针对自饮顾客的多泡装,我觉得这个妥协是失败的(事实证明,市场也确实不买账),目前的产品体系也很简单:200多一盒的是银罐系列,主打的是500一盒的金罐系列,其实还有等级更高的黑罐系列(单泡150元,只有4种,其中东方美人的确是一流好茶。

)小罐茶的产品我都喝过了,如果要问,我最推荐它的茉莉花茶、小罐绿茶以及滇红,这几款无论是从品相还是滋味上讲,都算上佳好茶,如果你要买好茶送给朋友喝,盲买没错。好看,茶叶品质也绝对不掉份儿。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我不推荐它家,因为每泡4g的份量,对于乌龙茶的投茶比来说,是远不够的,所以不懂的人说为什么它家乌龙茶味道这么淡?因为太少啦!2泡才够你一个盖碗来泡呢!所以性价比差了许多。

最后,如果你好奇想尝尝,150一罐的多泡装,就买一罐自己喝一喝吧!喝了你才知道呀!找我也行,哈哈 ,毕竟熟你会发现,茶叶品质的确不输市场上你能见到的其它品牌1000多一斤的,是它该有的价!我自己家也是做茶的,我们的鲜叶4斤多做1斤茶,鲜叶每斤成本约80还不加炒茶成本,所以,入口的东西,某宝上面50甚至30一斤的茶,我劝你们看都不要看!!没有任何东西,比健康安全更重要!发个我自己家信阳毛尖馋馋你们栗香高扬,回甘显著———这么认真写的,你们不点个赞合适吗!————。

现在小罐茶很火,你们怎么看?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我们的愿景,是要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世界。杜国楹小罐茶创始人大家好。茶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究其细节,要说非常了解茶,我想很多人又变得非常不自信。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几乎走遍了中国茶叶的所有核心产区,对茶建立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接下来时间,我想跟大家分享三个部分:茶中国茶小罐茶茶是什么?一种饮料。

它还应该是什么?中国茶。中国茶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我将通过小罐茶整体的设计思维,给大家分享「茶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的十大名茶,可能它的形状大家都有印象。这是不同的茶它的茶汤,实际上它的深浅差异也是很大的。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茶山的时候,一直以为红茶长在红茶树上、普洱茶长在普洱茶树上、绿茶长在绿茶树上……事实上,树本身的差异并不大,在深加工之前它们都是绿色的叶子,当然不同的茶也有不同的健康功效。

茶是什么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时间长河当中,这一片叶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不同的原因变成了不同的茶。最重要的是,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那么茶是如何被发现的?红茶在福建的桐木关地区,因为战争的原因,当时的绿茶做好之后没有来得及打理,回来之后发现原来绿茶变成了今天所谓的红茶的原形,舍不得丢掉,尝试用火烘焙一下,结果喝起来味道也不错,便成了的红茶

乌龙茶摇青工艺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是因为采茶工过去采茶时都背一个竹篓,在山上下山、来回晃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香气,这就是乌龙茶的摇青工艺,同样是意外的发现。普洱普洱茶在历史上就是绿茶饼子,为了进藏区和牧区时方便运输,将绿茶压成茶饼。但在运输和后期储藏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年份茶、熟茶。

所以,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同时,茶也是生活方式的记录。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喝抹茶,这是我们唐宋时期传到日本的喝法,中国人今天的冲泡方式是明代开始的。最早茶是煮的,就像煮蔬菜粥一样,可以加盐、调料、米煮着喝。我们今天的冲泡方式,在历史上过去几千年当中,也不断的地在发生变化。如今全球有几种比较重要的尝法:英式的下午茶、日本的抹茶道、中国的功夫茶,这是几大流派。

最后,我们说茶也是健康的「毒品」。大家可以看到,烟酒茶都来自于植物:烟是叶子,酒是果实的深加工产品,茶也是叶子。那么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嗜好品。喝了上瘾,喝了好的回不来,成瘾性非常强。所以说我们说,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茶是意外的发现,茶也是我们生活方式的记录,茶也是健康的毒品。中国茶的问题是什么在中国茶行业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茶叶这个品类、这个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说常识问题,老百姓一般提起茶的时候,除了口粮茶、非常低端的茶之外,在老百姓的脑中没有清晰的价格认知,企业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投资者、整个金融行业、整个资本,跟茶行业接触几乎是零。那么,茶在中国年轻人心目当中是什么?第一个就是土,喝茶这事太low了。

第二个在办公室里,80后、90后谁端个茶杯进办公室了,就觉得这人老了。一说喝茶这件事都望而却步,为什么?啰嗦、太「事儿」,还有茶价格是晕的,当然天价茶也是层出不穷。关于品牌认知问题,我们说西湖龙井,西湖是谁的?西湖是浙江的。龙井是谁的?龙井是浙江省政府的。都是产品品牌和品类品牌,没有真正的企业,没有强势的产品品牌。

云南的普洱、武夷山的大红袍、安西的铁观音都不是产品品牌,而是品类品牌和产地品牌。中国茶行业目前是360亿的市场,但这个行业的前一百名不足市场份额的10%,还处于一个极度分散的状态。在我们眼里,怎么看这个茶?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有三个茶:柴米油盐酱醋茶、烟酒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三个茶是不同的,最底下这个(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农产品的茶,中间(烟酒茶)是消费品的茶,再上面这个(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文化的茶。

事实上,从市场和品牌的角度来看,可能消费品的茶更像品牌茶,而农产品的茶是大宗茶,文化的茶变成了发烧友级的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太懂茶。那么我们反过来讲,消费者没有义务去了解茶,品牌应该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告诉消费者真相。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不太懂呢?因为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茶叶是计划经济,跟今天的香烟一样是受管制的,国家统购统销。

但是开放三十年之后,我们觉得它还停留在一个比较农产品的思维,缺乏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充分洗礼。集约化主要是上游的种植,标准化是中间的加工端,品牌化是在下游的商业端。小罐茶的设计思维小罐茶想做的是一个现代派的中国茶,它的整个设计思维和传统茶有什么区别呢?所有茶叶的消费,无非不过这三个场景:买、喝、送。

「没有标准」是买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到了茶城和茶叶市场,你不知道五百的、五千的、五万的哪个性价比更高,也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喝的时候还是比较复杂,送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时「没有价格」,当你对礼品做品牌选择的时候,它们大多数都有清晰的价格标签,但茶在这方面是比较弱的。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解决。

我们中国人在泡茶的时候,常常手抓一把往杯子里放,这是一个很不卫生、不讲究的行为,但大家都司空见惯了。我们试图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便携、卫生的同时更易于保存。经过一年的反复实验后,我们将每罐撕开的力量固定在18个牛顿,拉力、开启力都恰到好处。过去最大的困惑是茶叶成本,到底如何鉴别茶?大概跑了四年之后,我总结了判断茶的三个要素:第一,产地的稀缺性。

今天云南普洱的老班章炒得很火,老班章那个村制的一定是贵的,隔壁村的就便宜很多。第二,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两叶,芽和叶的齐整程度对成本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同样的农民、土地、管理和采摘,产量不同茶叶的成本差距达到几倍。第三,工艺的复杂程度。绿茶的传统制作技艺是相对简单的,经过几个的炒制过程就可以,但是乌龙茶后期的焙火工艺就非常复杂了。

我们五月份做完茶,到九月份才能上市。因为每个月要焙一次火,焙完火要进仓退火,这样反复三、四次才可以上市,工艺不同,成本也会发生变化。拿这三个标准去审视任何一种茶,对成本基本就可以作出快速的判断。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更多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我们希望通过统一的标准简化消费者的认知。我本来就不懂茶,茶叶店琳琅满目几百个选择,我们怎么去选?小罐茶只有一个选择,你去挑喝什么种类的茶就好,重量、品级、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们用统一的小罐、重量、品级、大师和价格,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简单。传统的茶,可能是把简单的茶复杂化,它要利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但是小罐茶是要用专业的能力,把复杂的茶简单地呈现给消费者。我们对于茶叶产品,要做的是标准化的设计,让用户的认知变得简单。那么对于茶具的产品,我们做的则是生活化设计,希望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

所以,我们刚才讲这个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但是小罐茶它一定不是意外,都是用心的设计。如果今天中国的年轻人都不接受中国茶,西方世界如何能够喝上中国茶?我们必须把茶变得现代起来、年轻起来,跟现代的生活场景做充分的结合。这样,我们的80后、90后、00后年轻群体都能喝上一杯喜欢的中国茶,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机会就来了。

设计思维是创新的驱动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的愿景,是要让中国茶叶重新走向世界。做好设计和创新,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让用户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的产品,一定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简单所造成的。产品背后的复杂,才能够让用户真正的变简单,把用户的体验做好。而产品背后的复杂需要公司、工程师、设计师,以及所有相关的专业人员一起努力,所有的困难解决好,呈现给消费者那一刻,让他们的感受是愉悦的。

最后一点,我想讲讲狭义的设计思维与广义的设计思维。在一个商业的世界里,除了产品需要设计之外,营销模式、产业链模式也需要设计,只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垂直方向上去表达。我们过去对于设计思维的理解,可能在专业的方向上偏垂直了些。那么,在商业世界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得更宽。我曾经认真读过原研哉那本《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当时就记住了一句话:设计为需求服务。

小罐茶的茶叶为什么只装4g?

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谓的小罐茶根本就是一个商业噱头。小罐茶广造做的神乎其神,大量使用了煽情手法,还邀请了诸多的所谓制茶专家,其实这当中基本就是普通茶叶人,还有卖茶叶的,距离专家差得远了。那段广告中展现出来的茶叶的细致讲究的焙制方法,让观众看起来,感觉小罐茶更加具有传统的工匠精神。这其实都是一种宣传上的需要,与实际产品关系不大。

小罐茶创造性的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营销方式,类似于饥饿营销,但是却是一种高端的、变相的饥饿营销方式。它并不像通常茶叶那样,几斤几两的普通包装出售,这样就过于平庸,很快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了。所以小罐茶另辟蹊径,采取了豪华小包装的方式。并且每个小罐都制作的十分精致美观,这就是一种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方法而已。这就显出本产品高端、稀缺的特点了,能够引起人的购买欲望。

小罐茶,单个的独立包装很精致、小巧,价钱又抬的很高。这样几种简单的方式,就把原本普通的茶叶,变得不普通了。而这中间投入的大笔宣传、广告费用,正好就由那些不明真相,一味追求高端大气的那一部分消费者来买单了。而这部分消费者,真的就是买了小罐茶自己喝吗?并不见得吧。而这,无形中又为小罐茶打开了另一扇神奇的窗口,一扇人际交往的窗口,小罐茶充当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件非常合适的礼尚往来的高端道具。

如何评价小罐茶在茶行业的表现?

作为一个传媒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看到小罐茶更多的是关注于它的商业模式。杜国楹的小罐茶2018年卖了20个亿!小罐茶推广它走的是传统媒体路线,2017年央视播出了长达3分钟的小罐茶专题片。那年朋友送来的小罐茶10罐茶叶40克,售价500元,这还是普通装,听说还有更贵的1500元,根据茶叶成本,业内人士简单估算,以零售价来计,利润率应该在90%以上。

从“6000元一斤的小罐茶”涉嫌征收国人的智商税,到“大师作”的广告涉嫌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自小罐茶问世以来,顶着“茶中贵族”的小罐茶,一直充满了争议。小罐茶在传统媒体营销上虽然有优势,但是却十分头疼如何利用新媒体营销方式,去渗透到更多年轻用户心智中,不论如何努力,写出来的文案还是带有浓厚的老年干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