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茶马贸易”,就一定要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啥意思?什么又是茶马贸易?今天来走一趟历史上的茶马古道,理解茶马贸易对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政权的重要性。茶马古道是是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贸易通道,是物流,信息流,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的古代信息公路。
茶马古道是做什么的,运什么茶呢?
茶马古道是是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贸易通道,是物流,信息流,人员往来,文化传播的古代信息公路。运送的是以茶叶为主的包罗其它所需的丰富的货物,其中茶叶以大叶子紧压茶为主。茶马古道并非专指单一通道,而泛指以茶叶为媒介的贸易触角所能及的区域,最终形成较为集中的固定的贸易通道。历史上以南部省份为主特别是西南云南为起点的茶马古道最为有名。
而形成茶马古道,并能使茶马古道贸易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在茶马古道贸易的平等交易和互通有无,在交易中保持贸易逆顺差的平衡,实现双赢。我国北面和西面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以食用肉,糌粑为主鲜有蔬菜,这样的饮食结构,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奶 茶是改善这一问题的首选。因而茶叶成为了游牧民族饮食必须品,于是在驮着茶叶的马匹在崇山峻间踏出了一条条马道。
历史上,明朝的军马主要有哪些来源?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对于军马十分重视,最初百计搜求,但所获不多。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8月2日,朱元璋的明军浩浩荡荡开进大都,形式上标志着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彻底结束了。元顺帝等小股人马从此一蹶不振,亡命大漠。可是,有一个叫扩廓帖木儿的蒙古人,带领着他的队伍,开始试图恢复元朝旧有的显赫,与明军不断地开始军事斗争,和明军数次拉锯战,这股蒙元残余势力,仗着蒙古骑兵的速度与凶残,甚至形成局面,朱元璋及其手下大将都很忌惮这个扩廓帖木儿这期间,蒙古骑兵来去迅速,明军也经常用长途奔袭的手段对付残余的元军,朱元璋经常和诸将说:“尔等诸将,出入塞上,非一、二千骑不得轻行”可是,每员大将手下有两千骑兵,好到是好,到哪里去找这样多的军马呢?所以早期的明军为了应对元军,而自身又处于军马不足的情况,就只能安置步兵借助营垒保护自己,应对蒙古骑兵的冲击,然后,研制出小火铳,装载在木车上,掩护步兵,轰击蒙古骑兵。
这样相持,终于渡过了这一艰难时期,明朝政权稳定之后,对于军马的需求,开始循序渐进的解决了。这也是我们回答本题;“历史上,明朝的军马主要有哪些来源?”一,明朝廷官办监苑在官办监苑,饲养军马这方面,明朝是有章可循,有则可寻的,前朝的规章制度,办法技术,都是可以借鉴,无论是军马饲牧,还是草场管理,都是笔笔有踪。
洪武四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当时明朝的征西大将军冯胜攻下河西地区之后,明朝廷将河西大马营草滩设为官办牧场。这是一个很大的战马养牧场,这个战马场为了与周边的民居分开,所挖的壕沟就有200多里长。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年,明朝设太仆寺专门管理马政,监苑建设遍及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地,太仆寺对于分布于各地的监苑的级别做了明确的划分,列为三等:上等苑牧马万匹,中等苑牧马七千匹,下等苑牧马四千匹。
在官办的监苑当中,甘肃的监苑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建设的最好。二,民间计户、计丁养牧马匹那么,还是在上述地区,直隶、应天、山东、河南等地,在官办马场的同时,民间养牧对官办监苑形成了一定的补充态势。朝廷有司鼓励百姓按户饲养马匹,按户给予种马,而在北方地区,甚至精确到按照人数发放种马,民间这种饲牧制度的确立,对官办监苑制度是一种及其有力的补充。
三,茶马交易无论是在北方地区,亦或西北地区,亦或在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用中原地区制造好的茶叶,去交换少数民族地区的马匹,成了历朝历代统治者手中持有的一张得意王牌。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多食用乳制品,牛羊肉等,如果没有茶叶,就会生病乃至性命不保。所以,明朝专设茶马司,在明朝,甚至有“以茶治藩”的政治理念。
通过这些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到了洪武末年,仅仅是西北一处,就通过茶马交易得到马匹13000多匹。四,上贡与虏获当明朝上下都重视军马的时候,一些少数民族就把好的马匹当做贡品来送礼。漠北蒙古残部被明军征服之后,就主动上供马匹,瓦次部被明成祖击败之后,也是贡献马匹,再如西域地区的一些部落也曾经主动向明朝上供马匹,还有,明军在出征蒙军残余、鞑靼、瓦剌等军队胜利后,也缴获了很多马匹,也是明朝战马来源之一。
明朝军队为什么非要从蒙古手里买战马?
我们都知道,战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明朝建立之初,苦于军队没有大量的战马使用,朱元璋就发明了军民联合养马的国策,但事与愿违,这种模式毫无起色,以至于到了后期不得不从大同,蒙古部落手中购买战马,为了买到战马还推行了茶叶和食盐换取战马的方法,这就是古代的茶马古道的由来,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主要因为明朝军民联合养马,没有质量也没有数量,制度更加不合理。
说白了军民联合养马就是驻军养马和百姓养马需要钱和草场。当然开始时候效果还是有的,但到了后期就不行了。原因很简单,第一,牧马的草场被占领了。养马可不是养鸡,养猪那么简单,需要大量草场才可以。本来草场就控制在蒙古手里,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国内草场又被大量的贵族和地主侵占,改做耕田之用,造成了大量草场的流失。
第二经费严重不足。本来明朝就很优待士族,当官的人比马还多。这些官员委任一方后,不重视战马,朝廷发下来的养马银子到了他们手里之后,经过层层剥削,发放到养马的军兵手里后寥寥无几,这些养马的人员还要养家糊口,这么一点钱根本不够,谁还有空搭理战马呢?第三,从养马中谋取私利。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明朝边军开始走偏门,大量从蒙古人手里自私马匹,后来大家恍然大悟,凭啥要便宜蒙古呢?我们自己卖马给朝廷不是更好吗。
什么是茶马贸易?这个贸易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说起“茶马贸易”,就一定要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啥意思?什么又是茶马贸易?今天来走一趟历史上的茶马古道,理解茶马贸易对发展巩固多民族统一政权的重要性。“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叶马匹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还辅助有很多分支道路组成的庞大交通网。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叶马匹互市。我国西南高原藏区盛产马匹,藏民以乳肉为食,有喝酥油茶的习惯,内地茶叶可助消化,解油腻,于是藏民就用马匹换取所需的茶叶,这种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易称为“茶马贸易”。茶马贸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最为兴盛。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人用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顺便也带去了中原的汉民文化和先进技术,这应该是最早的茶马贸易雏形。
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产劳动和战争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从唐朝开始,政府就严格控制茶马贸易,在边境开启茶马贸易的先河,这时的茶马贸易都是“官营”,茶叶民间不能私自买卖。内地通过茶马贸易获得军用战马和农耕用的骡马,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北方的丝绸之路和西南的茶马贸易,把先进的汉唐文化、技术带到西方,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宋代以后,由于北宋政权对燕云十六州以北的地区没有实现统一,富庶的中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觊觎,战争连绵不断。宋朝最多时每年输出茶叶3000万斤,换回战马15000匹,这时茶马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国现代版图初步形成。明朝以后,统治者把茶马贸易当做治理边疆的重要手段,通过茶马贸易,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赞美“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也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繁荣。清朝建立以后,经过康乾盛世的治理,经济和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统治者对茶马贸易治理边疆政策有所松弛,在交易中费茶多、获马少,清雍正13年终止官营茶马贸易制度。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侵略西藏,一度想以印度茶叶代替中国茶叶在西藏销售,从而控制垄断西藏的政治经济。
这时茶马贸易又成为中国反击英国殖民侵略的武器。藏民抗击英殖民者的曲美新古战役清末民初时,大量的民间茶商涌入茶马交易,时代的不同,这时的马匹已不再是主要交易物品,代之以其他内地缺少的物资及日用物品。八年抗战中,国民政府迁入重庆,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茶马贸易成为国民政府在西南的重要国际商业通道。很多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捐献物资通过茶马古道才转运到重庆,然后再运送各地抗日战场。
这一时期茶马贸易,极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也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比如康定在元朝还是一片荒野,随着汉藏贸易慢慢成为边茶贸易中心,逐渐成为西南边陲的大都市。小鱼认为:茶马贸易自始至终都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进落后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及经济发展。在特殊时期,还为安定边疆,稳固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明代市赏制度是否是宋代岁币的另一种称呼?有区别吗?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众所周知,明朝从朱元璋开国就坚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怎么又出来个“市赏制度”呢?它和宋朝的“岁币制度”有何区别?现在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市赏制度的由来明朝长城九大边镇分为东三边,中三边和西三边,抚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明朝发给沿边各部族抚赏银两,使其听指令替明朝守卫边镇及哨探,亦开设许多市场与其互市所需用物,抚赏因此又称“市赏”。
简言之,抚赏政策就是明朝通过边市贸易及朝贡体系,以银、货吸引各部组内附,以牢固明朝的边防,互利互惠。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抚赏银,根本不是什么赔款,甚至在一开始都谈不上是“重金收买”,只不过是属于明朝朝贡贸易制度下的一种形式,有“贡”才有“赏”,作为明王朝羁縻周边异民族政权的一种手段,同时对补充明朝的战略物资也有重要的作用。
这种手段,对于边境军事实力大体处于均衡态势时的明、蒙双方,实际上是一种既保险,又能维持双方和平的方式。宋朝的“岁币制度”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内容为:辽宋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送岁币白银10万两,绢二十万匹,以白沟河为边界。从此,宋朝每年都会以“岁币”的形式给辽国进贡,岁币制度的形成对宋朝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首先,宋朝的岁币是一种比汉唐和亲更屈辱方式,而且还增加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其次,通过“岁币制度”,让北方少数民族看清了宋朝软弱的本质,就像一个非常有钱的小孩子,大家都可以抢他。虽说,“岁币”给宋朝带来了上百年的和平,但也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两者的区别宋朝的“岁币制度”有些像大清的割地赔款,两者之间是不平等条约,签约双方不是平等的主体,而明朝的“市赏制度”则是平等的国家间通过签订盟约的形式进行利益交换。
以下是我截取的大明账目,就以崇祯三年为例,有大半的金额是作为马价银用的,如果未得到马匹,则抚赏银就会收回。也就是说,那些账面上列出来的抚赏金额,实际送出去的要再扣掉一半。而且重赏也是有条件,再以攻打广宁城为例,不把广宁城打下来就不给你。是平等的交易还是宋版的“岁币”应该一目了然了。因此,“市场制度”的性质即为针对女真崛起对明朝造成的军事压力而采取的一种以夷制夷的策略,利用重赏利诱蒙古诸部制造后金与蒙古诸部的摩擦与反目,从中收渔翁之利,此千古驭夷之明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