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茶的普及度很高。小懂做了一些整理,咱们从全方位来看看两个国家茶文化上的差异吧!相比于嗜茶如命的英国人,咱们中国人真不算爱喝茶的。但真实的喝茶之道与演绎之道是有别的!喝茶之道需要你去亲身体验,以茶修心之道需要你去深入理解。

哪个国家把茶作为国饮?

据考证中国是茶树发源地,如从神农算起有五千多年历史,如从西汉算起也有两千多年,中国人种茶、制茶、饮茶渊源流长,由此衍生出博大精深茶文化,饮茶之风遍及社会各阶层,也成为普通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也是高雅之士"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一,并融入到儒、道、佛禅理之中,中国茶文化随茶传入世界各地,带动很多国家种茶、制茶和饮茶,著名的英国下午茶和日本茶道也源于中国,茶为中国国饮,名至实归,理所当然。

世界有哪些国家喜欢喝绿茶

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茶的普及度很高。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唐代传入日本,千利休为主的寺庙禅茶演化而成的日本茶道,成为上层社会的标志。丝绸之路向西,阿拉伯国家如土耳其更钟爱红茶,习惯大量加糖,而根据风俗,这些茶馆只供男士享用。而中国邻国缅甸,在佤邦等地虽然拥有大量原始种茶树,但茶料以运回中国加工为主,他们调配薄荷茶饮料更多。

印度是奶茶大量消耗的国家,英国窃取了中国茶种植加工技术,在印度实验成功,让印度成为机械化大量生产加工红茶的国度,巨大的大产量让喝茶在这里普及。在欧洲喝茶是另一番景象,大部分地区无法成功种植茶树,东方树叶在这里神秘而昂贵,即使英国有了印度红茶的加持,喝茶仍是上流社会的雅事,调配红茶,成为一门学问,一如日本茶道一样神圣。

中西方的茶文化有什么不同?

欢迎关注【懂茶帝】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很多其他国家的茶叶、茶艺、茶道都是中国的茶文化传递过去后,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的。我们都知道,茶是英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钟敲四下,一切为下午茶停下。”从这句英国谚语可见,下午茶在英国人的地位完全是不可动摇的。对英国人来说几乎三分之一时间都消耗在饮茶之中。中英两个大国,与茶都有深厚的渊源,两国之间与茶的缘分也极其深厚。

但是,这两个饮茶大国,在茶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了。小懂做了一些整理,咱们从全方位来看看两个国家茶文化上的差异吧!相比于嗜茶如命的英国人,咱们中国人还真不算爱喝茶的。茶是英国的大众化饮品,有饮茶习惯的人大概占到了8成,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Tea time。所以,英国才被当之无愧地誉为“饮茶王国”。

为什么外国白人爱喝中国茶叶

喝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也不止是外国的白人爱喝,爱喝的人很多,从中东到非洲茶叶都很受欢迎。说起欧洲人爱喝的茶叶还得从历史上说起,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几百年前欧洲人喝的从中国进口的红茶和现在欧洲人喝的红茶并不是一回事。十七十八世纪是在地理大发现以后,全球的贸易对过去来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特别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可以脱离了过去陆路穿越一些区域政治政权的干扰,古代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充当了贸易的中间人,现在海运的通畅也让东西方的贸易直接起来。

当时以英国上层社会开始到全社会的嗜茶习惯也影响着欧洲人对中国茶叶的喜爱,于是茶叶成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货物之一,十八世纪甚至被称为茶叶世纪。那当时进行贸易的茶叶加工方法是怎么样的吗?还是大家所说的红茶呢?现在去翻看网上百度百科等资料对于武夷红茶起源大致只有一条传说,不少人都看过,明末一支军队路过武夷桐木,村民躲避回来以后发现被军队压过做过的茶青像摇青一样发生了发酵,然后再加工起来就是红茶的由来。

但是传说不同于资料,研究茶史也一样需要有资料来佐证,陆廷灿,清康雍年间人,曾经在福建崇安任县令六年,崇安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在任期间尽职爱民,经常入民间特别是茶农中间访问民情,从崇安县令致仕以后就潜心编撰茶书,其编撰的《续茶经》七万多字,是清代字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部综合茶书(陆羽的茶经是七千多字),其中涉及到武夷山制茶部分,有松萝法做的绿茶,也有烘焙的青茶,产地加工方法,很遗憾全书没有提到类似红茶的加工方法。

另外查阅一些与茶叶加工贸易有关的清代前期的地方志中记载的也是茶商收购大量的绿茶,青茶在武夷下梅集中(下梅也成了武夷茶路的起点),然后翻越大山到达江西的铅山,利用水路到九江汇集从徽州,浙西来的茶叶,再沿赣江逆流到南雄,陆路翻越梅岭,到广东以后再水运到广州,等待第二年春天的洋流季风,通过印度洋去往欧洲,从这一路的航程来看,当时中国茶叶到达欧洲需要一年多两年,而且贸易的茶叶也似乎没有红茶,只有绿茶和青茶,产地也不限于武夷,而是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等众多产区,而这些茶叶到欧洲汤色发红是经年累月的运输以后,绿茶青茶的氧化发酵情况。

瑞典的哥德堡号沉船打捞也能证明这一点,这艘1745年沉没的货船上在密闭货舱发现了大量的松萝茶 作为中瑞贸易的见证,哥德堡三号仿古船访问中国的时候,将部分沉船打捞的松萝茶转赠杭州的茶叶博物馆收藏。看完了以上的历史资料会发现古代的欧洲人喝的陈年氧化的绿茶青茶,所以在英语中介绍武夷红茶的本意是黑茶。我是做龙井批发的,接触的也是绿茶为主,知道绿茶在陈茶氧化以后会产生难闻的陈味,欧洲人最早在没有茶叶的情况下饮用这样陈化的黑茶,在改变口感上添加牛奶糖等就不足为怪了,而当英国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殖民地种植茶叶用工业化模式加工红茶的时候,从中国这样运输过去的黑茶在西方自然市场萎缩了。

说出亚洲几个国家的喝茶习俗?

亚洲国家的喝茶习俗(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喝茶习俗)如下:1.泰国腌茶 腌茶是他们的一种嚼食菜肴,它的制作方法和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制作的腌菜一模一样,都是将茶叶和香料拌在一起,,放在嘴里细嚼,因为泰国背部地区气候炎热,而腌茶却又香又清凉,防暑降温,因此成为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2.土耳其薄荷茶 薄荷茶是土耳其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茶饮料,由于薄荷的特殊气味,对茶的要求极高,要不然会薄荷会掩盖住茶的香味,因此,制作薄荷茶会选择中国出产的眉茶和珠茶两种,它们具有叶底嫩绿泛黄的特点,外形紧秀,色泽浓郁,加入薄荷之后,茶本身的味道依旧不减,薄荷具有祛风,散寒,利尿等的功效,是夏天必不可少的清凉剂,茶与薄荷相得益彰,构成了炎炎夏日独特的风景,可能土耳其人因居住的人文地里而对薄荷茶情有独钟吧。

3.印度马萨拉茶 马萨拉茶又被当地人称为舔茶,这个名字是有饮茶方式得来的,当地人的喝茶方式颇为奇特,不是用嘴喝,也不是用吸管吸,而是斟到盘子里,用舌头舔着喝,马萨拉茶虽然喝法奇特,但是制作方法特别简单,只是在红茶中加入姜和豆蔻而已。4.印度尼西亚冰茶 冰茶又称凉茶,印度尼西亚人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吃完中餐之后,就一定要喝一碗冰茶,冰茶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当地人常常在红茶里面加入一些糖和自己喜欢的佐料,之后放入冰箱降温,然后取出来喝。

茶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吗?或者还有其他哪些国家有茶文化?

感谢邀请茶文化伴随着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并与儒释道文化相会融通,现在,茶文化已经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影响世界。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好多国家的人都喝茶,我们中国有自己的茶文化,但是外国人喝什么样的茶?

茶叶是世上的三大饮料之一,自从它走出国门在世界上被人们广泛的接受也不过是三百年的时间。我国历史上的白银都是从国外流入的,主要是靠出口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的,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船队先去南美大陆装上银子,再来中国大陆换回他们的王室、贵族们需要的上述几样东西,再浩浩荡荡的满载而归的。在陆地上,一条茶马古道将五夷山中的茶砖,经过晋商的马帮驼队的几经波折运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去了他们的纪念馆才知道:乔家大院负责国内的运输,出关以后就是榆次常家的天下了,为了防止换回的银子被途中的快马飞贼打劫,他们在俄罗斯境内将其熔化后铸成了冬瓜大小的实心银球,起名“没奈何”。

飞贼的“探囊取物”往往会反被坠入马下……去了俄罗斯才知道他们都是喝黑茶,就是那些后发酵的茶叶。图1⃣️2⃣️3⃣️,1⃣️是他们用来煮茶喝的铜火锅——茶炊。保加利亚是玫瑰花的王国,他们的玫瑰精油卖出了黄金的价格,那个是制造香水的原料,也是可以口服的养颜美容食品。当然他们的玫瑰花茶也是值得认识一下的,那里的玫瑰花采摘节是在每年的六月份,我是七月去的沒有赶上。

图6⃣️是英国人喜欢的两款立顿红茶,有早餐茶和伯爵茶(亚曼),这个都是茶包了,那个伯爵茶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位首相,他在红茶里面加入了柠檬、薄荷等等的一些树叶子,它为国人的了解还要仰仗于十几年前的“达芬奇密码”那部电影的对话:喝点儿什么?来杯亚曼茶吧!图7⃣️左下角是韩国人喝的柚子茶,其实就是柚子皮加糖煮成了酱,我们从小吃柚子都是将那层厚厚的皮儿剥去扔了,这一点应该学习人家的惜物精神。

本国的喝茶近几年没有学会使这项工作删繁就简,反而越来越玄乎了……我喝了五十多年茶最讨厌别人给我讲“茶文化”,有好茶尽管上来,费什么话!你配给我扯这个吗?每天煮上两壶茶,起码50克干茶……专用的茶包,虽然费了点,嗞味足啊!图8⃣️ 国人的喝茶也像老外的AOC级别的葡萄酒,讲究个原产地,我说的是龙井、和岩茶的“坑”,不喜欢普洱的山头,那是真的“坑”!国人以茶入菜,图9⃣️ 这个好像也就是日本有抹茶的点心。

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有什么不同?哪个国家的茶历史更加深远一些呢?

茶人相聚说茶,不时会有中日茶道之别的话题。日本的茶道我没有体验过,但看了很多详细的表演视频。中国的现代茶艺表演面对面见过很多次,但没有一次是能够从头到尾直视下去的.......日本的茶道表演,从你踏入他院子的那一刻起就已开始,整体环境充分的营造出了日式的“侘静”之美。你低下头钻进茶室、盘腿坐下、茶师为你奉上茶水,这个过程重现了一段日本的历史。

千利休代表文官集团向即将成为日本第一人的丰臣秀吉道贺和表示支持,又通过各种方式传达双方间的平等关系。在整个表演中,体验者能充分的感受到表演者的严谨和敬意,整体环境烘托出了美与雅,还有日本的历史文化。但我个人认为日本茶道与茶之间并没有多关系,千利休只是用茶把他的美学修为与政治智慧串联起来了。千利休确实厉害,他用茶道串联起来的政治力量使当权者忧虑。

千利休与他的优秀弟子古田织部,最终都被不同的当权者命令切腹自杀。在我们中国,一般是不会轻易称"道"的,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道”是一种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带有崇高性。而日常可以称之为"道"的,恐怕只有茶道了。喝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日常行为,但它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我没有见识过传统的中国茶道是怎样演绎的,现在我们平常能够看到的称之为茶艺表演,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位穿得就如同仙子一样的美女在表演茶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温婉、柔美......能不能专心把茶泡好了再叫我来喝呢?动作虽然都很美,但明显不能把茶泡好喝啊!这样会让我误会是不是请我喝茶的......日本茶道用整体环境来表现美和雅,由人来演绎谨和敬。中国目前的茶艺用人来演绎美与雅,诱代敬、谨被丢,何以为道?只能沦为悦人之艺!茶道是什么?是体验一杯好茶的滋味还是用茶来进入一种境界?怎样去演绎茶道?演绎出来的东西能真实表达茶道的内涵吗?先说日本茶道,日本的茶道虽然很美,但那并不是纯粹的茶道。

就如同千利休对他弟子说过的一句话:“茶道应该根据自己对于艺术、文学感想和领悟,自由发挥”。现在的日本茶道里把他们的美学、艺术、礼仪、历史融合在一起,用茶作为动线进行演绎。这个表演很好的传达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但茶只是辅助工具,是可被替代的,有的茶道(古田织部流派)甚至会加入吃饭。传递的重心是文化和思想,而非茶本身。

日本茶的演绎之道有幸。出了一位千利休,一位在他所处时代中,公认的美学及茶道第一人。在日本最精彩的历史时段,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出了点睛之力。他最终悲情离世,完美的符合了圣人的标准。正好日本也只有绿茶(抹茶为主),极易产生一致的共识,这些综合原因造就了日本茶道。在我心目中,中国的茶道才是最纯粹、内涵最丰富,也是最有深度的,没有之一。

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对茶的理解,和其他国家是不同空间维度的。光是加工制作上就有六大类茶,每一类茶还有很多不同品类,关于茶的研究和理解更是多元化。正因如此,中国的茶道表演很难像日本茶道那样达成共识。但真实的喝茶之道与演绎之道是有别的!喝茶之道需要你去亲身体验,以茶修心之道需要你去深入理解。这些都无法通过演绎来准确的传达。

自从朱元璋罢造龙凤团饼后,打开了中国制茶人的创新思维,促成了中国茶叶制造方式的大变革。从此中国茶可以轻松的走进寻常百姓家。而日本则因斗茶的奢侈、浪费,迎来了千利休用美学、意境和寻求心灵安宁所做的茶道改革。加上地理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日本茶道的发展稳定了下来,保留了来至宋代的茶文化。而中国在这个变革中逐步抛弃了这种喝茶方式,并逐渐发展出了乌龙茶红茶黑茶3大类茶。

怎样去演绎中国茶道是很难的,因为茶与中国人的生活融合度是非常高的。学茶更重要的是对茶的全面理解,而非表演。如要表演,我期望中国现在的茶艺能抛弃那些媚俗的做作,也别叫茶艺师那么麻烦,就两个字“茶师”多好。内容上可加入些传统礼仪,以严谨、专注的态度,用茶来表达出思想和修为,方可称之为道吧。中国丰厚的文化,如此多的茶品类,理应百家齐鸣,为何要被现在的茶艺所禁锢呢?茶道不只是一场表演,正因茶涉及的文化范围非常广,才可称之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