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中国的茶产业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当前,只有从茶产业发展的高度、产业化竞争的角度来看茶企发展,才是一个茶企能实现真正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的正确思考方式。茶产业目前主体是农业。首先,宏观的茶产业发展应该是政府考虑的事情。其次,从目前的茶行业发展来看,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

想在茶叶行业发展,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太泛了,茶行业是一个古老而成熟的行业,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利润,这点要根据自己处的位置去考虑:茶园自家的茶园要保证茶种的品质,规范化采摘,找到好的直销渠道,如果按散茶卖价格很难卖得起来!如果有条件可能建立社群,自产自销。品牌商现在做茶叶品牌比较难,同个品种竞争很多,价格也没法卖高,利润被压缩的很厉害,如果是品牌商最重要的是品牌推广和发展经销商。

中国茶产业大趋势,将会是如何?

2018年中国茶叶市场现状全国茶叶种植面积4800万亩以上,产量280万吨,其中绿茶155万吨,红茶29万吨,产值2100亿元,茶叶产值每年增长12%左右。茶叶产业未来增长最快的应是白茶,因现在占比较小,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同时较易储存并得到一定增值,也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白茶中的特殊产品最有储存价值,如生态白茶、有机白茶、野茶的小白等市场稀缺产品;二是武夷岩茶,被茶叶市场认定为高端茶的武夷岩茶,也是由于前期占比较小而近几年种植面积大幅扩张,产量每年增长超30%,市场推广营销力度不断增大,所以未来十年仍然会有较大的增幅;三是红茶,市场较为平稳,应有小幅增长,增长部分会集中于新产品和优特稀缺品种上;四是普洱,生普较熟普更有价值,特别是古树茶等不可多得的产品,熟普和其他普通普洱将不太乐观,前期炒做过大炒做时间过长,市场存量巨大,产供大于需求所以风险较大;五黑茶命运与普洱差不多,近几年也有一定的炒做,后期不太看好;六绿茶产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市场的快速流通,部分市场被别的茶类取代,市场份额将有一定量的减少。

茶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普洱茶有什么趋势?

普洱茶的发展分析和未来趋势预测普洱茶市场内地的发展简单的划分:1.1997~2007;以大厂为主导,以茶叶嫩度为评级质量标准,为拼配技术为主,产业的主导权在茶商。此时期的普洱茶非常容易出现金融品属性,一是由于拼配的原因,容易做到标准化,不再是一山一味的差异化;二是由于以嫩度为质量标准,大量的台地茶被使用(80年代种植的台地茶大量开始供应),造就量产和质量均匀,而且品饮质量较差;三是大厂主导,容易品牌化。

标准化、大量化、品牌化,这三点造就这个时期的普洱茶更多表现为金融属性,普洱茶是用来炒的,不是用来喝的。最后泡沫破灭最后崩盘,大厂进入未来失落的10年。2.2008~2018;中小厂主导,以树龄、地域(山头村寨)来区分质量,讲究一山一茶一味,讲究纯料古树山头茶为主 ,拼配也讲究乔木拼配和不同山头间古树拼配,产业的主导权在茶农。

这个转型时期,大厂无法全面跟进,是被市场抛弃的十年。一是古树和山头茶的产量无法满足大厂生产需要,二是大厂需要放弃擅长的拼配优势,这就放弃自己构筑的竞争优势,古树纯料,相对降低工艺要求,很大程度取决原材料质量,所以无法超高定价;三是无法做到产业定价权,也就无法做到品牌溢价,甚至会损害品牌价值,随着原料端的暴涨,大厂的客户基础和产品定价无法完成转换。

四是,大厂是上轮泡沫的制造者和最后坚守者,根本无法转身和抽身。所以本质上在这轮名山古树,大厂无法跟随,中小厂由于船小掉头快,叠加轻资产运营,生产外包和销售电商化,同时,茶品质量被追随,降低品牌热度时刚好符合中小厂的生存空间需求,虽然古树茶时代的利润不断的被转移到茶农手上,良心茶商只能通过不断发现价值洼地的新古树茶趣赚取差价,或者年份差异 或者原料的涨价带来过往产品价值提升,也有通过拼配技术(不同山头、季节、大小树)来降低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但很多不良商家就是造假,以次充好,乌烟瘴气。这个时期的中小厂商由于不掌握产业定价权,又没有强大品牌溢价,只有高质量客户转换红利,后期这类客户直接自己冲茶山做茶又带来影响,叠加价值低洼原料区不断被挖掘减少,也慢慢日子难熬了。只有几家少数开始做大,这也符合产业不断集中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大厂是被抛弃的时代,中小厂是薄利多销无品牌无行业定价权的时代,而受益的是茶农,真正受损的除了厂家,还有销售终端茶叶实体店和政府。

普洱茶未来发展一是肯定会走提高质量的品牌化,原因就是一是好品质是客户要求的,好产品必须是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这在以前这些存世天价的茶品可以验证,所以未来市场会选择以大小树乔木为原料,以拼配技术为核心进行较大规模生产和品牌建立。大小树乔木和拼配技术这是能解决一部分产能不足问题,质量提高问题,质量一致性问题。

回到古人做法。也解决了普洱茶一部分的金融属性问题,一小部分这功能,其实有利于流通变现,又不会出现暴力炒作。二是熟茶化趋势,原料上也越来越追求乔木混采来提高熟普质量,熟普本质上也是拼配,并通过发酵达成产品口感的一致性,解决较大量和品质一致性问题,既照顾到品饮要求,又考虑到金融属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三是行业集中品牌化,以前走的是以茶叶嫩度划分等级的品质一致化问题,以后通过相同山寨的乔木混采达成品质一致性,和通过拼配达成多山头品质的一致性问题。

有量就有大厂的天下,有品质的标准化,厂家才会有从茶农这里转移过来的话语权。大厂有品牌,才会有品牌溢价权。最核心的是政府会积极推动这件事,这从最近的引进国企资本进茶山可以看得出来,政府联合资本进茶山,最大的目的就是税收不会流失,现有的模式是茶农得益不交税,茶商效益不好交不了税,嘿嘿?,地方正缺钱呢。这些成本最后是终端客户承担一点,茶农承担一点(就是交给茶商的毛茶价格低了,表面上茶商在交税)。

现如今的茶叶市场应该如何改善,未来的茶行业又该如何发展?

跟着经济的开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进步,茶叶消费需求得到了持续的开释,茶职业得到了稳健的开展,全国18个产茶省茶叶总产值227.8万吨,近10年来茶职业产值坚持均匀10%的增速稳定添加。比较2005年的93.5万吨的年产值,10年间产值添加超越一倍。针对茶职业商场的研讨,世纪纵横品牌与营销事业部合伙人王佳伟提出:消费特色,消费观念,产品立异,品牌内在,事务形式,途径构成,运营办理方法以及本钱八个不同角度的茶职业开展趋势洞悉。

趋势一、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特色,自喝茶展示出新的添加潜力 曩昔10年间人均茶叶消费量复合添加率到达11.1%。同期居民消费水平复合添加率为11.9%。消费晋级和人口盈利的两层叠加,营造出更好的工业生长空气。“国八条”发布以来,茶叶的产品结构也在逐步的调整,高端茶商场预冷,全体职业的利润率自2013年以来呈现回落。

职业利润的回落预示着茶叶的消费也渐渐回归饮品的根本特色。趋势二、消费习气随消费集体的分解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叶消费的新趋势 茶叶天然、 健康的特色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受,茶叶的首要消费人群也从中晚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分散。不同类别的顾客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茶叶消费从开始的“礼品”“自饮” 不断的延伸和细化,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形式。趋势三、立异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将进一步满意不断分解的消费需求 茶叶企业加强了对立异重视度,到上一年,涉茶专利数量已近1万6千个。这些专利的请求单位大都为茶叶企业,专利包括产品成产流程、配方、包装、消费等多个范畴,全方位推进产品立异与多元化开展。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你觉得中国茶产业应该如何快速发展,做到更好更强?

这个问题太大了。茶业的每个环节、每个部分、每个从业者对茶产业的发展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断。这里主要从茶企的角度来看,因为企业才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真正主体。整体来说,中国的茶产业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不错,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历史上也曾经是国际茶出口地和茶叶贸易大国。近代以后,中国茶业在产业化和商业化方向上一度被英国超过。

直到几年前,还流传有中国七万茶企的产值抵不上一个英国立顿公司的说法。不过近年来中国茶业的发展一直比较快。茶叶产出的规模和品质逐年提升,茶消费市场逐渐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提升和国力的强大,中国茶业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即将进入新一轮产业爆发期。首先,宏观的茶产业发展应该是政府考虑的事情。茶产业目前主体还是农业。

全世界的农业,迄今为止,没有政府的扶持很难发展好。茶业也不例外。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说,政府扶持与政策引导,都是中国茶业必要的发展条件。目前,中国茶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基本都是农业大省,而且政府对茶业足够重视与支持,如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安徽、浙江等。茶在农业中,属于高附加值的经济型农业,对政府来说,政策投入与产出性价比非常高,容易出政绩。

其次,具体到市场化的茶产业,每个茶企应该更多地从产业化竞争的角度来考虑。近两年来,几乎所有的茶企都感受到了市场转型的迅猛冲击。一是在线电商渠道对传统经销渠道的所谓降维打击。二是十八大以后的政府转型,大大减少了传统茶企的主要客户群。三是新兴年轻消费群的成长,带来完全不同于商务消费群的快消需求。传统茶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当前,只有从茶产业发展的高度、产业化竞争的角度来看茶企发展,才是一个茶企能实现真正可持续的长期发展的正确思考方式。所谓产业,一定是个产业链的概念。现代茶产业,正在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上不断延伸和分化。茶业上游,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是主要方向,一些大型资本已经进入茶业,如联想、和君、阿里等,已经在生产领域发力。

茶业中游,专业的包装设计、市场策划、管理咨询、在线运营都已经出现了专业配套公司。茶业下游,分销平台、新型门店、个人微商等新的销售方式不断涌现。茶企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对产业链上的这些变化和趋势都要及时了解和把握。茶企发展,管理层是关键。目前国内大多数茶企的负责人还属于第一代创立者。茶企管理层还处在新老交替的阶段。

从近几年行业热点看,反而是学习能力更强、从零开始的年轻创业者,以及富有商业经验、跨界进入的企业家,更能把握和开拓茶业市场。喜茶、小罐茶的阶段性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的茶业链上的茶企大多规模较小,年产值或销售额在数百万至千万之间,基本都是从产到销一把抓。在国内市场迅速一体化的今天,相比其他行业,茶企的这种经营方式几乎是效率最低的。

茶企做好本企业最擅长的主业,其它的尽可能与外部合作或外包,才能让企业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化产出。产业升级,竞争升级,品质决定价值。对于茶企来说,规模化是相对优势,标准化才是绝对方向。简单说就是茶企要在茶产业链中:明确茶企的定位,打造合适的团队,生产过硬的产品。中国现在的七万个茶企,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很可能只剩下七千个,甚至更少。

站在产业化竞争的高度,茶企必须在三个方向发力:重建渠道、全媒营销、整合服务。一、重建渠道。传统茶企的渠道是什么?一部分直接销售,一部分走批发市场,一部分走超市卖场,一部分走零售门店。现在传统渠道不够用了,必须拓展新渠道。二、全媒营销。传统茶企对营销的理解,基本还是展会、广告和在线推广,本质上那只是推销。

现在推销成本太高了,必须从推销转营销。三、整合服务。传统茶企的服务,基本以产品销售期间的面对面服务为主,一般产品售完,服务结束,很少有后续。现在的完整服务要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传统茶企,无论规模大小、或是在茶产业链中处于哪个环节,重建渠道、全媒营销、整合服务,都是必须采用的市场策略。即便是产业链上游的茶业院校、研究机构、下游的零售门店、培训机构,同样离不开这些策略。

我有100多亩的茶叶,近几年茶叶价格一直很低,以后的茶叶前景如何?

首先,最近这些年茶叶的价格一直是在稳中有升的,并不是处在历史低位水平上。嗯,以我们的种植经验来说,一亩茶山大概每年能够获得2000~4000元不等的收益。如果有100亩茶山的话,至少几十万元是可以保证的。如果管理水平,种植条件,产区知名度,品种品牌等都比较良好的话,属于全国名优茶产区,其销售的价格和利润都会上升。

可能赚取的收益是大几十万甚至更多。其次,从目前的茶行业发展来看,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未来的前景肯定会更加广阔。目前中国产业市场有几千亿的市值,但是却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分散,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在未来肯定会进行吸引人的淘汰清洗,去伪存真,去劣留良。不管市场怎么调整,但是拥有源头茶园的种植户,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将自己的茶园管理好,采用更加精细化的施肥修剪除虫等农业管理,提升茶园的内涵价值和品牌价值,让茶园向无公害,生态有机茶园方向转变,让茶叶的品质更高,让茶叶的附加值更多,就会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有100亩茶山,可以利用农村越来越发达的乡村旅游业,将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茶旅捆绑销售。

一手乡村体验旅游,一手采茶制茶卖茶。目前来说,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相当成功,很多茶叶种植大户和现代化茶园都在深耕细作这一块。总体来说,在未来茶叶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而对于茶叶种植户来说,更是立于不败之地。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只要有一个人喝茶,那就必须要有人种茶。当然,正直的好不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要做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