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来往穿梭云南与西藏之间的马帮如织。根据《茶经》记载,陆羽在《茶经》中确实没有对云南茶叶的记载,原因可能有二,众所周知,云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属于历史上中原大国,而陆羽是一个爱国人士,当时不予记载。

自己怎么炒茶叶

谢谢邀请!悟空问答:茶叶自己怎么炒?看题目的意思,是指农家自己采茶青,然后做成成品茶的工艺。我国产茶地域广阔,各地域的自制茶做法繁多,与教科书上的说法有一些出入。笔者把本地方的单芽或一芽一叶的清明毛尖茶手工制茶工艺流程介绍一下。第一 采茶茶青要趁茶叶上没有雨水采摘。采茶的要诀是“扳断”。“掐”和“扯”是错误的手法。

第二 摊青采回的茶青要在大盘箕(相当于没有孔的竹筛子)里摊放两个小时左右。其目的是使茶青自然挥发一些水分。第三 洗锅由于锅平时是做菜的,所以要洗去全部油腻。先刷干净,再煮开水;舀去水,然后把锅烧红,再冲开水;最后用干净棉布把锅壁擦干。第四 杀青把锅温烧到200到300摄氏度。摊好的茶青撒在锅里,双手反复抄、抖茶青。

切记不可给茶青施加压力。保持锅底火力,抄、抖大概十分钟。杀青完成的秘诀是:茶青慢慢有明显扎手的感觉。第五 摊凉杀青完成的茶青,撒放在干盘箕里面,薄薄均匀地摊开。大约摊三个小时,至完全自然冷却。其间要不时的翻动茶青。第六 热揉把之前杀青的锅洗干净,把锅烧至发烫,锅底保持微火。把摊凉好的茶青倒在锅里,双手在锅里小力气迅速反复揉压茶青。

第七 成形接着上面在锅里热揉的步骤,待到茶青开始发干即将变硬,立即停火。利用余热,在锅里反复轻搓茶青,并且间隔抖动茶叶。这个过程使得茶青变得紧直定形,白毫显露出来。也有做成卷曲形的。第八 干燥成型的茶,一边摊凉,一边准备炭火。把优质木炭烧透,只剩微红和余热,用蒲扇大力扇干静上面的白灰。把双层竹制烤笼坐在炭盆上,把摊凉好的成形茶,簸除灰沫,轻轻的堆放在烤笼的上层,进行干燥。

陆羽所著《茶经》中未描述云南茶叶,陆羽来过云南吗,普洱茶概念起源是什么时候?

根据《茶经》记载,陆羽在《茶经》中确实没有对云南茶叶的记载,原因可能有二,众所周知,云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属于历史上中原大国,而陆羽是一个爱国人士,当时不予记载。另外一种可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加上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大山大河的阻碍,陆羽可能确没有来过云南,之前一直有记载茶始于川,或者说云贵川,但是云南凤庆香竹箐3200的人工驯化的古树活化石被发现后(当然也有可能那课古树是遇到基因突变自己变异的),可以从客观层面来说,有证据证明,在《茶经》创作时期,云南已经在种植茶叶了,只是由于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和大理国文字记载在明洪武15年被付之一炬,文献记载就很少了。

当然徐霞客游记有记载,还有近几百年那就记载很详细了,包括各地的县志,民间记载和茶马历史。 至于普洱茶的发源(我只能复制百科了)比我讲的好:“普洱茶”溯源 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 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武侯就是诸葛亮· 孔明先生,相传他在公元二二五年南征,基诺族,深信武侯值茶树为事实,并世代相传,祀诸 葛孔明先生为“茶祖”,每年加以祭拜。唐朝 咸丰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就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普洱茶历史 古代种植茶树的先民濮人,现今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 史称“茶兴於唐,盛於宋”。主产於西双 版纳的普洱茶在唐代(公元618—907年)就已销往四面八方。阮福(普洱茶记)记载: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宋代(公元 960—1279年)除进行川滇藏茶马交易外.大理国还派使臣到广西普洱茶与宋朝静江军作茶马交易。

运至中原和江南一带的普 洱茶,是上乘的“紧团茶”,又称“圆茶”。宋 朝名士王禹系品尝了芬芳浓郁的曹洱茶后, 写了一首赞美诗:“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 秋皓月轮,爱惜不尝唯恐尽,除将供养白头 亲。”诗中所指“圆如皓月”,就是普洱紧团 茶。元代(公元1206—1368年),普洱茶已 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

元代李京在(云 南志略诸夷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