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采摘标准有哪几种,采青有一定的采摘标准吗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6-23 15:40:40
本文目录一览
1,采青有一定的采摘标准吗
采青的采摘需要有一定的采青目标,应该根据不同的茶类进行采青。依茶类不同可分为细嫩采、适中采和成熟采的不同采摘标准。
北京老舍茶馆天猫店
当然有啊,应该是可以看出的,我们喝茶的时候泡出来的茶叶是那种很嫩的细叶应该就是采青。
2,茶叶应该怎样采摘
00:00 / 00:5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应该怎样采茶叶
茶叶机采技术是近年茶叶生产上广泛推广的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实用技术。实践证明,机械采茶和手工采茶相比,可以提高功效10倍以上,节约采茶成本30%以上。并且,机采鲜叶的质量明显优于当前粗放手工采茶质量。机采茶园适期采摘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春茶早期应手工采制适量名优茶鲜叶,当有70%左右的新梢达到红、绿茶采摘标准时就机采,夏秋茶有60%新梢符合标准时机采。中小叶种茶区一般一年采摘4~6次,大叶种茶区一年采摘6~7次。春茶采摘周期12~24天,夏秋茶为20~30天。一台双人采茶机可负担70亩左右茶园的采摘任务,一台双人修剪机可负担80~100亩的茶园修剪任务,采茶机和修剪机的配置比例大约1.5∶1较为合适。坡地茶园,应选单人采茶机和修剪机,一般一台单人采茶机可负担18~20亩茶园的采摘任务,一台单人修剪机可负担40亩茶园的修剪任务。双人机采跨行作业,成年茶园来回一次可完成一行茶树的采茶、修剪作业,先采剪主机手一侧的半边茶树,注意尽量减少树冠中心部重复采摘,幼年茶树一次即可完成。机器工作时应与茶篷成一倾斜角,双人修剪机为30°,双人采茶机为15°~20°。行走时主机手后退,副机手前进,机手必须配合协调,步调一致,保持机器平稳,避免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机手行走速度0.5米/秒为宜。采茶机刀片运转速度(往复频率)为1000~1250次份,汽油机应中速(4000~5000转/秒)运行,油门开度应掌握在0.85左右,二冲程小型汽油机使用燃料是汽油和机油的混合油,其配比20小时以内15∶1(容积比),20小时以后20∶1。采茶机上下两刀片的间隙不应大于0.2~0.3毫米,间隙过大将妨碍切割质量。每种茶叶的采摘标准不一样,一般明前采摘主要以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
4,茶叶的采摘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别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茶叶的采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标准和方法,1、合理采摘的原则。(1)采摘应因时因地因树制宜,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必须符合某一茶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2)采茶要量质兼顾,既要数量多,又要质量好;(3)在采摘的同时,注意适当的留叶养树。(4)能够适当兼顾同一茶类,不同等级或者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5)合理采摘,必须在加强抚育管理的基础上,尤其要与科学的修剪制度相结合,把握好采与养的关系。2、采摘的标准。采茶,是指采摘茶树上的芽叶。标准是茶树20%~30%新梢上的芽有2~4片叶时就可开始采收。一般第1次采收在4月中旬(低山在谷雨前后,高山在立夏前后);第2次在6月上、中旬;第3次在7月中旬。采收时要按茶树芽叶生长情况,分批多次采摘和分批留叶采摘,即采茶时适当保留一些叶子,做到采养结合,有利茶树的生长。3、采摘的方法。(1)打顶采摘法。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适用于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在2~3龄茶树或更新后1~2年的茶树采用。通常待新梢长到1芽5~6叶时,实行采高留低,采顶留侧,摘去顶端1芽1~2叶或1芽2~3叶。(2)留真叶采摘法:一种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适用于树冠培养阶段,一般待新梢长到1芽3~4叶时,采摘1芽2叶为主,兼采1芽3叶。(3)留余叶采摘法:一种以采为主的采摘方法,是成年投产茶园的基本采法。待新梢长至1芽1~2叶或1芽2~3叶时,以采1芽2叶或1芽2叶为主,只留下鱼叶不采。
5,我国目前茶叶采摘标准分为哪四种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至可分为四种情况。⑴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⑵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⑶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⑷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二、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不高.
6,茶叶采摘的方法详解
茶叶采摘的方法详解 我国茶叶种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茶叶也成为国内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国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相当大,随着这几年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对于农民的收入占比也逐年递增,所有茶叶也成为了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的手段之一,茶叶采摘好坏,对茶叶的质量、产量、经济效益、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寿命的长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茶叶怎么采摘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茶叶的采摘方法,让大家对茶叶的采摘标准进一步了解。 茶叶的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一般分为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1、手工采茶 手工采茶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可分为掐采、提手采和双手采,而提手采是茶叶标准的采摘手法。 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分朵采,这种采摘方法,能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不宜捋采、抓采或掐采。手工采茶,标准划一、容易掌握,但是比较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 2、机械采茶 机械采茶,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进行采茶。如果操作熟练,管理得当,机械采茶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的产量、质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且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茶叶的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和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来决定的。大致可分为: 1、细嫩采 细嫩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鲜叶嫩度要求很高,通常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 2、适中采 适中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 3、成熟采 成熟采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原料采摘标准是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摘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 4、特种采 特种采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采摘标准是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摘三、四叶,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 上面的内容就是茶叶采摘方法以及茶叶的采摘标准,希望大家以后对茶叶的种植采摘有所了解。 ;
7,茶叶的种类有多少种都是在什么时候采
我国茶叶众多,分为六大茶类:绿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茶类。
我国大部分茶区,季节分界明显,一般每年3-5月份采摘和制作的茶叶,称为春茶。
一般6-7月份采制的茶为夏茶,因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一般每年8-9月份采制的茶叶为秋茶,因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具有季节性高香,有些茶的品质也不错。但夏茶因防虫害喷施农药而致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通过春、夏两次采摘后的秋茶,相对较粗老,且一些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故从茶的品质及农药残留量方面来看,一般夏、秋茶均不如春茶。
如何区别?
首先是干看,即只凭视觉观其外形,从干茶上进行识别。如果初看发现有茶树幼果,估计鲜果大小宛如绿豆,可初步判断为春茶;如茶果大小同佛珠一般,可判断为夏茶;到秋季时,茶树鲜果已大如龙眼,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但7-8月份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9-10月份间,又是开花盛期,因此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乃秋茶也。通常干看时,主要应从茶叶的条索、色泽上加以判别。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紧结,珠茶粒圆紧,龙井、旗枪光、扁、平、直的;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润,芽、叶、梗肥壮,茶叶重实的,均为春茶。凡红茶、炒青、烘青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龙井、旗枪宽大,欠光、扁、平、直的;红茶色泽红褐,炒青灰暗,烘青乌黑,龙井青绿,茶叶轻飘,嫩根瘦长的均为夏茶。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形瘦小,茶叶轻薄,绿茶色黄绿;红茶暗红的,为秋茶。
其二是开汤审评,即茶叶冲泡后闻香、尝味、看叶底。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带金圈的,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脉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者,均为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红茶滋味欠厚带涩,叶底较红亮,汤色红暗;绿茶滋味苦涩,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汤色带青绿的;以及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相对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的,均为夏茶。
8,茶叶采摘最佳时间是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县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其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粤梅香。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扩展资料:茶叶是有保质期的,但与茶的品种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甚至能提高茶叶品质。保鲜技巧:1、有条件的可将装入铁罐内的茶叶用抽气机抽去罐内空气,再焊好封口,如此可贮藏茶叶二三年,如条件不够,可用热水瓶胆贮藏,因为水瓶胆与外界空气隔绝,茶叶装入胆内,加塞盖严后,以白蜡封口,外包胶布,简单易行,易于家庭保管。2、普通的瓶、罐等保管茶叶,用设有内外双层盖或以口小腹大的陶罐为好,可以减少容器内的空气接触,容器盖要与容器身结合严密,以防止湿气进入。3、茶叶的包装材料要求无异味,盛茶容器和使用方法上要尽可能密闭,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减少与空气接触,要求存放在干燥、清洁、无异味的地方。4、利用冷藏室或电冰箱贮藏,贮藏时注意将茶叶密封后再放入。5、用生石灰或高级干燥剂,如硅胶吸收茶叶中的水分,保藏效果较好。6、利用罐内空气稀薄及密封后罐内茶叶与外界隔绝原理,将茶叶烘干到含水量在2%左右趁热立即装入罐内,然后再密封,在常温下也可贮藏一二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人民网-春茶采摘正当时四十二节气中的雨水是茶叶采摘的分界点,雨水前采摘的叫雨前茶,是一般绿茶茶叶采摘的最佳时机不同的茶采摘的标准不同。采茶的基本的条件是根据茶树的生长周期而定一般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甚至冬茶春茶,全国纬工跨度大,从南往北,绿茶红茶等早的二月分开始采,晚上要到4月开始采。(茶长到一芽一叶,甚至刚有茶芽时就采)而铁观音等要求采成熟叶的,则在4月底5月初二开始采春茶。到5月结束通常茶树的一个发芽生长周期就结束了6月开始新的一个周期,6-7月采的茶称夏茶,8月采的称暑茶9-10月采的称秋茶11月及以后采的茶就是冬茶了。
9,夏季采摘的茶
采摘标准:中国大部分茶区,对茶树合理采摘等内容概括为“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 ①名贵茶类的采摘标准:要求原料细嫩匀净,只采初萌的壮芽或初展的一芽一、二叶。以采芽为标准的如福建白毫银针,只采茶芽;以一芽一叶、芽长于叶为对象的有特级西湖龙井;以嫩叶为对象的有六安瓜片。 ②大宗红、绿茶类的采摘标准:大宗红绿茶采摘标准是量质兼顾,以收益最高有据,一般待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后,采一芽二、三叶和柔嫩的对夹叶。一般春茶在开采时制特级和一级茶叶的阶段,以一芽二叶为主;采至近高峰前期前后,主要加工二、三级成茶,以采一芽二、三叶和对夹叶为主;此后加工四、五级成茶阶段,以采一芽三叶和对夹叶为主。 ③乌龙茶类的采摘标准:乌龙茶要求原料不带生长的顶芽,采摘标准须待新梢伸长将成熟,叶片开度达80-90%,采下驻芽带二、三片嫩叶。 ④边茶的采摘标准:边茶要求含糖量高,需待新梢茎部木质化后采摘,主要采用粗大的叶片,所以又称粗茶,其中黑茶的标准稍细,俊新梢伸长停止,出现驻芽后,以留鱼叶为主要的标准采摘。 采摘标准除芽叶数目外,还要结合嫩度分析,以嫩者为高。 中国茶树生长多数是有季节性的,就一般红绿茶产区而言,全年采茶时间的长短,因地区而异,短的只有5-6个月,如北部茶区:长的可达9-10个月,如滇南、粤南、闽南等地;个别地区甚至终年可采茶,如海南岛;产茶面积最广的中部茶区,采茶时间是7-8个月。由于茶树一年中有生长活动与休止的交替,形成春、夏、秋三季茶,采摘的茶叶分别称春茶、夏茶、秋茶。 春茶的开采期受早春气温的影响,一般3月平均气温较高时,开采即早,气温低则要推迟至4月中下旬开采。在正常情况下,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当10-15%芽梢达采、留标准时,即可开采。中国名茶类大多于清明前后采收,乌龙茶原料的采摘,应有新梢顶端形成驻芽后3-5天内进行,一般春茶分三批,称开山、大采、扫山,夏秋茶各分二批采摘,边茶的花色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黑茶和老青茶。黑茶采摘时间在5月上旬、8月上旬,前后进行两次,每次在新梢达70%以上符合标准时,留鱼叶采。老青茶的采割有三种情况: ①每年6月中下旬前后采割一次粗茶(老青茶); ②每年3月上旬,5月上旬前后采割两次粗茶; ③每年4月下旬前后采细茶(红绿茶),7月下旬前后采割一次粗茶。采细茶时间宜早不宜迟,并要做到留叶采。 采摘批次:茶树除按标准及时采摘外,还必须早发早采,迟发迟采,进行分批多次采摘,即符合标准先采,未达标准的等长到标准时再采。龙井茶区全年采26-36批,其中春茶采8-12批,夏茶采6-8批,秋茶采12-16批。中国许多茶区都采用分批多次采的方法,可以缩短休眠,造成芽位饱和,使下轮茶芽萌发迅速,促进树势,而且采下的鲜叶嫩度匀净。 留叶采摘:中国各地形成多种留叶采的方法:①全年各季留二叶采;②全年各季留一叶采;③春季留二叶,夏季留一叶或鱼叶,秋季留鱼叶采;④春、夏季均留一叶、秋季留鱼叶采;⑤春季留鱼叶、夏季留一叶,或春季留一叶、夏季留鱼叶,秋季留鱼叶采等。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采的,前期产量低,花果较多,但品质和树势都好。凡一叶采的树势均次于留二叶采,但仍能维持良好的树势,而且产量、品质均优。竹叶茶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为禾本科植物,中空有节,茎、叶常绿,在长江以南各省都有载种。竹叶含三萜类物质、芦竹素、白芳素等。取鲜竹50-100克,水煎代茶饮,滋味清午纯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作用。 其制法“工艺”极其简单也是原因之一。第一步,选叶。晨露时采摘,叶纳晨之清味,饱水露只精华。还得观色,暗绿的老叶和淡绿的新叶不取。而且不要单叶取舍,整枝即可。第二步,燎烤。即把叶放在小火上燎,要尽量均匀。仔细看时,火到之处,有清气上扬。可清晰感到竹叶因失水褪色。再将竹叶上几处烤到燃着的程度,这样泡入水中时更得溢香。而且有几丝烟火气,添茶水几分异香。最后自然是冲水。开水沸水皆准,井水泉水暂且不论。竹叶一般比较长,放在普通的水杯中,形姿实在遭残,裁剪更不可。用高约许12cm杯口直径10cm的水杯恰可。因竹叶是枝节生,分枝较多,所以取有6、7片叶的小枝。到此色香具备,称作竹叶茶不愧。依个人所见再加些蔗糖,以蔚其甘甜。这样一杯色香味具佳的竹叶茶就算是完工了。
10,茶叶怎么摘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⑶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⑷特种采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三、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一般。 3、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留叶数量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⑵留叶方法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⑶采摘周期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⑷集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