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是白茶工艺的最后一步,传统的干燥工艺均以生晒完成。原本白茶应该是翠绿色的,而经过做旧后变成了褐色、黑色,看上去一副苍老的模样,以此来伪装成老白茶。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做旧的手段主要有三种,渥堆、暴晒和高温烘干,基本都是制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大量损耗内含物质为代价,令白茶叶片的颜色发生不可逆转地转变。
白茶是如何制成的?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白茶是唯一一款无需任何修饰敢素颜出镜的茶类。鲜嫩的茶芽摘下来,经过日晒或阴干,自然萎凋并干燥,这就是白茶,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工艺,所以冠以茶类中的“极简主义”。白茶制作需要采摘、萎凋、干燥三步流程,每道工序简约而不简单。单是春日里的采茶就有“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态芽不采,病态芽不采。
”就有十不采的规矩。 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让其自然萎凋。晒出好茶,不仅需要根据风向、光照、温度因素调整晾晒方式。过度萎凋,白茶不免会有焖熟感,沾染了烟火气息;萎凋过轻,则会有青草味,严重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干燥是白茶工艺的最后一步,传统的干燥工艺均以生晒完成。
相关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水分含量低于7%时,水成单分子层,空气中的水进不来,利于茶叶品质的稳定。因此,在干燥环节中,7%的含水量成为了标准。从采摘到干燥,白茶的工艺简单,近乎天然,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保持了茶叶原有的清香,全然“不食人间烟火”。
白茶压饼好还是散存好吗?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散茶与饼茶,其实各有千秋,没有哪一方一定更好的说法。散茶的优点在于,它的工序非常质朴,仅经历了萎凋与烘干两道,可以最大限度还原白茶原本的风味。缺点在于散茶占用空间大,白毫银针、白牡丹还好说,因为它们的叶片比较细窄,而叶片大的寿眉就比较蓬松了,所以如果像收藏散白茶,家里需要预留比较大的空间。
反观饼茶,缺点是工序更多,在萎凋、烘干的基础上,还要经历蒸软、包揉、压制等等,一些内含物质不可避免地流失了。当染,也不是说饼茶完全没有优点,它的体积始终是一大优势,一个中等型号的瓦楞纸箱,可能只装得下一斤散茶,而要是换成饼茶的话,可能装十几饼。此外饼茶在压饼过程中细胞壁破裂,内含物质析出到了叶片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所以饼茶的陈化速度要略高于散茶,而且寿眉一类还比较容易形成独特的枣香,这是散茶所不具备的。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白茶分为四大品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与贡眉,均可以压制成茶饼。一般常见的白茶饼都是寿眉制成,因为寿眉的产量较大,光是卖散茶很难卖完,制成饼茶可以丰富市场。而且因为有茶梗和叶片大的原因,寿眉长得比较蓬松,散茶很占空间,所以茶农会选择将寿眉制成饼茶,以节省存储空间。
相比之下,白毫银针饼比较少见,因为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较高,而白茶树的生长又很快,所以每年能够用于采摘白毫银针的时间只有7-10天,产量很低。物以稀为贵,低产量的白毫银针本就容易受人关注,更何况银针的营养物质还是白茶里最高的,因此很快便会被顾客强光。光是制成散茶后就能卖完,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制成饼茶了,所以白毫银针饼的数量较少,远不如寿眉饼那么多。
近些年市场出现了作假作旧的福鼎老白茶。你有买到过吗?是怎么发现买到的是假的?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关于做旧茶的分辨,其实有许多方法。首先,看外形。白茶做旧的手段主要有三种,渥堆、暴晒和高温烘干,基本都是制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大量损耗内含物质为代价,令白茶叶片的颜色发生不可逆转地转变。原本白茶应该是翠绿色的,而经过做旧后变成了褐色、黑色,看上去一副苍老的模样,以此来伪装成老白茶。
不过真正的老白茶,在品质得当、储存得当的情况下,不管陈化多少年,它的颜色变化不能太大,不过是从新白茶时期的嫩绿、翠绿、黛绿,变成老白茶时期的深绿、苍绿、墨绿。不管怎么变,老白茶的颜色都应该在绿色系范畴之内,而如果一款老白茶看上去是黑褐色的,那就要小心了,大概率是做旧茶。其次,闻香气。优质老白茶带有一股馥郁的香气,而做旧茶在造假过程中损耗了太多内质,所以闻起来香气寡淡无比非常容易进行判断。
其三,看价格。老白茶通常指制作时间超过3年的白茶,这期间的采摘成本、制作成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等等,花费可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品质优异的老白茶,价格普遍不便宜,而且年份越高,价格越贵。那些28元一饼、88元一斤的老白茶,价格极具吸引力,但完全不符合老白茶的成本消耗。茶掌柜不是慈善家,他们卖茶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怎么可能会赔本销售呢?而至于那些低成本的做旧茶,才会标出如此低廉的价格,欺骗茶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