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六堡茶号”、“三鹤六堡茶号”、“中茶窖藏六堡茶号”等高铁冠名列车相继发出,为提升六堡茶市场影响力,弘扬六堡茶文化起到重要作用。(3)产业发展逐步规范化2003年以来,六堡茶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标准形成体系,现在有效的六堡茶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为14项,覆盖茶树种植、六堡茶加工、成品检验、贮存运输以及销售品鉴等环节,有力地推动六堡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利于进一步提升六堡茶质量安全。

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引起了整个茶行业的关注。对于六堡茶未来的发展,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一个小众茶,发展前景有限;但也有人说,茶叶界下一个风口将会是六堡茶。今天,小编想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六堡茶行业的观察,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讨论!(温馨提示:本文稍长,请爱茶的您耐心阅读)1.六堡茶真的 “小众”吗?要讲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回归到历史。

六堡茶,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和广府文化,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时期。自清朝起,大量来自两广的华人下南洋谋生,随身带着家乡的六堡茶。因为六堡茶具有消暑祛湿的保健功效,很好的缓解了当地华人面对湿热气候及水土不服的问题,后来随着大批华人的迁徙、海外饮用消费人群的增多,六堡茶的出口量出现陡增。当时,又得益于梧州兴旺的水路运输,六堡茶靠着一条“茶船古道”成为了当时中国销往海外出口量最大的黑茶

据统计,1886年,六堡茶出口100多吨(全手工制作),属中国所有茶类出口量中最多;到了1935年,其出口量更是达1000多吨。外销市场的火热,让六堡茶的销售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侨销茶”。▲六堡茶“茶船古道”线路图2003年左右,普洱茶在国内兴起,黑茶的价值重新被国人发现。属黑茶类的六堡茶也因此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国内销量出现增长。

但由于历史上一直以外销为主,六堡茶在国内市场的基础十分薄弱,加上早期宣传乏力,内销市场拓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还属于“小众”。直到近几年,靠着当地政府和茶企十多年来的大力推广,六堡茶产业终于迎来了快速增长期,国内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销售重点回归到了国内市场,“小众”的六堡茶开始向“大众”迈进。

▲六堡茶在北京2018“两展一节”大放光彩2.最终能否成为“大众”茶?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把消费市场放大来看,其实六堡茶并不小众,它在海外一直有着较大的消费群体,只不过由于目前处于外销转内销的时期,国内市场属于发展阶段,相对小众。那么,在如今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六堡茶最终能否成为大众茶呢?相信很多喜欢六堡茶的茶友都会有此疑问。

结合六堡茶自身独特性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来分析,小编觉得完全有可能:(1)独特的品质特征六堡茶过去之所以能畅销海外,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良好的保健功效,这也将成为它在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大众”的重要基石。在清康熙版的《苍梧县志》中就明确记载,苍梧六堡产好茶,色香味俱佳。清嘉庆年间,六堡茶更是入选了全国二十四名茶。

好原料为茶叶的品质提供了保证。其次,在百年外销的历史进程中,六堡茶加工工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其渥堆发酵技术更是当代黑茶冷水渥堆工艺的先驱。“渥堆发酵”、“炊蒸压箩”、“洞窖陈化”......与其他黑茶相比,六堡茶的工艺更为独特和复杂。优质的原料与独特的工艺,共同造就了六堡茶与众不同的品质特征:“红、浓、陈、醇”,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隔夜不馊。

这为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不少初次喝到六堡茶的茶友表示,相比其它黑茶,六堡茶发酵程度适中,口感醇和、内敛、清爽,细品之下丰富而优雅,适口性十分高!(2)良好的保健功效除了独特的品质特征,六堡茶良好的祛湿、养胃等保健功效,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根据不少茶友的反馈,长期喝六堡茶之后,体内湿气有所减少,一些因湿气而造成的问题得到了改善,肠胃也得到了很好的调理。

其实,除了茶友的证言,六堡茶过去数百年的“侨销史”也是对六堡茶保健功效很好的证明。此外,在2012年,梧州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了六堡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为科学品饮六堡茶提供了明确的科学依据。

(3)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梧州,古称苍梧,历史上曾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被誉为“岭南古都”。岭南地区自古多瘴气,先民们为了消暑祛湿,慢慢学会了在日常中煮茶、泡茶喝茶。而产于苍梧的六堡茶,其消暑祛湿作用明显,早已被岭南人民广泛接受。六堡茶不仅在两广、港澳地区盛行,自清朝开始,大量六堡茶沿西江顺流而下,被远销到南洋诸国,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历史文化,蜚声海内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地仍保留着喝六堡茶的习惯。(4)国民重视养生和文化随着国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养生。六堡茶茶性温和,因其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能够很好的满足国民的养生需求。同时,国内茶文化正在复兴,各种茶空间、茶培训、雅集大量涌现,为茶友们近距离了解和学习六堡茶提供了可能。

随着六堡茶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茶艺培训班上,都增设了六堡茶相关的学习内容。(5)新传媒利于传播近十年来,得益于国内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些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和搜狐等新兴网络媒体不断涌现,同时基于一些社交媒体而兴起的直播、短视频等新颖的传播形式,让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少了时空的限制,多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如今年4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一场六堡茶斗茶大赛,当天线上活动直播,就引来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茶友的关注,让六堡茶成为了网络热点。而要达到这种宣传效果,在过去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从2018年底开始,梧州六堡茶行业启动高铁广告战略,占据大交通媒体的传播阵地。“梧州六堡茶号”、“三鹤六堡茶号”、“中茶窖藏六堡茶号”等高铁冠名列车相继发出,为提升六堡茶市场影响力,弘扬六堡茶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2019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在广州南站首发(6)政策环境利好六堡茶内销市场得到不断扩大,既离不开茶农茶企的努力,也得益于当地政府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近十几年来,梧州市政府陆续发布了多个六堡茶产业发展计划,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措施,着力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政策环境利好,为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助推的作用。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六堡茶作为著名的侨销茶,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机遇。2007年,六堡茶被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2011年,《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出台,以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维护六堡茶的声誉和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17年,梧州市组织政企代表团带着六堡茶沿着“茶船古道”古迹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国际市场;2019年,梧州市政府还发布了《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着眼于推进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3.从数据看六堡茶的发展回顾过去十多年,六堡茶产业一直在健康稳步的发展。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数据,从多个方面看看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1)市场份额和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国内销售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到今年已发展覆盖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区,销售量也逐年增长。目前,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六堡茶的传统销区仍保持稳定增长,北京、上海及东北、华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六堡茶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此外,截至2018年底,SC认证的六堡茶生产企业共50家,梧州市六堡茶茶园面积达10.01万亩,是2008年3.47万亩的近3倍,梧州六堡茶总产量达15.2千吨,占广西茶叶总产量的20.8%;2018年总产值达19亿元,是2008年6.7亿的2.84倍。(2)品牌效益逐步凸显2019年六堡茶品牌价值23.4亿元,比去年增加3.23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0位、黑茶类第3位、广西第1位。

(3)产业发展逐步规范化2003年以来,六堡茶从无文字标准发展到标准形成体系,现在有效的六堡茶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为14项,覆盖茶树种植、六堡茶加工、成品检验、贮存运输以及销售品鉴等环节,有力地推动六堡茶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利于进一步提升六堡茶质量安全。3. 结 语从小众到大众,沿途必定充满挑战。客观地来讲,整个行业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特别是在产业走过规模快速扩张阶段之后,各种潜在的矛盾正逐渐凸显。

第一次喝六堡茶是什么感觉?

这个我真有发言权,上个月刚刚和杭州做六堡茶的一个茶商交流过,他也算是杭州地区为数不多的专门做六堡茶的吧,入行很早了,十几年了,特别难得的是和我们同龄的,交流比较方便。说实话他和其他茶商比起来是他没有压力,他做茶叶纯粹是喜欢。用他的话来说,这些陈茶的作用不是为了盈利的,而且作为一种商场交流的一个纽带,送人自己藏了十几年的茶叶是一种情谊,而且还不会坏,更重要的是成本也不高(这也是我怼普洱的原因,什么茶叶都有等级,黑茶后发酵的茶青原料是不高的,硬要当顶级茶,那就是诈骗忽悠了)。

那天,我们过去深入的聊了一个下午,我个人是不喜欢陈茶的,也算是受普洱的毒害吧,普洱炒作二十年所有的过度吹嘘忽悠讲故事造成了对陈茶的鄙视。我整个下午就喝了五六口茶,和我平时大口大口喝茶是完全两样的,与其是对茶叶印象不好还不如说是因为普洱的厌恶。他那些十多年的茶叶有几个特点,第一汤色比较深,甚至是已经不透亮了,第二口味变淡了甚至无味了,霉味没有,传说中那些木香陈香都不明显,第三茶味淡了,不过瘾,第四,我是对陈茶有戒心的,毕竟网上那些不懂普洱却装逼捧着发霉茶饼四处鉴定的沙雕太多了,所以不敢多喝。

经常能看到大箩装的六堡茶,这是其它黑茶里比较少见的,能详细介绍吗?

其实这个问题,在过去也有不少茶友问过我们。的确,“大箩茶”在六堡茶中十分常见。为什么“大箩”会是六堡茶常见的包装呢?它对六堡茶的品质又起到怎样的作用?1.六堡茶特有的“大箩”包装黑茶,根据产区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 广西六堡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陕西茯茶、安徽六安黑茶等等。

在过去,黑茶大都是以边销、外销、侨销为主,当时为了方便运输,大部分茶叶都会紧压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云南普洱茶:饼茶、沱茶、砖茶、柱茶、团茶湖南黑茶:饼茶、砖茶、柱茶(千两花卷茶)广西六堡茶:大箩茶、饼茶、沱茶、砖茶、柱茶、团茶湖北青砖茶:砖茶四川藏茶:砖茶陕西黑茶:砖茶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六堡茶的“大箩”包装是在众多黑茶当中所特有的,为什么呢?▲木板陈仓里存放的大箩六堡茶2.为何选用“大箩”包装?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三:(1)出于运输成本的考虑以前,大部分的黑茶都是用马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边区,所以体积小一点的饼、砖紧压茶更有利于运输。

但六堡茶不一样,以前茶商们用船将六堡茶通过水路,从梧州运往港澳、东南亚地区。考虑到要在海上长途运输,需要寻找一种既不破坏茶叶,又能节省运输成本的包装方式。碰巧,六堡镇过去盛产竹子,茶商便就地取材,将它们编织成大箩,然后将六堡茶炊蒸变软后压入箩(炊蒸压箩),制成几十公斤的“大箩茶”。这样,在同等的运输空间里,就可以装载更多的六堡茶,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保证了茶叶的完整度。

从此,“大箩茶”便成为了六堡茶主要的包装形态。(2)主要销售对象是茶商与企业以前出口的六堡茶,大都是出售给港澳茶商以及东南亚地区的矿厂企业,他们收到茶叶后都会将大箩茶拆散,或散装使用,或按自身需求重新包装,所以当时,“大竹箩”包装已经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为了加大六堡茶的推广,提高零售额,梧州中茶的前身公司才开始推出以老八中、木纹黄盒、山水盒、黑盒等为代表的小包装六堡茶。

但尽管如此,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出口的六堡茶依然以“大箩茶”为主。(3)大箩包装与六堡茶品质相关虽然说选用大竹箩是出于对运输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的考虑,但这种“必然”的选择却“偶然”的让人们发现,经过“炊蒸压箩”的六堡茶,汤色变红,口感醇和,市场反映良好。因此,久而久之,“炊蒸压箩”成为了六堡茶制作过程中一道关键的工序。

但是,为什么它会对茶叶的品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呢?▲翻开图谱,经常能看到“大箩”的老六堡▲以前的蒸压方式3.大箩装与品质的关系(1)“蒸压”促进了六堡茶的发酵六堡茶经过“蒸压”后再运输、存放,让茶叶的温湿度经过了一个大的转变周期,促进了内含物质的转化。(2)营造了良好的后发酵“氛围”六堡茶的陈化,其实就是茶叶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内含物质的转化,大箩装的六堡茶得益于“抱团”的优势,营造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微生物环境,有利于茶叶后期的转化。

(3)竹箩通风透气,有利于陈化竹箩的包装具有很好的透气性,让茶叶能适度的接触到空气,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4.“大箩”是否就是“最好”?按照上面所述,估计有茶友会追问,是否意味着“大箩茶”的品质要比其他包装的六堡茶好一些?对于这个问题,六堡聚建议大家应辩证的去看待!首先,目前很多茶厂在制作六堡茶的过程中,入仓陈化之前,都会将茶叶炊蒸压箩,陈化一定时间后,等到适合出厂销售时,才把大箩茶拆散,分装成小包装上市。

所以,平时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小包装六堡茶,大多数是由大箩茶分装而成的。从品质来说,它们与原箩“大箩茶”相当。其次,茶叶的品质既由茶叶自身决定,还取决于后期的仓储环境,这些我们在以前的文章已有提及,在此就不再详细论述。不过,茶叶包装形态的确对后期的陈化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紧压的会比散茶转化得慢,压得紧的会比压得松的转化得慢,包装过于密闭的会比透气的转化得慢(虽然它有助于减少外界气味的影响)。

总而言之,存放了同等的时间后,不同包装的茶叶,滋味、香气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干货」六堡茶包装收录篇》所以,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收藏的目的、收藏时间的长短、仓库的特点来综合考虑,做出选择。就小编个人而言,各种包装的六堡茶我都会收藏,小包装的可以边喝边藏,大箩、砖饼沱的可以长周期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