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传播,主要有国内和国外两条路线。先说在国内的传播,茶是从巴蜀一带发展传播开来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追溯茶叶之源,神农尝百草就开始利用茶叶治病,茶种、茶名称、饮茶习俗,都是从古老的中国直接性或间接性传至国外,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的茶故乡!茶叶后来又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文化传播不仅仅是种茶、喝茶,而是从古代的文人、史记,继而又深入诗词、书法、绘画、宗教乃至医学领域,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形成特有的茶文化!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墨客品茶作诗,从而也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自"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贸易开始,中国茶叶就开始对外传播,影响很多国家!至今中国茶道、茶文化以数千年传承独到之处,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是有所不同!。

茶是如何传播到西方的?

茶的传播,主要有国内和国外两条路线。先说在国内的传播,茶是从巴蜀一带发展传播开来的。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验证,早在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就己经形成相当规模的茶产区。到了三国两晋时期,茶就顺着长江传播到了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区,并在这里形成了新的茶文化的中心,超越了巴蜀地区。南北朝时期,随着西晋南渡,茶开始向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传播,唐代中叶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和文化中心。

我国茶叶是如何走向全世界的?

茶叶出囗来说,全中国年出囗量不如英国立顿公司。目前世界流行喝红茶,这也是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当年老祖宗是好茶叶绿茶,差的叶子做红茶给洋人。结果洋人只认红茶不认绿茶。英国成立东印度茶叶公司后,不断改进加工工艺,使其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比如,立顿的红茶加工,无论哪个地区哪个年代出产的茶叶,它能加I工成一个标准一种口味销售。

而中国一个地区出产的红茶,去年产品与今年产品口味就不一样。因此当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若去年产品被认可今年产品就不被认可。目前中国能出口的红茶主要是云南,是茶叶出囗老关糸户,而且价格低廉。其它地区及茶品种,出口量极少,主要客户是日本南韩外蒙俄罗斯等,东南亚人喝茶但也种茶出口。中国是茶叶大国,产量高需求量也大,大都是自产自销国内销售。

咖啡和茶是如何在西方兴起的?

咖啡历史源于埃塞俄比亚,但最早种植和引用咖啡的民族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从咀嚼新鲜的豆子到泡茶饮用,最后研发了烘焙咖啡饮品。一直到了十五世纪的阿拉伯世界,麦加圣徒来自不同地方,其中中东地区的圣徒把咖啡带回自己的国家,咖啡于是传到了中东;十六世纪,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欧洲的时候,军队又把美味咖啡带到欧洲,咖啡受到欧洲人的喜爱并广为传播,并且在西方兴起。

优质的茶文化是怎样被人传播的?

茶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茶叶市场的拓展。反过来说,茶叶市场的拓展也能使茶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传播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传播方法1  1,加强旅游茶园观光建设。旅游茶园是一种供旅游者参观浏览、休闲度假的茶园。茶园应该做到有景可观,有茶可饮,有茶可购,以生态学、经济学为指导,实现茶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进一步对茶叶资源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开发,摆脱传统单一的茶叶生产模式。

  2 ,全力打造茶文化纪念品,吸引游客。相比一般的纪念品,要更能突显出其使用价值、收藏价值及其欣赏价值。要让游客深深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  3,兴办茶文化休闲村。茶文化村可以选择在清净、优雅的环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内设茶史馆、茶楼、品茗室、茶具室、诗书画欣赏室及各类茶叶茶具专卖店等,有条件的还可开设茶叶批发集散地。

  4,加大青少年茶叶知识教育。创建茶叶科教基地让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学习茶叶技术,认识我国的茶文化等。  5,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传播与其他传播在目的与技巧方面不同是“传播沟通,宜传造势,塑造形象,创造无形资产”。巧妙的将其特有的职能运用在茶叶策划上。  茶文化网络传播方法2  第一,要加强对茶文化网站的开拓和管理,实现不同人群的互动交流。

为此,要建立专业的茶文化信息资源中心,搜集、加工、处理、管理各种茶文化信息资源,将原始资料录入数据库,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免费或有偿的信息检索服务、电子文献传递和查询相关信息等服务。  第二,加强茶文化的学术交流。利用现有的一些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协会作为平台,在网上发布茶文化学术研讨的通知、新闻或征稿启示,并开设网上论坛,网上讲坛,扩大学术宣传的范围,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交流,同时普及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三,可以通过与其他大型的门户网站合作,以服务外包的方式,下大力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网上传播队伍,制作设计、文字、图片、内容俱佳,可读性强,时效性强的宣传材料,并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采用声音、图像、漫画、卡通、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细致地开展茶文化的传播活动。  第四,加强与我国茶叶主产地的茶商合作,依托当地的中国名茶的品牌优势、自然景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旅游要素优势,通过网络宣传、开发品茗休闲活动,比如茶园。

哪里是茶的故乡?又是怎样传播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追溯茶叶之源,神农尝百草就开始利用茶叶治病,茶种、茶名称、饮茶习俗,都是从古老的中国直接性或间接性传至国外,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的茶故乡!茶叶后来又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文化传播不仅仅是种茶、喝茶,而是从古代的文人、史记,继而又深入诗词、书法、绘画、宗教乃至医学领域,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形成特有的茶文化!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墨客品茶作诗,从而也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自"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贸易开始,中国茶叶就开始对外传播,影响很多国家!至今中国茶道、茶文化以数千年传承独到之处,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还是有所不同!。

中国的制茶技术是怎样传到国外的?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

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

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

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进行合作。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成功。

茶叶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文藏来答】从一组图片中来具体回答这个问题~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12件,逼真写实地展现了广州外销茶从栽培、加工到装运、销售的全过程,为西方世界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图像资料,因此制茶图一经出现就成为广州外销画的热门题材之一。

下面作逐一介绍。图1锄地(图1):画面中,三五茶农正在开垦荒地,平整土壤,扩建茶圃。这幅画面印证了茶树的生长与土壤、地势的关系密切,茶树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的砾质、砂质土壤中生长。山边有阳、树木蔽荫,阴阳调剂的茶圃更适合茶树的生长。图2播种(图2):茶树需播种繁殖,“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

”画面中的茶圃正是栽种在平地之上的,每隔一定的间距,都开挖出一条沟垄以排水。几位茶农站在沟垄处,有的撒种,有的施肥,甚至每个茶坑撒播的茶籽数量都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图3施肥(图3):及时除草施肥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晴天锄过后,用米泔水等肥料浇地会更好。画面中一位茶农正在从屋舍庭院的瓦缸内舀出泔水,两位茶农已经将装满泔水的木桶从屋舍挑到了茶园,另外两位则正手握长柄木勺逐株施肥。

图4采茶(图4):采茶女头戴斗笠采摘新茶的画面,可以从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大妇提籯,少妇持筐,于阳崖阴林之间,凌露细摘”的描述中得到最佳诠释,此外,各地采摘茶叶的时间因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采茶时间也有不同。广州采茶以早春为宜,武夷茶则以清明后谷雨前采摘为佳,这段时间采摘的茶叶称头春茶,“立春后为二春,夏至后为三春。

头春香浓味厚,二春无香味薄,三春颇香而味薄”。采茶时宜晴不宜雨,“雨中采摘则茶不香,须晴昼采。”图5拣茶(图5):新采摘的茶叶要拣去老叶、枝梗、碎屑,拣茶这一工序一般也是由妇女和儿童来完成,故画面中男子挑来待拣之茶,一位女子托箕前行准备拣茶,另外两位茶女则正站在茶棚之内,折梗取叶,拣选良茶。图6晒茶(图6):又名晒青。

清初王草堂《茶说》:“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每筛以半斤至十两为度,候叶软便翻一次,晒至叶上枝软方移置架上。”画面中经茶女拣选好后的茶叶均匀放在竹箩之内,一字排开,日晒杀青,一茶农正在逐一翻捡,均匀晾晒。图7炒茶(图7):新采摘的茶叶香气未透,还需借助火力,才能使茶香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此幅画面中一人正在添柴控制火候,其他茶工则双手置于炒锅之内,快速急炒。茶棚之外,茶庄老板正向订购行商展示新茶品质。图8筛茶与揉茶(图8):炒好的茶叶要放在竹箩之内,摊薄冷却之后,反复筛选,轻轻团揉,然后再次下锅,文火焙干。炒后重揉的茶叶,茶汁更容易泡出。团揉时力道要轻,才不至产生碎片和粉末。画面中炒好的新茶薄摊于竹箩之内等待冷却,男子揉茶,女子手持竹箩,筛选茶叶

通常茶叶要用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筛选多次,以分粗细,即便是粗茶也要筛选13次。图9舂茶(图9):有些品种茶叶,经过晒青、揉焙等工序后,还需将茶叶舂匀舂细,做成茶饼。有经验的茶工会将茶叶分类,按粗、细、老、嫩依序倒进木碓中,力道刚中带柔,直至将茶叶捣成细腻均匀的茶浆,然后用篾箍将茶浆定型,置烈日下曝晒一天,待水分稍干后放阴凉处风干,脱箍后,茶饼便成型了。

画面中一茶工手举木椎用力舂茶,部分茶浆汁液还迸溅到茶缸外壁,定型好的茶饼正在烈日下曝晒,一女子手托一箩晒好的茶饼正准备放回屋内阴干。图10装箱(图10):茶叶加工完成后,由包装工人装茶入箱,准备启运。不同等级的茶叶配置不同形制的茶箱。一般茶箱经木匠制好后,由铅匠包边,再用席子包好,藤条扎牢,为长途水运做好充分的防潮、稳固措施。

画面中两位木匠正在包裹竹席,制作茶箱,另外两名包装工人正在装茶入箱,一手持烟斗的红顶商人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密切监督茶叶包装的质量。水运(图11):经广州口岸外销的茶叶主要来自福建、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其品种主要有红茶绿茶两类。茶叶从产茶地运往广州的路线有很多,最便捷的方式是内陆河运结合陆路运输。我们从画面中看到包装密封好的茶箱整齐地码放在岸边,船工驾着竹筏,撑着长篙,满载着茶叶准备启程。

图11茶行(图12):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运到广州后,行商需要对茶叶重新进行翻炒。即便是茶叶在产茶区加工时已经炒制过,重新翻炒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去除运输过程中所受的潮气,另一方面也会根据外商的要求,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比如将不同的茶叶混炒,使之具有特别的风味,或者加入花香,制成适合西方消费者口味的茶叶

此外,各种口味的花熏茶,则几乎全部是在广东地区加工制作的,如当时颇为热销的“橙香白毫”、“香片”或“熏香珠兰茶”等花熏茶,多产于广东台山及其附近。图12加工好的茶叶,由装茶工人再次装箱,为了尽可能多的装茶入箱,装茶工人往往站在茶箱内用力踩踏,为的是把茶叶压实,不留一点空隙。茶箱装好后,油漆工要在茶箱上涂饰一些花卉纹样作装饰,并书写茶叶名称,茶箱编号,茶行商号等文字信息。

过秤称量后,船工驾西瓜艇或驳船将茶箱运到停泊在黄埔港的西方商船上。在这幅画面中,为数众多的装茶工人正站在茶箱内用力踩踏,压实茶叶;两位漆工在已装好茶叶的两只茶箱上用毛笔蘸墨书写“熙春”茶名;三名茶工负责称量重量,账房先生端坐于八仙桌前细心记账,桌旁小童研磨观摩。八仙桌上除砚台和账簿之外,还有一个西式笔盒,上插有一支鹅毛笔,供西方商人签字确认之用。

不远处,一位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男子正与行商谨慎交谈,并准备接过行商递上的鹅毛笔签字确认,完成这笔茶叶交易。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套12件纸本水粉制茶图,为清朝乾嘉时期广州佚名画家绘制,每幅画均纵34、横45厘米,尺幅大,画工精细,是同类外销画题材中的精品之作,十分难得。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组外销画逼真写实地以图像形式纪录了广州外销茶从栽培、种植、采摘、加工、收购到出口的各个环节,极大满足了西方客户希望了解中国茶叶生产过程的好奇心。

原文作者:白芳原文来源:《收藏家》2016年11月刊《南粤茗香飘四海——从清代外销画看广州的茶叶出口》(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