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茶诗,求卢仝全文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1-12 14:20:40
1,求卢仝七碗茶歌全文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参考资料:http://www.cys.zj001.net/misc.php?xname=09CEF01&dname=V1B6P01&xpos=12&op=print
2,七碗茶诗的原文
《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七碗茶诗》作者卢仝(音tóng〈形〉)(约795~835年),号玉川子,济源(今河南)人,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唐代诗人。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
3,七碗茶歌怎么背
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仪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谈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会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温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4,七碗茶诗内容
作品名称:七碗茶作品别名:《七碗茶歌》、《七碗茶诗》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 者:卢仝《七碗茶》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重点的一部分,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广为传颂。七碗茶诗内容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作品赏析《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5,赵朴初的一首诗有谁知道名字和意思
《咏茶诗》诗词大意:豪饮七大碗玉液琼浆固然滋味无穷,但比不上品一小壶香茗的真情趣。拥有千百条高僧的偈语又如何?参尽枯禅皆不是,还不如放下一切,喝壶茶去。卢仝的七碗茶诗宜兴在历史上曾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阳羡贡茶”的产地,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至大历二年(767年),“阳羡茶”就被茶圣陆羽评为“品质冠绝他境”,并将其推荐为皇家“贡茶”,唐代诗人并有茶界“亚圣”之称的卢仝在品饮了阳羡茶之后,甚至发出“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感慨,从而写出了中国茶史上著名的经典之作“七碗茶”诗。唐以后,历宋、元、明、清各代,宜兴所产阳羡茶一直位居全国贡茶之列。赵朴老有首茶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吟茶诗 赵朴初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读这首茶诗,使人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赵朴初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