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喝茅台都是用小杯,其实不止茅台,喝其他白酒也是用小杯,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度数较高。我们也见识过南北方人喝茶的确是有差别。喝茶本身就是雅趣,但同样是喝茶,闲人有闲人的方式老板有老板的样了。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

为什么喝茅台要用小杯?

大部分人喝茅台都是用小杯,其实不止茅台,喝其他白酒也是用小杯,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度数较高。古代白酒的蒸馏技术不发达,酒的度数跟啤酒差不多,都是10来度,古人自然喜欢用大碗喝酒,但是现在的白酒有的度数高达六七十度,用小杯可以防止饮酒过快,防止饮酒过量。第二、延续国人含蓄内敛、儒雅的文化内涵。

在儒家文化统领的古代社会,大碗喝酒只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大部分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更喜欢小杯浅酌。第三、酱酒的香气和口感十分复杂。酱香酒含有1600多种风味物质,用小杯更能聚拢酱酒的香气,品味出它的魅力。当酒铺满舌尖、舌底等部位,从口腔蔓延到喉咙,可以细细体会酱酒的醇厚和甘美,感受味蕾的舒爽。如果是大碗喝酒,只能体会到苦和辣,失去了喝酒的意义。

为什么潮州喝茶最多只用三个茶杯?

谢邀,原来就写过这篇文章,现在搬过来。传统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潮汕人请人喝茶时按照工夫茶的规矩,主人必须自己亲自冲茶,茶要酽像酱油一样,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所以喝茶间,如遇又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冲茶表示欢迎,否则认为“慢客”,待之不恭。第一巡茶的第一杯,要请在座的长辈或声望地位高的人先喝,即“先尊后卑、先老后幼”,此外,还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历排辈,按步就方外,还得先敬客人和来宾,然后向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潮语“柜”与“县”同音,冲茶者,便被戏称为“风炉县长”)才可饮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叫“蛮主欺客”或“待人不恭”。

如若人多,使用多杯的大罐时,喝茶的人则要顺手端自己前面的一杯。最后一个人才能端中间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旁边茶杯未有人端起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杯,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客人的不尊重,这就有失礼仪了。如若人多杯少,则你喝一杯以后,就要谦让座上的人都喝了,才能喝第二杯,真可谓“谦谦君子饮者风”了。

客人喝茶时,不能用杯脚擦茶池,喝完茶,茶杯要轻放不出声,否则被视为不尊重主人,是“强宾压主”有意挑衅。潮汕工夫茶,在潮汕地区深受人们喜爱,不少人早上起来就泡上一壶茶,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只觉得神清气爽。潮汕人喜欢以茶会友,在细品慢酌、谈笑风生中,人们互通信息、加深了感情。品茶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解渴的目的,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为什么喝茶茶具喝茶比用杯子喝茶好喝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首先,大多数杯子都无法做到茶水分离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哪怕水温比较低,也会缓慢释放隐藏在茶叶中的内在物质。浸泡的时间越长,内质释放的越久越多,表现在茶汤上就是滋味越发浓重、苦涩。反观茶具,无论是盖碗或茶壶,都可以做到彻底将茶水沥干,所以内质的释放是适量的,茶汤自然更加好喝

其次,茶具喝茶多为小口啜饮以常见的30ml容量的品茗杯为例,敞口小,大家在喝茶时只能小口啜饮,自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感受滋味与香气上。而杯子敞口太大,牛饮之下,就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吃得很快,却尝不住具体味道。所以想要更好地感受茶叶风味,自然还是以茶具为佳。想了解更多专业茶知识,欢迎关注【小陈茶事】。。

酱香型白酒为什么要用小杯喝,因为贵嘛?

喝什么样的酒就要用什么样的杯子,喝酱香酒白酒如果不用小杯,感觉就像喝到了假的酱香型一样。如果说浓香型是用来喝的,那么酱香型就是用来品的!不经意间或许你没有发现,很多酒桌上喝酱香型的白酒一般都是用小杯,这几乎成为了一条酒桌上“不成文的规定”,而且在比较庄重的场合,酱香酒白酒、分酒器、小酒杯几乎也成为了标配。

那么酱香酒为什么要用小杯喝?下面就从品味、价格、度数、味道等几个方面来说明。酱香型白酒的品味或许一开始的理由不应该提的这么高,不过这的确是一个方面,其实这几乎成为了一个“约定俗成”,那就是酱香型的白酒如果不用个分酒器,不用个小杯,就感觉像是亏待了这瓶酒一样,喝酱香型白酒,用小杯,就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体现的是一种庄重,是一种仪式感。

酱香型白酒的价格其实这才是比较现实的一个原因,其实和上面一个理由也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市场上的酱香型白酒都比较贵,几百元一瓶应该算是低价了吧,比较好一些的酱香型白酒价格估计都要上千,例如我们的茅台酒,就是酱香型的典范,价格更是不菲,对于这样的白酒,确定要一大杯或者是一大口下去?或许也正是因为贵,最初的时候都是用小杯,因为这样省酒啊,后来就逐渐的成为了“高大上”的代表。

酱香型白酒的度数市面上的酱香型白酒一般都是属于高度酒,52度或者是53度,对于这种度数的酒来说,很多人都是很难承受的,尽管很多的人建议要喝高度酒,但是对于酱香型的53度白酒来说,很容易醉人,如果用大杯子,一杯下去就已经醉了,在酒场上岂不是很“丢人”?所以小口小口的泯。酱香型白酒的味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酱香型白酒的味道比较的特殊,这也是很多人喝不惯酱香型白酒的原因,这种味道属于那种留在口里回味型的,有一种浓郁的香味,初入口,让你有一种很不习惯的感觉,但是当你泯一口之后,留在嘴里,会感觉到有余香,这就是为什么开头我说酱香型白酒是要品的。

酱香型白酒的味道,如果是一大口咽下去,不仅困难,而且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什么味道。酱香型白酒的味道,需要你品,你细品。酱香型白酒需要比较庄重的场合,例如宴请重要的贵宾,而三五好友之间,觥筹交错,把酒言欢,酱香型白酒或许不适合,因为那体会不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乐趣,而且喝醉之后,无论是浓香型、兼香型、清香型还是酱香型,倒进肚子里的其实都是“水”,岂不是浪费了酱香型的那一抹香味?。

北方人喝茶习惯用大杯喝?该怎么喝出来好味道

在旅游途中就总是被人像牵牛似的被人牵到卖茶叶的地方。那也总是有年轻漂亮的女孩文雅的給你讲一些有关喝茶的知识,她们说的话在她们看来那就是茶道。我们也见识过南北方人喝茶的确是有差别。喝茶本身就是雅趣,但同样是喝茶,闲人有闲人的方式老板有老板的样了。或煮或泡也是因人因时间地点而不同,现实是人们也是知道多少办多少,能讲究多少算多少,没功夫那就全免,也没人怪罪。

我们天天都喝茶,离不开茶的人爱茶是因为什么呢?

禅茶一味的源流正是禅宗的祖师,一位由印度远渡重洋来到我们中国,在少林寺后山一坐九年的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当年在少林寺后山的山洞中打坐,一坐九年。少林寺的僧人们虽然不认识他,但出于慈悲,怕他饿死,所以送饭食给他,但是送来的饭菜都原封未动,后来渐渐去看他的人就少了。达摩祖师虽然不饮不食,但是在入定中的第三年,由于睡魔侵扰,让他盹着了一会。

达摩祖师清醒后非常愤怒,连昏睡这样的搅扰都抵挡不住,何谈渡众生!于是他割下眼皮掷在地上继续禅坐。在达摩祖师修行的过程中,被掷到地上的眼皮变成了一棵树苗,并变得枝叶繁茂,清香扑鼻。小树渐渐茁壮,将树枝伸到祖师头上为他遮风挡雨。到了修行的最后一年,达摩祖师的精神变得很差,时常在禅坐过程中昏睡过去,但为了达成修行的目的,祖师不轻言放弃。

一次,达摩祖师在打坐间隙误食了身边的树叶,之后他感到全身舒畅,思路清晰,连精神也变得充沛了很多。自此之后,达摩祖师只要一有困意便吃上几片树叶,用来驱赶睡魔。闭关九年的目标最后终于达成了,达摩祖师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参透了人世间的一切爱恨情仇,彻悟了生老病死,最终修成正果。而伴随祖师修行的神奇树叶也被世人所熟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掌中宝”——茶叶

茶道,就是将饮茶过程上升到对美感的把握。不仅要求沏茶过程有礼有序,品茶过程不失仪式感,更要求茶席上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修为,且做到心无杂念。茶有一道茶之道,如人生之道。品尝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论,以茶道来省悟人生之道。茶有二悟一杯茶,由苦而甜,而后回味绵长,人生亦如此。拿起,放下。拿起是为了生存,放下是为了生活。

茶是三友饮茶以客少为贵。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将酒和茶糅和得最好的还是苏东坡的:宛如银河下九天,钢斧劈开山骨髓,轻钩钓出老龙涎,烹茶可供西天佛,把酒能邀北海仙。原来说起茶道,大家都觉得是一种以表演展示为目的的茶艺欣赏。然而现在,茶道的思想得到普及,寻常人家饮茶时也注重茶道的仪式。这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美学,通过沏茶、饮茶、赏茶、悟茶等过程,达到修心养德、沟通情感、传授茶礼仪的境界。

但万万不能把茶道想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艺术形式,它只是对生活中饮茶习惯更艺术化地展示。就好像饭每天都要吃,但设计感十足的餐具加上精美的摆盘,更能激发你的食欲。以简单的泡茶基本功为底,往更高更深的层面去探索一杯茶如何从味觉、嗅觉、视觉上刺激你的感官,留下最真实、最持久的回味。茶道,传递的是一个茶人对平凡生活不将就的态度,是以修养为目的去结识一杯茶,也是对茶和自己内心快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