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尴尬,岩茶只是六大茶系里的一种青茶,也称为乌龙茶乌龙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个个都是与岩茶一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乌龙茶茶系对比其他的茶系有这个独特的特点及魅力,所以整个乌龙茶系在中国茶系是有一定魅力的,而岩茶是近几年来尤其突出的,个人认为是继普洱茶热、金骏眉热、铁观音热之后的又一大炒作对象,其因为制作岩茶的工序繁多,当地茶农也多,慢慢的就演变出所谓的大师也多,中国茶叶类的专业职称里可没有茶叶大师这一职称!话归正题,岩茶在中国茶叶的地位如何一、岩茶中的大红袍几乎个个都知道了,所以论岩茶的知名度,毫无疑问在整个茶行业或老百姓的心中都是知道或听过的,也有些根本不知道大红袍是什么茶系,有很打一部分的人可能认为是红茶的,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岩茶是什么,一定知道大红袍是中国的茶叶!二、岩茶中有两款知名度的干将: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意思是武夷山茶农认为所有岩茶茶系里最香的肯定是肉桂,因为有其独特的香气让茶人欲罢不能,茶汤水味道最醇的是水仙三、在所有的茶系中,正经的茶人或者老茶客喝茶到一定的境界,最后爱喝的一定的普洱古树茶与正岩的岩茶,所以岩茶在中国的茶叶地位相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就如同普洱古树的魅力一样,茶痴、茶人、老茶客都是非常喜欢的,正岩的岩茶亦是如此,正岩的岩茶带有独特的岩骨花香,草木苔香,有的有枞味、粽叶香,所以爱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尝遍千种万种,最后是会留下来,静静的品尝普洱与岩茶!所以岩茶在中国茶叶的地位相当的重要,如果非要论个排名前后,我表示所有茶系里岩茶是工艺之美,论工艺当属第一(其他各有所长),其繁琐复杂的工艺是一个茶叶匠人的匠心精神,当然这种精神也只有少数的岩茶茶师所有!。

岩茶如何“焙火”?

武夷岩茶火功的高低,取决于焙火的程度。清代茶人梁章钜先生曾经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岩茶的传统干燥法分为初焙、复焙。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采用烘笼焙茶,先初烘,后摊晾,簸拣,再复焙。1、初焙每笼摊叶1.0—1.5斤,温度100—140℃。每隔4—5分钟翻拌一次。烘至7—8成干起焙摊晾,再进行簸拣。

簸去黄片、蜡片、茶片,拣去梗、片、老叶、茶头和毛杂物。毛火温度160—180℃。摊叶厚度4—5cm,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不加簸拣。2、复焙每笼摊叶3斤左右,每隔20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烘笼足火温度80℃左右。岩茶的精制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精制工艺的焙火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焙火的技术要求火候能影响外形色泽、叶底汤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适当可以弥补茶叶品质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岩茶品质。“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烘焙总是以“文火慢炖”为好。品饮岩茶时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状况应该是有火功香而没有火气和火味。碳焙的茶:(1)香型好,能保留原有的香,并有碳香味;(2)耐储,不易返青或变味。

火功的高低是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焙火能改变苦、涩味和醇厚度,但不能完全消除,苦涩就体现为厚重。焙火后,随存放时间的延长,火功的高低和滋味都会逐渐改变(退火、醇厚、回青),苦涩味也会改变。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炉温则可适当高些。实践说明,茶叶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气的形成,常产生于低温长焙过程,低温烘焙还有促进糖的焦化作用,产生麦芽糖的香味。

“若用低温长时烘焙,则茶叶吃不进火。”——因温度太低,只起烘干茶叶的效果,而起不到吃火的作用,烘过的茶叶内没有明显的火功,所以说茶叶吃不进火。简单地按焙火时间把岩茶的火功分为轻火、中火和足火是不确切的。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据茶叶基本特性、销区习惯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来掌握。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种、新旧茶不同、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含水量火候轻重程度亦不同,内质越好的茶越耐焙。

武夷岩茶是如何制作的?

茶叶,归根结底是一种食物看食材经过烹饪变成你喜欢的食物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对于出色的厨师来说,则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加工食物,加入自己对食材的理解,对火候的把握,从而得到能表达自己的心意的作品在武夷山看了一片叶子,从鲜叶到成茶的制作过程,给我很多感动。武夷岩茶是「工夫茶」的起源,所谓「工夫」,就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武夷岩茶是制作工艺工序最多、技艺要求最高的名茶。

为了便于记忆,武夷山当地茶工编了五句民谣:“一采二倒青,三摇四围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捡梗,九复十筛分”,具体包括近二十道工序1、采摘:武夷岩茶的春茶采摘通常为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中旬,采摘时一般要求中开面采,即一芽二到三叶,最多四叶标准的三叶包心2、 倒青(萎凋):为了避免鲜叶热变,采摘的鲜叶需尽快运达茶厂进行倒青(即萎调),目的在于蒸发水分、软化叶片,这是形成岩茶香气滋味的基础在萎凋走水的鲜叶3、 做青(也成为摇青):做青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殊的色、香、味、韵和“绿叶红镶边”的重要阶段,通过叶缘的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氧化与转化。

整个做青过程需要耗时8—12小时甚至更久,所以做青师傅通常都是需要通宵做茶的,非常辛苦将茶放在水筛里呈螺旋状摇晃,摇后静置,然后再摇,需重复6~8次4、 炒青:炒青(也叫杀青),讲茶叶在锅中翻炒,利用高温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终止发酵5、 揉捻:揉捻是形成岩茶外形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使茶汁溢出,茶叶卷成条索6、初焙:武夷岩茶传统碳焙工艺有“三道火”,初焙、复焙和炖火。

经过炒青和揉捻后的茶叶即可进行初焙了,目的是使茶叶失去部分水分,达到半干燥状态传统碳焙7、 扬簸:初焙后的茶叶倒入茶湖,进行扬簸,目的是去掉黄片和老叶等8、 晾索、 拣茶:将簸过的茶叶移出焙火间,放于晾架上摊晾,防止发热。摊晾至第二天的茶,由女工拣去茶梗及黄片,留下卷曲的茶索把中间的长耕去掉,留下卷曲的茶叶9、 复焙:将茶叶焙至所要求的程度,防止霉变,减少苦涩味。

拣梗后即可进行第二道火——复焙。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三道火——“炖火”。使火至茶条内心,防止茶叶返青。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工艺、对提高茶叶滋味、香气、耐泡度、茶汤颜色等有很好的效果这三道火所间隔的时间很长,有的长达3个月,具体的原则是:看茶做茶,根据茶叶返青的情况来安排焙火时间10、团包—补火:根据不同茶叶,有的需要进行团包、补火等处理,以避免香气损失。

即用毛边纸包成圆肉包形状,附上红纸捻样标签,成为“团包”;补火则是用低火焙去纸上的水分,避免茶叶吸收发生霉变11、毛茶装箱:炖火结束后趁热将茶装入内衬有锡箔纸的木箱中,这也是武夷岩茶特有的工艺,能对岩茶内含物起热处理的催化作用,以达到香气滋味的提高刚焙好的乌龙茶,有一股明显的“火香”,茶性也由寒变温,此时如饮用,往往容易上火,一般需要存放3—6个月进行退火。

岩茶的焦味是怎么出来的?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岩茶的焦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焦糖味,另一种是烧焦味。焦糖味来自于刚焙好火的岩茶,而且主要出现在水仙身上,因为此时茶叶内部的火味还未退去,所以会有焦糖香。烧焦味就比焦糖味更难闻了,类似火烧新鲜植物时产生的烟熏火燎味,并不好闻,而成因有量方面。第一,岩茶本身品质问题。

山场不好的岩茶更容易出现烧焦味,因为这些山场没有岩壁遮挡,每天都长时间接受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导致茶多酚含量过高。或者是土壤板结化严重的山场,茶树不透气,也会影响养分积累,导致品质较差。为了掩盖岩茶本身的品质问题,一些人会选择用高火焙,导致烧焦味的出现。第二,制作工艺不达标。焙火的过程中,如果制茶师的水平不够,无法准确控制活力的话,也会出现烧焦味。

岩茶在中国茶叶的地位如何?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尴尬,岩茶只是六大茶系里的一种青茶,也称为乌龙茶乌龙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个个都是与岩茶一样,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乌龙茶茶系对比其他的茶系有这个独特的特点及魅力,所以整个乌龙茶系在中国茶系是有一定魅力的,而岩茶是近几年来尤其突出的,个人认为是继普洱茶热、金骏眉热、铁观音热之后的又一大炒作对象,其因为制作岩茶的工序繁多,当地茶农也多,慢慢的就演变出所谓的大师也多,但是中国茶叶类的专业职称里可没有茶叶大师这一职称!话归正题,岩茶在中国茶叶的地位如何一、岩茶中的大红袍几乎个个都知道了,所以论岩茶的知名度,毫无疑问在整个茶行业或老百姓的心中都是知道或听过的,也有些根本不知道大红袍是什么茶系,有很打一部分的人可能认为是红茶的,所以大家可能不知道岩茶是什么,但是一定知道大红袍是中国的茶叶!二、岩茶中还有两款知名度的干将: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意思是武夷山茶农认为所有岩茶茶系里最香的肯定是肉桂,因为有其独特的香气让茶人欲罢不能,茶汤水味道最醇的是水仙三、在所有的茶系中,正经的茶人或者老茶客喝茶到一定的境界,最后爱喝的一定的普洱古树茶与正岩的岩茶,所以岩茶在中国的茶叶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就如同普洱古树的魅力一样,茶痴、茶人、老茶客都是非常喜欢的,正岩的岩茶亦是如此,正岩的岩茶带有独特的岩骨花香,草木苔香,有的还有枞味、粽叶香,所以爱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尝遍千种万种,最后还是会留下来,静静的品尝普洱与岩茶!所以岩茶在中国茶叶的地位相当的重要,如果非要论个排名前后,我表示所有茶系里岩茶是工艺之美,论工艺当属第一(其他各有所长),其繁琐复杂的工艺是一个茶叶匠人的匠心精神,当然这种精神也只有少数的岩茶茶师所有!。

岩茶的“三道火”是怎样贯穿其制作过程的?

欢迎关注【不正经评茶师】很多人不知道岩茶有三道火,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岩茶的烘焙工艺。(1)第一道:毛火在密闭空间进行,焙火的温度分别设置90~120℃,焙窖3~4个,记住一定要按照温度由高到底的顺序排列,每笼投叶约0.5kg,每3~4min翻拌一次,翻拌后将焙笼移至下一个温度较低的焙窖,历时12~15min。

等到触烘青叶微感刺手时下焙。这时候毛火的含量约30%。第一道毛火因流水作业,烘培温度高,速度快,故称“抢水焙”或“走水焙”(2)第二道:足火在足火之前要进行摊凉拣剔工作,然后进行第二道火,足火工艺。温度80~85℃,每笼投毛火叶1kg。烘焙10~20min,焙至足干,继而进入“炖火”工序。若未达足干进行炖火,叶色易变黑,并产生水闷味。

(知道为什么你喝的岩茶叶低是黑的,有水闷气了吧,就是因为足火没有烘培充分)(3)第三道:炖火炖火呢又叫“吃火”或“焙火功”,每笼投足干叶1~1.5kg,火温70~80℃,烘至水汽散尽后,加半边盖再烘约1h,称“半盖焙”。1~2h后,香气纯熟火香显,即结束炖火,趁热装箱。在足干的基础之上,经长时间的低温慢焙,以及趁热装箱,热化作业可使茶汤更加醇厚,香气进一步熟化,提高岩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