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值得注意,不管别人怎么做,都有它的道理,你不能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要用事实说话,要用数据来证明,做茶的工艺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你也肯定没有什么祖传秘籍,所以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要强调品质和服务,更不要以辛苦来博取同情,没有人会因为同情而来买茶,买茶的人是为了享受,品茶的人比品酒的人细腻较真,如果你用博同情的方式宣传,肯定是卖不出去的。
为什么有人说生普是绿茶?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普洱茶。按照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给出的定义,普洱茶分生茶和熟茶。这里讲生茶,国标是这么说的: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特别强调两点:其一,干燥方式是日光干燥,也就是在太阳底下把晒干,其它任何方式的干燥都不能叫做普洱茶。
其二,它是一个地理标志产品,产品必须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叶。绿茶的国家标准《GB/T14456.1—2008》,按定义来说:大叶种绿茶是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整形等加工工艺制成。这里多了一道工艺 —— 摊青,也就是之前经常提到的萎雕工艺,并且少了云南两个字,只有大叶种。
这区别就大了,许多地区和国家都有大叶种茶,而只有云南大叶种能生产普洱茶。也就是说云南大叶种既可以生产普洱茶,也可以生产绿茶,而其它地区的大叶种,是不能生产普洱茶的。再进一步说,虽然也有晒青绿茶之说,但它比晒青普洱茶多了一道工艺——摊青,也就是萎凋。经过摊青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才是绿茶,未经过摊青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就叫普洱茶。
目前这两种茶云南都有生产,显然有些专家们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才会有普洱生茶就是绿茶一说,也许他们连国标都没有好好看一看就开口了。所谓萎调就是让茶叶进行前期的发酵,还有蒸发水份。这样可以减轻茶叶的苦味和涩味,改善茶叶的回甘,让人后期喝起来比较润。目前烘青、炒青,也就是咱们说的绿茶,普遍都采用萎调的技术。
至于运用在普洱茶的制作上,现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个人持反对意见。普洱茶的灵魂和最大的魅力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对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干预,也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本身的原味。让茶叶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的转化,变化成不同的滋味,这才是普洱茶的真谛。如果增加了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普洱茶从新到老的整个转化过程,并且改变普洱茶茶叶的韵味。
欢迎关注懂茶帝!普洱生茶在没有蒸压成饼之前,先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做成了晒青毛茶。许多人会觉得绿茶和普洱毛茶的工艺是大同小异,都是杀青、揉捻、干燥,但这只是工艺大致的流程,许多的小细节都再将二者区分开来。首先是原料采摘:绿茶原料讲究的是鲜嫩,一般要求是只摘芽头不带叶梗。而普洱茶是需要连梗带叶一起采摘的,这是因为茶梗作为作为鲜叶的营养传导器官,其氨基酸、茶多芬的含量比较高,物质的丰富保证了后期转化效果。
接着是杀青:绿茶杀青时要掌握好: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目的就是需要更高温度破坏酶的活性,成就绿茶不发酵的特性。而普洱茶要保持茶叶中酶的活性,以便后期转化;这也是生普后期能够逐渐陈化,口感层次丰富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干燥的区别:绿茶的干燥方式分为炒干、烘干和晒干,于是就将炒干的绿茶称“炒干”,烘干的称“烘青”,晒干的称为“晒青”。
普洱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晒青。经过杀青之后,绿茶的揉捻和干燥的过程均没有活性酶的参与,而普洱茶都会有活性酶参与的氧化过程,不超过65度的杀青温度只是钝化了部分活性酶,接下来的揉捻,然后晒青,晒青过程会很明显看到茶叶在发生轻微的发酵反应。综上可见,绿茶的工艺主要目的是杀死酶活性,使茶多酚无法氧化,发生反应。
生普和熟普,喝哪一种对我们人体更有益?
感恩提问者,普文是原产地茶山经营者,对您的问题做个人解答,生普与熟普,喝哪一种对我们人更有益?这个没有定论,各有各的好处,建议大家都可以配合的喝。生普与熟普的一些区别普文为大家罗列了这两种的一些区别。①生普与熟普的工艺区别生普与熟普有工艺上的区别,都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作为原料,生普在晒青基础上分筛后制作成成品散茶或成品饼茶等。
熟普才采用晒青在加水渥堆发酵后(42—45天),干燥后,分筛保存一段时间,再来制作成品茶。②生普与熟普的属性区别从几个纬度来讲生普与熟普的口感、香气区别。生普:香气主要以花香、蜜香、果香等轻发酵出的香型为主。口感:苦涩明显、生津强烈、回甘绵长为主。茶汤以黄透为主,老茶以陈化年数逐步转红。茶条以廓显,芽头豪显。
熟普:香气主要以陈香、樟香、糯香为主。口感:柔滑、甜顺。茶汤以棕红、土红、葡萄红等。茶条以无锐菱看似糊条,芽头以土黄及红,无豪显。生普与熟普对人体作用不同生普与熟普的茶性有一定的区别,生普茶性寒,尤其是新茶。熟普茶性以温,发酵所致,但也以储存一段时间,方能饮。这两者之间的茶性不同,合适饮用者有不同,脾胃虚寒者不宜空腹饮生普,必出问题。
脾胃湿热者,不宜饮熟普,容易拉肚子。饮茶健康以身体状况不同选择,那个有益也更具个人情况而定。饮茶有习惯,有人喜欢普洱茶,有人不喜欢,有些人说普洱茶是垃圾,吹嘘茶,无文化茶,出口垃圾茶。真是无知者无畏,茶何以定好坏?普文给大家普及一下:1.生态第一,污染之地能出什么好茶。2.茶树种的原生程度,树龄程度与地域的适应性。
一种茶树能在一个地域长期生存,这是根本,嫁接品种存在变异性。3.制作工艺的产量化与标准化是解决成本与制作统一性,并非能制作一款好茶的唯一标准,机器只是解决量化问题,没有特殊性可言,只能是通货标准化而已。所有好茶肯定要基于生态为第一的原则,其余都是浮云,讲花天,也就一不入流的茶。言归正传,生普与熟普哪一个对我们人体更有益,普文还是一句话,以这么多年学茶与制作茶的经验来说,工艺越简单对人体作用更明显,工艺也可以改变茶性,对某些人群,更有帮助意义。
如何才能自家产的生普生态野放口粮茶卖出去?
谢谢邀请,我是个做生意的人,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就会习惯性地说两句,在这里我申明一点,我的回答不上替别人做广告,我也不认识人家,但我知道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茶农。为什么这样肯定他不是经销商?因为从他的名字就能知道,要想把自己的茶叶变成商品,这样的名字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做法,没有一个人第一次能顺利地读出这个名字,更别说能记住你的名字了,照着读都感觉很别扭,不管茶叶的品质如何,名字就是一个败笔,就算是个好茶也不一定卖出出去,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费劲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不管别人怎么做,都有它的道理,你不能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要用事实说话,要用数据来证明,做茶的工艺家家户户都是一样的,你也肯定没有什么祖传秘籍,所以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要强调品质和服务,更不要以辛苦来博取同情,没有人会因为同情而来买茶,买茶的人是为了享受,品茶的人比品酒的人还细腻较真,如果你用博同情的方式宣传,肯定是卖不出去的。
卖产品要知道卖给谁,买你产品的人最担心什么,你要考虑的是这些问题,你如果把这些问题搞明白了,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宣传了,就像小罐茶,茶叶的品质没有增强,只不过做了一个别人还没做的包装设计就领先一步,占领了市场,喝茶的人对茶的包装也是很有讲究的,你去别人的家,一看茶叶罐就知道这家人是不是爱喝茶,所以,你说加了包装卖出好几倍的价,喝茶的人都明白,茶叶本身没有高低贵贱,只不过是喝茶人爱讲究面子,才有了上千元的茶叶价。
你要卖茶,想证明自己家种的茶没有使用农药,就把日常工作中的真实场景拍摄下来,做一些解说,做成短视频或者发布到视频平台,自然就有人询问了,不过,越偏僻的地方快递费越高,有些农产品非常便宜,农民也想通过网上销售农产品,可是快递费超过了农产品,比如西红柿、黄瓜、白菜、苹果、土豆、红薯、山药等分量比较重的东西,快递费是农产品的一倍到两倍。
茶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商品,现在采茶都是机器采收,就像割韭菜一样,品质就不用多说,谁喝谁知道,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100元13罐茶叶的广告,而且都是大罐包装,所以,想把茶卖出去,就得去学习隔壁人家在怎么做,照做就是了。如果你家的品质确实不一般,可以试试先喝茶后付款的方式,把你的好茶卖给真正喜欢喝茶的人,不要担心喝晚茶不给钱的事情,因为好喝茶的人都不是爱占便宜的人。
有人说普洱茶是拿好料做生茶、废料做熟茶,这是真的吗?
感谢头条邀请!关于题主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目前的主流是这样的。贵的好茶,做成熟茶有30%的损耗,熟茶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风险比较大。以前的茶叶成本不高,做生茶熟茶都可以,熟茶更容易喝出来好茶的味道,其实老熟茶的味道也是不错的。现在新茶的原料成本高了,做生茶主要还是价格成本方面的考量。当然如果有稳定的需求,做熟茶也未尝不可。
生普、熟普的制作工艺有什么区别?喝生普、熟普有什么讲究?生普放久了能变成熟普吗?
生普和熟普在制作工艺上只有一个区别,也就是两者经过揉捻、晾干(干燥)后,生普直接蒸压成饼,而熟普增加了一道渥堆工序,也就是人工发酵工序。按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我国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六大类。可别小看增加的渥堆这道工序,生普没有这道工序,就被划入了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而熟普多了这道工序,就被划入黑茶,属于后发酵茶。
生普茶性比较寒凉,富含叶绿素、维生素,茶碱、茶多酚含量较多,香气类型较多,好的生普汤色绿黄明亮,滋味变化复杂,很受喜欢香气、滋味的品茶者欢迎。一般春末、夏、初秋及气候干燥、内体容易燥热时或胃热的人喝生普比较好。熟普茶性温和,陈香突出,好的熟普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润滑,很受喜欢口感的品茶者欢迎。一般秋末、冬季、初春及气候潮温、内体容易寒凉时或胃寒的人喝熟普比较好。
如果是想学品茶,从熟普学起比较好,如从生普学起,很多人会痴迷于生普而对熟普不太感兴趣的。生普无论放多久,都不会变成熟普,但如果是放了二、三十年的生普,其汤色会有一些熟普的特点,但香气、滋味、叶底还是生普的香气、滋味和叶底。友情提醒,熟普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才出现的,一种说法为昆明茶厂1973年到广东学习制茶工艺后才研制出熟普,另一种说法为1975年到广西学习制茶工艺后才研制出熟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