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来科普一下加入人工色素的紫砂是怎么回事?另外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化工壶"。徐秀棠著【中国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才开始了对紫砂的命名:“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谢谢诚邀“紫砂”是现代的称呼古代也就是明清的时候有众多文献对紫砂壶都用“阳羡砂壶”名之,并没有明确的“紫砂”概念。

紫砂和段泥有什么区别?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懂茶帝】段泥是紫砂泥料的一种。紫砂泥料分为紫泥、红泥、绿泥和段泥四个大类。紫砂壶泥料的分类,目前还没有官方系统的说法。但小懂的这个分类方法,是目前紫砂业内较为普遍认同的观点。段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共生的意义是天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

化工壶与真正的紫砂壶,究竟有什么区别?

2010年央视一个不专业的报道,从此在紫砂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化工壶",央视报道中称,紫砂原料中加入化工色素的紫砂壶称之为"化工壶",本人认为,这不是一种专业而科学的说法,在陶土中加入人工色素(应该叫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古已有之,在紫砂原料中加入氧化钴早就在清末民初就有记载,其实紫砂加入氧化钴调色还是从瓷器装饰上学来的,元末明初,景徳镇青花瓷发达,进口波斯钴蓝(苏离麻青)在坯体上装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宜兴紫砂加入氧化铁、氧化钴的历史还是比较晚的。陶土中加入适量的色素来调色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如果说加了色素的紫砂壶叫"化工壶"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吃的采用化学方法浸出的食用调和油叫"化工食用油",用了化肥的蔬菜大米叫"化学蔬菜",化工大米"了,央视是一个不专业的媒体,那几个记者也可能是文科出身的"科盲",他们的报道既不科学也不专业,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

下面我来科普一下加入人工色素的紫砂是怎么回事?另外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化工壶"。现在生产的紫砂壶的宜兴紫砂矿料中含有4%~13%不等的三氧化二铁,由于有的矿料含铁量低,烧出来的紫砂壶颜色就不鲜艳,放在你面前你肯定不会买,所以,在矿料中加入适量的三氧化物二铁来着色,再经过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把该物质固化在胎土里了,在常温下根本无法析出,我们泡茶之水最高才100度,能够析出的铁离子根本微乎其微,再则,这种铁离子吃进肚里人体也无法吸收,对人体绝然无害,说这是"化工壶"对人体有害,那我们用了几千年的生铁锅不要害死多少人,现在有人鼓吹用生铁锅煮饭炒菜,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当然这种说法也欠科学依据。

同样,加氧化钴着色的墨绿泥紫砂壶,这种物质比较稳定,固化在胎中在常温中也难以析出。所以,加入金属氧化物来着色由来以久,本人认为,这不能称之为"化工壶",因为添加的比例非常小,一般都在千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象炒菜用的味精一样,添少了没作用,添多了影响外观太艳俗,过多对显色有不自然的感觉。但是,我一直提倡紫砂原料零添加,做纯正的紫砂壶,回归自然,做生态紫砂壶,用明针工艺来弥补紫砂壶表面肌理的不足。

只有纯正矿料的紫砂壶才有收藏意义。那么,市场中有没有"化工壶"呢?有!而且很多,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化工壶",我个人认为,是那些做旧在紫砂壶身上涂抹有机化学涂料化妆的就是"化工壶",这一点,我在上一条问答中已经说的很详细,大家可以参考。原矿紫砂壶请记住四条特征:一是壶身表面必须干净纯粹,二是表面哑光不刺眼,三是紫砂表面肌理自然,四是用鼻子闻一下,没有任何味道

“紫砂”是现代的称呼吗?古代有什么称谓?

谢谢诚邀“紫砂”是现代的称呼 古代也就是明清的时候有众多文献对紫砂壶都用“阳羡砂壶”名之,并没有明确的“紫砂”概念。像现代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也都是一直没有统一称呼,大家也都是按照开始挖的位置给以称谓,如“野山红泥”“青泥”“底槽清泥”等等,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民国时期收藏家赵汝珍在他的【古玩指南】中对紫砂的介绍是‘宜兴壶,产自江苏之宜兴’以地名之也。

质为陶,而非瓷。成品种类甚多,凡用具应有尽有,不过以壶最为著名耳。’在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陶瓷史】中,“紫砂”是“青泥”的“又名”:“江苏常州,所产之瓷,颇省著名。产品有粗泥、白泥、青泥、黑泥四种。粗黑二泥,近于瓦器,其制品为坛类花瓶等大件,形状粗陋,色多作红色,暗黄,或暗紫。白泥一种,为素地乳白色,光泽滋润,制品以盆类溺器等为多。

以上三种,多属荆溪所产。至于青泥一种,又名紫砂,亦名朱砂、豆砂、香灰、橙黄、海棠、竹叶,则专产于于宜兴。......所制之器......外面之色,以暗褐色居多,间亦有带暗红者,.......配合高雅,形状变化,光泽又不强烈,而文字绘画之雕刻,尤为擅长,故东西各国,甚爱赏之,若能设法推广,亦一大利源也。

”对紫砂土的名称没有确定称呼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徐秀棠著【中国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出版),才开始了对紫砂的命名:“泥中泥,岩中岩”,是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泥产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深藏在黄龙岩下,夹杂于夹泥矿层中;本山绿泥则是紫泥层的夹脂;红泥是泥矿里的石黄,一般在嫩泥矿的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