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茶道的理论1、茶道讲究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驻入茶道,为茶道树立了灵魂,所以在茶人心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热爱,有“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也有“更觉鹤心杳冥”和“物我玄会”的彻悟。茶道居茶文化之首,所以茶道也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所在。第三:茶道的器皿茶道的器皿也就是茶道六君子,爱茶的朋友肯定熟知,即:茶则、茶筒、茶斗、茶针、茶匙。

如何看待茶道?

茶道,简而言之就是品茶饮茶的美感之道。茶道居茶文化之首,所以茶道也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所在。然而要论茶道,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细剖析:第一:茶道的起源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根据最早记载,在我国唐代甚至其之前就已经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那时候的贵族几乎没有不饮茶的。而著名的茶仙陆羽就出生于唐代,他一生嗜茶,并且精通茶道,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此书闻名世界,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道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茶道的发展茶道从唐代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期间在南宋时期,我国的茶道由日本的南浦昭明禅师引入日本,后来在日本得以发展(现在日本的茶道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了很高的地位)。而中国则因为注重茶精神忽略了茶形式,没有去推广发现,所以到了清代的时候我国茶道衰落。事实上中国茶道除了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以外,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甚至同中药材相结合,增强了茶的保健作用,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第三:茶道的器皿茶道的器皿也就是茶道六君子,爱茶的朋友肯定熟知,即:茶则、茶筒、茶斗、茶针、茶匙。它们都是茶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材质方面也很有讲究:大多都是用上好的青竹材料制作而成。第四:茶道的理论1、茶道讲究天人合一:道家思想驻入茶道,为茶道树立了灵魂,所以在茶人心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热爱,有“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也有“更觉鹤心杳冥”和“物我玄会”的彻悟。

2、茶道讲究道法自然:采茶顺应自然,饮茶遵循自然,精神崇尚自然。3、茶道讲究尊人:天大、地大、人更大。把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4、茶道讲究养生: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饮茶与功名无关,与红尘背驰,养性养生才是精髓所在。5、茶道讲究坐忘:即要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与自然沟通。

茶具应该如何摆放?

茶具的这种东西看你怎么想了,是按风水还是怎么样呢?下面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吧。茶具的摆放左右要平衡,不要遮挡,并且壶嘴不要对着客人,茶具上的图案要对着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1、茶盘:放在茶几正中央的后面2、随手泡:放在茶盘的右下方,与主泡器、公道杯放在一个水平线上。3、茶道组:放在茶盘的右上方,和茶漏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泡器:放在茶盘上的正中心的右旁,和随手泡在同一水平线上。5、公道杯:放在茶盘上的正中心的左旁,和随手泡在同一水平线上。6、茶漏:放在茶盘的左上方,和茶道组在同一水平线上。7、水盂:准备两个,一个放品茗杯,一个放废水,分别置于茶盘的左上方与左下方,两个水盂放一直线上。8、茶荷:放在茶盘的右下方,和茶漏成直线,与随手泡在同一水平线。

龙井如何冲泡?龙井怎么玩茶艺?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懂茶帝】龙井应该是最有名、也是粉丝最多的绿茶了。每年春茶季,各地的茶友都会涌向西湖,只为喝到一杯真正的西湖龙井。而关于龙井茶的冲泡,可能很多人会想,这么金贵的茶,应该不是每个人都能泡好吧?其实冲泡一杯龙井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西湖龙井龙井茶最简便、最常用的冲泡方法,就是用玻璃杯冲泡

这主要是因为玻璃杯易得,人人都有,不必精心准备一套精美的茶具。另外,玻璃杯冲泡龙井,还能观赏杯中的茶舞,赏心悦目。▲玻璃杯冲泡的龙井茶具体做法如下:投茶量根据玻璃杯大小而定,约为2-3克,小玻璃杯1克干茶即可。水温85-95℃均可,当然品质很好的龙井,其实是不惧怕沸水的,也是可用沸水冲泡的。先用热水温杯,然后投茶,可闻干茶香气;然后沿杯壁注入少量热水润茶,闻叶底香。

最后再注入水至七分满,就可以喝了。每次喝剩1/3茶汤时,续水。不要喝完再续水,以保持每泡的滋味,这种冲泡方法叫作“留根法”。这是因为绿茶耐泡度较低,采用“留根法”,可以保持每泡茶汤的稳定度。一般来说,龙井茶约可冲3-4泡。如果你想泡出滋味更好的茶汤,并且条件许可,也可以用盖碗冲泡。盖碗的容量比玻璃杯相对较小,而且能快速出汤,泡出的滋味是比较好的▲盖碗冲泡根据盖碗的大小确定投茶量,一般投3-4克干茶即可,所用水温与玻璃杯冲泡相似。

公公爱喝茶,还喜欢用全套茶具玩茶道,我不喜欢怎么办?

毛病!我也是儿媳妇儿,我公公花钱特大方,他的衣服是我见过最多的一个男的,比我婆婆都多,那又怎样,他挣的爱怎么花怎么花。。。后来他得癌症,卖了一套房去治病,还是那句话,那又怎样,那是他的,卖了给自己治病又怎么了?!你公公自己挣的钱,爱怎么用怎么用,管你什么事?!花你的了?可能你爸妈很节约,或者没你公公有钱,你心里不平衡了(我爸妈都那么节俭过日子)。

蔡澜先生说中国的茶道都是故弄玄虚,我举双手赞成,你呢?

深有同感。这个问题,是我在几年前跟蔡澜先生聊起过的,就是说所谓的“雅致文化”,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茶道,在哪国都是故弄玄虚。最开始说的是日本茶道,以及日本的怀石料理。我的意见,当时我就说了,茶道,包括茶的本质,它本来就是脱离群众的。怀日料理也一样,都是硬捧起来的。为什么?贵呀。在早期,茶是作为药物的,价格不菲。

转变成日常饮料以后,它还是贵。你比如说,唐代那么多人夸茶,但是在唐代平民根本喝不起茶,所有夸赞茶的人,包括陆羽,他说茶这么好那么好,他自己买得起吗?他也是靠傍大款才有茶喝。陆羽,你去查查陆羽的生平,他还不如某些清客,纯粹是靠傍大款混日子。“茶圣”都喝不起茶,说茶道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吗?茶能够发展起来,无非就是穷人对富贵奢侈生活的向往。

真正的富贵奢侈做不到,喝喝茶沾一点边,聊以慰藉。我的原话:很多“雅致”的事儿,都跟钱有关。有钱人做了,穷人学了,就“雅致”了。而一些真的很雅致的事,如果有钱人不去做,这个风气就无法形成,也就雅致不起来。南宫适问孔子,云“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圣人躬稼,雅不雅?有钱人不肯躬稼,就算圣人做了,也雅不起来。所以我当时就说了,我说如果茶道不叫庸俗,天底下就没有庸俗的事了。

这就是我跟蔡澜先生聊天时的原话。说到底,这就是个社会风气问题,慕富。什么茶道,那不就是故弄玄虚吗?在古代,没有茶叶可喝的时候,老百姓也喝其他的东西呀。翻翻《诗经》,《诗·邶风·谷风》里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豳风·七月》里记载“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豳风·鸱鸮》里记载“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大雅·緜》里记载“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从周代到汉代,人们一直不缺日常饮料,只不过由于原料不是茶叶,很便宜,老百姓都喝得起,那就没人夸这事,也没形成什么“道”。你说茶道也好什么道也好,根基是什么?美食美器,说不好听的那不就是钱烧的吗?你说松子香茶不好喝吗?不跟茶叶一样健康吗?为什么没人夸?不以文化根基论,纯搞附庸风雅,其实很容易物失其价,最终两极分化。

同样的茶,放在保温杯里泡就是烟火人间;放在紫砂壶里,哪怕水都没开,你拿凉水泡,它也是风流万种。又比如下棋,传统文化吧?两个有钱人下棋,焚上一炉香,旁边有人抚琴,一边喝着酒,你甭管实力怎么样,哪怕是臭棋篓子,那也叫雅;换两个农民工,两个九段实力在那捉对厮杀,却雅不起来。或者美食。同样的红烧肉,街边的小馆子里45块钱一大碗实实惠惠,大家觉得很平常;拿到高档酒店,同样的红烧肉,拳头这么大一块,还绑一根马莲草,吃着都麻烦,连紫砂锅端上来,这一锅要358,竟然还有人拍手叫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谁不是心知肚明?所以,最终我们得出的结论,不论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就是胡来,故弄玄虚。

喝茶喝茶,干嘛装腔作势。蔡澜先生也喝茶,通常只喝红茶普洱,还写过《普洱颂》。他的茶是在香港九龙茗香庄买的,基本上属于中低端货,一斤三百多块钱而已。他喝红茶主要是立顿,我喝的是手标,就更是便宜货了。我们俩人各拿出一包茶来,两大包茶还不抵人家一个杯子值钱。他用的建盏20块钱一个,我用的是景德镇的大号白瓷茶杯,我俩对茶道的理解,就停留在这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