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毒蘑菇的一般方法:第一,对照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教大家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为了预防野生食用菌中毒,这几个技能你应该get!一、如何辨别有毒的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怎样识别毒蘑菇?

如何识别毒蘑菇   在这个蘑菇生长的季节,美味的蘑菇馋得我们直流口水,不过可要多个心眼,别把毒蘑菇也给吃了。吃了毒蘑菇后,可能会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等症状。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教大家识别毒蘑菇的方法。看地点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等较干净的地方;毒蘑菇往往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阴暗、潮湿地带。

看颜色  有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色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采集后不易变色。看形状无毒蘑菇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毒蘑菇大都柔软多汁。

闻气味有毒蘑菇有辛辣、酸涩、恶腥味道。看测试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 其它还有: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奶马上凝固,放进葱,葱会变成蓝色或褐色。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识,还必须根据实际经验。没有经验的人最好先认识一些毒性较大而且易发现的毒蘑菇,记住它们的特征,如果见到别的蘑菇也有这些特征就不要采食,这样就有致误食中毒了。

如何识别毒蘑菇?

又到了野生菌繁殖上市的季节,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野生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很有帮助,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如果食用不当也可能导致食用者中毒。为了预防野生食用菌中毒,这几个技能你应该get!一、如何辨别有毒的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二、加工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尽量不要凉拌食用菌。还有一个常识不能吃没煮熟的菌子,其中一个细节就是炒菌时用的锅铲上沾了没有炒熟的君子,谁吃到了这些菌子,也容易中毒。所以烹饪时多加注意。三、食用时这些事不能做吃菌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是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含有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四、这些场合不适合加工食用菌在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等集体用餐场合,不要加工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食物中毒。五、中毒后如何处理吃完菌类,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如恶心、头晕、呕吐、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刻前往医院治疗。如果来不及,应立即采用简易方法进行洗胃、催吐、导泻等处理办法,可饮用大量的开水或溶盐水,刺激喉咙催吐。

怎样识别有毒野生菌?

我看到很多网友在回答这个问题,但某些网友的回答内容真是令人堪忧啊。在我们云南,每年都要发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轻则损害身体,重则丧命。我相信这些热心的网友是为了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来献言建策的,这得感谢你们。但在献言建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自己发表内容,对于何辩别野生菌是否有毒无毒这么专业的问题,如果你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请不要信口开河,当心误导他人。

我认为,如果不经过专业的方法与仪器,单凭看野生菌的外表以及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不可能分辨出野生菌有毒无毒,就算是野生菌专家他们也不可能做到,更没有人敢给你打包票。那些说用大蒜、牛奶、银针、葱白等来检验野生菌是否有毒无毒的说法更是不靠谱,这些是没任何科学依据的,只是流传民间的一种说法。当然,我也不这方面的专家,我也不是要有意反驳这些言论,我只是觉着一些言论正在引导着他人进入食用野生菌的误区,这是生命啊,不能开玩笑。

不管发表这些误导他人言论的作者,出于什么情况,出于什么心情或者什么用意,我想,我要义务进行提醒大家,不要走进误区。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专家提出的食用野生菌误区行为,供大家参考。误区一: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误区二:蘑菇和银器、大蒜一起煮,变黑就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误区三: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误区四: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误区五:有分泌物或者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误区六:以前年年都在同个位置采蘑菇都没有中毒,所以放心!误区七:毒蘑菇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其实,换个角度讲,我们大可不必去纠结哪种野生菌有毒无毒,抛开所谓的检验、识别这方面,我个人认为,食用野生菌中毒重在预防,而预防我觉着没有那么复杂,一是只食用自己认识、熟悉、大家熟悉的野生;二是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做野生菌的时候不急不燥,保证这两点的话,基本上不会发生中毒事件。

在野外发现菌类,怎样判断能不能吃?

从古代起,人们在采食野生蘑菇的同时便发现了毒蘑菇。目前,世界上已知有500~1000种毒蘑菇。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180多种,但多数种类的毒性轻微或尚不能确定,能致人死亡的常见毒蘑菇只有30多种,极毒的有10种左右。要想确切地分辨一种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误食毒蘑菇中毒后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药。

(一)毒蘑菇的毒性及形态蘑菇的毒性主要是由其含有的毒素所致,毒肽(主要为肝脏毒性,毒性强,作用缓慢)、毒伞肽(肝肾毒性,作用强)、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等毒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复杂的临床表现。有人认为,在野外,蘑菇越是好看、色彩鲜艳,就越有可能是毒蘑菇,千万不要采集和食用,以防中毒;新鲜的蘑菇只要经高温煮熟后毒性就会降低或消除,因此在吃野菇时,一定要高温消毒。

菌盖上长疣、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无毒蘑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不生虫、蛆的有毒。有辣、苦、麻等味的有毒;无毒蘑菇则很鲜美。肉褐鳞小伞毒蘑菇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易变色。毒蘑菇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菇则较致密脆弱。毒蘑菇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菇则清澄如水。毒蘑菇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菇则生长在比较干净的地方。

白毒伞毒菌和可食用菌不但形态相似,而且颜色相近或相仿,很难辨别。色彩不鲜艳,外观丑陋的肉褐鳞小伞、秋生盔孢伞等都是著名的剧毒种类。漂亮的毒蝇伞有剧毒,同样鲜艳无比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花褶伞实际上有些蘑菇有毒,但经过水洗、水煮、晒干或烹调后,毒性会减少或减除,但不是全部。而且事实证明,有些毒素不论是生吃或熟吃,均能引起中毒。

有些毒菌不但无环无托,而且高大,生长在杂木林中,产量大。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比较大,但也并非具环具托特征的都有毒。许多毒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像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毒鹅膏菌著名的豹纹毒伞是蛞蝓和蛆虫的“美味佳肴”。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但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会变为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毒蘑菇在形态上还是有一些特征的。我国常见的毒蘑菇有三类:第一类,毒伞类(即鹅膏类):毒伞类的主要特点是地生,有菌托或不明显,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著名的毒蘑菇白毒伞就属此类。第二类,生长在牛屎等畜粪上的蘑菇大多有毒,通常能引起神经中毒、肠胃中毒,如古巴裸盖菇。第三类,环柄菇类大多生长在有杂草等腐烂发臭有机质的地上,菌褶通常白色、浅黄、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铅绿褶菇属此类。

残托斑鹅膏菌事实证明,蘑菇毒素中没有一种是与食用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黑色的。有“放入银器内或在烹调时加入大蒜能去毒”的说法,而众多的中毒事件表明,这种说法极不可靠。但大蒜与毒菌共煮可降低小白鼠的死亡率,仅说明在烹调时加入一些大蒜可提高鲜味,有一定的解毒效果。(二)毒蘑菇的识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经验与方法不是非常可靠的。

蘑菇的外形、色泽、生态与毒素没有必然的联系,对识别不清的野生真菌最好不吃。事实证明,一些民间的说法可能对某一种有毒蘑菇判断有效,但这些方法不能作为其他有毒蘑菇的鉴定方法,即不能将特殊规律作为普遍规律。包脚黑褶伞只有掌握各种毒蘑菇的形态特点,才能准确无误地将毒蘑菇和可食用菇区分开来,防止误食中毒,也可请教当地有经验的群众。

由于真菌的形态特点有时会因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会因不同发育时期而表现出极不同的形状。因此,即便是专家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调查了解不够,也不能信口开河。识别毒蘑菇的一般方法:第一,对照法。借助适合于当地食用的彩色蘑菇图册,如项存悌(2005)的《野生的蘑菇》来辨认毒蘑菇。第二,看形状。毒蘑菇一般形状奇怪,摸上去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也常常粘有一些杂物或生长着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食的,只能说明它们可能有毒。

第三,品尝异味。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薰辣,极苦的有毒;香味特别浓的说明它们可能有毒。一些引起单纯性急性胃肠炎的真菌,多具有苦、辣、麻等口味或石灰味、腥味以及特殊的臭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第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澈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第五,看生长环境。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第六,简易的生物化学方法能够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例如,在一小块报纸上,涂上鲜蘑菇捣碎压出的汁液烘干后,在纸上滴一滴浓盐酸,如果在1-20分钟内呈现蓝色,就是含有毒伞肽。含有毒伞肽的毒菌有白毒伞、鳞柄白毒伞、肉褐鳞小伞等多种。如果滴上盐酸后,立即呈现红色或半小时后又变为浅蓝色,则是含有色胺类毒素的柠檬黄伞等毒蘑菇。

野生菌季节来临,农村的你知道怎做样才不会野生菌中毒吗?

最近我们云南省很多地方都报道有吃菌子中毒的事件,经了解这些中毒的人里,大多数是外地人到云南来做事的,并不是本地人。他们自己到山上捡拾蘑菇,在辨认不清的情况下误食而中毒,出现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熟识的,不能辨识的野生菌坚决不吃。 话又说回来,吃野生菌虽然存在着风险,但是味道鲜美,鲜香嫩滑,是这个季节最美味的食物。

但是可食菌子若在煎炒过程中不恰当,或是某个环节出错的话,吃了后也会立马让你见到小人人(中毒)。那么,要怎么做才不会中毒呢?请让小丫为您解答。一,接触过生的野生菌后,手要洗干净我们在捡拾野生菌或者选购野生菌的时候,最先接触的是手,我们辩识时要用手摸碰,拿起来看,这就使得菌的汁液多多少少会沾在手上。有时候我们会用手抓东西吃,就会把这些脏物吃到肚子里,从而导致拉肚子,头晕等现象,所以,只要你的手接触过菌子,吃东西的时候必须要洗手。

二,不捡太嫩的菌和起霉的菌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可以说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采摘,购买时,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不能捡。包括出售的人也不能贪图眼前之利,把连自己都辨识不清的菌子售卖给别人。三,炒时菌不要太杂炒菌子时要分类炒,不要把几种不同类的菌子混合到一块儿炒,吃时也不要太杂,一次性吃二,三类的菌就可。

炒时可以先用烫水焯一下再炒,猪油,香油均要放,大蒜不能少。注意粘在锅边锅铲上的生菌子不能混入炒熟的菌中。四,烹饪时间要长,不吃凉拌的菌子 菌子,无论是炒,炖,还是蒸煮,时间一定要长,千万要注意,不能生吃或者凉拌吃,也不要吃半生不熟的。有一年我妹妹她们一伙人上山捡到一些见手青,其中一个学过厨师的大厨说炒脆一点才好吃,他撑勺炒了一盘脆脆的菌子,之后他们在那天晚上都不淡定了,看见了许多小人人,一晚上的捉蜻蜓的捉蜻蜓,捡蘑菇的捡蘑菇。

云南农村山区出很多野生菌,请来分享下你认识哪些品种?哪个月份开始捡菌子?

我的家乡是云南山区农村的,每年的6月下旬到11月中旬,我们乡镇的山林中,会生长各种各样的野生菌,虽然说我们云南有野生菌六百余种,但是我觉我们乡镇的野生菌种类不算多,有青头菌、鸡枞菌、干巴菌、牛肝菌、火炭菌、奶浆菌、铜绿菌、刷把菌、谷熟菌、喇叭菌等十几个常见常吃的品种。我们这是野生菌上市的时间有点晚,我每年都要进山捡野生菌,并且会把每一次进山捡菌的时间、地点、数量发到微信朋友圈,以便我下年查验相关的信息,仔细看了一下我近我三年的第一次捡菌时间和最后一次的时间记录,一般都是在7月初左右开始捡菌,十一月上旬的时候野生菌基本落潮。

这个享受农村美食的季节,有很多很的人一大早就起来,拿着小篮子进山捡野生菌,几个小时下来或多或少会捡到一些野生菌,不过,也不是每一个进山捡菌的人都能满载而归,想要检到更多的野生菌,这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捡的少的人一般都是凭运气,而有经验的相对的就会减的多一点。好了,还是言归正传,还是和大家分享我们这里的野生菌图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