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普洱第一仓2008,i知道天下第一仓在那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6-30 00:40:41
本文目录一览
1,i知道天下第一仓在那
天下第一仓即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朝邑镇南寨子村。这座粮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八年(1882),竣工于光绪十一年。慈禧太后曾朱批为“天下第一仓”,由此而得名。
2,临沧天下第一仓冰岛金针好吗
临沧天下第一仓冰岛金针很好。根据查询,临沧有着树龄3200多年的锦绣茶祖、普洱茶名山冰岛,是滇红茶的诞生地,勐库大叶种茶的发源地,被誉为天下茶尊,红茶之都,天下普洱第一仓。
3,天下第一仓在什么地方
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距县城163公里,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修建,光绪十一年(1885年)竣工.因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而驰名全国,丰图义仓现在为大荔朝邑粮站使用,每年收储调运粮食2000余吨。
4,2008年国饮天下普洱茶价格
普洱茶的价格,首先是看他的山头材料来决定,它价格的高低的,年份基本上增长都是固定的。三个年头的普洱不管是熟普还是生普材料,如果一般的话,价格基本上在1000左右,材料好的话,那就没边了。当然前提是茶保存好了。
5,金鸟西坠玉兔升 日夜循环古至今 善彰恶山阐任穷苍 土农工商各从心
一声响雷禹门开-跳过龙门千万金鱼涌浪来-任能变化都欲化龙腾雾去-脱去凡胎登时烧尾脱凡胎-便入仙榭应该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的意思吧,最后两句说一生善恶都有显示,为善者便想做哪个行当就能实现。猜的啊、应该是士农工商。。。分别代表4个阶级层次的人 他们在社会扮演不同角色。。只听见过苍穹的 么听见过穷苍
6,双江在什么地方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双江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全县国土面积216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2%;辖4乡2镇72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两个农场,总人口16.5万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4.4%。北回归线横穿双江县城,境内最高海拔3233米,最低海拔670米,地貌高差悬殊,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有“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和谐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双江境内境内居住着汉、拉祜、佤、布朗、傣、白、彝等24种民族,其中汉、拉祜、佤、布朗、傣、彝为六个世居民族,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自治民族联合组成的多民族自治县,是布朗族、佤族等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全县各民族经济互助、文化交融、平等和谐、携手奋进,共同创造了如布朗族的蜂桶鼓舞、拉祜族的七十二路打歌、佤族的鸡综陀螺、傣族的手工制陶等等和谐共融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民族文化和谐的活化石。 北回归线穿过的生物宝地。地处北回归线上的双江,纬度低、海拨高,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52.3%,年平均气温19.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温、湿度适宜,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1200mm,加之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形成了适宜各类生物生长的立体生态环境,是北回归线穿过的生物宝地。 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勐库大雪山12000多亩野生古茶树群落,经专家考证,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源生于双江的勐库大叶茶种,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勐库大叶种茶条索肥厚、芽峰显豪、滋味浓郁、回甘悠远、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被誉为“普洱茶之味精”。目前,全县有茶叶面积8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达2万多亩,年产茶叶4000多吨。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原料基地、天然的存储仓库,孕育了“勐库普洱茶”和“天下普洱第一仓”的知名品牌。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属的一个县。面积229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6万人。县政府驻勐勐镇。 目前下辖:勐勐镇和勐库镇;沙河乡、大文乡、忙糯乡和邦丙乡。
7,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是谁
张伯行在中国的清代,曾经出现过著名的廉吏,他是礼部尚书张伯行,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张伯行任江苏巡抚的时候,为禁下属送礼,专门发布檄文:“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着名。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称赞他是“天下第一清官”。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8,天下第一仓在哪
"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位于我省大荔县城东的朝邑镇南寨子村。该仓在建成以后的115年里,历次大灾难中救活的关中百姓不计其数,它是我国现存惟一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但是目前,"天下第一仓"濒临坍塌的危境。 记者日前在现场看到,数次塌方已使"天下第一仓"岌岌可危,塌方的总土方量已接近5000立方米,目前危及到附近一座小学和住户的安全。 丰图义仓建筑布局是城中有城,外城是高8米,厚6—8米的土垣,内城为主体建筑,青砖砌成?墙高8米,厚13米,经过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局部已开始裂开缝隙,墙体已遭严重的风化腐蚀而伤痕累累。城墙下排列仓廒58洞,仓顶四周顶面共筑U型铁铸水道12个向院内排水,据粮储专家介绍?如此先进的排水系统在我国同期建筑中非常罕见。 目睹"天下第一仓"如今败落的样子,紧邻粮仓外墙的黄河企业公司子校陈校长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1996年学校搬过来的时候粮仓土垣附近土层已发生两次塌方,最近又发生两次,所幸发生在国庆节期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全校近200名师生为此忧心忡忡。记者在该校看到,塌方处有学校活动的操场和公共厕所,如果塌方再次临近,后果难以想象,塌方正逼近丰图义仓仅不到20米。此处在村民刘建设家中,塌方已造成刘开办的造纸厂被迫终止生产。刘的妻子说,她更担忧的是全家人的人身安全。 背景资料: 据大荔县志记载,1877年(清光绪三年),陕西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晚清著名的“救世宰相”阎敬铭倡议捐资修建义仓一座,总计耗费白银四万两,清慈禧太后朱笔亲批"天下第一仓"。据国家粮食储备局的专家估计,丰图义仓是中国现有粮仓中最古老的一座。现在这座粮仓为大荔县朝邑粮站使用,每年存储调运粮食两万余吨,并向贫困地区和当地居民、部队供应粮食共约1000余吨。 一百多年的"天下第一仓"无论是在历史上抑或今天,无论是在军事、建筑艺术方面的研究价值,还是在旅游储粮赈灾的实用价值上都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9,白昊天在十一仓是什么身份
《重启之极海听雷》开播后,不少观众都好奇白昊天的身份,她是《重启》系列的女主角,和吴三省关系密切。白昊天剧中身份是十一仓的管理员,十一仓十分神秘。白昊天可不是一位简单的角色,随着第一季的完结,白昊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十一仓大管家。《重启之极海听雷》开播后,不少观众都好奇白昊天的身份,她是《重启》系列的女主角,和吴三省关系密切。白昊天剧中身份是十一仓的管理员,十一仓十分神秘,里面究竟有多少藏品没人知道。白昊天可不是一位简单的角色,她在后期会起到重要作用,吴邪一直在寻找三叔,其实三叔是消失了,而白昊天最后同样是凭空消失。小说中,白昊天是十一仓库的管理员,她们白家和九门历来交好,白家虽然不像九门那么有威望,也算的上是豪门。白家和九门交好,九门是白家的保护伞。白昊天将来要接手家族企业,便被家中长辈安排到吴二白手下打工,希望能从吴二白那里学些本事再回家,吴二白掌控着九门最神秘的11仓,白昊天正好是11仓仓库管理员。吴邪因为三叔一条短信而出山,后来吴二白非要和吴邪一起上路,白昊天沾光成了“听雷”之旅的一员。随着第一季的完结,白昊天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十一仓大管家。在小说中,吴邪对白昊天的印象十分不错,对白昊天很是照顾,还曾经摸过这位小粉丝的头,令无数书迷既羡慕又嫉妒,但是吴邪并不喜欢白昊天,在小说中,吴邪、王胖子和白昊天三人义结金兰了,没有感情线的发展。剧方公开的海报上,白昊天的扮演者毛晓彤英姿飒爽惊艳亮相,大家都认为毛晓彤的气质和原著中洒脱飒爽的白昊天很像,据了解,白昊天性格坚韧,且身怀绝技,海报上的“身守诡域,心有玄机”似乎在暗示白昊天在剧中暗怀秘密,也透露了白昊天的所处之地相当诡异。白昊天是被吴三省选中作为十一仓的管理员的,吴三省可以说是吴邪的引路人,当年就是他带着吴邪下斗、入局的。原本的吴邪,他的人生应该是平凡的,就是因为三叔一步一步的指引,从平凡的生活进入了诡异、弘大、不可思议的陌生世界,所以在片花的开头吴邪说:“我没有时间了”、“我必须想办法再见到三叔”。
10,天下清官第一是指谁
张伯行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称赞他是"天下清官第一"。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也就是现在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玉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晚年又改号敬庵。 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在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四年后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补授内阁中书,从此步入仕途。张伯行做官虽晚,但他任官始终忠于职守,克勤克俭,因而声名闻于天下,康熙皇帝对他多次表彰、擢升,称赞他是"天下清官第一"。在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授任山东济宁道,当时正值灾荒,人民流离失所。他就让人从家中运粮食救济灾民,又捐出几船钱帛分发给百姓。到任后立即开仓赈济,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为此,他被指控擅动仓谷,应该革职问罪。张伯行认为"仓谷为轻,民命为重",据理力争,最终使上司免去了给他的处分。做官为民是张伯行始终坚持的原则。 康熙四十五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这是巡抚的属下。按照当时的官场旧例,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以示尊敬,也表示请求以后关照提拔,这大概需要白银四千两。但张伯行秉性耿直,从不巴结上司,对此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拒绝送礼。不但如此,在任内他还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受到他们的排挤。 第二年的正月,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就对总督、巡抚申斥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是名君,善识英才;如果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康熙当场破格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 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官员从不过问此事,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贱买贵卖,牟取暴利。百姓则深受其害,叫苦不迭。张伯行经过调查,弄清原委之后,当即决定由政府从江西等地买来粮食,再平价卖给百姓。这样一方面使百姓免受奸商盘剥,另一方面也可以赚些钱用在下一年买粮济民上。此外,他还以身作则,捐献衣物钱财,赈济一些受害的百姓。在他任职期间,百姓没有因灾荒和饥饿而背井离乡。 到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赴任后,张伯行立即发布檄文《禁止馈送檄》,严禁下属馈送钱物,以整顿当时日益盛行的贪腐之风。文中写道:"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音聂)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音居)永杜,庶几风化日隆。"对于百姓所得张伯行视为民脂民膏,力求赋税宽简。平常公务也杜绝礼品,不受一分一毫。有的州县官吏为了考科成绩,以利升迁,就不顾百姓困苦,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忍受。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 因为和总督的矛盾很深,备受压制,在康熙四十九年,即1710年,张伯行以病为理由请求退休。康熙爱惜人才,不准他退休:"张伯行操守清洁,立志不移,朕所深悉。江苏重地,正资料理,不得以衰病求罢。"张伯行只好忍辱负重,继续任职,为民为国尽力。 在康熙五十年,江苏乡试发生了作弊案,副主考赵晋内外勾结串通,大肆舞弊,发榜时,苏州士子大哗。康熙皇帝命令张伯行、噶礼同户部尚书张鹏翮、安徽巡抚梁世勋会审此案。由于牵涉到噶礼受贿银五十万两,案子错综复杂,审理一个多月竟然没有任何结果。 张伯行愤而上奏弹劾噶礼。噶礼就买通官吏,得到张伯行弹劾奏稿。然后又捏造事实反过来诬告张伯行。主审官畏惧噶礼的权势,逢迎巴结,案情无法审结。康熙无奈中只得下令:张伯行与噶礼解任,再命主审官审理。扬州百姓听到消息之后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第二天,扬州百姓拥到会馆,因为平时就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肯定不会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不要推脱百姓的一点心意)"万不得已,张伯行才收下一把青菜。受审结束回来听候结果的路上又路过扬州,百姓们为防青天有什么不测,竟有数万人聚集江岸护送。 到最后,案子结果下来,竟然是噶礼免议,张伯行革职治罪。康熙皇帝痛斥大臣们是非颠倒,然后亲降圣旨:张伯行留任,噶礼革职。消息传出,江苏官民 额手相庆,纷纷写下红幅贴在门旁:"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更有上万人进京到了畅春园,跪谢皇恩,上疏表示愿每人都减一岁,以便让圣上活到万万岁。福建百姓也奔走相告,在供奉的张伯行像前焚香祈祷。可见张伯行受人民爱戴之深。 在康熙五十四年,有人以"狂妄自矜"的莫须有的罪名弹劾张伯行,但康熙皇帝还是认为他无罪可治,留任南书房行走(一种和皇帝关系很密切的官职),后来,在康熙五十九年又任户部右侍郎。康熙六十一年,张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张伯行也很敬重,军国大事都听从他的建议。雍正元年,即1723年的九月,升张伯行为礼部尚书,两年后,1725年的二月十六日,一代清官张伯行不幸病逝,享年七十五岁。皇帝赐谥号"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