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的意思解释

哪里来的?太俗! 原句本来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一改,已经真是天上地下

2,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原诗全文是什么

  1、原文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従来佳茗似佳人。  2、出处:出自《苏轼诗集》卷三十二。  3、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3,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原诗全文是什么

《 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efb6d0100hrek.html

4,谁知道从来佳茗似佳人完整的诗句

“从来佳茗似佳人”之谓出自苏东坡笔下,是《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的收束之句、点睛之笔,全诗如下: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拓展资料苏轼把壑源新茶赞为仙山灵草,并且强调这种茶是不加膏油的。苏轼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将茶独具之美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苏轼品茶美学意境的最高体现,也成为后人品评佳茗的最好注解。后人常把苏轼另一首诗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之相对成联。诗题表明了曹辅(字载德,福建沙县人,宋元符进士)寄给苏轼的新茶。诗中大意说:犹如仙境般的茶山,流动着的云雾滋润了灵草般的茶芽。山之清,雾之多,洗遍了嫩嫩的香肌(茶芽)。好友曹辅投我所好,把壑源出产的这样好的像月圆般的团茶寄给我(作者自喻是茶仙“玉川子”卢仝),品尝个中滋味,顿觉两腋清风而生,从而感到习习春意就要来到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了。要知道这等冰清玉洁的茶叶不但内质(心肠)高雅,而且是不加任何添加素(油膏),真是新芽新面,美轮美奂。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5,杯中佳茗淡如菊怀里佳人静如蕾是谁写的出自哪里

杯中佳茗淡如菊,怀里佳人静如蕾。” --“谁言冰肌寒彻骨,庸人何曾解温柔?”应该是北宋的秦观,这两句诗大概是他写苏东坡的。第一句杯中佳茗淡如菊是源自苏东坡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这里是说苏轼一边品着好荼,一边抱着佳人的情形
杯中佳茗 一杯佳茗 一生时光 一世追忆 一辈情怀 百家号作者 王欧略 oulue.wang
为北宋秦观《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的诗句,这两句诗大概是他写苏东坡的。意思:杯子里的茶叶淡淡的清香,像绽放的菊花一样;怀里所拥的佳人娴静安适像含苞待放的花蕾一样。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全诗: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従来佳茗似佳人
北宋的秦观,大概是他写苏东坡的。

6,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是出自苏轼的《 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这句诗的意思是戏耍着作一小诗,请你不要见笑。对于我来说,上佳好茶一直以来都把它当作佳人一样看待。你以为的苏轼只是一个会写诗的是诗人吗,如果这样认为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苏轼还会看病,就是他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并且亲自为他们诊断了三年,他还会下厨呢,他就是东坡肉的发明者,他一个人就吃了大半个中国呢。苏轼作为一个吃货他的一生为食物写了四十四首古诗,五篇赋一篇经,还在39封书信中专门写了吃,被人贬官,苏轼第一次被贬在黄州发现了猪肉非常的便宜,但是有钱人不会买穷人又不会烹饪,于是他就专门写了一本关于猪肉做法的书《猪肉颂》还发明了东坡肉的做法,于是猪肉就这样变得非常火。第二次被贬在了惠州,于是又开始了他自己的吃的路程,每天都在吃荔枝根本停不下去。第三次被贬在了更偏远的地方海南,这次他又打起了生蚝的主意,之后苏轼就把霉运化作食欲,他还发现了“淡水鱼、羊汤、炸大肠、回赠肉、海鲜果酥”等一系列美食,他还会酿酒,如果酿成功了就留给自己喝,抱着不能浪费的原则酿酒酿失败了就给儿子喝,他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们一家有三个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个是他爹苏洵,还有一个是他的兄弟苏澈。他还是宋朝最会画画的呢,还有书法是天下第三行书,他还是一个走到哪修到哪的水利工程师呢,他一边种地一边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苏东坡”,还有在文化教育方面培育出了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苏轼简直是一个上帝培养出来的完美无瑕的人啊。

7,有关茶具的诗词有哪些

1、《汉宫春·行李溪头》宋·辛弃疾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2、《西河·天似洗》宋·黄升天似洗。残秋未有寒意。何人短笛弄西风,数声壮伟。倚栏感慨展双眸,离离烟树如荠。 少年事,成梦里。客愁付与流水。笔床荼具老空山,未妨肆志。世间富贵要时贤,深居宜有馀味。 大江东去日西坠。想悠悠千古兴废。此地阅人多矣。且挥弦寄兴、氛埃之外。目送蜚鸿归天际。3、《褚家林亭》 唐·皮日休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苹花上钓筒。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4、《满江红·秋水涓涓》宋·周密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许。还记得、东堂松桂,对床风雨。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二十年、历历旧经行,空怀古。 评砚品,临书谱。笺画史,修茶具。喜一愚天禀,一闲天赋,百战征求千里马,十年饾饤三都赋。问何如、石鼎约弥明,同联句。5、《过千顷寺访谷隐老》宋·胡仲参别久交情淡,重来似旧时。人生云聚散,世事月盈亏。茶具权行酒,禅床借看诗。漫天多雪意,预约探梅期。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苏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尝茶和公仪梅尧臣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灵一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和梅公仪尝建茶欧阳修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

8,从来佳茗似佳人 这句话出自哪个故事

从来佳茗似佳人 话说宋哲宗元佑五年春,福建壑源山上的茶出来了,其时在闽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他的老朋友苏东坡寄了些,并依当时文人交往的惯例附了一首七律。酷爱喝茶的苏东坡品尝佳茗后诗兴顿生,作《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一首予以答谢。其诗云:“仙山灵雨行云湿,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日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好一个“从来佳茗似佳人”,苏学士端的是锦心绣口。从此,历代茶人,无论是种茶的、制茶的、鬻茶的还是喝茶的,也无论是真风流还是假风雅,莫不争相传诵。
  相传采茶人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极浓的香味,故“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还有一个更加动人的传说,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鲁 迅说: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东坡说: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做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东坡,不仅是开豪放派词的一代大文豪,也是品茶论茶的一代宗师。   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遂与之交恶,导致后半生的官场生涯极不得志,一路走下坡路,颠沛流离,多次贬谪,从礼部尚书直至南谪儋州。然而,苏东坡并没有沉沦于生活的悲欢离合,他以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寄情于山水,寄情于茶道。   苏东坡视茶为佳人,认定是可以帮助自己排解烦恼的心爱之物,因此,他的一生为茶写下了许多歌咏之佳句,也流传下许多关于他与茶的美妙故事。  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期间,游览遍了杭州各个寺庙。一天,身体不适的苏东坡吃过午餐后,口中感觉油腻,便与随从外出游览,游经某寺院时,为寺中竹影松风之 清雅情景所吸引,便接受住持邀请在凉台旁坐了下来。两人谈经论佛,不觉喝了七碗浓茶,身体顿感轻松,即兴写下饮茶诗:“示病维摩原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尺庐仝七碗茶。”表达了他莫大的喜悦。  苏东坡把好茶比作佳人,“从来佳茗似佳人”,成为比喻好茶的千年经典之语。苏东坡认为不好的茶,冲的时候有细末,喝起来口感不清爽,于是,在《壑源试焙 新茶》诗中说:“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甚至对于冲茶的水,苏东坡也很有实践与体会,在《东坡集》中,他总结出南方的水比北方的水好,江水比 井水好,泉水最好。   1094年秋,南谪岭南惠州的苏东坡,路过南康浮石乡,做了两件事:一是往贤女村看了一百年前便有的刘氏贤女娘娘庙,二是往蕉溪饮了当时名茗——蕉溪茶。饮过蕉溪茶的苏东坡大为赞赏,欣然题诗,成为一代茶道宗师对赣南茶最早的推崇,蕉溪茶从此声名鹊起。

9,有没有关于美食的诗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晓得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非常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我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相同。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非常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前后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惟有莼鲈堪漫吃,下官亦为啖鱼回“ “家家户户剥春笋“ “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其它人也有许多,如: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 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 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