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朋友问同样的,关于紫砂壶包浆是否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这里面存在两个误解:一、紫砂壶的包浆不等同于茶渍、水渍:把玩紫砂壶,玩的就是包浆的雅然润泽,干嘛要擦掉,更没必要刻意清洗掉;倒是沾惹在壶身的茶渍、水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养成日清日洁的良好习惯,热水烫洗干净,不要积存就可以了,毕竟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脏兮兮的,难道不影响品茶愉情么?二、包浆能不能擦掉:讲理别抬杠,真正的紫砂壶包浆,仅仅用热水烫洗擦拭,而不上特殊手段、特殊化学试剂,断然是擦不掉的;有的童鞋不服气,说:我的壶泡养的油乎乎、脏乎乎了,我就用热水烫洗,同时用茶巾趁热使劲擦,就能擦掉。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紫砂从业者,对紫砂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希望紫砂文化不断发扬传承,因此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回答,如果不容易理解,请留言交流。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紫砂矿料?紫砂矿料主要由粉砂碎屑及胶结它的粘土矿物质组成,粉砂碎屑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含少量的黑白云母和长石,褐铁矿等,石英碎屑孤立地分布在胶结物中,成基底式结交。

胶结物为粘土矿物质,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含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及赤铁矿等。紫砂矿料经过粉碎,筛分,提纯,陈腐,练泥,甚至调砂等工艺形成所谓的紫砂泥。紫砂的目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的粗细的,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在紫砂壶发展年代中,紫砂泥的目数在20目-100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朝中期为55-60目,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朱泥比较细腻,目数在80到100。

常规来说,40-60目的壶较多,尤其是60目,物理性、冷热急变性都在较好的控制范围内,既能表现出细腻之美,又有砂质的古朴感,通过养壶,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透气性都非常好的。壶友们最关心的是,这个目数的高低,会影响到紫砂壶品质或者使用效果吗?业界普遍认为目数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到紫砂壶的质感呈现。目数越高的紫砂泥,越细,那做出来的紫砂壶,也一定是相对更细腻的,颗粒不会太过于粗大,如图中80目一定比40目更显细腻。

反之,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紫砂的质感应该更突出。那么有些壶友认为目数和紫砂壶的透气性有关系?也许有,但影响不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由紫砂矿料组成物质和从矿物到泥料演变的工艺决定。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不能说把紫砂泥料磨细了,它的气孔就会少了,或者把紫砂泥料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

在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双气孔结构?紫砂的气孔特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包裹在团聚周围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链状气孔群的成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及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只不过空隙已经细小,一般宽度在20微米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0微米,延长度不等。

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形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矿物之间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的细微气孔,一般在1.3微米左右。这两种气孔便是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因此壶友在选紫砂壶时,首先是自己希望入手的泥料和壶型,喜欢颗粒质感的,可以考虑目数低,喜欢壶细腻表面,可以考虑目数高的泥料。以上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紫砂壶外面为什么喷一层黄泥?

你说的紫砂壶外面喷黄泥,那个是个别现象!首先,这种现象最初出现的时间应该在清代前期,当时因为视觉审美的原因,某些色调比较受买家推崇,但又没有那么多的泥料去做成成品!还有可塑性也是一个问题!于是,那些古人们就转换了思维:把泥料磨成粉末,搅拌成稀浆糊状,然后刷在已经做好的成品之上!这样,器物的表层颜色就符合审美需求了!那个时候是技术有限,没有办法的事情!到了当代,紫砂壶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有限的矿料满足不了需求,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成本越来越高!于是一些不良奸商就偷梁换柱,用外地的泥料来冒充宜兴紫砂泥!但单纯的冒充容易被行家发现,于是就用宜兴紫砂矿料磨成粉末,搅拌成浆糊一般,涂抹在用外地料做成的壶身上(一般只刷外面),这样那些不是很精通紫砂壶的人就几乎看不出猫腻了!当然,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灌浆壶或者机车壶上面,都属于低端的产品,流水化生产出来的!买壶的时候,仔细看一看壶的外面和内堂,如果有明显的颗粒感差异,那就证明表层刷浆了!。

紫砂壶外边的包浆是否需要时常清洗一下?

经常会有朋友问同样的,关于紫砂壶包浆是否需要经常清理的问题,这里面存在两个误解:一、紫砂壶的包浆不等同于茶渍、水渍:把玩紫砂壶,玩的就是包浆的雅然润泽,干嘛要擦掉,更没必要刻意清洗掉;倒是沾惹在壶身的茶渍、水渍,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需要养成日清日洁的良好习惯,热水烫洗干净,不要积存就可以了,毕竟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脏兮兮的,难道不影响品茶愉情么?二、包浆能不能擦掉:讲理别抬杠,真正的紫砂壶包浆,仅仅用热水烫洗擦拭,而不上特殊手段、特殊化学试剂,断然是擦不掉的;有的童鞋不服气,说:我的壶泡养的油乎乎、脏乎乎了,我就用热水烫洗,同时用茶巾趁热使劲擦,就能擦掉。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先,您就再不会这样说了:材质并非紫砂的壶,经过泡养,也确实会油乎乎脏乎乎,尤其是误导宣传的外淋茶汤,甚至是长久泡在茶船、茶汤中养壶,更明显。但是永远只能是油乎乎的,而且很容易就擦拭掉了,就和新壶一样。其实这并非包浆,只是浮在壶表的一层茶油、茶渍、水渍混合物。本山、原矿紫砂材质的紫砂壶,经过一段时间泡养把玩,也会呈现浆色油润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充分的氧化、固化,浆面就会变得瓷实而莹润透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挂瓷了。

厚重包浆的由来,就是这样一层层的浆皮累积而成。紫砂壶包浆的过程,是从每一个大小不同的紫砂泥料颗粒的表面,逐渐向内里沁润的过程,而不是只能浮在表面。有些老壶友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旦不注意,沾染了茶渍、水渍在浆面之下,但浆面已经完全固化瓷实了,就很难擦掉了,除非上特殊手段并施以化学成分试剂;上手段擦掉了也没关系,只不过是表面的一层包浆,再经过上汤上水,就会感觉原本包浆的莹润感,会自里向外透发出来。

@紫砂泥的传人 :附图一:黄龙山紫茄泥仿古壶,刚经过多半年的泡养,浆色沁染已经油润,此时的观感就是油而软,需要一段时间停止泡养,静置挂瓷。附图二:小煤窑朱泥高温烧结筋囊器三足井栏,此时的观感莹润透彻,瓷实而硬,这就是透浆之后,静置休息一年多后挂瓷的包浆。附图三:小煤窑朱泥高温烧结筋囊器三足井栏局部包浆细节。

不透气还是紫砂壶吗?紫砂壶有什么特征?

我是画家周前翔,竭诚为您解答有关紫砂壶方面的疑惑。我们通常说的紫砂壶是指产自江苏省宜兴市,泥料为宜兴原矿紫砂泥料,采用独特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泡茶器具。宜兴紫砂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特殊的双重气孔结构,泡茶透气性极佳却不渗漏。紫砂壶这种特性能使茶水隔夜不馊、不变质、无熟汤味,掌握好水温与泡茶技巧,紫砂壶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香茗!历古以来宜兴紫砂壶就深受文人雅士钟爱!宜兴原矿紫砂壶价值较高,由此一些不法商贩采用外来技术制作,并用各种非宜兴原矿紫砂泥料的陶土,添加各种水玻璃、致色金属氧化物 、化工原料等调制的低档壶具,比如模具灌浆壶、机车壶、手拉壶、化工壶等!这些低档壶泥料不含紫砂成分,成品和玻璃壶一样密不透风,由于添加了大量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泥料鲜艳,成品壶鲜亮无比,外观很像紫砂,但从破碎的断面看有玻璃相,不透气,不具备宜兴紫砂壶独有双气孔结构,储香透气的优良特性,所以不能称之为紫砂壶!最后,我想说宜兴紫砂壶手工成型,技法工艺复杂,紫砂器具造型千变万化,手工制作的每一把壶都不完全相同,这也是宜兴紫砂壶的独特之一,祝愿广大壶友都能拥有自己称心如意的宜兴紫砂壶!画家周前翔欢迎关注评论互动交流(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取自网络,侵权即删)。

紫砂壶口沿看不见“颗粒”,是不是假紫砂泥?

通过观察紫砂壶口的颗粒感,来判断泥料是否有问题,并不准确、也不靠谱:①一烧后,大多数紫砂壶口需要用金刚砂打磨整口,之后再入窑二烧、三烧。即便是清水通粉加工而成的四十目至六十目颗粒的紫泥类泥料,也会因整口而提高壶口局部的致密度,平整而光滑,颗粒感不明显。②对于泥性重的本山绿泥、朱泥类紫砂壶,壶口经过整口而更致密,原本就因为泥性重所致收缩率高而结晶度高,相应的致密度高,天然玉质感明显,颗粒感就更不明显了。

③紫砂泥料的颗粒感和砂感是两个概念:颗粒感的形成,是紫砂矿料之中的黏土质成分,经过烧结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在壶表所显现的边缘模糊的,凹凸颗粒质感;砂感,是指紫砂矿料之中,天然含有的金属氧化物团聚体,俗称鸡眼,经过粉碎,清水通粉加工成泥料,烧结成器,壶表所显现的边缘清晰锐利的砂感。壶口无论是否经过整口,归属于紫泥大类的泥料的紫砂壶的壶口,如果没有砂感,一定是不对的;而泥性重的泥料的紫砂壶壶口,没有砂感,一定是对的,就算没有颗粒感,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