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如何对待老年人,尤其是老同志?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老年人,尤其老同志,有其特殊性。因为老年人是共性就包括老同志,这个特殊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中,个性(老同志)体现共性(老年人)。假如“老同志”改为“老年人”,更有现实普遍指导意义。

提拔副乡长前途怎么样?

提拔副乡长当然有前途。提了副乡长然后进党委,下一步就是接任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一切顺利的话就是这样发展,年轻人机会多。也可以从副乡长的任上调进县直机关,常委单位大展宏图。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副乡长这个工作其实不好做。乡镇的事情又杂又多,虽然你只分管一块工作,但因为要联系村(社区),所以基本每项工作都会涉及,比如农业农村、住房水利、武装民政、宣传统战等等,确实很锻炼人。

除了工作上的困难,用人上也很困难,现在的乡镇很奇怪,普通工作人员都听书记的,书记也热衷于直接指挥,那些副职甚至乡镇长都处于一种被架空的状态,虽然你是副乡长,但下面的人不一定听了,甚至一些老同志连上班都不来上,你还指望他们给你排忧解难?副乡长分管的大部分工作,到头来都得自己忙活,所以特别累。在乡镇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和同事的关系,不能服众就很难开展工作,有时甚至会沦为笑柄,被人取笑,切记少表态。

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老同志?

这个问题似乎在逻辑思维上有点问题。“老同志”特指的是阅历丰富、资历深的老年人。假如“老同志”改为“老年人”,更有现实普遍指导意义。因为老年人是共性就包括老同志,这个特殊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中,个性(老同志)体现共性(老年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决定的。这个问题古人早有答案,而且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一直也在大力推广,更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和行动表现。

那就是“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古人是如何做的,它对齐家理政的深意又是什么? 在《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对齐宣王说,“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至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诗经也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段话倒出了孟子仁爱治家理政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中,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是老人。每年的重阳节就是对老人的尊敬,要在全社会营造浓浓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舆论氛围,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年轻人如何对待老年人,尤其是老同志?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老年人,尤其老同志,有其特殊性。要走进老年人,读懂老年人,学习过来的老年人的好精神好品质和好思想。他们健康乐观的心态,祟尚节俭的美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超然脱俗的情操以及表里如一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都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会使你受益终身。

二是,要关爱老人,从我做起,推广恩德惠及社会。因为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是基础。三是,尊老爱老要从孩子抓起。对孩子培养爱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外,更需要学校加强培养教育。把孝心教育作为孩子的德育教育必修课,使年轻人增加对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让新时代的“孝德”广为传播。四是,老人,尤其老同志也要自重、自爱、自强积极配合年轻人或地方政府,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

单位快退休的老同志,每天不干工作,就玩游戏、聊闲天,咋办呢?

老同志也是从年轻时干过来的,他们骑着自行车下乡,顶着太阳入户,点着蜡烛写材料的时候,年轻人,那时你还小。你都没有经历过。人总有快退休的时候。年轻人来,老同志下,他们手中重要的工作差不多都交到年轻人手中,他们天天要打卡上班,办公室里他们坐不是,站不是,年轻人,你只看到表象。其实他们如坐针毡。时光易逝,谁都有这一天,今天你是年轻人,几十年后,你也会跟这个老同志一样成为老同志!刚上班的年轻人跟你现在的想法一样,看不惯你,为什么他不干工作,就知道打游戏,聊闲天。

茶友:麻烦推荐几款口感较好的,大益老同志的普洱茶,经典的最好!有哪些?

2005年下关厂徽(铁饼泡饼都可以,口感和质量不输同期的7542),下价格只有同期7542的30%。2006年推荐福海的南糯山野生茶,市面售价约300/饼。2007年推荐701批大益7542,市面价格在400/饼。2008年推荐下关飞台六号茶饼(一定要2008年,比2011年或其它年份的好),单价在150/饼。

2011年福海的贺开古树茶,200出头/饼,是古树拼饼,压得相对松,转化得也不错。2012年,润元昌易武天韵,有点小贵,1500/饼。2013年润元昌的乌金号(一定要2013年的),放多几年,口感可以说能与2003早春乔木媲美。2014年,大益传世,口感饱满,滋味丰富,回甘好,茶汤不够滑,我买时是8500/件,现在好像涨了。

做为一名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如何调整自己心态,适应当前形势,才能不被年轻人淘汰?

两年前,某区公务员x鹤鸣58岁了,身为作家协会一员,活动越来越少,事业爱好许多同仁都渐渐步入黄昏自由行。可他没有像其他同龄人那样,放下脚步,欣赏养老放鸟的休闲生话。他情愿从六楼行政办公室,搬下到二楼健身房边休息室,每天看看挥汗如流的青春矫健的身影,听听少年男女的欢笑声,他反而感觉比先前高高在上、严谨工作的状态轻松多了,和年轻人相处心态也变得年轻了。

有一次看见他捧着书,聚精会神的样子,好奇地问了一句:好多老同志现在很少写作了,报纸谁还在看?他淡淡地回答:儿子笔法比我还好,可年青人都只想拿高薪、坐官位,懒得糊涂。我一要坚持以身作则,二老了不进则废,希望孩子能理解乃父苦衷,能发挥专业,实现老爸未能实现理想!他给我看登载文汇报丶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报上作品,有的豆腐般一块。

天下地理旅游偏多,几乎个人出差随笔,还有很多稿费单子,我不禁哑然失笑。一篇稿费有时还不如几年前的一盘棋啊。但是,我在进入头条平台后,突然才感受到了阿鸣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老雄心。阿鸣在面对滚滚后浪推前浪的自然法则面前,没有安然退下休闲,相反放下长者身段适应年轻人氛围,从中汲取青春的养分、保持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昂然向上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