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包装的茶一般打开就喝完了,不用考虑打开以后的储存问题。2.半敞开式包装的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这类茶都是后发酵茶,需要长期储存,这类茶叶不管有没有打开,打开之前和打开之后的储存方法是一样的。而怎么展示?实际上是让你家闺女体面的问题。

李莲英是怎么死的?

李莲英,晚晴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也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大宦官。陪伴慈禧太后近53年,达到了令慈禧太后“一生离不开”的地步,位居太监大总管,红极一时!那么,这位李莲英李大总管,到底是怎么死的?下场又如何?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这位幼年家境贫寒的小太监,最初只是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因善于梳头、阿谀逢迎、情商极高,从此一跃而成为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并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铁杆。

李莲英长期把持紫禁城太监大总管之职,权势跨越同治、光绪两朝。他还是第一个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此后“老佛爷”这一称呼才流行起来。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失去靠山,于是托辞年老体衰而出宫。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太后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1911年3月4日)一命呜呼,时年64岁。李莲英死后,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碑刻:“钦赐大总管事公之墓”。

这位昔日红极一时的太监大总管,在他得势的年月里,不知有多少冤魂丧命在他的手上。一生贪财的李莲英,不知贪墨勒索了多少不义之财。他的下场是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 关于李莲英之死,说两处记载。《清稗类钞·阉寺类》记载: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又受宠于隆裕太后。李莲英的后人也一再宣称:“我祖父是善终,享年六十四岁。

”《李莲英墓葬碑文》写道: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那么,李莲英是寿终正寝、病死的?仅凭李莲英后人嘴说,以及片语碑文,就能断定李莲英是善终的?恐怕没那么简单!毕竟,口说不足凭,碑文凭己造。有人说,找到李莲英墓,开馆验看,是否善终不就可以作一个结论啦!那么,李莲英真墓,到底哪里呢?一说李莲英真墓在北京海淀区恩济庄,二说李莲英真墓在清东陵慈禧墓旁,三说李莲英真墓在永定门外大红门李家墓地....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建国后,文革期间,李莲英坟墓在意料之外,重见天日,不经意间却惊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1966年,李莲英坟墓被人砸开,遭到挖掘毁坏。一名教师被委派下去清理,结果打开棺材后,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李莲英棺材里只有一颗头颅骨和一条长辫子,尸体身躯却无缘无故消失了....具体去向无从考证。据当时记载:李莲英墓极其考究,墓室内诸多陪葬品,各类珍宝。

棺材完整无缺,李莲英尸身盖着被子躺在那里,只有一颗骷髅头,拖着三尺长未腐烂掉的辫子,还有一双鞋底,除此之外连一节指骨都没有找到。人们不禁推测,既然李莲英墓里所有宝物没有任何被盗的痕迹,并且从李莲英1911年死亡到1966年墓被掘开,前后仅55年,躯体尸骨怎么可能腐烂到“颗粒无存”?而仅留下一个头颅骨和辫子?但李莲英碑文上面介绍其尸身是“完整的”(似有欲盖弥彰之嫌,此地无银三百两)。

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莲英生前得罪人太多了,才导致死后身首异处。比较悲惨的说,李莲英埋葬有头无身记录的档案保留在当今的清廷档案里面。由此,李莲英“得善终”的谎言不攻自破了。那么,谁杀死了李莲英?真相到底是什么? 李莲英之死,说法大致主要几种:1、被人暗杀有三:一说李莲英拜谒清东陵的慈禧陵,在回家半路上被人暗杀。

二说李莲英是在回自己所住的南花园路上被人暗杀的。三说李莲英被人暗杀于河北、山东交界之处。2、被匪徒所杀:当时掌管京师的九门提督江朝宗,在什刹海会贤堂请李莲英吃饭。饭后,李莲英途径后海河沿被土匪所杀。当时李莲英家人对外坚称李莲英是病终。3、被小德张所杀:小德张是隆裕太后亲信,经常鼓动隆裕查办李莲英。老照片:崔玉贵(左)、李莲英(右) 至于李莲英因何被杀、在何处被杀、为何人所杀,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博物馆未来该如何发展?

在回答未来博物馆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这么几句话。再好的姑娘总得嫁出去,好姑娘还要嫁得好。“博物”这个词语有意思,不但说“我”家有好东西,而且还说“我”家的好东西多着呢。说到博物馆,每家都给会给人说“我”馆藏品多少件,多少万件,甚至几十万件,几百万件等,其中珍贵文物多少多少件,镇馆之宝有什么有什么等等。

藏这么多干什么?除了研究收藏之外,博物馆要怎么展示这些东西才是目的,换句话说,如何发挥这些藏品的作用才是大话题。这就像家里有一个好闺女,嫁出去才好。“博物”是你有好东西,但除了“馆藏”之外,好东西得见人,得让别人观赏、体验。你说你有十万件藏品,九万件放在库房里,早都蒙上了灰尘,这没什么大用。博物馆得定期换展,让人知道你家的闺女真好。

而怎么展示?实际上是让你家闺女体面的问题。本人曾作过一个调研,某地馆藏文物十万件,展阵出来的藏品一万件,除了不具备展示条件(残损品、易损品等)的部分藏品,大部分东西躺在库房里长年不得见人。这真不是好办法。好酒也怕巷子深。这是我想到的第二句话 。文物是有意义的旧物,要让人知道它的意义,这需要打开最广泛的传播渠道。

比如老百姓能看到故宫的旧藏、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实际上聊聊无几。怎么办?名博物馆都开通了数字馆、网馆等,但传播的路还远着呢,离百姓的需求还更远呢。《国家宝藏》第二季正热播,观众好评如潮,这不无启发。“藏在深闺人未知”,不是博物馆的未来。未来博物馆必是打通与百姓生活壁垒的博物馆,更是融入百姓生活的精神文化家园。

茶叶打开后如何正确的储存?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对中国家庭来说,是非常常见的日用品。在中国,几乎绝大多数家庭都存得有茶,只是量多量少而已。有的是买来自己喝,量会多一点;有的是买来招待客人,自己不喝,量会少一点。无论家庭存茶量多、量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面对一个难题:茶叶打开后该如何储存?如果不能正确地储存,茶叶或者会跑香、串味,甚至发生霉变。

不管是本着不浪费的目的,还是本着爱惜茶的心意,茶跑香、串味甚至霉变都是一件让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那么,茶叶打开后该如何正确地储存呢?不同的茶叶因为含水量标准不同、茶的特质不同,茶叶分售包装的方式不同,打开包装以后储存的方式因此而有所不同。茶叶的含水量是影响茶叶保鲜、保质的关键因素制茶时,在炒、蒸、晒之后,人们会通过烘焙等干燥手段让茶叶的含水量尽可能降到最低,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控制茶叶的含水量,让茶叶保持鲜叶的部分鲜度,确保茶叶在存放过程中不会变质。

因此,茶叶的含水量是影响和决定茶叶保鲜、保质的关键因素,如果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行业标准(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以内,即便处于常温状态,茶叶也能保持它原有的鲜度和品质。在六大茶类中,绿茶普洱茶生茶、茉莉花茶除外)、黄茶的含水量在5%以下时,茉莉花茶的含水量在9%以下时,普洱茶生茶、黑茶的含水量在10%以下时,白茶的含水量在8%以下时,红茶、乌龙茶的含水量在6%以下时,在常温环境下,茶叶品质会非常稳定,鲜度也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没有精密仪器,怎么知道家里的茶叶含水量合不合乎标准?这个极好把握,只要是合格的茶叶茶叶刚刚买来时,在没有打开之前,含水量都是合乎保鲜、保质要求的。低温冷藏对茶叶的储存来说并不是必需项现代存茶有时会将茶叶放在冷藏室、冰箱里,并不是因为低温是保证茶叶鲜度和品质的必要条件,而是在控制含水量的基础上,额外再给茶叶的保鲜、保质加一层保险。

但是,这层保险并不适合所有的茶类。绿茶、黄茶、非足火乌龙茶在低温保存时,茶叶保鲜、保质可以再加一层保险;红茶、足火乌龙茶的发酵度很高,品质很稳定,不需要低温保存;茉莉花茶低温会抑制花香,降低花香的浓度,不能低温保存。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在后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不能低温保存。除含水量以外,影响茶叶储存保鲜、保质的其他因素保持茶叶的含水量标准,在保质期内,茶叶的品质会比较稳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茶叶储存只需要注意茶叶的含水量就够了。茶叶很香,吸附能力很强,失去茶香的茶叶,吸收了其他味道茶叶都会失去品饮价值。因此,茶叶在储存过程中,除了要保持茶叶的含水量以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茶叶跑香、串味。除此之外,茶叶普遍喜欢阴凉的环境,所以茶叶不能存在可以晒得到阳光的地方。阳光直射或者高温会让茶叶变质。

为保鲜、保质,当前茶叶常见的分售包装方式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基于茶叶自身的一些特质,为保鲜、保质,当前,不同的茶叶在分装销售时,采用了不同的包装方式。1.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这种茶叶包装的规格多为500克、250克、50克。这些茶保存时不需要氧气,所以包装袋基本都是可以确保含水量,防跑香、串味的密封塑料袋。

2.分泡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有些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包装很贴心,为了方便保存,会按常见的投茶量(乌龙茶一般为8克,绿茶、黄茶、红茶多为5克)把茶叶分成一泡一泡的,或者采用真空包装(如铁观音等),或者采用厚塑料袋(如武夷岩茶、滇红、正山小种等)包装。这种包装的茶一般打开就喝完了,不用考虑打开以后的储存问题。

打开之前保存也很方便,用塑料袋、铁罐、铁盒等装起来就可以了。3.半敞开式包装的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这些茶都是后发酵茶,在后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所以多用厚纸箱、笋壳、牛皮纸、棉质包装,因为这种包装不能充分隔绝空气,所以为半敞开式包装。不同的茶打开包装后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储存方法茶叶在保存时最需要注意的是含水量、跑香、串味,基于这几个问题,茶叶打开包装以后的储存方法为:1.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打开以后,在常温下(不建议放冰箱低温冷藏),如果能够保证茶叶的含水量在标准以内,防止跑香、串味,可以用这些方式保存:(1)用塑料袋 干燥剂保存为了方便保存,打开原有的包装袋时可以尽量把口开小一点,取完茶以后将开口折好,用夹子夹紧,连茶叶带包装一起放进厚一点的食品塑料袋里,扎口保存。

不过,即便塑料袋口已经被扎紧,但是湿气仍然会慢慢渗进来。如果需要长时间喝完的话,可以在塑料袋里放一点食品干燥剂,保证茶叶的含水量在标准以内。(2)用锡罐保存用锡罐存茶,茶叶可以很好的保鲜、保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锡罐,把茶叶放进锡罐,盖上盖子即可。这是最省心的一种储存方式,就是锡罐有点小贵。(3)用铁罐、陶罐 干燥剂保存铁皮罐、陶罐也可用来存茶,这两种罐子防潮能力差一点,如果茶叶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可以在里面加一点干燥剂,或者用塑料袋把茶叶包好再放进去。

不太赞成用陶罐 木炭或者生石灰保存法,木炭和生石灰会吸走一定的茶香,茶叶在里面时间长了会有一点串味(木炭、生石灰本身有味道),现在有品质很好的食品干燥剂,没必要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存茶不能使用玻璃罐,在玻璃罐中,即使控制好了含水量,茶也会因为光线容易变质。2.半敞开式包装的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这类茶都是后发酵茶,需要长期储存,这类茶叶不管有没有打开,打开之前和打开之后的储存方法是一样的。

打开包装取茶以后:(1)上面所说的铁罐、陶罐 干燥剂法也适用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铁罐、陶罐都应该离地离墙存放在干燥、阴凉、干净的地方。长期存茶不建议使用塑料袋,因为时间长了以后,即使使用的是合格的食品塑料袋,茶上面还是会有一种湿气、高温和塑料袋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闷臭味,影响品饮价值。(2)厚纸箱储存法如果原包装是厚纸箱,那再好不过了,这种茶原来的标配纸箱很厚,是存茶最适合不过的工具。

如果原包装没有厚纸箱,就给茶找一个厚纸箱。将厚纸箱封缝离地离墙存放在干燥、阴凉、干净的地方。如果存地湿度太大,可以用抽湿机抽湿,或者在纸箱里根据湿度酌情置放干燥剂,即使纸箱里的茶有笋壳包装,防潮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用厚纸箱存茶之后,存茶的地方有茶香溢出,说明茶在跑香,可以用厚牛皮纸袋或者锡箔内膜厚牛皮纸袋套在茶上,然后再放进厚纸箱封存。

(3)用茶篓、竹篾盛装的黑茶使用原包装即可在黑茶中,有些茶是用茶篓(筐)盛装茶叶的(如六堡茶),也有是用竹篾盛装的(如安化黑茶中的千两、百两),这类茶如果打开取茶时没有破坏原包装,是用原包装即可,如果存茶地湿度太大,可以使用抽湿机来控制湿度。如果原来的茶篓(筐)、竹篾被破坏了,可以用厚牛皮纸袋分装好,再使用前文所说的铁罐、陶罐或厚纸箱法。

写在后面的话茶叶打开以后,控制茶叶的含水量,防止茶叶跑香、串味是关键,只要做好了这三件事情,把茶叶放在偏阴凉的常温环境里,茶叶不需要低温冷藏,照样可以保鲜、保质。茶叶打开以后一股脑地放进冰箱保存是茶叶储存大忌。第一,有些茶不能低温冷藏,如茉莉花茶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有些茶没必要低温冷藏,如红茶、足火乌龙茶。

淫羊藿如何使用?有哪些用途?

淫羊藿可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等,为植物补阳里的佼佼者,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关于淫羊藿的医学记载:《神农本草经》: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中年健忘。《本草纲目》: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本草正义》:性辛温,专壮肾阳。

淫羊藿用法很多,煎剂,泡酒,做散,熬膏,入丸均可,用的比较多的是泡酒。淫羊藿泡酒方法:淫羊藿100克 鹿茸100克 人参四支 灵芝两颗 枸杞200克 鹿鞭一根。可以泡酒十斤,喝两年左右。可以益肾气,壮肾阳,强健健骨,补益气血,增强抵抗力。是房事不如意者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更多细节可以私信问我,或评论区留言,希望能帮到你。

崇祯帝自缢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后是如何处置崇祯帝的?

由李自成处置崇祯的手法,可见其败亡的原因。生要见人,死要见尸1644年三月十九日,走投无路的崇祯,在景山山腰周赏亭下边一颗歪斜的老槐树上自缢而死。当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身边。随即,王承恩也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自尽了。由于崇祯是在混乱中临时找了自尽之地,而唯一陪伴的王承恩也自尽了,因此,一时间没有人知道崇祯下落。

李自成入宫后,急切询问崇祯下落,又在宫中大索,但怎么都找不到人。李自成的尚玺卿黎某表示:崇祯一定藏到了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能找到找到。这可是大事!李自成遂下令:献出崇祯的,赏万金,封伯爵;藏匿崇祯者夷族!四处搜索、重赏严诛之下,没有人找到崇祯,但找到了太子和定王。李自成遂亲自接见太子。见面时,太子坚决不跪,李自成没有为难他,只是急问:你爹呢?太子表示:在寿宁宫死了。

宫中早已经搜过了。显然,太子也不知道崇祯具体位置。随即,李自成询问太子对于大明丢掉天下的看法,太子则要求李自成不要侵犯大明祖宗陵寝,以皇礼安葬崇祯及皇后,不许杀戮百姓。聊完之后,李自成表示太子无罪,封为宋王,交由刘宗敏收视。至于崇祯下落?接着找!找到崇祯尸体经过反复搜索,终于还是找到了崇祯尸体。崇祯的尸体,以发覆面,穿着白袷短蓝衣,元色镶边白锦绵紬背心,白紬裤,左脚光着,右脚有绫袜。

崇祯的衣前有御笔血诏:朕登基十七年,敌人四次入内地,逆贼直逼京师,是朕德薄,也是诸臣误朕。朕没有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的尸体,不要伤害百姓一人!又有墨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算是指定接班人吧···不过,太子已经被李自成控制了。对于崇祯遗书,还有其他版本,不过意思差不多,大致都是百官误朕,朕没脸见祖宗之类。

处置崇祯尸体李自成见到崇祯尸体后,先干了一件事:杀朱纯臣。原来,崇祯遗书,下令百官跟随东宫太子。而在崇祯死前,曾托朱纯臣辅佐太子。当时的朱纯臣,已经开门迎闯王了。不过,见到崇祯墨诏,李自成还是“立命诛之,籍其家”。旋即,李自成发钱两贯,让太监去买柳木棺材,以安置崇祯。随后,李自成让人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棺移到东华们,请了两个和尚念经,安排了老太监四五人陪伴在侧,王承恩的棺材也放在旁边。

当时,旧明百官多不敢去哭拜。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三人大哭。李国祯等人请求以帝礼安葬崇祯。李自成决定:以帝礼安葬崇祯,以王礼(类似周朝封殷商遗民宋国)祭崇祯。随后,依帝王之礼,给崇祯戴上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又设祭一坛,李自成亲自往祭,四拜垂泪。至于安葬之处,则选在田贵妃墓。当时,田贵妃墓的地面建筑尚未完工,又需要合葬崇祯、周皇后,因此需要再修。

经过募捐,共从十人处募得350千文(合银233.6两)。几乎就靠着就这么点钱,完成崇祯的葬仪···到安葬时,农民军只安排了二三十人抬柩,以数骑从德胜门送出,将崇祯、周皇后草草安葬到田贵妃墓中。一些旧明官吏去哭拜,农民军也不制止。然而,去哭拜者很少。只有30人哭拜,另有69人拜而不哭,其余人都无视。满清重新安葬崇祯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失利,旋即退出北京。

清军进入北京后,决定重新安葬崇祯。入京后第三天,清廷给故明官吏、遗老、兵民下旨:李自成这个流贼,弑主暴尸,酷刑肆虐,天人共愤,法不容诛!我们虽然是敌国,但也看不过去!现在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礼部、太常寺负责以帝礼安葬!满清将崇祯帝后、妃子的坟命名为“思陵”,营建陵园建筑,改葬崇祯帝后。旋即,设崇祯神位于帝王庙,给崇祯庙号“怀宗”,谥号“端”皇帝。

满清此举,赢得了明官吏赞服。“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远在南京的史可法也感激不已,在给多尔衮的信中称“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显然,这个举动,使初入关,立足未稳的清廷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心,也蒙蔽了南明君臣,使其得以专心先讨李自成。闯王之失对前朝君主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前朝统治者的态度。

所以,如何处置前朝亡国之君(或尸体),对新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对前明官吏来说,处置崇祯的态度,其实就是新朝对他们的态度。当时,李自成虽已攻破北京,但广大地区,仍然由明朝官吏统治,李自成要想“传檄而定”,自然就要获得这些官吏的支持。李自成的处置思路是:“帝礼葬,王礼祭”。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毛病。然而,在具体作法上,则完全失控。

李自成不制止前明官员拜崇祯,却长时间没有正式表明态度。李自成要以帝礼安葬崇祯,但却没有拨款做出实质安排,最后甚至只是让人草草安葬。其实,由于前明官员集体投降,当时的李自成既有现成的人才可以办理此事,又由于追赃获得大批银两,李自成也有足够的金钱去办理此事。可是,由于确实实际安排,“帝礼葬,王礼祭”成了一句空话,最后只是草草安葬收场。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几乎所有大事都与之类似。李自成入北京后:安民,但初期尚可,很快就军纪混乱;招抚地方官,试图“传檄而定”,但又因虐待在京官员而失效果;招抚吴三桂,原本已成功,但却偏偏要抄人家的家!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大部分政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做起来,却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出了问题!相比之下:当年,武王伐纣后,纣王自杀。

大清国库925万两白银被偷,库兵一丝不挂,是如何做到的?

又想说菊花藏金是吧?前阵子,韩国破获了一起案件,韩国海关发现菊花藏金的事情了。51名韩国人用两年多的时间走私了2348公斤的黄金,约合人民币6.9亿元。涉案的全是40-60岁的大妈。她们将金块切割成2厘米见方3-4厘米长的小块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