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山云雾茶,根据史书记载,就相当于是黄山毛峰的祖宗。黄山毛峰茶,产自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有38个乡村都属于原产地域,主要是集中在黄山风景区,徽州区,歙【she四省】县,祁门这几个地方,那歙县的产量是最大的,大约占到总量的45%左右,祁门能占到25%左右。

黄山毛峰的茶怎么样?

黄山毛峰茶,产自于安徽省黄山一带,有38个乡村都属于原产地域,主要是集中在黄山风景区,徽州区,歙【she四省】县,祁门这几个地方,那歙县的产量是最大的,大约占到总量的45%左右,祁门能占到25%左右。成品茶是分成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这么四个等级,如果仔细分,特级可以分成上中下三等,一级,二级,三级每一级别里都可以各分出两个档次来。

歙县产的黄山毛峰,干茶普遍会更绿一些,相对的品质一般,而黄山风景区徽州区产的口感是最好的,当然目前最被公认的品质最佳的多半还是出在富溪乡,另外太平猴魁的那个产区新明乡一带也有出产,品质都是拔尖的。这里我想先吐槽一下这个茶,黄山毛峰有几个在生活中经常中遭人恨的地方:一个是它的茶体偏轻,下沉得慢,如果水温偏低,浸泡的时间短,它往往都浮在水面上,用来招待客人的时候容易短时间的聚会,这话都说完了,人要走了,茶还没下沉,给人的感觉像是没泡好的样子,容易造成双方的尴尬。

第二个就是它的成品茶,这个芽叶太过得舒展,占空间,一个包装盒里装不了多少,那么销售保管中也自然会造成了成本偏高。第三个黄山毛峰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始终是这个不温不火平白直叙的销售人,没有什么明星效应,没有什么光环炒作噱头,就造成了这款茶在经销中的利润偏低,同时大众对于这款茶的心理接受价位也偏低,很多茶不如黄山毛峰的品质口感,但是价格可以卖到数千上万元,而黄山毛峰它的品质非常好,性价比很高,可是总是卖不好价格,尤其是一些作坊式的生产厂家,包括一些卖散茶的经销商,因为没有品牌效应,一斤茶挣个几十块钱还,还不够费用成本,但由因为各种原因还不得不经销它。

黄山茶其实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出名了,被称为“徽茶之首”。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黄山志》里面也有这样的描述,说"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这个黄山云雾茶,根据史书记载,就相当于是黄山毛峰的祖宗。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据《歙县志》记载,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就已经喝到过炒青散茶了,因为它本来就是安徽凤阳人,所以很可能在他小的时候已经接触习惯了安徽散茶,这也造就了他得天下之后,不喜欢前朝的一些精细的龙团凤饼茶,所以改天下以散芽叶茶进贡,进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韵法的兴起。

黄山在更早一时期被称为黟山,明清时期黄山属于徽州府的管辖,这里山多地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古徽州出行商的传统,当地有首民谣,叫“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出了大量行走天下的商人,自然有把茶带动天下,我们中国的10大名茶里在安徽占了4个,除了六安瓜片不在这一区域,祁门红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都是黄山这一带皖南茶区的。

清朝光绪年间,歙县人谢正安创立了黄山毛峰茶,他1838年出生于茶叶世家里,从小就熟悉茶叶的种植加工商贸等方面,在咸丰年间,因为太平天国进徽州把家给毁了,所以只好是从低做起,1860年左右,上海顶替了广州,成为清政府最大的茶叶外销口岸,当时徽州茶主要是出口,也没有什么品牌,品质也是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竞争力,38岁的谢正安于是决定创立新茶。

先是找好的原料再改进工艺,主要工艺,它是改变了杀青的温度,把它变成了细炒慢炒仔细地炒透,然后在阴凉的石板上反复揉捏,最后再加上一个二次烘焙。这个第2次烘焙很重要,是用一个竹筐,竹篮子,就像盖一样的扣在烘焙中的茶叶上面,这个方法,使得茶香聚集饱满,在当时算得上是独门秘技独创的,而且还不外传,具体什么时候扣,扣多长时间,这个别人都不知道。

1875年春天的时候,谢正安正式地成立了谢裕大茶行,将黄山毛峰推向了市场,一运到上海就大获成功,成名之后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桥铺路,保靖安民,注意培养人才,所以当地人称他为谢伯乐,后来还被清政府封为“凤镇大夫”等一些官衔,成了黄山地区唯一的红顶商人。安徽茶的上市时间普遍是比江浙长晚一周到10天左右,基本上是在清明节到立夏之间都是茶季,我们主要看到的都是清明到谷雨之间。

黄山一带气候冷,也就造成了茶树抗寒性强,要不江北辖区山东一带在早期一开始引种茶树的时候,优先就选用黄山种。我们所说的黄山种,主要指的是黄山大叶品种,它发芽整齐芽头壮实,绒毛也多,叶底柔软,氨基酸的总量和水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采用这一树种制作的黄山毛峰,是最地道,最正宗品级最高的。近些年来黄山地区还普遍地种植一些新的树种,这些树种很乱,什么都有,早期连乌牛早都有种植, 安徽3号,7号,皖农95,杨树林783,红旗1号,等等好多说不上来的树种,他们在清明前就会上市,但是这种血统的纯粹性上差一些,如果单论口感,鲜爽度,包括叶形,他们有一些是比土种的更受欢迎,更好看。

茶叶一般是指绿茶吗?

茶叶一般是指绿茶码?嗯,印象是,概念是。因为茶叶就是绿叶。而且,茶叶的原生态就是绿的。我是半大老头秋歌,一个喝茶的爱好者,还干也一个阶段的炒师,在崂山,日照,连云港,武夷山都炒过茶。还干过品茶师。也读过茶圣陆羽的茶经。茶叶,也为药,后为食,再为饮。茶叶到了唐宋,作为饮品方式之后,才慢慢的开始因制作方式的不同,区分开来各种类别,产量最大的就是绿茶

而且,绿茶是所有种类的茶的基础形式。中国的茶叶种类是世界上最多的。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普耳,花茶。生活中运用茶叶一词,如果不加以特别指出,一般就是指绿茶。但是,说话的人是在地域的,因此交谈中也是有语境的。比如北方,八十年代之前,说到茶叶,就是指茉莉花茶。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茶叶猛然增长,南方的各种茶开始引进到北方,喝茶的人开始细分开来,逐渐形成了各种茶的受众。

最大的喝茉莉花茶的人,有的喝铁观音了,有的由于头些普耳的热炒,开始喜欢上了普耳,像青岛很大一部人转向崂山红茶,特别是秋冬季喝的越来越多了。转入夏天,喝绿茶的人就多了,铁观音,龙井等。茶叶,黄茶白茶算是小众,喝的人还是少。喝茶最多的人,是喝绿茶红茶,喝这两个种类的人最多。最后,我觉得在生活中,或者是书面中笼统的使用茶叶一词的时候,一般就是指绿茶

茶叶带梗好不好?如何挑选好的茶叶

梗在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带梗与不带梗制作出的茶叶香味,完全是不一样。乌龙茶是半发酵,这个发酵度的掌控就是一门很高的学问。发酵的过程,我们叫走水,梗就是能促进走水。茶叶如果走水不好,积青,梗一般都是青灰色的,你包揉过程中很容易破碎,茶叶泡出来也有一股草青味或者是水味。如果走水顺畅出来的梗一般都偏向于红或黯红,梗的颜色都一样,不会中间断节。

喝茶到底好不好,本人常年喝茶绿茶花茶多些。有真正懂得的吗?

有钱人才喝绿茶, 中产阶级喝普洱,普通百姓喝红茶。不是绝对哦。就说个意思。以下拿我一个人在家喝茶做参照。先说绿茶绿茶如果茶不好,不如不喝,刺激性很大。如果茶好,尤其追求明前茶的,基本没有超过3泡的。老茶客哪有喝3杯就完事的呀!换茶叶吧,心疼!不换吧,水味儿了!所以没钱别喝绿茶。垃圾绿茶伤身,好绿茶太费。

2000左右级别的绿茶,每泡4克,一斤能喝125泡,相当于16块钱一泡,一包普通烟钱,但是一天喝几泡可不一定,要是我上午一泡,下午一泡,晚上一泡,一泡3杯,一天9杯茶。一天得48块钱喝茶,一斤茶能喝42天左右。中产阶级喝普洱,因为普洱种类多,涵盖广,能满足一切高中低档的所有茶客。几十万的有,几十块的也有。

香的有,甜的有,苦的有,糯的有,清爽的也有,普洱最大的好处就是耐泡。同等价位的所有茶,没有比普洱耐泡的。2000左右的普洱(基本古树级了)最低15泡起...好一点的20泡没问题。每泡8克,一斤62.5泡。这个好算账,喝62天。相当于32块钱喝一天。一天小杯最低15杯起,大杯也得8-9杯以上。(土豪上下午都换茶叶除外)没钱喝红茶,熟普都行。

还养胃,还减肥,哈哈哈哈。一点都没有瞧不起红茶的意思哦。也不是说红茶便宜,档次低哦!别跟我说大红袍,那不是红茶类的。拿宜兴红茶举例吧,凤庆红茶,单枞价格也差不多,也有贵的,也有便宜的。差不多的500一斤。为啥不拿2000一斤的红茶举例呢?因为没那个抬杠的必要了,500一斤的红茶已经很不错了。发酵茶原料肯定不会是那么顶级的嘛!一泡6克。

一斤茶83泡。稍微懂点茶道的6克出8次汤可以吧?平均一泡6块钱。一天喝3泡18块。出24小杯!12大杯。你看那个划算。为什么不提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呢,因为没有红,绿,普洱,普及度高。乌龙茶,白茶,黄茶,都介于红绿之间,没必要一个一个拿出来谈,黑茶相当于熟普。大家做个参考就好了,不用太较真。具体口味因人而异。

我的意见是把抽烟钱都拿来喝茶,包你不亏!PS:喝茶到底好不好?因人而异。胃好,肾好,随便喝,好!胃,肾一般酌情喝,好!胃不好,肾好或胃好,肾不好,可以喝,喜忧个半。胃不好,肾也不好,能不喝就不喝。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喝完身体舒服,就是好。喝完身体不舒服,就是不好。自己说了算!喝茶这个事完全看自身体格和钱包决定的。

安徽有很多地方出产茶叶,如猴魁、毛峰、瓜片、祁门红茶都比较有名,你们喜欢喝安徽茶叶吗,为什么?

安徽省很有趣 ,安徽的特点是散,从行政到茶叶都是一样,安徽省的来历是江南省拆分以后,以取安庆和徽州两字合成的安徽,但是安徽的省会却在江北的合肥 ,安徽的简称皖代表的皖山(天柱山)皖河又都在安庆。这种行政上的分裂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但是在茶叶上也是如此。皖南地区,尤其是黄山地区是中国现代茶叶工艺的起源地,各大茶类(除黑茶普洱这些落后工艺以外)都起源于绿茶炒青,休宁的松萝茶是炒青之祖,用一句话来说松萝茶划时代的意义,让茶叶脱离了产地的约束,可以通过工艺加工一样达到相同的品质和口味,这也形成了大家都学习松萝茶技法(婺源松萝 ,武夷松萝等等有很多),然后在偶然的变故下再改进技法,如青茶的诞生就是炒青过程中,青叶红掉微发酵,发现这样的工艺另有一种特色。

(不接受反驳,请参考陆廷灿的《续茶经》,因为武夷和普洱一样网上吹嘘的打手太多)从松萝以后得几百年间,经松萝技法学习再变异改进的名茶有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小种红茶等各种工艺的茶叶,那在皖南当地自然也能衍生出各种工艺 ,先是屯溪绿茶再是祁门红茶然后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毛峰虽然名气大,其实工艺形成于1875年,比祁门红茶晚了将近一百年,十七十八世纪,万里茶路,海上运输的时候,安徽出产最多的还是松萝茶,瑞典“哥德堡”号远洋货船1745年沉没,两百多以后在密闭船舱中打捞出来的茶叶是松萝茶,现在广州的茶叶博物馆有瑞典赠送的实物文物。

除了上述的皖南茶叶以外,其他地区有特色的茶叶六安瓜片,桐城小花,岳西翠兰,天柱剑豪等等,都是口味香味工艺有特色的小众茶,不是遇上黑良心的茶商,不被宰客的话,几百块钱的芽级茶叶价格都可以尝尝。其实我在头条微信等平台一直是提倡抵制天价茶的,一般情况下避免和云南普洱武夷这些以天价吹嘘忽悠的交流接触,天下好茶叶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多,尤其是普洱那种劣质低档过期的边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