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贵州的茶都好喝。事实的情况,在现有的茶品种里,贵州成了各种名茶的“代工厂”。其中,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得到了苛刻的德国人的认可,获德国农业协会金奖,被评委会主席克鲁兹称赞:“本产品的质量堪称完美!”在贵州,也有一些眼光超前的茶企开始有所行动,不再满足于给别人当“替身”,而是要借着贵州茶上升的东风,打造属于自己的“贵州茶”品牌,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茶叶的暴利到底有多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人们经常发现有点喝不起茶了,市场上随便一斤茶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几万元。人们不禁疑惑,茶叶不就是由树叶加工而成的嘛,这么高的售价得有多暴利啊?!茶叶是不是真的暴利呢?就让我这个业内人士,以江苏丘陵茶区为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按照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流程顺序,把茶叶成本为分为生产成本、加工成本、营销成本及其他成本。

1.生产成本茶叶生产是指从茶园建设、栽培管理、直到采摘之前的过程,这段时间的成本主要是土地费用和茶园管理费用。土地费用。土地租赁的价格各地有高有低,不尽相同,小编所在的江苏丘陵茶区的岗坡地,每亩租金平均要达到500元/年以上。新建茶园一般3年才开始有产量,到第5年才形成正式产量,而这最初的3年平均每亩地要投入1万元以上。

如果这片茶园承包30年,平均每年投入要超过300元/亩。也就是说光前期投入平均每年就超过800元/亩。茶园管理费用。正常生产的茶园每年大概投入农药200~250元/亩,肥料400~500元/亩;日常管理包括除草,施肥,灌溉,修剪,翻地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哪一样都离不开劳动力,全年算下来人工费大概要1500元/亩,即茶园管理费每年就要达到2200元/亩左右。

以上两项合计起来,茶园的生产成本每年要超过3000元/亩。但是每亩地又能产多少茶叶呢?江苏丘陵茶区是传统名优绿茶产区,每年只生产一季春茶,生产时间大概持续1个月左右。期间丰产茶园每亩地只能采鲜叶100斤左右,折合干茶约20斤,其中包括高档茶5斤,中档茶10斤,低档茶5斤。现实中,很多茶企只生产中高档茶,低档茶放弃不采,也就是每亩地只能生产15斤干茶,算下来生产成本就达到200元/斤。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生产时间不拉长一点,多采一点?产量大了成本平摊不就低了吗?那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茶叶的加工成本。2.加工成本茶叶加工是指从鲜叶采摘、炒制、精制、直到包装成成品的过程。加工过程当中的成本主要就是采摘成本和包装成本。国人喝茶不但要品尝它的香气和滋味,还要欣赏茶芽的曼妙身姿在水中的起起落落,从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因此对茶叶的色、香、味、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给人第一印象的外形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生产出干茶和叶底都比较完整漂亮的茶叶,以目前的机械化采摘是无法做到的,只能依靠人工采摘。说到采茶,您脑海里可能又浮现出青山绿水间的茶山上,朝阳初照下的氤氲里,采茶姑娘年方二八,蓝布小褂,十指纤纤,轻轻采下一朵鲜嫩的茶芽,然后嫣然一笑,脱口而出百灵般的山歌……可现实却很骨感,甚至心酸!“采茶姑娘”全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大妈,平均年龄55岁以上,小编甚至在采茶大军中见到过81岁的老奶奶。

老人家身体虽然硬朗,但毕竟年事已高,不但工作效率很低,而且在上山作业时本人和企业都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可是劳动力紧缺现象不是城市里的高精尖行业的专利,在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的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劳动力一样紧缺,年轻劳动力紧缺尤为严重!首先采茶工作比较辛苦,年轻人付出同样的努力,打工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其次因为季节性强,工作时间短,不如打工长久稳定,所以没有人愿意干。

小编蹲点的一个茶厂,每年采茶都是同一批老太太,眼看着一年比一年老,人一年比一年少!本地人不够用,只能千里迢迢从河南、安徽、山东、甚至河北请采茶工,但是无论从哪里来的采茶工,除了带队的工头,无一例外还是这个年龄段的老太太!估计再过15~20年之后,也就没人去采茶了。那个时候的中国茶叶极有可能像现在的日本茶,手工采的茶叶就是奢侈品了。

采摘成本。生产一斤干茶大概需要4~5斤的鲜叶,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就需要采摘超过1.5万个芽头。按照人均工资100元/天计算,早春高档茶期间每人每天采摘量不足1斤鲜叶,也就是每斤干茶采摘费就要400~500元;即便中档茶每天也只能采3~4斤鲜叶,即每斤干茶采摘费超过100元。下图是一个茶场清明左右的鲜叶验收单,蓝色框里圈出的两个品种的采工价格分别为32.5元/斤和37.5元/斤。

鲜叶进入车间后进行炒制、精制和包装。人工、水电、燃料成本约15元/斤,如果再算上机器折旧、维护以及厂房车间的前期投入,恐怕还要再加几块钱。看到这里您或许已经明白茶企为什么不愿意采摘低档茶了,因为做只能卖200元/斤的低档茶基本就是亏本的。包装成本。包装也是成本较高的环节之一。中高档茶的包装成本约占售价的10%左右,也就是您花1000块钱买1斤茶叶,其中约有100元甚至更多是买礼盒的。

上面是比较容易算清楚的可见成本,中档茶可见成本约为400元/斤,高档茶则超过700元/斤。3.营销成本广告和推销是花钱的无底洞,日常饮用的各种5元/瓶的冰红茶、冰绿茶饮料,如果其成本是2.5元,那么瓶子大概1元左右,饮料的价值大约在5毛,剩余1元就是营销成本。茶叶的营销也有类似的例证,小罐子2018年卖出20亿也刚刚平本而已。

当然我国大部分茶叶的宣传还是停留在原始阶段,靠简单的平面广告或者自媒体广告,甚至还有相当多是靠老板的人际关系卖茶。营销成本在不同企业差异巨大,小编在这里也不容易算清楚。但不管哪一种营销形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投入。4.其他成本一个茶企如果要正常运行,至少还需要几名办公室文员和财务人员来做好各种记录、台账、以及财务工作;生产车间起码得有1名懂技术的制茶师傅。

这些工作人员每年可能就只忙1个月,其余时间大都无所事事,但是企业为了留住人,每年也是发12个月的工资。此外,目前的茶叶跟大部分其他农作物一样,收成的好坏还要看老天的眼色。比如说2018年的春季,江苏丘陵茶区接连遭受3次晚霜侵害,直接损失茶叶产量的20%以上。5.茶叶是不是很暴利?如上所述,高档茶可见成本已经超过700元/斤,再加上品质溢价和品牌溢价等因素,市场终端售价一两千元每斤也算很正常;有些稀有特色茶,比如黄金芽,生产成本投入更大,产量更低,但是品质异常优异,所以卖到两三千元也不算太暴利。

排除特殊情况,比如大红袍母树上产的茶叶,某山上某一株茶王树上产的茶叶……只是把茶叶看作一种饮料来看,再好的茶叶正常成本价也就千元左右,卖到什么价格是暴利,您心中应该有数了!那些动辄大几千甚至多少万的茶叶,呵呵,那就只能说土豪的世界我们看不懂了。6.为什么茶农的茶和外地茶便宜?同样是江苏丘陵茶区,为什么散户茶农的茶叶就比企业的便宜很多?且不说茶农只靠一锅打天下,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与企业完全没有可比性;更主要是因为农民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没有算成本,他们低价销售,赚的就是自己的工钱而已。

至于外地(主要川贵地区)茶便宜,主要是因为地域经济水平差异,这些地区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远低于江苏;而且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每年生产时间是江苏的数倍。此外,便宜的也基本都是没有品牌的低档茶,真正高质量的早春茶也不会比江苏便宜太多。江苏丘陵茶区虽然与其它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仍然能够窥豹一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茶叶技术人员的断代,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茶叶价格还会持续升高。

300左右一斤的茶叶算贵吗?

300块左右一斤的茶叶算贵吗?就跟你问6000快左右一个月的工工资算低吗,一个款。没有足够的附加条件,没有人敢下定论。6000块,在那座城市的工作?什么工种?其它待遇呢?都没有。然并卵。还是就题主:“是不是茶叶越好价格越贵”的问题备注来回答罢。空杯的回答:是的。首先,我们涉及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茶叶才算是好茶叶

通常我们那个伪命题来下定论――适口为珍。这个是基础,也就是自己喜欢的才是好的茶叶,再给加一个条件,那就是口粮茶。我们不能避免的是销售渠道,三百块卖的茶叶,从零售店和网店买的货色不一样,另,从网店与茶农手上买到的货色又不一样。你是从哪里花三百购买的茶叶呢?!作为我们大众而言,三百块买的茶叶通常可以作为口粮茶去消耗的,适口且习惯(抛开是否适合自身身体)。

有不少潮州茶商(包括自产自销的)告诉空杯,从他们凤凰出的单丛茶,外面买三四百的已经很不错了,他们自己的口粮茶也是批发价去到三百左右。再有,像浙江、广西、贵州等地产的绿茶,通常零售价去到三四百的也是完全可以作为日常口粮茶来饮用的了。当然,全部在于个人的接受能力。是不是越好的茶叶越贵?是的。物以稀为贵,好茶不多得。

除了原料稀少,还有加工制作上稿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有好茶对包装储放、运输也是有更高的要求的,自然也就贵了。举个例子,桐木关关内小种红茶与关在小种红茶的价格差异是蛮大的(对于识货的人,不包括土豪和新手),即使是制作工艺一样,但是茶种不一样啊,土地气候呢;同一个地方产的茶,哪怕是同一颗茶树的鲜叶,茶蕊一个价,一芽二叶一个茶,作为补毛茶的一个价,这就明显了。

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买一款不同质量等级的茶,一个价格三百,一个三十,这样自己冲泡,通过看和品是不是就能明显对比出来。再买一个一千元以上的同一款茶,试一试,你会发现新的天地的。在茶叶市场,价格往往能够体现茶叶的品质。记住,舍不得花钱喝不到更好的茶,关键在自己的经济接受能力,不是什么茶都可以随便喝的。

贵州茶叶,你最喜欢喝哪里的?

简单的说,贵州的茶都好喝。遵义的湄谭,正安茶;安顺的羊艾,平坝茶;黔南的都匀,贵定茶;铜仁的石阡茶;黔东南的黎平,雷山茶以及黔西南的普安茶。上述茶叶均系绿茶系列。但我作为普遍消费者最好还是雷山的银球茶和清明茶。特点如下:口感好、耐冲泡、色泽绿黄通透、润喉回香、硒元素丰富。虽然取消了特供,但毕竟作为全国两会的工作用茶及中办国办的办公用茶。

谁知道贵州的茶叶如何,哪种茶叶好喝

你知道吗?中国的茶园面积贵州要算第一(达689万亩),贵州茶叶“三绿两红”分别指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普安红,这些都是贵州极好的茶叶了。另有湄潭翠片、石阡苔茶、晴隆翠芽都不错。都匀毛尖都匀毛尖成名于明代,曾被明崇祯帝赐名为“鱼钩茶”,于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提名,是贵州最为知名的茶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名茶之一。

产于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一带。都匀毛尖茶的外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香清高,叶底嫩绿匀整明亮,滋味鲜浓。其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等特色,被称为:“三绿透黄”。湄江茶(湄潭翠片)贵州湄潭一带自古产茶,在唐代已负盛名。但湄江茶(湄潭翠片),却是在1940年代仿制龙井茶的制茶工艺而创制,属新制名茶,是贵州最富盛名的茶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名茶之一。

产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带。湄潭翠片采用湄潭当地原生种的苔茶制成,另有采用福鼎大白茶及其它培育的茶树新品种,在1980年代创制的新工艺茶,被称为“湄潭翠芽”。与此有别。湄江茶(湄潭翠片)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

绿宝石绿宝石茶创制于2000年代,属新制名茶。产于贵州遵义市凤冈县一带,以凤岗硒锌茶为原料制成。因干茶颗粒紧实,犹如绿色宝石,故称为绿宝石。绿宝石茶呈盘花型颗粒形状,颗粒紧实,色泽绿润,冲泡后茶叶自然舒展成朵,嫩绿鲜活,栗香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遵义红遵义红源自于1940年代创制的黔红,属新制工夫红茶

正式命名于2000年后。产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带。遵义红遵义红外形紧细、色泽褐黄,汤色橙红亮、带金圈,香气纯正、幽长、带果香,叶底匀嫩,滋味纯正。普安红在贵州的88个县份中有一个最为独特,它发现了距今100万年的茶籽化石,同时拥有全国较大、最为集中的野生“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1000年以上树龄的有3300株“年龄”之长、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世界唯一,同时它的茶文化也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的茶马古道、明末时期的茶庵寺,它有一个祥和的名字叫——普安“普天之下,安养生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今天普安生态茶园面积已达12.1万亩。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为“正山堂·普安红”出具了这样的鉴定意见:“外形条索嫩略曲、显锋苗,芽毫显露;色泽光润,金黄黑相同。内质香气似蜜、果、花香、香锐悠长,呈地域香;滋味醇厚、甘润、鲜爽、独具韵味;汤色橙黄、清澈明亮、显金圈;叶底呈金针壮、匀整、软亮、鲜活,呈古铜色。新品地域特色鲜明、创意新颖、原料生态、制作精湛、品质优异。

”石阡苔茶石阡县是中国最为古老的产茶区之一,早于汉代已有记载。石阡苔茶的茶树品种是屈指可数的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石阡苔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于贵州铜仁石阡县一带。石阡苔茶色泽绿润,栗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鲜活匀整,滋味醇厚。晴隆翠芽贵州晴隆县在世界茶叶界闻名遐迩,源于一颗迄今约100万年前的茶籽化石。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茶籽化石。晴隆茶叶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晴隆翠芽外形扁直、光滑、匀整、翠绿,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持久,叶底嫩绿、匀整明亮,滋味鲜醇。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茶区,是中国产茶大省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产茶区之一。在黔西南晴隆县发现迄今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距今约100万年之久。

贵州省境内古茶树、大茶树资源众多,历史名茶贡茶亦多。贵州省的其余较为知名的茶叶还有: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一带的清池翠片;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贵阳市开阳县南龙乡一带的南龙贡茶;成名于清代,产于贵州贵阳市郊黔陶乡赵司村一带的黔陶赵司茶。……另有新创制名茶:产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雷公山一带的雷公山银球茶;产于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一带的梵净山翠峰茶;产于贵州省贵阳市羊艾农场的羊艾红茶;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一带的晴隆花贡大叶种红碎茶;产于贵州贵阳市开阳县双流镇一带的双流红碎茶。

……还有贵州独具少数民族特征的吃茶习俗: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至毕节市赫章县(古称“乌撒”地区)一带流传至今的“乌撒烤茶”;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带流传的“三幺台”;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一带流传的“土家油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一带流传的“侗乡油茶”。……在此不一一详述。

有人说十大名茶一半都是贵州茶,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懂茶帝】贵州是产茶大省,但貌似很多茶叶都用来给名茶当“替身”了,除了贵州龙井,还有贵州碧螺春、贵州毛峰等等,据说还有贵州白茶、贵州铁观音。想买到原产地名茶的茶友,常常都得提防贵州茶的鱼目混珠。看到这里,贵州人民表示很委屈。因为贵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茶叶根本就不差,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等都是茶中珍品。

只可惜,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贵州茶长期以来很少为外界所知,名气不大。直到今天,贵州茶只能给名茶当“替身”,才能卖个相对较好的价钱。如果当年乾隆爷外出旅游,不是去富庶的江南,而是去偏远的贵州乡村游,说不定今天贵州也会有一款像西湖龙井这样的名茶哦!当然,也有外因:其他茶区的知名茶叶要扩大生产,却遭遇了局限,例如工业侵占土地、人工成本提高等。

于是,很多知名茶企都到贵州采购茶青原料。这一现象类似中国的企业给外国企业做贴牌加工。贵州茶有什么好?历史终究不能重现,现实却是不可回避,对爱茶的我们来说,了解一下作为后起之秀的贵州茶还是很有必要滴。在很多人眼里,一说到中国的产茶大省,就想到云南、福建、安徽、四川,其实贵州也应是当之无愧的产茶大省。早在2015年,贵州的茶园面积就已跃居全国第一,占了全世界的1/10,比云南、四川还多,是福建的将近一倍。

不仅是种植面积,在茶品质量方面,贵州也拥有与任何茶产区分庭抗礼的实力: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无污染的茶叶产区。懂茶的同学,看到这样的描述,一定能判断出来,这样的生态环境是很容易长出优质茶来的。此前,懂茶帝的文章也聊过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亲们可以再来复习一下。▲贵州茶区的茶园好学生自然有好成绩,贵州茶多个重要理化指标都名列全国前茅,例如: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贵州茶的内含物质更丰富,而且滋味更鲜爽。如今,“贵州绿茶”已经是全国首个省级茶叶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贵州各地农业部门和茶人们也都干劲十足,决心要让天下人喝上干净的好茶。他们要求必须做到100%茶园禁止使用违禁农药,100%不经营违禁农药,确保不发生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和农残超标。贵州省农委、省茶产办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不止一次提到,生态好、环境好、山青水秀、空气洁净,是贵州最大的优势,要让贵州茶成为可以自由呼吸的茶。

当然,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也不容易,贵州从政府到茶企把各种新式武器都用上了,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等,都是在全国较早推广的。政府还统一给茶农发放采茶竹篓,这在其他茶区是极为少见。▲粘虫板在贵州茶产区已广泛使用▲这是在贵州茶区推广的新式武器——杀虫灯▲这叫“诱虫小灯”,也在贵州茶区推广,像间小房子,是不是很可爱?这些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贵州省茶叶合格率达100%。

目前,贵州茶叶主打“三绿一红”四个品牌(即湄潭翠芽、绿宝石、都匀毛尖和遵义红),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另外,贵州政府和国家外交部还积极组织贵州茶叶到国外参展。其中,绿宝石绿茶和红宝石红茶还得到了苛刻的德国人的认可,获德国农业协会金奖,被评委会主席克鲁兹称赞:“本产品的质量堪称完美!”在贵州,也有一些眼光超前的茶企开始有所行动,不再满足于给别人当“替身”,而是要借着贵州茶上升的东风,打造属于自己的“贵州茶”品牌,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它们专注提升茶叶品质,从中国茶的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再到贵州创造,打造与外界不一样的绿茶,例如不用洗茶、按欧盟标准生产、100℃沸水冲泡。写到此处,小懂不禁感叹,茶叶农残超标是目前茶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多少年来都无法根治。如果贵州茶业界的这些积极的做法都能落到实处,倒也是全国茶友之福了!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为什么贵州茶叶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却没有名气响亮的茶叶品牌呢?

我是种售安吉白茶的白丁茶舍,以下是我的原创回答:1.贵州茶叶种植面积是否第一?云贵川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是一盘很大的棋,帮扶脱贫是国家大计。茶为国饮,咱们人员基数大,消费量带动种植面积增加。云贵川的纬度和浙江差不多,很多地方环境,有利于茶叶种植。在安吉也经常听说,某某在贵州种了一千亩安吉白茶,安吉本地还没釆,贵州的茶已经运回安吉了。

安吉人在云南种安吉白茶的还没听说过。即使现在贵州和云南种茶面积差不多,看安吉白茶的增长趋势,可能很快贵州就第一了。2.贵州是否有名茶?一直都有,“都匀毛尖”看起来像碧螺春,茶毫多毛茸茸的。为什么一直在名茶之列,却无其他茶那么普及。可能很多喝茶的人,因为喝过都匀毛尖,才知道“都匀”这个城市,具体在哪个位置却说不上来,不像西湖龙井,先听过西湖,再知道龙井茶,因为喝了龙井茶,享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待遇。

茶与日常的相关度不大,提不起喝的欲望,很多喝茶的人就不愿意尝试。3.贵州能否有名茶?茶和酒是成年人日常消费品,宇宙第一的茅台酒就在贵州,茶没跟上。和茅台做比较,贵州的茶缺少曝光,缺少vip站台,缺少文人记录,缺少故事传播,没有流量,相比其他名茶,上不了热搜榜。事实的情况,在现有的茶品种里,贵州成了各种名茶的“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