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焦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焦糖味,另一种是烧焦味。我们在王顺明老师那儿喝了多款岩茶,风格不一,但没有一款是有严重的炭火味的。烧焦味就比焦糖味更难闻了,类似火烧新鲜植物时产生的烟熏火燎味,并不好闻,而成因有量方面。岩茶的精制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岩茶如何“焙火”?

武夷岩茶火功的高低,取决于焙火的程度。清代茶人梁章钜先生曾经赞岩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实甲天下”。岩茶的传统干燥法分为初焙、复焙。温度应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则,采用烘笼焙茶,先初烘,后摊晾,簸拣,再复焙。1、初焙每笼摊叶1.0—1.5斤,温度100—140℃。每隔4—5分钟翻拌一次。烘至7—8成干起焙摊晾,再进行簸拣。

簸去黄片、蜡片、茶片,拣去梗、片、老叶、茶头和毛杂物。毛火温度160—180℃。摊叶厚度4—5cm,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不加簸拣。2、复焙每笼摊叶3斤左右,每隔20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烘笼足火温度80℃左右。岩茶的精制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杂味、滋味醇厚,改善武夷岩茶特有香韵的关键工艺。

精制工艺的焙火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焙火的技术要求火候能影响外形色泽、叶底汤色以及耐泡度。火候掌握适当可以弥补茶叶品质某些不足,掌握不当会降低岩茶品质。“茶为君,火为臣,君臣佐使。”烘焙总是以“文火慢炖”为好。品饮岩茶时不是焙火程度越高越好,最佳状况应该是有火功香而没有火气和火味。碳焙的茶:(1)香型好,能保留原有的香,并有碳香味;(2)耐储,不易返青或变味。

火功的高低是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焙火能改变苦、涩味和醇厚度,但不能完全消除,苦涩就体现为厚重。焙火后,随存放时间的延长,火功的高低和滋味都会逐渐改变(退火、醇厚、回青),苦涩味也会改变。茶叶越高级越需文火低温长焙,而低档茶和茶头炉温则可适当高些。实践说明,茶叶的蜜糖香及其他一些香气的形成,常产生于低温长焙过程,低温烘焙还有促进糖的焦化作用,产生麦芽糖的香味。

“若用低温长时烘焙,则茶叶吃不进火。”——因温度太低,只起烘干茶叶的效果,而起不到吃火的作用,烘过的茶叶内没有明显的火功,所以说茶叶吃不进火。简单地按焙火时间把岩茶的火功分为轻火、中火和足火是不确切的。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据茶叶基本特性、销区习惯和消费者的特殊需要来掌握。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种、新旧茶不同、不同发酵程度、不同含水量火候轻重程度亦不同,内质越好的茶越耐焙。

武夷岩茶为什么要退火?

武夷岩茶起源于明未清初属于半发酵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属于乌龙茶系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岩茶制作一般经过采青,晾青,摇青,揉青,焙火。2,焙火分3道,A,初焙,B,炖火,C,吃火。3,分轻火,中火,高火(足火)4,轻火是以香气高为上。中火是香气幽,以花香为显,茶水轻醇且厚,高火开泡火香冲茶质香气含蓄以果香为上,茶水醇厚,岩韵表现性强。

岩茶的焦味是怎么出来的?

感谢您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探讨茶知识,了解茶文化。岩茶的焦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焦糖味,另一种是烧焦味。焦糖味来自于刚焙好火的岩茶,而且主要出现在水仙身上,因为此时茶叶内部的火味还未退去,所以会有焦糖香。烧焦味就比焦糖味更难闻了,类似火烧新鲜植物时产生的烟熏火燎味,并不好闻,而成因有量方面。第一,岩茶本身品质问题。

山场不好的岩茶更容易出现烧焦味,因为这些山场没有岩壁遮挡,每天都长时间接受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导致茶多酚含量过高。或者是土壤板结化严重的山场,茶树不透气,也会影响养分积累,导致品质较差。为了掩盖岩茶本身的品质问题,一些人会选择用高火焙,导致烧焦味的出现。第二,制作工艺不达标。焙火的过程中,如果制茶师的水平不够,无法准确控制活力的话,也会出现烧焦味。

武夷岩茶好茶的标准是什么?

欢迎关注【懂茶帝】之前小懂拜访过武夷岩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顺明老师。他讲了很多关于什么才是好的武夷岩茶的知识。说不定能颠覆你对岩茶的认识。1关于山场:多是概念炒作现在市场上很多岩茶商家,动不动就能拿出“三坑两涧”顶级岩茶来,“牛肉”、“马肉”遍地都是,而且价格都不菲。对此,王顺明老师说,生态环境的确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气候、采摘、制作工艺等诸多因子,甚至包括制茶人的情绪,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如果其他方面做不好,再好的山场也是白搭。所以,王顺明老师并不赞同过多地炒作山场,也不赞同茶友被地域、品牌和人物牵着走,而是要回归到茶叶本身去做客观的评判。让我们很惊奇的是,王顺明老师的茶厂就没有所谓的“牛肉”、“马肉”,只有“特级肉桂”。他给茶叶分成了若干个级别,但是不以山场作为炒作卖点。尽管他也是制作名坑名涧茶岩茶的。

▲王顺明老师给懂茶帝的茶友讲课2关于好茶:自己喝着好,才是好接着第一个话题,不要迷信山场,不要迷信品牌,也不要迷信人物,那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茶的好坏呢?王顺明老师说,唯一的标准就是你自己喝着觉得好喝,或者喝着感觉身体舒服了,对你来说就是好茶。如果价格也是自己可以承受的,这样的茶就可以买回家喝了。3关于碎末:没碎末的岩茶,滋味都薄很多茶友买茶,都追求外观的赏心悦目,碎末是很难接受的。

但王顺明老师却告诉我们,没有碎末(又称“底盘”)的岩茶并不好,往往滋味都非常薄。王顺明老师说,岩茶在焙火阶段,最容易断碎的是芽头,于是就会形成碎末。实际上,这些碎末的维生素B、维生素C和氨基酸含量都非常大。我们在王顺明老师的焙茶间,就看到了很多筛出来的碎末。制茶师傅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宝贝,他们常常留着自己喝。

关于岩茶中的碎末,王顺明老师说,是允许有15%左右的碎末的。▲王顺明老师亲自为茶友沏茶4关于火功:高火茶都是劣质茶如果茶学考试给你一道题:高火和足火,哪种岩茶是优质茶?如果你选“高火”,那王顺明老师会毫不犹豫给你一个大叉。现实中,很多茶友有一个误区,以为岩茶都是烟熏火燎的,喝起来都是炭火味十足的。甚至很多人喝完岩茶,都恨不得灌10倍的凉茶下去。

王顺明老师说,这些高焙火的岩茶,都不是好茶,甚至可以说是劣质茶。真正的足火是不会这样的,足火的才算优质茶。王顺明老师说,160℃以上的干燥温度,虽然绝对能实现干燥,但是因为温度太高,容易使茶汤断档,第一泡很浓,第二泡起就迅速下滑了。我们在王顺明老师那儿喝了多款岩茶,风格不一,但没有一款是有严重的炭火味的。

5关于收藏:毛茶都不可以收藏在今天的课堂上,王顺明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初制工艺,有一个流程图,亲们可以收藏哦,因为90%的教科书都是没有的:这其中,“返阳”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承前启后的环节。王顺明老师说,这道工序又称为“养青”、“凉青”,之所以称其“返阳”,是因为茶叶在萎凋之后,叶片又能死去活来。

如果没有“返阳”,做出来的岩茶就会像腌菜干一样。拣梗留片,是初制与精制承前启后的环节,拣梗留片之前的茶称为“原毛茶”,之后的茶称为“毛茶”。初制工艺的茶经过两次焙火,含水率大约为12%,因而此时的毛茶是不适合收藏的,也不适合长期储存。只有再焙火一次,要达到国家的出口标准7%的含水率,并且经过分筛、复拣等,才算完成精制。

如何去领略武夷岩茶的口感?

【武夷岩茶】特性处于红绿茶之间,属半发酵茶,充分吸收了红绿茶的优点。茶汤口感,概括起来是: 香,清,甘,醇,鲜,活,滑。其特点如下。①香: 岩茶的香型丰富,是典型的复合型茶香。其中有独特的四种香: 火候停均生兰香,不生不熟生清香,表里如一生纯香,雨前神具生真香,这四种香融合在一起,使得岩茶香高持久,清纯幽雅。

还有更加独特的 “岩骨花香” 更是成为岩茶的佳话。②清: 汤色清澈明亮,艳丽清透。口感清纯滑顺,清甜持久,清纯无杂。③甘: 入口就有甜爽鲜凉,沁人肺腑的感觉。回甘转化快速,散发强烈,使口腔及喉根部位顿觉清凉开阔,舌齿清甘,润泽爽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④醇: 岩茶滋味醇厚,内涵丰富,有独特的 “岩韵” 。

滋味比绿茶稍淡,比红茶浓烈。茶汤比绿茶厚稠,比“铁观音”更加厚稠,滋味更浓郁。所以福建当地有 “南香北水” 的说法。⑤鲜: 岩茶中的氨基酸含量是绿茶的一倍之多。形成了岩茶独具特色的鲜香口感。鲜香味明显突出,强烈浓郁,芬芳馥郁。⑥活: 一种特有的心灵感受。岩茶具有鲜活灵动,犹如青春年少青年人般的气息。⑦滑: 茶汤入口后,舌尖尚有茶的感觉,当进入舌根部位时,已经感觉不到茶汤的存在,不用吞咽,茶汤已经自然 “滑” 入喉咙,与口腔唾液 “化” 为一体,进入腹腔了。

岩茶为什么要过退火期才能喝?

这个问题主要分两个方面来分析。1.我们解释一下岩茶焙火工艺。 岩茶的加工工艺,最后一道就是焙火。从工艺上来说,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毛火,也叫抢水焙,时间比较快,使茶叶失去水分到30%。 第二步,足火,在前阶段,主要将茶叶失水至足干 ,含水量5%。到这个阶段,岩茶的焙火其实和其他茶类的干燥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就是降低茶叶水分,利于长期保存。

但是岩茶还有很独特的一步,叫做吃火。吃火是在茶叶已经达到足干之后,进行低温长时间的烘焙。吃火是岩茶最重要工序,在长时间的文火慢炖中,不但去水保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茶多酚进一步缓慢的变化,提高了滋味的醇度,同时进一步挥发掉低沸点的香气分子,形成熟化的香气。 在长时间的炖火中,茶叶吸进了大量火气,所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退火,将茶叶中的火退去后,才能够还原出茶汤滋味的醇厚,以及熟化的茶香。

2. 退火的时间是多久? 根据焙火的程度,退火的时间会不同,一般,中火至少需要一个月,中足火需要两个月,轻火需要两周以上。 但是在南方,最佳饮用期通常是在退火后的,两个月到五个月之间。 因为南方比较潮,在退火后的两个月,火气已经基本消失,这时候茶叶会开始,缓慢的吸收一些水分,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水分太高就容易返青,轻微的返青,指含水量从3.4个点逐步增加,到7个点内,从质量角度来说,并不会变质,但是它是影响口感的。

气是茶最迷人的地方,学会闻茶香就是半个懂茶的人,如何品茶香呢?

闻茶香是门技术活茶香是茶给人非常直接的感官体验。一般从干香、盖香、杯香、叶香和水香五个方面进行判定。1、干香。这个需历茶无数,从干茶里能嗅出茶里的很多信息。从自己的经历总结,至少香气的大体类型,香气的饱满度,树龄和存放的时间能有一个基础判断。如果自己比较熟悉的茶类,大体这泡茶的整个演化过程也能基本掌握。

比如:一泡30年的冰岛古树生普。干香:陈香显,存得非常好,没有霉味,也没吸入别的杂味,纯纯的茶叶陈香;有冰岛的那种比较幽的山场气息,没有班章那么强劲的气息,有古树普洱的气息;香气非常丰富,热的盖碗里有明显的花果香。一泡老丛水仙。干香:微酸,因为放的年限不久。最特别的是绵绵幽幽的干净气息,一股老树丛味加上新芽的鲜嫩味。

一旦气息很幽,感觉是一丝丝渗出来的,这种茶往往反而功力深厚,有喝过一泡武夷山长满花草的牛栏坑产的肉桂,也是这种特质。2、盖香。是盖碗的盖上留香。这是升腾起来的茶气。这个气息比较弱,开始一般年份香、火味、果香比较容易表征,最后一般是花香,特别是兰花香比较明显。3、杯香。功夫茶里每个小杯里喝完后的留在杯底的香。

这个香气是比较明显的,一般年份香、火味、树龄香、花果香和品种香都能在杯底存留。但它跟水香本身又是有区别的。4、叶香。一般年份香、火味、树龄香、花果香和品种香也都有,但叶香更侧重品种香。品种的气息会在叶子的味道表征更明显。5、水香。这是能融入到水里的香。茶如果不够好,水和香融合得不好,水香的滋味和韵味感不足。

如果是好的茶,香和水融合到位,除了品种的特殊香,比如白茶的毫香、红茶松烟香,水里含的其他物质越多,茶气越足。茶气足的茶,水香除了在嘴巴里快速迸发,口齿留香,还能冲向鼻腔,如果闭上眼睛,甚至能带你进入某种意想,或者带你进入茶所在产地环境,或者让你瞎想连篇。所以卢仝《七碗茶诗》里说七碗吃不得,因为两腋清风,快要飞起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