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在巴蜀种田。我经常待在常州和合肥两地,也有很多朋友在常州和合肥开茶楼,基本上,合肥开茶楼的,赚的钱不多或亏本。一直都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
在合肥开一个茶楼怎么样?
一个地方,能否把茶楼开好,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当地人是否有喝茶的习惯。2.营销能否搞的好。3.当地的人均收入。我经常待在常州和合肥两地,也有很多朋友在常州和合肥开茶楼,基本上,合肥开茶楼的,赚的钱不多或亏本。常州开茶楼的,赚的还可以。这和常州的人均收入是有一定关系的。只有有钱,才会享受性地消费。
安徽茶叶在中国处于什么地位?
安徽茶叶在全国应该是比较出名的,安徽省和福建省应该是中国名茶方面分庭抗礼、比肩称雄。安徽省和福建省都是名茶辈出,都有四款茶叶曾经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这一比例位居全国第一。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安徽省的茶叶。首先要知道安徽省的茶叶产量并不是位居全国前列,仅排在全国第八名,2019年产量为13.7万吨左右,大概只有福建省的三分之一。
并且总体的茶叶品牌数量也要远远低于福建、浙江、湖南等江南省份,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安徽省名茶辈出。这跟安徽省的地理因素有关,因为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不产茶叶,皖中的中东部地区产茶较少,主要产茶区位于西部的大别山区和皖南的山区地带。所以茶叶种植面积要比南方大多数省份都要少。安徽省16个市,产茶区主要集中在六安、安庆、池州、黄山、宣城、滁州六个城市。
尽管安徽省茶叶种植面积较小,茶叶产量也不是太高,但是安徽省确是名茶辈出。在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安徽省上榜茶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福建省和浙江省。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茶叶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有27个品牌来自福建省,位居第一;有26个品牌来自浙江省,位居第二;有21个品牌来自安徽省,位居第三;山东省和四川省并列14个,位居全国第四。
安徽省产量最多的茶叶是绿茶,红茶和黄茶也有一部分种类是安徽省所产 。至于乌龙茶、白茶和黑茶基本上在安徽省产量很少。安徽省有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和太平猴魁,这四种茶也是代表了安徽省茶叶的最高水平,也是安徽省上榜过中国十大名茶的品牌。下面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四款名茶:1、黄山毛峰:产自安徽省黄山市一带,属于绿茶,又被称为徽茶。
自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以来至今,有六次国内国外的官方十大名茶排名,黄山毛峰五次上榜,甚至有一次还排在了第一位。黄山毛峰是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应该查采摘自黄山高峰,故取名为黄山毛峰。每年清明谷雨采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状嫩芽。该茶由手工炒制,外形微卷、形似雀舌、绿中泛黄、白毫显露、色如象牙,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
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在1986年黄山毛峰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外宾招待茶和礼品茶,定点在富溪乡生产;同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和名茶评比会上,黄山毛峰再次荣获全国名茶桂冠。2、六安瓜片产自六安市大别山一带,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种类。是安徽省唯一一款在六次官方评比中全部获得十大名茶称号的茶叶。
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因其形状颇像瓜子壳,所以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是所有绿茶种类中唯一一种无梗无芽,由单片生叶制成。去芽不仅保持单片形体,且无青草味;梗在制作过程中已木质化,剔除后,可确保茶味浓而不苦,香而不涩。六安瓜片每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内采摘,采摘时取二、三叶,求“壮”不求“嫩”。
在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中位居所有茶叶种类中第七位。在基辛格访华期间,该茶发出的“栗香”让众多品茶的人对该种茶赞不绝口。随后六安瓜片便作为礼品送给基辛格。3、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主产地为黄山市祁门县,属于红茶种类,曾四度上榜中国十大名茶,也是所有上榜十大名茶中的唯一一款红茶。祁门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祁门红茶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闻名于世,以优雅迷人而芬香馥郁的似花、似蜜、似果的祁门香享誉世界。19世纪末,祁门红茶一经问世,便征服了欧洲人的味蕾,可见祁门红茶的口感多么令人着迷。祁门红茶从三度获得国际金奖,四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在国内,祁门红茶绝对是国产红茶的头筹。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中国茶叶击败了印度茶叶,气门红茶更是夺得了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首的称号,并获得金质奖章。
4、太平猴魁太平猴魁产自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中国传统名茶,属于绿茶类尖茶,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被誉为“绿茶茶王”。曾在195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并且多是在中国民间权威机构十大名茶中上榜。也多次在各大赛事评比中荣获“中国名茶”称号,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博得五大洲客商好评。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有猴魁先祖郑守庆于1859年创立。
太平猴魁可以说是中国茶叶中最具又辨识度的茶叶,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比一般的茶叶要大的多。太平猴魁的产地最好的是猴坑、其次是猴岗、再其次是颜家。太平猴魁曾经被作为国礼的产品。虽然太平猴魁上榜中国十大名茶的次数要低于前三者,但是论知名度,论实力,丝毫不亚于前三者,在安徽省享有很高的口碑。
1915年太平猴魁在美国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一战成名,荣膺金质奖章荣获一等奖章和证书。除了安徽省的这四款名茶走向全国外,安徽省其他茶叶也都在省内或是区域中小有名气。其中安徽省有省内的十大名茶,全部来自黄山、六安、安庆、宣城四市,它们分别是:1、黄山毛峰(产自黄山市)2、六安瓜片(产自六安市)3、太平猴魁(产自黄山市)4、祁门红茶(产自黄山市)5、霍山黄芽(产自六安市)6、岳西翠兰(产自安庆市)7、涌溪火青(产自宣城市)8、屯溪绿茶(产自黄山市)9、泾县特尖(产自宣城市)10、桐城小花(产自安庆市)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安徽省各市的茶叶:1、六安市: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舒城小兰花、金寨红茶、六安篮茶、金寨翠眉、华山银豪2、安庆市:岳西翠兰、天柱剑豪、桐城小花、天华谷尖、龙池香尖、宿松香芽、二祖禅茶、柳溪玉叶、香炉毛峰、天华谷尖、高坦翠微茶、晴雪香茶3、池州市:九华佛茶、黄石溪茶、剑兰春茶、润思茶、雾里青茶、仙寓香芽、牯牛降野茶、霄坑茶4、黄山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屯溪绿茶、休宁松萝茶、顶谷大方5、宣城市:泾县特尖、涌溪火青、敬亭绿雪、黄花云尖、黄魁茶、天山真香、金山时雨、广德云雾茶、广德黄金芽、广德白茶、泾县兰香其他地区:含眉绿茶、铜陵野雀舌茶、西涧春雪、施集毛峰、普贤云雾、施集烘青等等。
如果诸葛亮不着急与魏开战,而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会怎么样?
诸葛亮属于标准的“种田党”。一直都是深耕巴蜀,养精蓄锐。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当年,南中大叛。大半个南中不为蜀汉所有。如果诸葛亮真是穷兵黩武之人,他肯定当年就出兵南征了。毕竟外有强敌,内有蛮夷叛乱,不压住这股歪风邪气,国将不国。这谁能忍?而事实上呢?诸葛亮的选择是休养生息。没有立即平叛。一直到公元225年3月,也就是叛乱过去近两年,蜀汉积蓄一定的物力后,他才开始进行平叛行动。
这一战打了一个多月。诸葛亮南征回师后,得到了大量资源,国力因此大增。如果,诸葛亮是个穷兵黩武的人,此时的他肯定是立即北伐。而事实呢?诸葛亮并没有携大胜之势,急着去北伐。他的选择仍然是休养生息。一心一意在巴蜀种田。直到又过去两年时间,听闻曹丕去世,诸葛亮才写了《出师表》,计划北伐。这里要注意了,计划出兵北伐,不等于蜀汉大军马上就浩浩荡荡杀出汉中。
《出师表》写于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汉中憋了一年,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北伐。而此时距离他执政,已经过去了五年。当然,知道肯定有人会说这五年不重要。因为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关键性证据,是他人生最后六年的屡次北伐。行,我们就来看这六年里面诸葛亮干了啥。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一伐失利,然后他就退回了汉中。
之后,他开始休养生息,连续三年没有与曹魏爆发大的战争。中间虽然有第二、第三次北伐,但这两次北伐都是小规模的。第二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8年底,当时东吴在东线与魏国大战(就是曹休阴沟里翻船的那次大战),出于同盟义务,诸葛亮派小股部队出击,只在陈仓打了半个月就退兵了。这次北伐的规模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唯一的亮点是斩杀了魏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29年初,当时诸葛亮瞅准时机,派陈式出兵,攻占武都、阴平二郡。魏将郭淮本想兴兵收复失地,但听说诸葛亮来了,直接就吓跑了。这次北伐的规模也很小,小到甚至连像样规模的战斗都没有。之后,诸葛亮就又是两年没出兵北伐。直到两年年后,他才亲自带队,进行第四次北伐。而他之所以要在憋了两年后北伐,是因为公元230年,曹魏主动伐蜀。
曹魏这一次伐蜀,兵分三路,司马懿逆汉水西上,曹真进子午道,张郃等将进褒斜道。三路魏军,浩浩荡荡,大有灭蜀之势。虽说由于连降大雨,让魏军行动缓慢,汉魏两军后来并没有在战场上碰面。但事后,还是让诸葛亮感到后怕——我不伐魏,魏必来攻我。敌我实力悬殊,我必须要把战火烧到曹魏地盘上才行。所以在公元231年,诸葛亮调集三万人,第四次北出关中。
这一次北伐,规模比前第二、三次大,但远小于第一次。诸葛亮憋了三年,终于在卤城之战中找回了场子。不仅大败司马懿,打得司马懿不敢与他交锋。而且在退兵途中,还设伏射杀了名将张郃。可以说,这次北伐是完胜。只是后来由于李严的后勤工作没做好,诸葛亮才被迫退兵,前功尽弃。如果说,诸葛亮真是穷兵黩武之人,他后续肯定还会连续发动北伐。
而事实上呢?这次北伐后,诸葛亮退回汉中,没有急着北伐。他还是干着老本行——休养生息,奖励耕织。PS: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他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交锋。司马懿大败,从此不敢与诸葛亮正面交锋。《三国演义》中有多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的场面,其实都是虚构的。一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才开始他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有两点值得一提。
一是规模很大,汉军兵力有十万、八万、五万三种说法。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能证明,但是根据诸葛亮于北伐期间病死于军中可以猜测,他应该是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了,命不久矣,所以他才想碰碰运气,大力出奇迹。二是诸葛亮出兵前,提前联络了孙权,汉吴联兵,东西夹击曹魏。诸葛亮并非是不知深浅,单挑出兵。后来由于吴军遇上瘟疫,被迫退兵。
司马懿避而不战,耗死了诸葛亮。这次汉吴联手北伐也以失败告终。总体来看,诸葛亮六年五伐,真正的成规模北伐只有三次。分别发生于公元228年,公元231年,公元234年。也就是三年一次。而倾巢出动(五万人以上),只有两次。即第一次北伐和最后一次北伐。当然,有人可肯定又会说了:三年一次北伐也很频繁了,诸葛亮就不能不动干戈吗?不动干戈,只是一味的休养生息,当然是可以的。
但问题是——刘备集团的团队宗旨就是为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如果建国后只是偏安一隅,休养生息,那么刘备集团从一开始就笼络不到一起。因此,休养生息适合于曹魏,也可能适合于东吴,但唯独不适合蜀汉。蜀汉的有共鸣的,有广泛认同的政治纲领就是北伐,复兴我汉,还于旧都。不以此为目的,都是在作死。至于网上经常有文章说蜀汉百姓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农夫废业,民有饥色”,这其实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农夫废业,民有饥色”,事实上是用来形容曹魏的。由于诸葛亮时不时的出兵骚扰,魏国的雍凉地区出现“连年谷麦不收”、“农夫废业,民有饥色”、“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的惨状。换而言之,诸葛亮打得魏国西部很惨,无法休养生息对付蜀汉。史料上真正形容蜀汉百姓贫苦的记载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
”这个记载源自《汉晋春秋》,说的是公元261年,吴国使者出使蜀汉的见闻。这个时间点,诸葛亮早死了。当时蜀汉是姜维担任大将军,黄皓执掌内朝。老百姓被昏君奸臣折腾的民不聊生。所以,不要把有的没的都扣在诸葛亮头上。他执政时期,用兵策略是“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士兵都是轮战,一批人上战场练,练熟了换下一批新手接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