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的干茶汤色叶底,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5-19 21:50:40
本文目录一览
1,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
我们一起来看看。 霍山黄芽属于黄茶,我国的黄茶按茶叶的嫩度分为三类,分别是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所以这黄芽茶就是黄茶,而霍山只是该黄芽茶的产地,霍山位于安徽省霍山县。黄芽茶的品质特点霍山黄芽茶的外形条状,微直略扁,形似雀舌,其色嫩绿均披白毫,其香气清爽并持久,霍山黄芽茶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黄明亮,品一品其汤滋味醇和浓厚,品后还有明显回甘。不知爱茶的你是否已经有品尝这霍山黄芽茶,但不可否认的就是,这些都是霍山黄芽茶特有的品质特点。霍山黄芽茶的内质是黄茶之中嫩度最高的,所以它无论从那方面看都很不错,已经对霍山黄芽茶有所耳闻的爱茶之人,不妨品一品。
2,请问如何品尝霍山黄芽茶
外观是品鉴黄芽最简单的方法,不同产地,不同厂家,不同加工工艺制作出来的黄芽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通过颜色能够判断黄芽的产地。黄芽颜色偏翠,由此可以判断出,该黄芽大致产于霍山县城关附近茶园。颜色还能够判断出该茶叶的口感,该茶叶口感一般偏淡,不耐泡。一般不具有霍山黄芽的熟板栗香味。但该黄芽外形整齐,芽头偏小,适宜观赏。闷黄程度适中,一般产于海拔600米左右的优质产区。就颜色,外观来说,稍逊于第一张黄芽,但就香味来说,杀青和烘培到位,所以茶叶香味明显。看芽尖,茶叶大小,右下角的黄芽芽尖白毫丰富,芽尖壮实,茶叶绝大部分一芽一叶,等级较高。第一张黄芽,芽尖较少,茶叶较大,等级较低。右下角黄芽菜摘制作时间同第一张相比,要早一个礼拜以上,所以价格相差就会就会较大。看叶底、汤色,尝口感,较好的霍山黄芽,尤其是名优产区,采摘标准都比较高,所以冲泡出来的黄芽颜色均匀,黄叶、黄汤,口感醇厚,回甘明显。大凡具有以上特点的霍山黄芽均属于极品,其次精品,再次即为特极霍山黄芽了。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
3,霍山黄芽与黄山毛峰的区别
二者都是安徽名茶,黄山毛峰更出名,属中国十大名茶 霍山黄芽,产自六安市霍山县,同样是高山黄茶,也很出名;另外,六安瓜片属中国十大名茶,且产量十分稀少,特别珍贵不过各种名茶,具体的又有很多档次(现在卖茶几乎都标称为各大名茶),个人爱好也不同,需要对茶的各方面有所了解、综合鉴赏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茶。霍山黄芽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黄山毛峰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4,霍山黄芽属于什么茶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属于黄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茶之一。霍山黄芽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外形挺直微展,色泽黄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4dde71190ef76c6515e46849016fdfaae516795"/>扩展资料:霍山黄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生产可追溯到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记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当时霍山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霍山黄芽兴于唐宋,明清被列为贡品。唐朝李肇《国史补》有这样一段记述:“寿州有霍山黄芽,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商货不在焉”,说明了霍山黄芽在唐朝就是地方名茶,并受到外地客商的青睐。到了宋朝,霍山黄芽由蒸青团茶转变为散茶,制茶方法更加精细、独到。但杀青工序多为蒸茶。到了明清时代,霍山黄芽制作技艺有了较大提高,工艺日趋完善,制法上,已把“杀青”改蒸为炒,并有了“闷黄”过程,饮茶亦由烹改为冲泡。明朝是霍山黄芽继往开来的光辉时代,万历年间县令王毗翁“亲治茗,修贡事”。他的《黄芽焙茗诗》:“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反映了当时茶事之盛和黄芽品质之高。到了清王朝,霍山黄芽被定为内用。顺治年间,霍山黄芽进入朝廷,被皇家享用。霍山黄芽现代手工技艺,基本沿用了明清时代的制茶方法,是对古老茶艺的继承和发扬。民国四年,霍山“抱儿钟秀”黄芽,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然而经过战争年代至解放前夕,霍山黄芽由于工艺传承机制中断,仅闻其名,未见其茶,濒临失传。1971-1972年,县政府组织茶叶专家、老茶工、老茶农深入金鸡山、乌米尖等黄芽产地,挖掘历史名茶,恢复了霍山黄芽茶传统制作工艺。霍山黄芽从原料到成品茶需要十多道工序,这些工艺流程是经过千余年的不断演变、完善而来。霍山黄芽不同于其它茶类工艺特点主要是“闷黄”和“堆放”,这是霍山黄芽茶品质形成重要工序。霍山黄芽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劳的霍山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形成了霍山黄芽茶独特工艺,为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历史上有众多关于霍山黄芽的诗歌、传说、纪实,韵味十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9%9C%8D%E5%B1%B1%E9%BB%84%E8%8A%BD"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霍山黄芽/baike.baidu.com/item/%E7%BB%BF%E8%8C%B6%E5%88%B6%E4%BD%9C%E6%8A%80%E8%89%BA%EF%BC%88%E9%9C%8D%E5%B1%B1%E9%BB%84%E8%8A%BD%EF%BC%89"target="_blank"title="只支持选中一个链接时生效">百度百科—绿茶制作技艺(霍山黄芽)
5,霍山黄芽茶叶泡的水发红怎么回事
是那样的,不同年份1、备器:冲泡黄芽宜用无色透明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黄芽汤色、茸毫。此外还须备有水壶、茗炉、杯托等。2、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正点"。泡茶用水以泉水、溪水、雪水、雨水为上,其次则为江河水。若用自来水,需静置24小时,以使氯气挥发掉。冲泡黄芽,要选择清轻甘活的软水。3、候汤:"活水还须活火煎",烧水要用武火急煮。冲泡黄芽的水温宜在80度左右,即古人所谓的"蟹眼汤"。4、洁杯:清洁茶杯。5、投茶:茶与水的用量比例适中,泡出来的茶就清香宜人。冲泡黄芽,茶叶与水的比例大致为1:50,即每杯投茶叶2克左右,冲水100毫升。6、浸润:候蟹眼乍起、松风欲鸣之时,采用"回旋注水法",轻轻地将水沿杯子周边旋转着冲入,注水量约占杯容量的1/4-1/3。浸润时间20-60秒,目的使黄芽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的析出。7、冲泡:提高水壶,让水由高处向下冲去,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反复提举三次,这一动作被称之为"凤凰三点头"。注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凤凰三点头"的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激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中的有效成份迅速浸出;二是对宾客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如同行鞠躬礼。8、品饮:品饮之前,先赏茶汤,观色、闻香、赏形,然后趁热品啜茶汤的滋味。黄芽形似雀舌、嫩绿披毫,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第一泡品茶之鲜醇和清香;第二泡茶香最浓,滋味最佳,要充分体验茶汤甘泽润喉、齿颊留香、回味无穷的特征;第三泡时茶味已淡,香气亦减。三泡之后,一般不再饮了。
6,霍山黄芽简介
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霍山黄芽;如沩山毛尖、泉城红、泉城绿、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霍山黄芽主产安徽霍山大化坪镇金鸡山、太阳乡金竹坪、上土市九宫山、单龙寺、磨子谭、胡家河等地。霍山黄芽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 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点 霍山黄芽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地理简介 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记载。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记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黄芽为唐代近二十种名茶之一。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寿州霍山黄芽为当时的极品名茶之一。清代霍山黄芽为贡茶,历年岁贡三百斤。可见霍山黄芽盛名数百年,然而经过历代演变,以后竟致失传,霍山黄芽仅闻其名,未见其茶。现时的霍山黄芽是1972年创制并恢复生产的,于89年获省优质奖,90年获商业部奖,同年获“七五”星火科技奖,97年获第三届“中茶杯”一等奖。 产地环境 霍山山脉在安徽省西部,与豫鄂皖边境的大别山相接,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米。县以山为名,霍山县境内西南的大别山和霍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一东北走向的霍山与西北—东南走向的大别山呈剧烈转折,习称“霍山弧”。佛子岭水库以上“霍山弧”内的东淠河上游,为现时霍山黄芽主要产区,主要以太阳乡金竹坪。 “霍山弧”沿霍山县西北、西、南、东南部边境构成了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仅佛子岭水库大坝一带为一狭长的峡谷水口。“霍山弧”内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树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脉、山肩,生态环境宜种茶,高档霍山黄芽多出产在这一带。东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积、残积物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岭、磨子潭水库调节气候,是霍山黄芽(也是霍山茶叶)重要产区。霍山县地跨北纬31度—31度31分,东经115度55分-116度43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 气温 年平均气温15.1℃, 7月份平均气温27.87℃,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 ,酷暑和严寒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0℃的持续天数336天,年积温4700℃。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达0.7一0.8℃/100米,山区夏季温凉。山地800米以下常有显著逆温。≧35℃的高温天气,城关有23天,但垂直递减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几乎没有高温天气出现。 光照年辐射总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达2 000一2 200小时,年日照率47%(历史上最多53%,最少40%)。 降水常年降水量1 100-1 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里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70%,秋冬季较少。 湿度常年相对湿度80%,全年≧80%的日数200天左右,低湿干燥天气较少。 雾日全年累计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据县气象局观测,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正宗黄芽产地)年降水量1 818毫米,年平均雾日达181天。 土壤广泛分布在中、低山区和高丘陵地带的是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pH5一6.5),粗骨性黄棕壤占96.84%。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具有“粗骨”和“薄层”性特点(属砾质土大类型,土层多小于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适种性广。据1984年县土壤普查测定,各种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钾86毫克/千克。 霍山黄芽主产于霍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大化坪镇、金竹坪、金鸡山、火烧岭、金家湾、乌米尖、磨子潭等地,这里山高云雾大、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土质肥沃、PH值5.5左右,林茶并茂,生态条件良好,极适茶树生长。 产量数据 霍山黄芽解放前的产量数据没有查到,解放后国家收购自七十年代开始,1974年产量为110 斤,1978年1010斤,1981年上升到3061斤。 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中李肇《唐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唐时为饼茶,唐杨晔《膳夫经手金录》载:“有寿州霍山小团,此可能仿造小片龙芽作为贡品,其数甚微,古称霍山黄芽乃取一旗一枪,古人描述其状如甲片,叶软如蝉翼是未经压制之散茶也。”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历史渊源 茶 茶,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 展者),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 ,但徽制叶,霍制全叶)。皆由人工摘制,俱以雨前为贵。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最上,曰毛尖,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枝干长大,而味胜东山之雨前)。次曰连枝,有白连、泉城红、泉城绿、绿连、黑连数种,皆以老嫩分等次也。至茶 既老而不胜细摘,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 ,皆为头茶。至五月初,复茁新茎,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味稍近涩。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是为子茶。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物产志》 《史记记载》 《史记》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六霍旧寿春故也。一曰仙芽,又称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岘春,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自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州县县贡,县户采办者例应汇州总进。 《六安州志·物产》 ——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物产》 货之属,茶为第一。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李肇简介,所产必佳,以其得天地清淑之气,悬岩石罅偶得数株,不待人工培植,尤清馨绝伦,故南乡之雾迷尖、挂龙尖二山左右,所产为一 邑最,采制既精,价亦倍于各乡。茶商就地收买,倩女工检提分配花色,装以大篓,运至苏州。苏商薰以珠兰、茉莉,转由内洋至营口,分销东三省一带。近亦有与徽产出外洋者。次则东北乡与西南近城一带,多北运至亳州及周家口,半薰茉莉,转售京都、山西、山东,而西乡自土地岭以西,迤逦而南,茶叶厚,微苦,枝杆粗大,采焙不精,皆青齐茶商于大化坪 、五溪河收买,运销山东一路。诸佛庵以北数保,则由土人运潮枝至州境之流波石童,西商收买,自行焙制,运销山西、外蒙古等处。极西之九五保,所出极微,味制具逊,多为鄂人收买。至前志所载诸名目花:如银针、雀舌,则茶始萌芽者; 梅花片、兰花头、松罗春则茶初放叶者;统名之为小茶,价既数倍,采以维艰,故惟近城及 柳林河、诸佛庵数处有之,运销京都为多。气候则东南稍暖,谷雨前即可采摘,故有雨前、 毛尖之名。西山谷雨后,始能开山,间数日,采摘一次,须二旬始毕。故有头道、二道、三 道、四道之分。最后,并宿叶而撷雉之,曰翻 柯老茶,为民间常用。春茶既毕,五六月复生 新苗,谓之子茶。其干扁而味微涩,价亦半减。然爱惜茶株者,恒蓄不采,取次春茶必茂盛。 又一种名苦丁茶,虽名为茶,实则木本,枝叶似茶而大,有二种:一叶小上有刺;一叶大而 圆,皆天然自生深山岩石间,无子种,与茶同时采制,味苦,其性极凉,可入药,近年茶商 多喜购买,山民渐事觅植,极难长成。 《博物志》 饮真茶者,令人少眠。 《潘志》 六安茶,六与霍所并产也,以六安名者,当霍未建县,已有贡额,从其朔也。《天启志》谓以六安寨得名似凿(寨本名六万,讹称六安)。顾霍山多硗确,六地既广且饶,产茶实浮于霍,而贡额不及什二。考州志有州茶黑、县茶黄之说,恐亦傅会。惟产茶之地,东山最早,而东山皆属州境,每年大府荐新及本县贡品,率皆州民于雨前赴县售卖;霍产悉西南,迟在雨后,故不及入贡,则茶之专名六安,亦纪实也。 《吴志》 土人不辨茶味,唯燕、齐、豫、楚需此日用。每隔岁,经千里挟资而来,投行预质。牙狯负诸贾子母,每刻削茶户以偿之:银则熔改低色;秤则任意轻重;价则随日低昂,且多取样茶。茶户莫能与较;虽迭经告诫,申详各宪,严饬乡保稽查,茶户稍洁实惠,然弊 端犹未能尽除也。按茶之为利虽厚,工则最勤苦:日采摘,夜炒焙,恒兼旬不得安枕。人力不足,又须厚雇客工,茶值稍昂,犹可相偿。军兴后,厘捐日益浮费繁多。商人成本既重,则转而抑减民值。近日行户渐增,竟有汇缘茶商,预计价值把持行市者。黠贩收买,则又搀老叶加水潮,茶商得以借口,故茶价愈趋愈下。光绪以来,每斤银不过钱余,贱时才七八分,以是民用益绌。近徽郡仿外洋以机器烘焙,制精工省,颇获其利。本邑绅商,如能集股,设公司,精其制造,则利权操之于我,诸弊不禁自除矣。西人亦云:霍茶香味较胜徽产。 《霍山县志》 六安州岁贡芽茶二百袋,每袋重一斤 十二两。自明弘治七年分设霍山县后,随定额分办,州办茶二十五袋,县办茶一百七十五袋…… 国朝因之,至康熙二十三年奉文增办一百袋,州承办三十七袋,计六十四斤十二两,县承办 二百六十三袋,计四百六十斤四两。每年州备价发县代买一色芽茶…… 本县农户拣雨前极品,新芽一枪一旗,依法择制,以黄绢为袋封贮,共四箱,用龙旗龙袱恭进。康熙四十七年,贡茶一千二百袋,雍正七年增办一百袋。乾隆元年贡茶七百二十袋。 ——清乾隆十四年《霍山县志·茶考) 今天下产茶处不下数百,致贡者仅十余处,而明朝上供专用六安,其余悉以市焉。每岁上供 ,霍多至三百六十封,又有副封以补其乏。州额不及什二,是霍倍其力,而六享其成。 ——清顺治十七年《霍山县志·贡茶》 获得荣誉 七十年代以来,霍山黄芽每年都 *** 中央国家机关为办公用茶。 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1990年霍山黄芽获商业部农副产品优质奖; 1993年霍山黄芽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全国“七五”星火计划银奖; 1999年霍山黄芽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00-2004霍山黄芽连续五年获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 2000年500克极品霍山黄芽在安徽省博物馆以11800元高价成功拍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2001年霍山黄芽获中国杭州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并获2001年日本茶叶评比大奖; 2001年霍山黄芽是第八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唯一推荐产品; 2004年“霍山黄芽”证明商标被省工商局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称号; 2006年霍山黄芽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霍山黄芽”茶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07年“霍山黄芽”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霍山黄芽”茶被评定为“奥运五环茶”,指定作为外国运动员及驻中国使馆专用礼品茶; 2008年,霍山黄芽在第七届国际名茶评比(韩国大会)上获得二金一银三项殊荣;2008年霍山黄芽还被指定为国家政协机关用茶; 2009年“霍山黄芽”商标被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2009年霍山黄芽茶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金奖。 产销概况 霍山黄芽常年产量1000余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及本省合肥、淮南等地,近年还出口德国、美国。 保健作用 降脂减肥 黄芽为不发酵自然茶,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富含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脂肪酸等多种有益成分。茶多酚可以清除动脉血管壁上胆固醇的蓄积,同时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从而达到血脂,预防和缓冲动脉硬化的目的。 抗御辐射 电脑辐射不仅危害我们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经常使用电脑者可饮用黄芽茶,补充特异性植物营养素,消除因电脑辐射引起的黑眼圈。黄芽所含有的浓缩茶多酚,能抑制自由基对皮肤支持纤维造成破坏,是目前一致公认最有效的抗自由基因子。黄芽含有防辐射的有效成分,实验证明主要是茶多酚类化合物、脂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及部分氨基酸。其作用机理也是针对辐射引起量自由基并导致过氧化毒害而产生的解毒作用,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因而达到抗辐射效果,起着一种辐射保护剂的作用。 护齿明目 牙组织的基本成份是氟、磷、石灰质,它使牙齿光滑坚硬,耐酸耐磨。黄芽茶叶含氟量较高,每公斤含氟约75-100毫克。因此,常饮茶能摄取足够的氟,以满足人体对氟的需求,对护牙坚齿是有好处的。而且茶水还可防龋齿。因人机体的抗龋能力与牙体硬组织内含氟元素的多少有关。常饮黄芽茶或用茶漱口,是防治龋齿的有效方法。 抗衰益寿 黄芽能让女人更美丽,那是毋庸置疑的!黄芽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的类黄酮,更有效地增加了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两者的结合中,对维持皮肤美白,年轻可说是有珍品的效果。 益思提神 黄芽含适量的咖啡碱,茶儿素的存在,使它的弊端不在体内发挥,而适量 *** 骨胳肌,加速骨胳肌的收缩有兴奋中枢神经之功。加上茶叶中的挥发油清香芬芳,饮之令人心旷神怡,即有提神醒脑之效。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振奋精神、解除疲乏;在办公时饮黄芽茶一杯可以提高功效。 增强免疫力 人体具有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以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袭,保持机体的健康。这种免疫防御系统是通过免疫蛋白体的形成以识别入侵人体的病原,然后由人体中的白血球和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巨噬细胞来行使围歼任务。饮茶可以提高人体中的白血球队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以及促进脾脏细胞中白细胞间素的形成,因则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功能。 帮助消化,改善肠胃 霍山黄芽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消除口臭有如下四方面的作用:①清除口腔中的口臭物质—甲基硫醇;②与口腔细菌作用的基质—氨基酸相结合;③对口腔中细菌有杀菌和制菌作用;④纯化口腔唾液中的酶类。 饮霍山黄芽茶一方面可以消除口臭,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消化。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芳香物质,这类物质不但能 *** 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能消除胃中积垢,减轻口干、口臭等症状。 作为碱性饮料,黄芽中的矿物质能中和酸性食物,保持人体体液的正常酸碱度(呈微碱性),从而帮助人们远离“亚健康”、“富贵病”。加上黄芽中的鞣质具有摄制细菌的作用,咖啡碱又能增强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因此常饮黄芽茶,还能拥有强健的肠胃功能。 生津止渴,消热解暑 据《茶谱》记载:“人饮真茶能止渴”。《日用本草》中记载:茶能“除烦止渴”。在孙大缓著《茶谱外集》中:“夫其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茗之利,其功若神。”饮茶可以解渴,人所共知。盛夏酷暑,一杯绿茶顿感满口生津。除了茶汤为人体补充水分外,还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游离糖、氨基酸、维生素C和皂甙化合物与口腔中的唾液反应,使口腔得以湿润,产生清凉感觉,也起到明显止渴的效果。 茶叶还是一种清热消火的饮料。中国著名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李肇简介,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从中医学角度而言,茶叶,特别是绿茶,是一种清火的凉性食品。
7,茶的种类问题
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 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依据制造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类。
绿茶
又称为不发酵茶。绿茶是历史最久的茶类。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由于没有进行发酵程序,绿茶 保留了鲜叶内较多的天然物质。其干茶色泽及冲泡后的茶水、茶叶都以绿色为主。中国绿茶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著名绿茶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
中国红茶属全发酵茶,又分为功夫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褐色为主调。这类茶的制造包括萎调、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过程。由于发酵过,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多种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 50 多种,增至 300 多种。使红茶口感香甜味醇,并具有保存持久的质量特征。红茶属于东南亚及欧洲最受欢迎的茶品,代 表茶品有祁红、滇红、正山小种、荔枝红茶 等。
青茶
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青茶 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发酵程度在 15-75%不等。冲泡后的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其质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郁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气,滋味格外清香浓厚。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品,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代表茶品有清茶、冻顶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
白茶
白茶属中国福建省特产 由于加工时不炒不揉,只晒干或烘干,使白茸毛的外表保留下来,而呈白色。白茶芽头肥壮,叶底嫩匀,味道清凉,汤色较其它茶叶色淡。白茶性清凉,最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代表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黄茶芽叶细嫩,香味鲜醇。冲泡的茶叶在茶汤中忽上忽落,呈现美妙的律动感。这种黄色主要是在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代表茶品有君山银针、北港毛尖、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
黑茶
黑茶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叶色多呈暗褐色,以陈年为佳品。风味圆润,是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黑茶产区广阔,品种款色很多,更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如青砖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代表茶品有普洱茶、六安茶、黑砖茶、云南茶等。
花茶
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由精制茶叶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按所用鲜花的划分,有茉莉、白兰、珠兰、玳玳、桂花、玫瑰、柚花等花茶。一般以烘青绿茶为茶坯,因其吸香性强,能使茶香花香融为一体。主要产地有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苏省。
由于不同的加工制法 , 使各种茶叶的生物成分有差异。这些成分决定了茶色、香、味的差异。例如未发酵过的绿茶,其茶多酚、咖啡碱可保留 85% 以上,叶绿素保留 50% 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这些天然物质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特别有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
8,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
最耐泡的茶叶排名从低到高:绿茶、黄茶、红茶、青茶、白茶、黑茶。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最耐泡的茶叶排名是什么?绿茶各种茶的耐泡性比较,绿茶的耐泡程度往往最差,尤其是明前的高品质龙井,一般2~3泡后味道就会变得很淡,因为它们都是采用最嫩的头采芽儿炒制的,而雨前龙井虽说比明前龙井稍微耐泡,但大抵上也不过3~4泡的样子。绿茶之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会比龙井茶更加耐泡。要说绿茶中最耐泡的茶叶,应该要数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因为这两种绿茶由较大茎叶制作而成。黄茶黄茶是绿茶的“近亲”,在制作上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序,所以其耐泡性也不太好,一般也是4~5泡左右。湖南君山银针、四川蒙顶黄芽、安徽霍山黄芽是黄茶中久负盛名的品种,其中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蒙顶黄芽选用圆肥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头,霍山黄芽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因此最细嫩的君山银针耐泡程度不如蒙顶黄芽,而蒙顶黄芽的耐泡程度又比不过芽叶更大的霍山黄芽。红茶红茶的耐泡性比绿茶略好,但也算不上耐泡,一般5~6泡后味道也偏淡了。尽管有些红茶采用较大的茎叶制作,但在其制茶过程中,往往采用较强的揉捻和发酵工艺,使得它的叶片较碎,内部结构破坏较为严重,叶汁容易流出,从而大大降低了耐泡性。按加工方法与出品茶形的不同,红茶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正山、外山小种)、工夫红茶(祁门、滇红、宁红、川红工夫)、红碎茶。其中,红碎茶的耐泡程度最差,只能喝上1~2泡;完全选用鲜嫩芽头的金骏眉,一般也只有6~7泡;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的滇红,外形身骨重实,连续10余泡仍沉稳香气;而摘取一芽三叶、干茶条索肥实的正山小种,也可冲泡8~10次。当然,这是先将茶叶品质抛开来谈的。如果是顶级品质的金骏眉,连泡12次口感仍觉饱满甘甜。青茶乌龙茶(青茶)中的岩茶比较耐泡,起码可泡7~10次水以上;铁观音也很耐泡,至少冲个8~10泡基本没有问题,有些铁观音甚至可以冲十几泡,“七泡有余香、十泡亦清香”说的就是(好品质)安溪铁观音茶。在青茶中,要说最耐泡的茶叶是哪一个?恐怕凤凰单枞茶当之无愧。凤凰单枞茶非常耐泡,同样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有些品种(如鸭屎香)10几泡后依然味道十足,冲上20几泡也是正常的。白茶白茶的主要特点是成茶外表披覆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滋昧鲜醇可口。根据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白茶的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这三大品种不存在哪种茶更耐泡的说法,它们之间一应共通的道理是:品质好的茶才能耐泡。品质足够的白茶,肯定是十分耐泡的,基本上都在10泡左右。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白茶还有新老之分。品饮老白茶,建议先泡后煮,泡了10来冲之后,尚且还能再煮个两三壶。黑茶耐泡性最好的茶叶一是青茶类的凤凰单纵,二是黑茶。黑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特别是普洱熟茶,一般可以喝8泡以上15泡以下,品质好一些的能泡到15次以上甚至20多次。普洱茶之所以耐泡,是因为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它给人感觉经久耐泡的缘故。
9,茶叶的种类有什么功效
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 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依据制造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类。
绿茶
又称为不发酵茶。绿茶是历史最久的茶类。以茶树新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由于没有进行发酵程序,绿茶 保留了鲜叶内较多的天然物质。其干茶色泽及冲泡后的茶水、茶叶都以绿色为主。中国绿茶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著名绿茶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红茶
中国红茶属全发酵茶,又分为功夫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三种。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褐色为主调。这类茶的制造包括萎调、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过程。由于发酵过,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多种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 50 多种,增至 300 多种。使红茶口感香甜味醇,并具有保存持久的质量特征。红茶属于东南亚及欧洲最受欢迎的茶品,代 表茶品有祁红、滇红、正山小种、荔枝红茶 等。
青茶
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青茶 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发酵程度在 15-75%不等。冲泡后的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其质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郁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气,滋味格外清香浓厚。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品,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地区,代表茶品有清茶、冻顶乌龙茶、铁观音、武夷岩茶。
白茶
白茶属中国福建省特产 由于加工时不炒不揉,只晒干或烘干,使白茸毛的外表保留下来,而呈白色。白茶芽头肥壮,叶底嫩匀,味道清凉,汤色较其它茶叶色淡。白茶性清凉,最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代表茶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黄茶芽叶细嫩,香味鲜醇。冲泡的茶叶在茶汤中忽上忽落,呈现美妙的律动感。这种黄色主要是在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代表茶品有君山银针、北港毛尖、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
黑茶
黑茶一般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叶色多呈暗褐色,以陈年为佳品。风味圆润,是中国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黑茶产区广阔,品种款色很多,更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如青砖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代表茶品有普洱茶、六安茶、黑砖茶、云南茶等。
花茶
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由精制茶叶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按所用鲜花的划分,有茉莉、白兰、珠兰、玳玳、桂花、玫瑰、柚花等花茶。一般以烘青绿茶为茶坯,因其吸香性强,能使茶香花香融为一体。主要产地有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苏省。
由于不同的加工制法 , 使各种茶叶的生物成分有差异。这些成分决定了茶色、香、味的差异。例如未发酵过的绿茶,其茶多酚、咖啡碱可保留 85% 以上,叶绿素保留 50% 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这些天然物质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特别有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
【茶的功效】;1、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3、强心解痉作用: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4、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6、减肥作用: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饮茶能减肥。
7、防龋齿作用: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8、抑制癌细胞作用:据报道,茶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茶分绿茶,黑茶,红茶,黄茶,乌龙茶,白茶
1.用脑过多的人: 茉莉花茶 绿茶
2.体力劳动或运动之后: 乌龙茶 红茶
3.工作环境污染严重者: 绿茶
4.缺乏劳动和运动的人: 绿茶,花茶
5.吸烟喝酒者: 绿茶
6.肉食主义者: 乌龙茶
7.阴虚体质者: 绿茶
8.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者: 乌龙茶 花茶
9.便秘者: 蜂蜜茶
10.减肥美容者: 乌龙茶 绿茶 普洱茶
11.抗癌,防癌者: 绿茶
12.降血脂,防动脉硬化: 乌龙茶 绿茶
13.延年益寿: 乌龙茶 红茶
10,茶分别有几种
茶的种类
绿茶
绿茶即不发酵茶。绿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科学研究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绿茶即不发酵茶。绿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科学研究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一定效果。
红茶
红茶是发酵茶,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红茶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
花茶
花茶,亦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花茶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坯及符合食用需求、能够吐香的鲜花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有益人体健康。
乌龙茶
乌龙茶又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清代苏乌龙)而得名。是中国诸大茶种中,特色鲜明的种类,往往是“茶痴”的最爱。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香。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故名白茶。
白茶的制法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所以能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而且,白茶往往特别美观。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称白毫。因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纤细如针,因此得高俏雅名。白毫茶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之极品。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产于福建省福鼎县太姥山麓。
制作工作与茶质:鲜叶采回后,一般在剔除鱼叶、真叶后,均匀摊于水筛晾晒至八九成干后采用30至40度度文火熳烘至足干制成毛茶。精干工艺,再将毛茶用六、七号筛过筛,筛上为优质品,筛下为次等品,然后再用手工精心拣除梗片、杂物等,分批用文火烘至足干,趁热装箱,以保持茶品鲜香。银针成品茶芽肥壮,满披白色茸毛,色泽鲜白,闪烁如银,条长挺直,如棱如针,汤色清澈晶亮,呈浅杏黄色,入口毫香显露,甘醇清鲜。其性搴,有解毒、退热、降火的功效,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黄茶
黄茶,是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的。其得名于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而叶色变黄。
黄茶的制作与绿茶相似,但多一道闷堆工序。由于闷堆,茶叶发酵,故属于发酵茶类。
有代表性的黄茶具有茶身黄,汤色黄,味甘鲜爽的特点。
鹿苑茶
鹿苑茶,属黄茶类,产于湖北省远安县鹿苑寺。
鹿苑茶的工艺与茶质:于每年清明前数日至谷雨间采茶,标准为一芽一、二叶,要求鲜叶细嫩,匀齐、纯净、不带鱼叶、老叶。经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和炒干等工序。其中闷堆是形成鹿苑茶特有品质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湿布,闷堆5至6小时,促其色泽黄变。其成品外形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条索环状(环子脚),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
蒙山黄芽
蒙山黄芽,以蒙山牌注册商标名世(蒙山黄芽与古今名茶蒙顶黄芽为同一品种,因生产厂家注册商标不同,故茶名有“山”与“顶”之别),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山区。
蒙山黄芽的采制工艺:以每年清明节前采下的鳞片开展的圆肥单芽为原料,经过一杀青、两色黄、一堆放、三复锅、二烘焙等制作工艺。
蒙山黄芽的品质特征:芽条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中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是黄芽类名茶极品。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因用细嫩芽叶、经闷黄工序制成,故此得名。属黄茶类极品名茶。产地分布于该县大化坪金鸡山的金刚台、金鸡土+当、乌米尖、漫水河与金竹坪等地,以金刚台所产品质最佳。
采制工序:每年谷雨前3至5天拣山开园,采摘期10多天,专采最细最嫩幼芽,并保持新鲜。经炒青、做形、初包、初烘、摊放、复火等工序而成。
霍山黄芽的品质特征:芽叶挺直匀齐,色泽黄绿,细嫩多毫,形似雀舌;汤色明亮黄绿,带黄圈,叶底嫩黄;滋味浓厚鲜醇,甜和清爽,有熟板栗香,饮后有清香满口之感。
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
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紧压茶有防潮性能好,便于运输和储藏,茶味醇厚,适合减肥等特点。
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圆饼形,每7块包装为1筒,故此得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
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成品呈圆饼形,真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稍薄,为1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饼重357克,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
七子饼茶外形结紧端正,松紧适度,洒面匀整,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
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是云南省下关茶厂独家创制的紧茶上品。
云南沱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优质茶为原料,经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紧压茶。由于选处理方法不同,在成茶的色泽、香型、汤色、滋味和效益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云南沱茶(内销),外形紧结端正,色泽乌润,白毫显露,汤色澄黄明亮,香气清正高洁,滋味醇爽回甘,叶底嫩匀,经久耐泡。
云南沱茶(外销,曾用名“普洱沱茶”),其外形呈碗臼状,紧结端正,色泽褐红,汤色红浓明亮,陈香馥郁,滋味醇厚和平。
云南边销茶
云南边销茶,属紧压茶类,因其主要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产于云南省大理、昆明、景谷、勐海、盐津等市、县,是以滇南茶区大叶种晒青毛茶或滇东北茶区小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筛拣、蒸压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外形紧结端正,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持久,适于冲泡及烹饮,耐长期保存。
中茶牌花砖茶
中茶牌花砖茶,湖南省安化白沙溪茶厂生产。
制作工艺与茶砖品格:中茶牌花砖全部采用安化产二、三级黑毛茶,经科学方法处理精制而成。对毛茶要求:色泽乌黑油润,成泥鳅条,汤色澄黄,有松烟香味。精制按春夏茶配比,淘除劣异、蒸汽软化、高压定型、缓慢干燥等工序。成品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色泽黑褐,香气醇正,滋味纯和尚浓,汤色红黄尚明,叶底黑褐较硬。
重庆沱茶
重庆沱茶,四川省重庆茶厂于1953年开始生产,以川东、川南地区14个产茶区的优质茶叶为原料,经精制加工而成,属上乘紧压茶。
优质原料与精工制作:制作时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手段,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大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
重庆沱茶品质特性: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澄黄明亮,叶底较嫩匀,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
黑茶
黑茶因茶色黑褐而得名,一般是以较粗老的毛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黑茶的紧茶是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生活必须品。
黑茶
黑茶因茶色黑褐而得名,一般是以较粗老的毛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堆积做色、干燥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黑茶的紧茶是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生活必须品。
六堡茶
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
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该茶特色在于“蒸”制,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再投入大木桶中蒸软,然后摊入特制的方底圆身形竹篓中,进仓自然干燥,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
六堡茶汤色红浓,滋味浓厚醇和,含槟榔香气,风味独特。该其具有清热润肺,消滞去积的功效。
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旧属普洱县管辖,所产茶叶均由普洱县集散,故此得名。
普洱茶的采制工艺及其品格: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以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浓。其品种有散茶及以散茶加工成型的沱茶、方茶等紧茶。散茶外形肥大、紧直、完整,色泽黑褐或褐红,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回甜,具有特殊的陈香气,耐贮藏,以越陈越香著称,适于烹用泡饮。普洱茶具有明显的药疗效果,醒酒第一,消食化疾,清胃生津。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早期生产主要集中在安化,现已扩大到桃江、沅江、汉寿、宁乡、益阳和临湘等地。
湖南黑毛茶的生产经杀青、初揉、渥堆做色、复揉、干燥赞美一道工序而成。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一级茶条条索紧卷、圆直,叶质较嫩,色泽黑润。二级条索尚紧,色泽黑褐尚润。三级茶条索欠紧,呈泥鳅条,色泽纯净呈竹叶青带紫油色或柳青色。四级茶叶张较宽大粗老,条索松扁皱折,色泽黄褐。湖南黑毛茶内质要求香味醇厚,带松烟香,无粗涩味,汤色橙黄,叶底黄褐。以湖南黑毛茶为原料制的紧压茶有白沙溪茶厂生产的黑砖茶、花砖茶,益阳茶厂生产的特制茯砖茶,安化茶厂生产的湘尖茶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