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茶叶的制作过程

绿茶:采摘-揉搓-杀青-烘干 红茶:采摘-揉搓-发酵-杀青-烘干

2,茶叶制作过程是怎样的有谁知道呢

1绿茶:茶菁→杀菁→揉捻→干燥 2白茶:茶菁→委凋→干燥。 3青茶:茶菁→晒菁(加温萎凋)→晾菁→摇青(做青)→酵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干。 4黄茶:茶菁→委凋→揉捻→闷黄→干燥。 5红茶:茶菁→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6黑茶:茶菁→杀菁→揉捻→沃堆→干燥。 7花茶:一般用绿茶、乌龙茶或红茶和香花拼和窨制,利用茶叶的吸附性,使茶叶吸收花香制成花茶。 更多茶叶知识尽在三好茶坊,欢迎经常前来交流。
绿茶:鲜叶摊放、杀青、揉切、干燥,以上是初加工;精制:筛分、切细、风选、拣剔、干燥、车色、匀堆。
那的看什么茶了

3,茶叶是怎么做成的

制茶工艺 萎凋: 使叶质柔软,可塑性大,便于造形。 作青: 摇青与堆置交替进行,由摇青与晾青两个过程所组成。 摇青: 将萎凋的茶叶放在竹筛内,来回筛动,使叶片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经摊置失水,叶中多酚类在霉的作用下,渐渐氧化,形成茶叶特有的品质。 铁观音宜重摇,延长作青时间;摇青5~6次,使叶缘成朱砂红色,叶中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 摇青过程中,组织因振动而增加细胞吸水力,茎梗的水分往叶脉、叶片输送,香味及可溶性物质输送到叶片,水分由叶片蒸发,摇青后叶子恢复舒张状态,称为「还青」。还青后静置晾青,水分继续蒸发,又呈萎凋状态,经过5~7次摇青、晾青交替进行,叶片呈绿叶红边,状如汤匙状,外观硬挺,手感软,散发出浓郁桂花香,即为作青的适度。 摇青先轻后重,以免梗叶折断造成死青。 晾青时间先短后长,摊青先薄后厚。 作青室温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80%左右。 杀青: 是利用高温处理新鲜的茶叶,使之变软,保持绿色,并失去一部份水分,便于揉捻。 温度:280~300℃。 目的:利用高温杀死青叶中的催化霉,使没失去活性,保持叶片绿色,借热化学反应,消除叶中青臭、苦、涩味,转化为具有花香醇味的杀青叶。

4,茶叶是怎么做的

茶叶的采择,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十分讲究时节。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阳历4日5日),又称明前茶,这时茶树没生虫,这茶可算得上“绿色”食品了。清明后,虫生长,我国大多数茶农就打农药,下面你可想像了… 茶叶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须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过堆积存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郁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着名茶款。
茶叶首先摘下来挑去杂叶等.然后放锅里炒、大约七成熟时倒出来用手揉.揉得叶子成透绿色就差不多了…

5,普洱茶的茶艺表演步骤

1. 祥龙行雨,润泽万物先用沸水温壶, 再将壶内的水分别润洗茶海和品茶杯。2.穿越古今,鉴赏普洱熟饼红褐油润,金毫显露。3.普洱迸殿,绽放陈韵将适量茶叶投入紫砂壶内。 4.洗尽凡尘,重现金身用少量沸水润洗茶叶使茶叶在水中浸润,即刻倒出。5.双泉徐流,茗承玉露双手将沸水冲入紫砂壶内,使茶汁充分浸出。6.龙凤现身,行游天下待茶泡好后,倒入茶海中,再均匀分入品杯。7.龙凤呈祥,佳茗敬客熟普红浓明亮。
第一步,水烧开后,到入放有茶叶的杯子里面,盖上盖子,闷上2至3秒后出汤.(洗茶) 第二步,开水倒入杯子里面,时间3-4秒,茶水倒入小茶壶. 第三步,就可以上桌了. 我是非专业人士,只是见过别人泡,动作要优美.轻巧,
普洱茶相对来说,冲泡比较随意,但是要讲起茶艺,还得运用十八道功夫茶,第一道 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焚点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泡茶用山溪泉水为上,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 孔雀开屏 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有的精美的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 孟臣沐淋 乌龙入宫 孟臣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孟臣沐淋就是用开水将壶里壶外烫洗一遍,其目的是消提高壶温。 把茶叶放入烫好的壶内称之为乌龙入宫。 第四道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武夷岩茶讲究“高冲水,低斟茶”,因此称为高山流水,即悬壶高冲使茶叶随着水浪上下翻滚。 接着用壶盖轻轻刮去壶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称为春风拂面。 第五道 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 头一道茶汤一般不喝,可以拿来汤洗茶杯,称为若琛出浴。或者直接注入茶海称为乌龙入海。 再向母壶中注入开水后,在壶的表层再次浇淋一层白开水,称为重洗仙颜。 第六道 玉液回壶 再注甘露 将母壶中泡好的茶注入子壶,称这为玉液回壶。 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趁着壶热再注入开水,称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 祥龙行雨 凤凰点头 将子壶中的茶汤快速且均匀地注入闻香杯中,就好像祥龙行雨,甘霖普降。 当子壶中茶汤剩少许时,再用点斟手法,点斟一遍称为凤凰点头,表示欢迎嘉宾。 第八道 珠联璧合 鲤鱼翻身 将品茶杯倒扣在闻香杯上就称为珠联璧合,表示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将两个紧扣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取鱼跃龙门之意,表示事业辉煌腾达。 第九道 捧杯敬茶 众手传盅 茶从离泡茶者最近的嘉宾传递给最远的嘉宾,称为众手传盅,表示传递友情。 第十道 喜闻幽香 鉴赏佳茗 喜闻幽香是三闻中的头一闻,将闻香杯轻轻地提起,用两只掌心,慢慢地来回搓揉,这样杯底的茶香就能溢出来了。 然后再观其汤色,琥珀色是优质茶色。 第十一道 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 端杯又有一定的讲究,拇指、食指护杯沿,中指托住杯底,称之为三龙护鼎。女士可使用兰茶指。 然后品茶,小口细啜。 第十二道 再斟流霞 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就是斟上第二杯茶。《全唐诗题武夷》中有一句说“空中萧鼓几时回,只得流霞酒一杯”,借流霞比喻岩茶艳丽的汤色。 二探兰芷就是第二次闻香。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意思是茶香更胜那兰芷之香。 第十三道 二品云腴 喉底留甘 云腴是古人对茶叶的一种美称,二品云腴就是品这第二道茶。 第十四道 三斟石乳 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一种贡茶,三斟石乳就是斟第三道茶,闻第三道茶又与前两次不同,是用口腔来闻,大口,大口地将茶香吸入,再从鼻子徐徐呼出,犹如吸烟一般。 第十五道 含英咀华 领悟岩韵 细细体会领悟茶韵。 第十六道 君子之交 水清味美 “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品了三杯后,斟上一杯清纯的白开水,将白开水含在口中,过一会儿再咽下去,会感到口中有一种甘甜,此时无茶胜有茶。 第十七道 名茶探趣 游龙戏水 上好的岩茶可冲泡到“七泡有余香”,“九泡色香味全”,有兴趣的话,可以上试一试。 第十八道 宾主起立 尽杯谢茶 最后,借清茶一杯,感谢茶人栽制佳茗的恩典,并希望各位嘉宾成为永远的朋友.

6,茶道是怎么开始的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 《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茶经》共十章。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在场看明白。对于茶道的思想内涵,《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作者这里提出了“精行俭德”作为茶道思想内涵。也就是说,通过饮茶活动,陶冶情操,使自己成为具有美好的行为〖和俭朴、高尚道德的人。 与陆羽忘年交的释皎然在题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写到:“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诗中两次提到了茶道一词。此后,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一章又写道:“有常伯熊者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从上述文献可知:是《茶经》确立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与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释皎然和封演赋予了“茶道”名称。 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是百度和我的精神 下面的网站 还有许多 你自己再学习一下 参考资料: http://www.teaw.com/tea/tea_mettle.html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7,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表演的条件  茶艺表演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如服装、场地、音响、茶器具、茶、辅助器物、水等。 表演的服装   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符合审美要求。如“唐代宫廷茶礼表演”,表演者的服饰应该是唐代宫庭服饰;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禅茶”表演则以禅衣为宜等。 表演的环境   茶艺表演的环境选择与布置是重要的环节、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窗明几净,室外也须洁净,环境宜茶或气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还须预备观看者的场所以及坐椅,奉茶处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会前要洒扫庭院,室内悬挂简单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画、插花以及布置小型花荟等,以利茶艺表演的进行,使各位进入茶艺表演的艺术创造中。 表演的音乐   所配音乐与茶艺表演的主题应该相符合。正如服装与茶艺表演主题相符合是一样的,均有助于人们对表演效果的肯定与认同。如“西湖茶礼”用江南丝竹的音乐;“禅茶”用佛教音乐;“公刘子朱权茶道”用古筝音乐等。 表演中的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如“唐代宫庭茶礼”就有唐代宫庭的礼仪;“禅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后,僧侣向客人的礼仪;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对客人的礼仪;客人对客人的礼仪;人对器物的礼仪。在“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对客人光临的礼,感谢观看的礼,助泡敬茶后向客人鞠躬致意的礼等等。    在行礼时,行礼者应该怀着对对方的真诚敬意进行行礼。行礼应保持适度、廉合,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敬意体现到这一礼仪中,包括眼睛的视角、动作的柔和、连贯、摆动的幅度等。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进场的顺序、行走的路线、行走的动作,敬茶、奉茶的顺序、动作,客人的位置、器物进出的顺序,摆放的位置,器物移动的顺序及路线等。人们往往注意移动的目的地,而忽视了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茶艺表演与一般品茶的明显区别之一。    这些位置、顺序、动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合理性、科学性,符合美学原理及遵循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廉、美、和、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 茶艺表演的“精、清、净、美”   精(精品、精通、熟练):包括茶须名茶、特色茶、茶叶干燥、质量上乘。水须好水,茶具质量上乘与茶相配。精,上乘也,沏泡出一杯上等茶汤,令人拍案叫绝。精包括精通、熟练茶艺表演,精通选茶、置具、选水、贮茶、熟练沏泡程序。    清(纯洁、纯和、无邪、清醒、去杂念):清包括人、水、环境之清爽,茶可使之清醒头脑,称之谓提神醒脑,在茶艺表演的环境中,很难“清”,但追求“清”,不但茶艺表演者要“清”,通过茶艺表演要让观众有所:“清”,清醒的头脑,有助于人的思维,感受相聚一起享受品茗的不容易。“日本茶道”中的洗手、擦尘,“台湾乌龙茶”茶艺中的点香,“禅茶”中的燃香。各种素色朴实的茶器,饮茶的活动均在不知不觉中,拂去人们心灵上的尘埃,心清自然明。    净(洁净、净化):包括人、衣着、环境、茶、茶器、水等,人的洁净,如手的洁净,头发的梳理,衣服的清洁整齐,具体点如手指不应戴戒指,口红、脂粉尽量不要让观众感觉到,手指甲不能搽色彩等。桌椅、板凳无尘埃,场所无杂物、脏物。茶具应洗涤干净,水应干净符合饮用要求,茶叶应干净,无杂物。此外是人思想上、心灵上的净化,无杂念、邪念。    美(美好):美应符合茶道的美,符合观赏美学的要求 ,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如服装合身,衣着得体、大方,环境优美、清爽,如茶艺表演中的礼仪是否美?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是否美?茶器具是否配套,环境布置选择是否美等等。 就以安溪铁观音简单介绍一下: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分为十六个流程:   (1)神入茶境:茶者在沏茶前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筝、箫的乐声帮助自己安静心灵。   (2)展示茶具:安溪茶具有民间传统茶具茶匙、茶斗、茶夹、茶通,以及号称“茶房四宝”的炉、壶、瓯杯以及托盘。   (3)烹煮泉水: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1OO℃,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4)淋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   (5)观音入宫: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   (6)悬壶高冲: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7)春风拂面: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   (8)瓯里酝香:铁观音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韵。   (9)三龙护鼎: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称“三龙护鼎”。   (1O)行云流水: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11)观音出海:俗称“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12)点水流香:俗称“韩信点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茶友敬奉香茗。   (14)鉴赏汤色:品饮铁观音,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   (15)细闻幽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使人心旷神怡。   (16)品啜甘霖:品其味,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万般特殊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