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云南茶叶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

高原地区,物产丰富,气候条件都比较舒适
最主要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是茶叶生长的主要因素!

2,白茶产量

截止到目前为止,白茶的年产量约为8万吨左右,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例也逐年攀升。白茶的茶区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等地,其中福建省占全国白茶产量的90%以上,其中60%产自于福建福鼎白茶产地。“据初步估算,去年云南白茶产量达5000吨左右,数字虽然不是很大,但发展势头很猛。”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说,云南白茶的兴起,对产业发展极具推动作用。数据显示,云南茶叶综合产值已连续两年(2020年和2021年)超过千亿元,实现了“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根据《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到2025年,云南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并朝着“中国有机茶第一省”“民族生态茶旅融合示范区”目标奋进。白茶产量最高的品种贡眉,有时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它是以菜茶茶树的芽叶制成,这种用菜茶芽叶制成的毛茶称为“小白”,以区别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树芽叶制成的“大白”毛茶。以前,菜茶的茶芽曾经被用来制造白毫银针等品种,但后来则改用“大白”来制作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小白就用来制造贡眉了。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千亿云茶产业“百花齐放”白茶崛起

3,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云南省资源优势,全力发展云茶产业,是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茶叶企业。

4,云南普洱茶

  参考下面的网址:  http://www.ypta.com.cn/Article02/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云南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全省多处发现野生大茶树,思茅地区镇远县境内有一株3000年树龄的“野生茶树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有栽培了八百多年的“茶王树”,这些依然健在的茶王们是云南悠久茶叶发展史的有力佐证。  云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茶树生长。茶谚曰:“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省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土壤中又富含有机质,特别适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提高了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多酚类、芳香油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特佳。长期以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辛苦培育,云南大叶种茶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优良茶树品种,以其鲜叶制出的各类茶叶,如滇红、滇绿、普洱茶、沱茶、七子饼茶等等,色艳、香浓、味醇、形美,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茶叶品种。  普洱茶、七子饼茶,均为绿茶,普洱茶为历代贡品,茶味醇厚爽口,香气浓郁。在过去人们惯以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的通称,即云南所产茶叶都称为“普洱茶”。我们这里所讲的普洱茶,是以特殊制茶工艺制成的一类茶叶。  普洱茶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两种。散茶外形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红。紧茶则是由散茶压制而成,外形端正匀整,并按其形状而命名。如长方形的称为“砖茶”,正方形的称为“方茶”,圆饼形的称为“饼茶”。由于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质别具一格,汤色红黄、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饮后令人口角生香、回味无穷,而且茶性温和,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普洱茶有着悠久的产销历史。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是重要的商业集镇和茶叶加工集散地。西双版纳和澜沧江沿岸各地所产的茶叶,多经普洱运销各处,普洱茶即因之得名。明代,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清朝前期《滇海虞衡志》一书中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认为产而资利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对普洱茶亦有描述。由此可见,普洱茶声名之著。  最近几年,尽管拥有“普洱”这样的中国名茶,云南茶叶企业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贸易竞争中正日益失去市场。  “现在,云南本地的茶叶企业效益都不行了,情况很令我们担心。”2004年4月,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说,“但是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在我们手上很平常的普洱茶一旦被台湾、香港商人买走后,无论价格还是名声很快就翻番了。”  买茶好像买玉石  对于外界茶商大量进入思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茶叶活动,人们意见不一。思茅市一名茶商说:“他们太喜欢沽名钓誉了,许多被他们拿到外面销售的普洱茶,经常是以次充好,改变生产日期,甚至用出茶书来提高价格,欺骗消费者。”  邹家驹说:“台湾普洱茶书的功利意识太强,出书人自己有什么存货就编造什么历史,往往都是以介绍、爱护普洱茶的名义,但目的都是为了卖高价。  有人从2004年春的广交会上给邹家驹带来一张《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他不久前看到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一书上也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  邹家驹说:“这些图谱太离谱了,南涧生产凤凰沱茶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我听说在上海、广州等不少地方凤凰沱茶图案上的凤凰都贵得分单眼皮双眼皮了。真好笑,印刷上的问题都有文章做。”  “广州芳村卖的云南《普洱茶图谱》谬误太多了,这样使浑水摸鱼者宰客会更加得心应手。”邹家驹说,“现在市场上卖的所谓陈年普洱茶,绝大部分都不是真的。普洱茶消费者,特别是普洱茶经营者,买茶时不能只靠耳风、只靠眼里诱人的标贴,还要充分使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运用头脑和知识,品评出岁月,品评出历史。”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说:“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现在普洱茶商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文化的出现对普洱茶的发展短时间内表现出推进作用。然而,负面的影响将是对云南茶叶的重大损害。最大的悲哀是云南的茶人不懂云南茶叶,而追随外来名人,盲目崇拜,并相互利用过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进入了神秘的文化行业。”  周教授认为目前市场上以香港、台湾为主流的普洱茶已经成为看包装、讲年代、视陈旧、比名气、寻来源等玄学体系。而真正讲科学、讲客观、讲真实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茶学界、云南省政府的重视了。”他说,“我们从事茶叶教学的人时常无法解释,为什么许多人要去把学气功的或是看大门的、做小生意的外来人都奉为茶王,而不愿学习一点科学的知识。”  邹家驹有一名酷爱普洱茶的朋友,前些日子在昆明一家茶馆喝了一壶据说是50年的普洱砖茶,消费2000多元。邹问他味道如何,他却不知道如何回答。邹告诉这名朋友肯定上当了,云南大学外语系毕业的一名女导游兴奋地告诉过他,不久前她带了一名印度人到那家茶馆买茶,三筒茶的价格3000多元。印度人前脚走,店主后脚主动跟上给了她1000多元的回扣。  “现在对于许多不懂普洱茶的人来说,其价格的离奇变化完全可以用买卖玉石来比喻了。”邹家驹感慨地说,“什么都可以作假,但岁月假不了,沧桑岁月流失在普洱茶上的陈香和滋味假不了。”  谁来整合普洱茶  但是也有人对各种各样炒作普洱茶价格的情况持乐观态度。  “茶叶价格的内外有别,往往在于营销手段,而普洱茶本身的品质并不差,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营销。”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夏兵说,“如果市场能接受,就说明普洱茶具备这样的价值,只是以前人们没有重视;如果市场不接受,则怎么努力、吹嘘也没有用。”  夏兵认为:“现在思茅所有茶企业的效益都不行,根本没有力量去和别人竞争。本来上海、湖北等许多专家已经发现普洱茶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并且已经从中提取出有效成分,但是目前一直没有争取到国家权威部门的科学认定。”由此他遗憾地认为:“普洱茶的茶文化和茶品位一直没有被营销出来,所以想争取更高的经济利益,想大规模扩展高端市场明显底气不足。”  目前,思茅本地的茶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卖茶叶原料的境地,很多连生存都成问题,根本谈不上获取高利润。思茅的茶叶效益在云南省内已经是最好的,所以可以想象云南全省茶叶行业的低迷状态。而作为每年有近10亿元财政赤字的思茅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建设自己,自己发展普洱茶”。  “我认为引进外资是最好的办法,包括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方法,不仅仅是普洱茶,整个云南的茶叶行业都需要这样的整合和变革了。”夏兵说,“我不反对外面的茶商们千里迢迢来思茅投资、认养,或者承包茶园经营,不管是名义上还是资金上的,因为他们在外面为了赚钱,努力宣传的都是普洱茶、云南茶的好处。只要我们政府的管理、服务工作跟上了,都可以给云南茶叶带来良好的影响和结果,成为我们发展的机遇。”  夏兵还说:“我一直在和许多人说,如果我们的茶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做好让别人先发财的思想准备;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太多考虑得失,提前去讨价还价,那么就我们现在的茶叶条件很难吸引来最好的合作伙伴。”  “现在,如果有人能够从种植、加工和销售上整合云南普洱茶,即全部垄断云南普洱茶市场,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空间。”思茅市的一名茶叶官员说。  2004年4月初,一家北京企业自己找到思茅市,表示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思茅的普洱茶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他们希望能够进行合作。具体的做法是:由政府出面做工作,让思茅市所有的茶叶企业通过合同的方式全部卖给北京公司,然后由他们进行统一营销。这家公司还表示:“如果一切顺利,下一步将考虑在思茅投入巨资,建立专门的生产基地。”  “我们应该欢迎更多这样的合作者,甚至竞争者。”夏兵说。  中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但茶叶的世界生产份额却只有6%。以产大叶茶为主的云南省目前茶叶产量每年约160万担,为中国第三产茶大省,但是云南的茶文化在中国处于低水平状态,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张顺高教授说:“虽然云南是产茶大省,并且在喝茶方面有着悠久历史,但是云南几乎没有什么中国知名的茶叶品牌,当然中国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知名的茶叶品牌。”  现在,包括云南省在内的中国生产、加工茶叶的地点极其分散,而且制茶技术很少更新改良。大部分中国茶叶出口是散装,而不是像国际通行的那样,用精心包装的集装箱出口。  谁更重视云南茶产业?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港九茶叶商会会长郭宏廉就在广州交易会上告诉邹家驹:香港民众在长期的普洱茶饮用中发现,用越南、泰国乃至大陆广西、广东原料生产的普洱茶,应市可以,但不宜长期存放;而用云南大叶种原料生产的普洱茶,耐放耐泡,如加工得当,在长期自然陈化中去掉较为强烈的苦涩味,滑口陈香,必定成为普洱茶之极品。  邹家驹说:“那些年在交易会上,广东、四川和贵州的普洱茶摊位上门可罗雀,我的身边却时时挤满了港澳茶商。云南普洱茶得以传播发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独树一帜,与云南普洱茶产区内丰富的古生和栽培型大茶树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比下来,目前作为生产普洱茶的云南人好像都不如外地人懂普洱茶,“这是可笑又可气的事情”。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说:“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后发酵处理精制而成。有人不懂茶叶历史,将两者混淆起来,搞出什么普洱红茶、普洱绿茶、普洱……等等,令人发笑。”  前些年,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云南许多地方片面强调高产,强调低产茶园改造,致使大片古生茶园消失。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认为:“万亩成片集中的良种茶园不是好事。生态环境没有了,病虫害发生频繁,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而使茶叶农残超标,严重影响了销售和出口。”  20世纪70年代中,销往西藏的云南紧压茶出了问题。藏民反映饮后出现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国家民委专门派人下来调查发现:那时茶叶产量有限,云南省茶叶公司文件规定可以收购一部分荒野茶(开始叫丛茶)拼入边销茶。不知是拼配比例出了问题,是销区不对路,还是采摘不认真,误采误收了类似野生茶叶的其他植物。总之,云南紧压茶从此大批退出了西藏市场。  云南大学茶学系教授蔡新说:“我们的祖先在长期接触野生茶树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道哪些树种可食用,哪些树种不可食用。盲目笼统地说食用野生茶叶好是会出问题的。勐海巴达大茶树也属大理种,但不能食用。在茶叶拼配中使用过多的伊洛瓦底种(也叫滇缅种),同样是有害无益的。  目前,对比外界对云南茶叶的积极关注,云南省内的一些状况却令人不解。对外自称“世界茶乡、普洱茶都”的思茅直到2003年8月才成立了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10月才开始工作。而在思茅市所有的领导中,对茶叶工作历来只有“分管的领导,没有专管的领导”。

5,在云南销售普洱茶该如何发展

普洱茶已经炒作过头了,不流行了 嵘麒茗茶(www.94069.com)
普洱茶已经炒作过头了,现在不流行了

6,与茶叶的相关产业政策是什么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达到1亿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无法快速向外扩张,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普洱茶发展迅猛,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三年时间,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06年计划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十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从1993年开始,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三、几点建议  不断变法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因此,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产量增加,市场热点不断,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个性化十分明显,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形成市场卖点,促进需求的增加,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份,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发展名优茶,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 %。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从外型转向内质,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普洱茶市场兴起,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颠覆,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今后,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三)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牌,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位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但是,成长数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资源也很丰富,但是优质资源有限,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更具有价值。  (四)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产,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提高茶叶的消费量,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五)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但是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7,云南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是茶叶生长的主要因素!
气候温和。光照水源充足
土壤、降水、温度、地形

8,从自然条件分析云南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

空气干净,光照好,、、、
只要有利于茶树生长条件的地方,而当地人又有相关制作茶叶的技术,加上好的销路,不论在哪个地方,它都会发展起来。云南茶叶的发展跟它的历史背景也有一定关系。谢谢

9,云南茶叶出路在哪里如何增加茶农收入

其实云南茶叶在全国并不占任何又是,沿海地区茶业发展靠的是科技和人口密集。 但是在云南就不一样,首先气候条件和劳动力条件比沿海好很多,与沿海茶业的差别个人认为主要从产品种类和产品销路、包装等方面。还有独特的茶叶品种也是很关键的。 有了独特的茶产品,也就具有了很大的市场独占性。 我觉得这是云南茶业的出路所在。

10,云南茶排名是怎样的

云南比较出名的有普洱茶、滇红、滇绿、南糯白毫茶、云南沱茶、露珠茶、糯米香茶,还有花茶、七子饼茶、三七茶等特产茶叶也很受欢迎。1、普洱茶云南最出名的茶莫过于普洱茶了,云南的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在三千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的种茶先民濮人就向周武王献茶了,只是当时还没有普洱茶的名称。澜沧县富东乡邦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彻底改变了茶叶原产地的传统学说,改了人类之前倾向于茶叶原产印度的人类种茶历史。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经过在普洱这个地方对茶叶加工集散运销各处,普洱作为重要的商业集镇,普洱茶因此而得名。2、滇红滇红又称云南红茶,是世界茶叶市场上著名的红茶品种。滇红的产销已有近五十年历史,出产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茶所含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决定了红茶的质量,二者含量越高,品质越佳。3、滇绿滇绿即云南绿茶,滇绿出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德宏等地州。滇绿茶选用云南大叶种鲜叶做原料。它从鲜叶采摘时就精选细嫩的一芽二叶,经过杀毒、揉捻、烘干等工艺处理。由于高温杀毒,及时揉捻,快速烘干,控制了酶的活动和多酚类的氧化,防止了芽叶发酵,保持了茶叶的绿色,形成滋味醇浓,香气持久,回味悠长,汤色黄绿的特点。4、南糯白毫南糯白毫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糯山。这里哀牢山余脉绵延,澜沧江碧水长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是茶树优良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内有效物质的蓄积。因此,南糯山所产茶叶质地上佳。南糯白毫茶条紧洁,壮实匀整,白毫密布而耀眼,茶汤清澈,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爽口润喉。5、沱茶云南沱茶属紧压茶,系选用优质毛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精制而成。云南紧压茶产销历史很长。早在明代《滇略》一书即有:“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的记载。据资料记载,形似倒置碗状的云南沱茶,定型生产已有六十多年,这的特异形状和优良品质早为人们熟知,蜚声中外。6、七子饼茶又称圆茶属紧压茶,外形美观,为圆饼形,酷似满月。每七饼茶为一个包装,故自称七子饼茶。七子饼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县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原产地。这里的茶树所产鲜叶,芽肥叶厚,叶色浅绿,叶质柔软,制成茶叶品质尤佳。七子饼茶因汤色红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爽口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