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箱栽:选择使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待气温达到15℃以上进行栽培。

竹子怎么种?

竹子是中国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植物之一,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竹子蕴含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等精神文化,被文人墨客歌颂了几千年。通过园地选择及整理、栽培技术、管理技术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园地选择及整理  竹子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但如果大规模种植,建议选择地势平坦,土壤为沙壤土最佳。

整地工作最好在种栽植前进行完毕,园地深翻40厘米左右,可以一定程度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虫卵和病菌。同时,在栽培前施足基肥,一般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有机肥5方左右。二、 栽培技术   种植一般选择雨天或者雨后天气。针对竹子品种、栽培目的和区域,合理栽植密度,一般建园母竹密度每亩100株左右。在移植时,要对大穴先回填一部分表土以及施入一定量的复合肥或者土杂肥。

栽后要踏实、打好围堰、浇足水、封土呈馒头状。   三、管理技术   (一) 水分管理栽植后,要尽量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在竹子的出笋期和幼竹旺盛生长期,要确保及时浇水。对新栽植的竹子,建议要定时对竹叶进行喷水,若果在夏天移栽时,建议用遮阳网遮阴。移栽的时候,如果管理不当,常会出现竹叶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但竹干为鲜绿色,既所谓的“假死现象”。

如果出现“假死现象”,要保持土壤保湿,竹子任然可以重新发芽生长。竹子喜湿但怕水涝,因此缺水时要及时浇水,在雨季要注意及时挖沟排水。  (二)竹体管理 在栽植时,建议剪除竹子部分枝条和叶片,这是为了减少竹子水分蒸发,确保竹子成活。在雨后和浇水后,对斜歪的母竹要及时培土扶正。   (三)园地管理雨后要及时进行松土,确保土壤疏松、及时破除板结,同时要除草工作。

每年追肥2次左右,追肥后要及时浇水。同时,要防止人畜破坏、践踏和偷盗竹苗。   (四)科学采伐 竹子成材后,应按照“去弱留强、砍老留幼、去密留稀、砍外留内”的原则,进行适时适当采伐。   (五)病虫害防治 竹螟、竹蚜、竹象鼻虫和竹蝗等为竹子的主要虫害,若发现要及时喷药防治。煤污病和丛枝病是竹子的主要病害,平时要加强竹子栽培管理,增强其通风和透光性,增强竹子抵抗病虫的能力。

栽竹子会有好的致富前景吗?

在当前经济相对疲软,各行各业都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竹产业也不例外,甚至较之其他行业更为疲软,曾经竹材紧缺,竹材贩子疯狂抬价的光景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竹子很少有人问津,加之毛竹砍伐成本较高,满山的竹林很少有人砍伐了。那么竹子种植真的走到尽头,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吗?当前竹产业总体观点基层林业认为,在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竹用材价值受到严重冲击,出现竹材滞销,价格每况愈下的窘境,几乎无利可图,但竹笋用林倒是迎来发展空间,利用合适的地块,种植高效笋用竹林,生产生态有机的绿色食用笋及笋干,是目前竹子种植最佳选择。

竹笋用林竹种的选择从目前竹笋用林种植成功的案例来看,主要为毛竹和雷竹。毛竹:毛竹属于中大型竹类,主要用途为用材,兼具笋用,其适应性广,发笋能力强,单位产量高,尤其是经过人为培育的笋用林,产量更高,经济效益非常好。目前不少地方通过谷壳、稻草覆盖技术,来培育反季节竹笋,赶在春节期间上市,经济效益尤为明显,有亩产值过万的潜力,非常值得种植。

雷竹:与毛竹不同的是,雷竹属于一种小型竹类,用材方面价值不大,但发笋率特强,发笋量大,竹笋鲜美,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笋用竹种,一直作为笋用竹栽培。而且目前很多地方通过谷壳、稻草覆盖,提升土壤温度,使雷竹提前萌动,产出鲜嫩的竹笋,经济效益倍增,经营的好,能实现亩产值过万的预期。竹笋用林种植地块选择竹类属于浅根系植物,喜湿但怕水,在疏松通透的沙质土壤生长最佳,同时考虑笋用林经营生产上的方便,选择笋用林种植地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的地块,无论在种植上还是经营管理,以及采挖运输上都非常方便,是选择笋用林种植地块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水源充足:竹笋用林在经营中需要使用大量水分,因此需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块。坡度平缓:坡度平缓的地块便于经营管理,便于采挖竹笋,也有利于采取谷壳、稻草覆盖,培育反季节竹笋。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是竹类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是高标准笋用林必须考量的因素。

竹荪是什么东西,可以人工种植吗,该如何种植?

竹荪竹荪又名竹参,是一种菌类,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竹荪子实体呈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有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由于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

竹荪营腐生生活,寄生在枯竹根部,营养丰富,被列为"草八珍"之一如今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荪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其子实体爽脆可口、味道鲜美,有效成分能够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等。竹荪生长条件竹荪性喜温暖、湿润,氧气充足的条件,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

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低于16℃或高于36℃,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2℃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菌球发育出现畸形。此外,竹荪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要求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竹荪分布较广,在陕西、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竹荪人工种植的注意事项竹荪是可以人工种植的,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下竹荪人工种植的一些注意事项。

菌种制备:竹荪栽培需要提前制备好菌种,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母种,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室内箱栽:选择使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待气温达到15℃以上进行栽培。

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3~5cm,保持土壤的湿润,接入竹荪栽培种。最后覆盖肥土5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后厨,当气温达20~24℃时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栽培管理:在种植竹荪的过程中,注意控制浇水量的多少,土壤湿度应保持70%为宜,湿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竹荪的正常生长发育,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

此外,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需要及时补土。通风状况要良好,遮蔽物不宜过多。病虫害防治:竹荪以患烟灰菌、螨类等病虫害。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可以选择药物防治。烟灰菌:可选择喷洒3%石碳酸或者2%甲醛溶液。螨类:可选择使用70%克螨特200倍液或2.5%天王星2000倍液等专用杀螨剂。【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