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鲁”相关的词汇中的“任性”之义,如“鲁莽”、“粗鲁”、“鲁直”等也源自鱼儿摆尾的这种所谓“失礼、不庄重”的天性。以黄帝为例,他的长子青阳(也叫“少昊”)驻节曲阜附近的“铸”,事实上“青阳”本义就是“东方”的意思;黄帝庶长子夷鼓驻节涿鹿一带的幽燕;黄帝本人驻跸河洛地区的新郑。

古代的国公是什么官?

国公,封爵名,位等同或低于郡王 ,为封爵的第三等, 公爵的第一等。该封爵亦传至越南。北周始置国公一爵,居于郡公、县公之上。封爵亦传至越南。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国、州国、虞国。周朝的公爵只封给前朝的后裔,而周公之国鲁国只是侯爵国(鲁周公本人由于是三公之一也可称“公”,但仅限其本人,而不世袭。

)按照周朝的封地制度“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从封地来说其实周朝是延续夏商的三等爵位,不过将第一级在封给宋国、虢国等时予以了特殊的“宾礼”地位明显优于其它侯国。所以在本质上周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视为一级。秦、汉朝的二十等爵制内无公爵,只有汉末有魏公曹操。以后魏晋置五等爵,有郡公、县公,隋唐宋有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等,唐朝有胡国公秦叔宝、郧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蒋国公屈突通等; 宋朝有莱国公寇准、晋国公丁谓、许国公吕蒙正、申国公吕夷简、魏国公王旦、楚国公范仲淹等。

唐宋时期国公较多,尤其宋朝许多的文臣都被封为国公。明初一循元代旧制。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

公、侯、伯封号分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为差。明朝规定公爵俸禄五千旦至两千五百旦,郡王俸禄六千旦。朱元璋册封的十几个国公为一等公爵,朱棣册封及明英宗追封的六个国公为二等公爵,衍圣公是圣人之后亦是二等公爵,居于文官之首。

国公位高爵显,地位已经不次于公主和郡王,内阁大学士也要退后半步。明朝所有的国公: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信国公汤和、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卫国公邓愈、宋国公冯胜、郢国公冯国用、越国公胡大海、黔国公沐英、凉国公蓝玉、蕲国公康茂才、郧国公廖永安、庆国公廖永忠、颍国公傅友德、韩国公李善长、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姚广孝、淇国公邱福、定国公徐增寿、融国公柳升。

能世袭到明末的也就魏国公徐辉祖及后人,定国公徐增寿及后人,成国公朱能及后人等。清朝公爵分一至三等, 超品 ,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忠勇一等公。韦小宝虽是杜撰,其一等鹿鼎公的爵位也是汉人最高封爵。衍圣公地位与明代保持不变,位列文官之首,加太子太傅。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圣公府(今孔府),是全国仅次于 明清皇宫的最大府第。

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教子有方的父亲?

古代历史上教子有方的父亲,例如古公亶父、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孔子(前551~前479)、颜回(前521~前490,后世称之为复圣、亚圣)、孟子(约前372~前289)、颜之推(531~约595)、曾国藩(1811~1872)等等。历史上被称为“家教规范”的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其中有一篇叫做《教子》可以称为“教子有方”代表作。

该文称“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苔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其中有几层意思:⑴教子要从胎教开始(即从母亲怀孕三个月开始),这种胎教方法记录在玉片上,收藏在金柜里。

⑵孩子从出生后至懂事前,就确定太师、太保,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等的教育,并引导他经常练习。⑶凡平民百姓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也要在孩子已成幼儿、能认识大人脸色、知道大人喜怒时,就对他进行教育,使之做到大人允许他做的才做,不允许他做的就立即停止。等到孩子长到几岁时,就不用对他采取惩罚了。⑷教子要严与慈相结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

鲁是山东的简称,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西周大分封时把周公的封国称为“鲁”?

鲁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同姓(姬姓)诸侯国之一,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当鲁侯(侯爵)。由于周公旦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武王以及后来的周成王,其嫡长子伯禽代为鲁国国君管制鲁国。“鲁”原意为“摆尾之鱼儿”,所以凡是用“鲁”做偏旁部首的字都从此意扩展。如“橹”即舟船尾部一种推动船体前进的桨具,通过左右摆动、如同鱼儿游动摆尾一般让船前进。

此外“鲁”相关的词汇中的“任性”之义, 如“鲁莽”、“粗鲁”、“鲁直”等也源自鱼儿摆尾的这种所谓“失礼、不庄重”的天性。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部族众多,文化差异大,民族间长期的融和相处比较困难,不时发生武装叛乱,天下不能长治久安,所以周灭商后需要将原来的野战部队转化为军区部队,分区驻守,以保一方平安。自三皇五帝起,中国的政治地理架构启用军国架构,由天子之师的行军序列转化而来。

后来,天子之师的前、中、后三军随即转化为东南军区、中部军区和西北军区。天子本人驻节位于河洛地区掌控中部军区,太子驻节总部设在曲阜东南军区,庶长子驻节总部设在幽燕的西北军区。以黄帝为例,他的长子青阳(也叫“少昊”)驻节曲阜附近的“铸”,事实上“青阳”本义就是“东方”的意思;黄帝庶长子夷鼓驻节涿鹿一带的幽燕;黄帝本人驻跸河洛地区的新郑。

所以周公旦之所以被封于曲阜附近的鲁地,是周武王希望他游进东夷集团(主要在曲阜为中心的那一块)这个“大海”,发挥鱼儿摆尾的天性,左右扫荡敌对势力。所以,“鲁”就是扫荡东夷敌国的意思,与其东南军区中心的职责相吻合。事实上,鲁地就是原来黄帝长子少昊(远古时早期东夷族的首领)领地(所谓“少昊之虚”)。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