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要说的是,陈皮的本质是一味药材,新会陈皮也是。另外,3年以上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是一定没有苦味的,这也是新会道地产的皮和外地皮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新会水土决定了新会柑不会制造出苦的新会陈皮)!所以,如果你吃到的新会陈皮有橘子果皮那种苦味,那它几乎可以100%肯定是“非新会陈皮”了!。
如何辨别新会陈皮?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所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网上淘宝卖家说的“看皮色辨真假”就是明知道自己是假货还设定符合假货标准来让你判断!毕竟陈皮最容易造旧的地方,就是皮色!在我们陈皮老手看来,新会陈皮的防伪关键不止“颜色”,还有很多特征可以参考。其实啊,单单从照片上看读者们给老李发的这些陈皮,但从皮的颜色上看,也不是全都是假的。
但需要全面鉴别,就是需要很多特点来协助。看颜色首先,要排除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去老李一直说“颜色跟年份,真不是成正比的”。因为很多人在网上被坑买的假皮,都是被一种“颜色深”的套路所诱导而购买。例如下图。8年新会陈皮5年新会陈皮上面两个皮,一个是8年一个是5年,而5年的颜色就明显比8年深!什么导致这样结果?首先跟存放的条件和环境有60%的关系。
5年皮是我们说的“麻袋皮”,就是用麻袋陈化,因为麻袋的湿度和温度比其他容器都更容易加速陈皮的陈化(“新会陈皮”要不要密封存放?如何存放更容易陈化?有详细介绍),而8年皮是干仓皮,用纸箱存放的,所以皮的颜色不一样。但从喝的角度看,8年皮的香气和口感都比5年深色皮醇厚很多!因此不能单说颜色深就是老皮!所以看颜色深浅来辨别,在一定程度上已没有意义。
宣称是10年的“染色造假皮”,颜色够深了吧?二、陈皮内囊(80%辨认度)作为老手看皮,从陈皮的内囊基本可以判断80%是否是“造旧皮”,因为自然生晒和陈化的新会陈皮,内囊呈一个“浮松感”,因为时间会让内囊脱落,跟我们年久失修的墙体一样道理,随着年份增加内囊慢慢脱落,陈化颜色是十分自然。可见下图老李家的皮。
6年的新会皮内囊相反,如果陈皮的内囊颜色特别深或颜色深浅明显,而且紧密光滑(湿水后再烘干,囊成了块状),也有可能是染色陈皮。这种做法,也是属于“年份造假”惯用伎俩。年份造旧的皮,可以参考下图陈皮的平滑结实的“内囊”:某品牌的十年陈皮,造假造旧痕迹太明显!三、出汤茶色(50%辨认度)三年以上的新会陈皮,用水泡煮陈皮几分钟过后,茶色会有由浅变淡,然后慢慢的琥珀色才会出来,而且茶色通透自然。
相反,如果用水冲泡马上茶色就出来的,或者冲泡几次茶色就马上变淡的,则极有可能是“染色”陈皮。目前染色的主要是方法就是泡熟普洱或者红茶,然后快速烘干,就可以实现陈皮上色的工序!造假造旧的皮,汤色跟普洱茶和红茶很接近四、陈皮口感(100%)新会陈皮具备是年份越久越陈越香的特征,甚至不用泡水直接入口的口感都是甘香醇滑,含在嘴巴里香气也会慢慢填满嘴巴,香味悠长!新会陈皮,天然生晒3年以上的,一定是十分耐泡,冲二十泡以上仍甘香味。
正宗天然生晒的新会陈皮如果闻着有陈皮香味,但入口苦涩,而且几泡过后,陈皮味变淡的,则有可能是外地陈皮。另外,3年以上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是一定没有苦味的,这也是新会道地产的皮和外地皮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新会水土决定了新会柑不会制造出苦的新会陈皮)!所以,如果你吃到的新会陈皮有橘子果皮那种苦味,那它几乎可以100%肯定是“非新会陈皮”了!。
怎么分辨?是不是正宗的新会陈皮?
谢邀,新会人来回答一下。先解析一下什么为之正宗的新会陈皮吧!陈皮在我国的历史上已经食用很久,在柑树还没有被种植出来之前,最早期秦汉时期就普遍使用了“橘柚”的果皮作为陈皮的基本原理。这里面说的“橘柚”,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记录当时记载的“橘柚”跟现在的橘子和柚子两种植物,还是一种植物,但古汉语以简约为主,加上古代的农作物品种没现在丰富,所以更多人倾向于单一植物“橘树”。
此后一直到了唐代,才开始明确了以橘子皮为食用的部分。后来到了宋代,“新会陈皮”以“广陈皮”的代表脱颖而出,成为了陈皮界的杠把子,作为宫廷用药被御医们重用。还看历史的发展进程,是新会陈皮成就了新会,还是新会地区成就了陈皮呢?这个可以说是相对而言的。为什么是宋代后新会陈皮才突然知名了,这里也许跟当时宋朝的末代皇帝带着亲眷们在新会崖山被元兵所灭有关。
当时记载是宋朝自北方南下逃亡,除了带来了人,还有带来了很多植物和新技术,其中就有来自南宋“柑树”。柑树到了新会地区后落地生根,加上其水土气候的道地特殊性,新种出的柑果,其皮比肉更具有特别的香味,加上当时皇室效应的加持,于是新会陈皮打出了知名度,一时间成为了宋末元初的网红品!新会地区的地理条件独特,适合种植柑橘传统的新会柑种植地区,即新会三江汇流的冲积平原地带,之所以称之为“三江冲积平原”,就是新会北面有谭江、西江等南方主要河段,其带的泥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南面是入海口的“银洲湖”段,其水质为“咸水”。
三江汇流的最明显地理特征之一就是新会柑种植的区域没有“山”的地势。纵观整个传统定义上的新会地区,只有天马以及茶坑附近的两个小山丘陵,其他均为平原地带,而正宗的新会柑必须种植在这样的平原上。结合每年汛期前银洲湖地段的咸潮倒灌到来的“咸淡潮”灌溉,便有了新会柑独特的味道和品相。新会柑果肉偏酸,带苦味,但橙皮苷等多种油脂物质含量高,是成为陈皮后香味、药效等特出的主要原因。
新会地区气候条件是否适合“陈化”陈皮陈皮的好坏,3分看果品,7分看陈化。而新会地区的气候条件就十分适合陈皮的陈化。陈化是一个从物理到化学层面的氧化过程,首先表现为果皮“变干”的过程,其次是里面油性物质的变化过程。陈皮的陈化需要光、热、氧气、湿度等等,是一个漫长的转换过程。陈皮最佳的转化环境是相对湿度65%左右,温度在26℃左右,其新会地区的气候,几乎全面300天时间都可以保持在这样的环境中。
在古代没有科技手段空调抽湿恒温等技术,一个地方气候也决定了能否出产到这样的道地特长,而新会地区的气候条件,也造就了陈皮出品的优异特性。因此在新会陈皮的标准中,就有“新会皮,新会陈”的地理标签标准。新会柑有独特的“味道”和“品相”,真假新会陈皮不难分辨老李总结一下门道就是“看、闻、尝、价”怎么看——♦看油包,真宗新会陈皮,油包大而密集,表皮是“粗糙感”;十一年新会陈皮的油胞♦看颜色。
外皮是随着年份的增长而一点点变暗褐红(大红、二红)或暗灰黑(青皮)的,很少出“焦黑”的颜色,如果你手上的皮是发“发黑且油亮”的,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是造假皮了;♦看猪鬃纹。新会陈皮的外表,陈化时间越长,纹路越清晰,自然卷缩,舒张状态,也被称为“猪鬃纹”,就跟“猪皮”一样,可以清晰看到表皮的“洞洞”,也就是一个个的“油室”;八年的新会陈皮,猪皮干一样的质感。
大家可以具体看看笔者收藏的不同年份陈皮的外观区别,一起来感受一下。五年的新会陈皮十年的新会陈皮怎么闻——笔者一直说的“新会陈皮”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果香味”,在化学成分上,称之为“脂类物质”散发出来的清香,这也是新会陈皮特有的香气。而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香味不减反增,越发甘醇。3年以下的皮,业内不称之为“陈皮”,而是“柑皮”,“三年为陈”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
三年以前的柑皮会有较为的强烈“酸涩味道”,虽有果香,但气味会比较的“新鲜”;3年到5年的新会陈皮,陈化期初步完成,这时候有略浓的果香,很容易闻到;5到10年的,新鲜的果香味就会慢慢消去,陈香渐渐出来。行家称之为“成药”阶段,带有“药香味”;10年后陈皮便“无果香”,只要用手轻轻刮表皮,甘醇厚重的陈香味也可以闻到。
进入药香阶段的新会陈皮怎么尝——真正的新会陈皮,入口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回甘”。不用泡茶,直接撕一小块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前调是浓郁的果香味,中调是陈皮香,最后是满嘴的回甘,持久不散。如果是造假皮呢,入口便是“苦味”。因为柑皮(无论是不是新会柑)都带有柠檬苦素,消除这些苦素的方法就是“陈化”。陈化过程中,柠檬苦素等成分会转化为各种脂类、苷类物质,而这个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但造假皮是用人为方式催化、泡水、烘干而成,因而果皮里面的苦素没有转化,口感发苦!用于泡茶,新会陈皮可以冲泡多次,而假皮一两次就会失去香味。
泡茶后的陈皮,新会陈皮就算再次入口嚼烂,还有很大回甘,而造假皮就是一片没味道的果皮而已什么价——老李曾经在 新会陈皮“定价公式”曝光:数着“年份”,算出陈皮价格“水份” 一文中曝光了新会陈的定价公示,以当年的6元钱一斤鲜果为例,当年的新皮成本就要170元/斤!很计算,十年皮计算各种成本,没有2000元基本是赔本买卖了。
目前正宗的新会陈皮产量尚不足以支持全国销量,大部分网店销售都是假冒新会陈皮作为柑农家庭出身笔者,每年新会陈皮的量产了然于心,整体看来,每年外地人从11月开始就会涌入新会各大柑场收集新会柑皮,几乎每个柑场品质稍微好一点的都不会有柑皮剩下,还有一部分是大品牌的自有柑场,也基本不对外销售,所以,目前网上平台销售的所谓新会陈皮,几乎90%以上都是“假货”。
每年的新会陈皮,果民都是如何保存的?
新会人来回答一下。先说说新会人是如何保存的。因为家里在新会有柑场,所以从小就接触到新会柑以及其制品新会陈皮。每年11月开始,新会人就会开始张罗当年的陈皮。其实新会人并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给在“女儿出生的时候开始存陈皮,等以后当嫁妆”什么的,这些话都是某些市场人士炒作陈皮用的,旨在说明陈皮的越陈越香的,越陈越值钱的“炒作价值”。
而真正的陈皮存放,新会人每年都会到市场或者柑场,买几十斤柑,然后制成当年的新皮,也就每年存几斤皮,一个小袋子装起来,存一些吃一些。而且作为司空见惯的东西,新会人并不会像某些外地人一样上百千斤地存储起来“收藏”,因此都是放在家里有限的空间存放,每年存些吃一些。这也是,当很多人知道我是新会人时,就会问:“你家是不是存放了很多陈皮?能不能给我弄一些”,其实啊,我家有大量陈皮,就是自己家里有柑场的原因,每年自己留下几百斤皮,主要给亲戚朋友们送礼只用,普通人家还真不会刻意大量存放。
普通新会人存放陈皮,也就是拿我们平时到超市买大米(装30斤)那种袋子装起来,前三年都是每年翻晒3次,之后就可以不用翻晒保存。一般人们会把陈皮挂在小阳台,储物间或者厨房的橱柜上面。新会人都是喜欢吃3年以上的陈皮,放在厨房是因为方便下厨使用,蒸鱼、煲汤、煮绿豆沙什么的,都喜欢下一点陈皮。所以,新会人中的普通人家,是不专门搞个什么抽湿空调房间去存陈皮的。
另外,保存陈皮这里,我也能介绍下果农如何存放。据我知道的,新会的果农是不会大量存放陈皮的,第一是因为存放的成本大,其次是果农没有这么多专门存放空间去保管陈皮,因为新会的气候本身偏向潮湿,加上台风、雨季等情况,还需要每年翻晒等,果农一般只会留每年冬至后没有人摘的大红柑,而当年留存的也只有2年最有的新皮。
果农存的皮,就没有我们普通人家这么精细了,一般就是头一年晒一次,其他时间就是打包起卖存放,对果农来说,防潮防湿比翻晒等更为关键,因为一旦受潮,整批的果皮就血本无归。也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你到当地柑场,有果农给你说有3年以上皮,那就要注意他可能会卖你“造假皮”了。最后要说的是,果农们之间也有渠道相互收皮,如果那家来了大买家,果农之间也有约定俗成的介绍费用,所以,你去到一个果农的柑场买皮,也不一定都是他家的皮,也极大可能存放在别人家杂皮或者广西皮的串货,因此,当需要大量购买皮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了!。
新会陈皮收藏正当时,怎么收藏最有价值?
作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者来回答一下。首先纠正一下新会陈皮的“收藏”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解。新会陈皮的价值不是在于收藏,而是在于“陈”。这个“陈”并不是买了就存放起来,等升值的意思,而是“陈化”。陈化是什么意思?陈化就是药材或者食材,经过发酵、炮制等工艺制作之后,在时间的作用下,材料里面的物质慢慢转化为对人体有好处或者更美味的东西,例如茶叶的“发酵”,就是这么一个“陈化”的过程。
对普通人来说,新会陈皮更多是一味健脾胃去湿气的药材。因为药食同源,也是日常保健的好东西,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藏”了。其次,判断一个东西是否值得收藏,一方面是看个人的兴趣爱好,例如某些玩具,某些卡牌等手机,是一种收藏,另外一种,就是古董之类的限量版东西,这类就是我们待价而沽的东西,这类东西一般是市面上稀缺,非常独特的东西。
而陈皮作为可再生的农作物新会柑的衍生品,并不属于我们说的“限量版”的东西,虽然年份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更多是一些资本推动了近年来所谓的陈皮价格,例如蒜你狠,姜你军,类似的例子还有小青柑等等。最后要说的是,陈皮的本质是一味药材,新会陈皮也是。更进一步说,新会陈皮更是一味道地的药材,离开了新会这个“地理"品牌,陈皮就掉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