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绿茶泡茶用具的是,喝茶的泡茶工具有哪些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7-15 14:40:41
本文目录一览
1,喝茶的泡茶工具有哪些
喝茶泡茶的工具有茶盘,茶壶,茶杯,茶道六君子等,不同茶具用途可以参考经验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6dad507521fb30a123e36e86.html
2,不适合名优绿茶的冲泡器具
选择适合的投茶量、冲泡温度、浸泡出汤时间后,绿茶几乎可以说与所有茶具都能很好的配合。绿茶冲泡的基本要点是:①放大茶水比,茶水比为1:50时最适合,绿茶以品饮其自然的清香和鲜爽的滋味为主,不宜泡得过能。浓茶香气、回甘生津都会被滋味遮挡,茶汤鲜活感不强。②适合的出汤/品饮时间,如果是一人独饮,用玻璃杯泡绿茶,也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一般浸泡2分钟后就可以开始饮用了,其间可以适当留根再次续水,3泡后茶汤滋味就会变淡,若长时间浸泡茶汤,茶叶氧化后色泽会加深发黄。用泡具冲泡时,可以适当增加投茶量,注意多次品饮,每次出汤要保证出尽所有茶汤,保持茶水分离。掌握得当的话,这种泡法可以呈现出一泡茶的丰富性来,也能达到绝佳的适口性。③温度,泡绿茶时需要考虑的温度有冲泡用水的温度、浸泡过程的温度、茶汤品饮温度,这几个温度决定了茶叶的溶解速率、茶汤滋味浓度、茶汤适口性,在泡茶时可以多做尝试,找到最适合的冲泡数据。
3,茶经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可见茶具对茶的影响之大那么问
玻璃杯能看到绿茶在水里跌落起伏的优美的运动态势,优势美女的舞姿。
古代玻璃杯没普及的时候使用陶瓷煮茶和煎茶的。泡茶是明带开始慢慢兴起的
4,泡茶所需工具有哪些
问题一:泡茶的主要器具是哪些? (一)、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 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近200种。 (二)、茶船 承载主要泡茶用具的器具。即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防止水浸湿茶桌。 (三)、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浓度,方便分茶。 (四)、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五)、闻香杯 将茶汤到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 (六)、杯托 承载闻香杯、品茗杯的器具。 (七)、盖碗 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 (八)、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支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九)、大茶杯 泡饮和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二、辅助用具 除主要泡茶器外,在泡茶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辅助的泡茶用具。可增加美观,方便操作。 1.桌布:各种纤维织物制成的铺在桌面向四周下垂的饰物。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于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吸干壶底、杯底的残水。 4.奉茶盘: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敬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高雅。 5.茶则:从茶叶桶中取茶的用具。 6.茶匙:从茶荷中取茶的用具。 7.茶针:疏通壶嘴的用具。 8.茶夹:取放品茗杯的用具。 9.渣匙:从泡茶器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 10.茶漏:扩充壶口面积,防止拨茶时散落在桌面上。 11.滤网:过滤茶渣的用具。 12.茶荷:盛放干茶的器具,多用于客人赏茶。 13.随手泡:泡茶时盛放冲泡用水的用具。 三、 备水器 (一)、保温壶 储放开水用。一般用于居家、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 (二)、水盂 盛放废水、茶渣等物的器皿。 (三)、注水器(随手泡) 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 四、备茶器 (一)、贮茶罐 贮藏茶叶用,可贮藏250――500克。 (二)、茶样罐 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 问题二:泡茶要用哪些工具? 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壶、盅、杯、盘等。 辅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 泡茶的步骤: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问题三:哪些是泡茶所必须要有的工具 茶具,是中国古代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具史的兴衰,可以看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茶具也有其本身独到的发展过程和历史。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T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 问题四:请问 泡茶需要哪些工具?还有 泡茶的工序是什么? 工具:茶盘、茶道六君子、品茗杯、闻香杯、功道杯、茶巾、茶托。茶的基本分类一共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青茶顶。每种茶的基本分类不同泡法也不一样,建议上网搜视频看 如果只是居家泡茶建议只看中国的视频。 问题五:沏茶用的工具都叫什么名字 详细的来 茶道六君子是指:茶匙、茶针、茶漏、茶夹、茶食、茶桶这六样被茶叶兴趣者称为茶道六君子。 目前市场上也有这样的说法: 茶道瓶或收纳筒 茶则(茶勺)那个长勺子,用来盛茶叶 茶匙(茶刮)那个大弯耳勺,协助茶则将茶叶拨至壶中 茶夹(茶镊),用来夹闻香杯和品茗杯 茶漏,放置壶口防止茶叶外溢 茶针(茶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问题六:用什么器具泡茶比较好喝? 我来说说吧 你用紫砂壶,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用紫砂壶泡出来的茶是极好的,特别是璞至天成的紫砂养生煮水壶,可以泡出健康芳香的茶的同时还能煮茶。 问题七:沏茶用的工具都叫什么名字 详细的来 茶道用具 1.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S、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问题八:茶道的全套工具都是什么 泡茶器(茶壶、盖碗、盏等)、煮水器(铁壶、泥壶、炉、随手泡什么的),茶道配件(茶夹、茶刀、茶荷、茶针等),辅助用具(水方、杯托、垫布、盖置、壶承、茶巾),茶叶罐,茶海,茶虑,茶盘 问题九:茶喝必备工具 最简单的就是一个杯子,玻璃杯也好,陶瓷杯也好,保温杯也好,把茶叶扔进水里泡,边泡边喝。一个人喝茶时就经常会这样做,简单,方便。麻烦的地方是茶叶会随着茶水进到嘴里。 改进版是带有筛网的,可以隔绝茶叶,喝起来就方便得多, 但洗茶杯时相对麻烦一点。 其次是一壶一杯,茶叶放在壶里,喝的时候倒出来喝,就有点泡茶喝茶的味道。偷得浮生半日闲。 最经典的功夫茶,是一个瓷的大茶盘,底下是可以装剩余茶水的,茶盘有孔,可以直接漏下去。一个盖碗茶盅,带小底盘,另外加三个小茶杯。盖碗茶盅是装茶叶泡茶的,一盅差不多正好3小杯。茶三酒四,喝茶三个人是最佳的组合。茶盅很烫手,考究的是基本功,水的温度,量,冲泡时间,倒出方式,都会影响到茶的汤色和味道,会不会泡茶,功底就在这里。 改进版就是加了公道杯,也就是茶海,还有茶隔。茶隔是滤掉茶叶渣,公道杯是保证茶水的均匀性。再继续改进的,就有茶夹,用来洗杯子和端茶给茶客喝,避免用手。 懒人版是用飘逸杯代替盖碗茶盅,好处是不用担心烫手,而且可以轻而易举泡出一大堆茶来。不好的地方是泡出来的茶味道比较淡,没有盖碗茶盅压茶叶出来的味道,就像速溶咖啡和手工咖啡的差别一样,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档次。 另外还有附加设备,比如烧水的工具,最好是能够自动保持水温的,还有就是可以自动泄水的。豪华版的茶盘很大,基本上是木质的,有管子连到外面的小桶,就不需要担心剩茶的水满溢出来。 一般泡茶讲究水温是85-100度,不过我个人觉得,最舒服的口感是65度,那样泡出来的茶更清爽。但回甘就没有高温的好。这世界上没有完美,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你说呢? 问题十:茶道用具都有哪些? 简单地说就是水、壶、杯。不要搞得太复杂,花样太多了不是茶艺,而设计,让茶发挥至最佳境界便可。
5,茶道的全套工具都是什么
泡茶器(茶壶、盖碗、盏等)、煮水器(铁壶、泥壶、炉、随手泡什么的),茶道配件(茶夹、茶刀、茶荷、茶针等),辅助用具(水方、杯托、垫布、盖置、壶承、茶巾),茶叶罐,茶海,茶虑,茶盘不重要要看什么茶和什么人经历不一样,泡茶需要的用具也大不相同。你所说的茶道是表演不是茶道。要说标准的茶道 那扯远了 标准的茶道一开始是要沐浴更衣 香炉焚香祭拜茶神的哪有什么标准啊!!!
6,新手学泡茶的基本常识6
1. 新手学泡茶要注意哪些方面 泡茶的方法有哪些 有些新手学泡茶往往无法将茶之韵味完全冲泡出来,令茶的滋味有些单薄。因此,这些新手学泡茶都会有个疑问,那就是泡茶的方法到底有哪些,泡茶的步骤又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看看不同的泡茶的方法。 1、毛茶法泡茶。 所谓毛茶法就是在茶之中加入干果,直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3373663接以熟水点泡,饮茶食果。茶人自制茶,自采果,别具佳趣。 2、点花茶法泡茶。将梅花、桂花、茉莉花等多种花茶直接和末茶放到碗中,热茶水气蒸腾,使茶汤催花绽放,既观花开美景,又嗅花香、茶香。色、午味同时享用,美不胜收。 3、煮茶法泡茶。 将茶直接放到釜中熟煮,这种泡茶的方法是在我国的唐代之前非常流行且普遍的。用这种方法煮茶,要先将茶饼给碾碎,然后开始煮水。将经过多方挑选的品质上架的水放入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让茶和水能进一步地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的时候盛出来的沫饽浇到烹茶的水与茶上,这个就需要按照当时人数的多少来确定。茶汤煮好,就要均匀地斟茶,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4、点茶法泡茶。 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但茶末和水依然需要交融一体。水冲放茶碗中,需要用茶筅来拼命地用力打击,这时水 *** 融,浙起沫饽。茶的优劣,以饽沫的出现快不快,水纹露出是慢还是快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较为晚露而且不散的才是最好的。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茶后,茶盏之中胶着不干的就被称为“咬盏”。 5、大众泡茶法。 这种方法从清代到现代都为民间广泛使用,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个地方的泡茶的方法都有所区别。由于现代茶类的品种很多,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 大众泡茶法,也叫以釜煮茶汤,汤熟后以瓢分茶,通常一釜之茶分五碗,分时沫饽要均。宋代用点茶法,可以一碗接着一碗慢慢地点;也可以用大汤钵,大茶筅,一次点就,然后分茶,分茶准则同于唐代。明清以后,直接冲泡为多,壶成为泡茶的用具。自泡自吃的小壶虽然不大,但起码能够斟四、五碗的茶壶。所以,这种壶叫作“茶娘式”,而茶杯也因为茶壶之名而称为“茶子”。 如果你也喜欢泡茶,倒是可以每一种泡茶的方法都尝试一遍。 2. 求泡茶的详细步骤,跟视频 中国十大名茶冲泡方法(有图哦) 泡茶工具茶壶、公道杯,小直口杯、祁门红茶、法兰西玫瑰、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1-3.温杯:用开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4-6.投茶:取5g左右茶叶放入FH-204一屋窑茶壶中。 7-8.洗茶:洗茶重在一个“快”字,不求将茶味泡出,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唤醒茶香即可。9-11.泡茶:倒掉洗茶的水,放入准备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332623933好的玫瑰花,倒入8分满开水,盖上壶盖泡2-3min。 12-16.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将茶汤分到小直口杯中。闻茶香,品茶味,祁门红茶有天然的果香,加上法兰西玫瑰的花香,香味清新迷人,口感甘醇馥郁。 【泡茶工具】紫砂壶一个、冻顶乌龙春池0014、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如下图所示:1-3.温杯:用沸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 4-7.洗茶:取5g左右茶叶放入紫砂壶中,加入沸水,洗茶重在一个“快”字,不求将茶味泡出,只需让茶叶均匀受热,唤醒茶香即可。8-11.泡茶:洗茶后,采用高冲的方式将沸水倒入茶壶中。 盖上壶盖,期间,不断的用开水淋浴茶壶,以3次为佳,内外高温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完全的散发出来。12-15.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要低倒,快速。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浓郁的茶香即可即弥漫在空气中。【泡茶工具】紫砂壶一个、大红袍(这里以特级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紫砂壶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如下图所示:1-3.温杯:用沸水温茶具,使茶具均匀受热。 4-7.洗茶:用茶匙取适量茶叶放入紫砂壶,洗茶讲究一个“快”字,只要把茶叶的香味唤醒可,无需泡出茶味。8-11.泡茶:弃去洗茶之水,倾入沸水,盖上壶盖泡4~5min,期间要用沸水从浇注壶身,以3次为佳,高温之下才能使浓郁的茶香充分散发出来。 12-15.出汤:将泡好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低倒,快速,防止茶香飘逸。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分到小口杯里,即可品茶香,观茶形。 【泡茶工具】透明玻璃杯一个、太平猴魁、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如下图所示:1-2.温杯:使用80℃左右的开水温玻璃杯。取适量茶叶(7-8片)放入玻璃杯中,根部朝下,赏茶形。 3-6.洗茶:将80℃左右的开水沿着杯壁倒入茶杯中,快速洗茶。7-9.泡茶:先加入杯子容量1/3的开水,1~2min后再加满水。 【泡茶工具】陶瓷盖碗一个、黄山毛峰(这里以特级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如下图所示:1-3.温杯:用75~85℃的开水,冲淋陶瓷盖碗,使其充分均匀受热。 4-6.投茶:上投、中投、下投法皆可,我们以下投法示意,用茶匙取3~5g茶叶放入盖碗。7-14.泡茶:先加入适量的75~85℃的开水,以覆盖茶叶为佳,盖上杯盖。 1~2min后,再沿杯壁加满开水,即可品茗香了。【泡茶工具】直口玻璃杯一个、六安瓜片、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竹节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 如下图所示:1-4、烧水,凉温大概到75-85度,用烧开的水沿着杯沿四壁倒入,温杯。用茶匙取3g茶叶放入玻璃杯。 5-7.泡茶,上、中、下皆可,我们这里选择下投法,倒入适量温开水,以覆盖茶叶为佳。8-11.轻轻摇动茶杯,使茶叶完全吸附水份,散发香味,搁置3分钟左右。 12-15.沿着杯壁加满水冲泡,观茶型,闻茶香,品茶汤。【泡茶工具】洁净的阔口透明玻璃杯一个、西湖龙井茶(这里以特级特香为例)、电水壶一个、基本功夫茶具一套(包括茶海一个、茶道六件套一个、陶瓷储茶罐一个)如下图所示:一、用电水壶把水烧开至100摄氏度,备用;二、西湖龙井冲泡用水的选择:纯净水或山泉三、龙井的泡法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我们选择下投法。如下图所示:1.用刚烧的开水温杯,2-4.用茶匙从茶叶罐里取适量茶叶(一般一次放5-7g,根据个人口味而定)放入玻璃杯中。 5-6.待开水凉至85度左右,高提水壶,冲入适量的水,已覆盖所有茶叶为佳。 ▲悬壶高冲▲7-10.摇香30秒左右,手捧玻璃杯,朝一个方向轻轻摇动玻璃杯,让茶叶湿润均匀受热。 11-16. 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开水至九分满。(我们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方式),35秒后,即可饮用。 四、品饮杯中茶水喝到一半时,就可以续水了,冲泡的时间,是要随冲泡次数而增加。【泡茶小知识】品龙井茶的讲究:水温方面,则应用约75摄氏度到85摄氏度的水。 千万不要用100摄氏度沸腾中的水,因为龙井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所以茶叶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热的水去冲泡,就会把茶叶滚坏,而且还会把苦涩的味道一并冲泡出来,影响口感。 那么怎样控制水温呢?我们当然不会拿支温度计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进一个「公道杯」,然后再倒进茶盅冲泡,这样就可轻易控制了水温。还有一点要记紧的,就是要高冲,低倒。 因为「高冲」时可增加水柱接触。 3. 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说在神农时茶的药用价值就被挖掘出来,随着发展,茶的药用价值变成日常生活的饮品,茶叶分很多种,不同茶叶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茶叶的冲泡有很多讲究,最基本的常识就是茶叶不宜用沸水泡,还有一些泡茶的基础知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 一.绿茶 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冲泡绿茶最好用瓷杯。冲泡时先用1/4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泡绿茶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会发黄。 二.乌龙茶 用沸水多次冲泡。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三.黑茶 先洗茶,再沸水冲泡。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普洱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 四.红茶 先用热水烫杯,再沸水冲泡。红茶是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这样能欣赏到茶叶在水中的翻滚舒展。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泡红茶要盖上盖子,这样茶香会更浓郁。 4. 泡茶小知识,一杯茶要放多少 泡一壶好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投茶量。投茶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茶叶,根据茶叶大小,茶叶种类,还有个人口味,投茶量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茶叶来说,投茶量的标准相差不大。一般而言,标准的投茶量是1克的茶叶搭配50克的水。现在的很多茶艺师也就是用的这个标准。(紧压茶,乌龙茶,一般则是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每次喝茶都精确到茶水比为1:50,但是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根据泡茶的容器大小来估算大概要放多少干茶。 在没有硬指数的情况下,茶友们也不妨试试用体积投茶的方法来决定投茶量。以平时所用的紫砂壶为例,各个茶叶的投茶量标准如下(仅供参考): 绿茶(黄茶):1/5~1/6壶(叶大而松散则1/3壶) 不过要记住两点,一是不要用太烫的水,二是不能盖上盖子,否则茶汤易被闷坏。 青茶(乌龙茶):清香形1/4壶,浓香形1/3~1/2壶 乌龙茶的种类特别多,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外形大致分为条形和球形。 条形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5~1/3,球形乌龙则盖过壶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红茶:投茶量是l/4壶 不过红茶有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两种,常见的小叶种红茶为祁门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茶,大叶种的茶叶叶片相对来说比较大,占的体积也大。所以为了使口感不会太淡,泡茶的时候,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多一些。 白茶:投茶量是1/3壶 散装的茶叶可以适当加大投茶量,茶饼的话就减少投茶量。相对来说,白茶是比较容易泡的茶了。 黑茶:投茶量是l/4壶 黑茶多以被制成紧压茶,有些紧压茶压得比较紧,相对来说“密度”会比较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口味的调整。 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是,对紧压茶人们有有一个说法——“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有这个讲究是因为年份较短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容易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经过后期自我发酵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当然对于泡茶的投茶量,茶友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心情来改变投茶的量。这里无法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的泡茶技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相信只要多加练习,我们都可以泡出适合自己的好茶。 5. 泡茶的过程(步骤) 1、烧水。以矿泉水为佳。 2、洗杯。把所有的杯子用镊子清洗。(把将热开水倒入大杯中将小杯放入大杯浸泡,有条件可以用煮杯炉煮5分钟) 3、放茶。将约7--8克茶放入大杯(茶盏) 4、洗茶。将热水倒入茶盏,用盖子扶去飘起的碎茶沫,再盖回。盖回时盖子稍向内偏,以看到有1--2毫米缝为佳。将水倒出。 5、用倒出的茶水冲洗小杯。 6、泡茶。将热开水倒入茶盏。3秒后倒出,为第一泡。前3泡时间相同,后稍加长。 6. 茶艺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建议参考:/view/8263?fr=ala0_1_1 7. 茶艺基础知识 【茶艺和茶艺背景的基本含义】 1.茶艺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8. 了解茶叶基本知识 编者序 茶香满溢的生活 特此鸣谢 本书内容导航 导读篇 第一章 茶叶的起源与历史 一、中国茶叶源流 二、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三、茶的外传与茶文化的交流 第二章 认识中国茶 一、认识茶树 二、茶叶的分类 三、茶叶的形状 四、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五、中国现代茶区分类 第三章 茶道文化 一、茶道是什么 二、各族茶俗文化 第四章 新手学泡茶 第四章 一、怎样才能沏一杯好茶 二、茶叶品评专业术语 第五章 茶叶的储藏与饮用 一、茶叶储藏的“五忌” 二、茶叶的最佳储藏方法 三、茶叶的成分 四、科学饮茶与禁忌 第六章 茶叶的购买与茶具 第六章 一、如何购买茶 二、茶庄老字号 三、中华茶具,历久弥新 四、四大茶具泡茶方法 茶叶篇 第七章 清新醇和:绿茶篇 第八章 绿装素裹:白茶篇 第九章 金镶玉美:黄茶篇 第十章 浓郁悠长:青茶篇 第十一章 醇厚隽永:红茶篇 第十二章 悠悠古道:黑茶篇 第十三章 巧夺天工:造型花茶 附录一 中国茶叶基本茶类 附录二 中国茶叶区域分布图. 9. 泡茶的步骤是什么 1、备具候用:按正确顺序摆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向客人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把紫砂壶里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 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 13、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4、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浇淋在紫砂壶表,起到养壶的作用,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用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旋转一圈后,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分到闻香杯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然后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茶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请客人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让客人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边介绍边让客人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让客人体会亲自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在补充一个,上面一个是比较注重礼仪,解释的也到位,这个比较简洁 1.点香——焚香通灵 2.涤器——仙子沐浴 3.凉水——玉壶含烟 4.赏茶——碧螺亮相 5.注水——雨涨秋池 6.投茶——飞雪沉江 7.观色——春染碧水 8.闻香——绿云飘香 9.品茶——初尝玉液 10.再品——再啜琼浆 11.三品——三品醒醐 12.回味——神游三山 10. 我想学一点茶叶的知识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茶叶的分类中国现代名茶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435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祁门红茶、庐山云雾、蒙洱茶、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珍再享、闽北水仙、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凤凰水仙、古丈毛尖等。 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渠江薄片、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东阳东白等等。 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
7,讲究一点是不是泡什么茶要用什么茶具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还要有好的器皿。冲泡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饮用。炒青或烘青绿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宜紫砂茶具。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则宜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为理想。品茗绿茶类,不论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容易使茶叶烫熟,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上班族常用保温杯泡茶,这种杯只适合泡乌龙茶或红茶不宜泡绿茶。
8,铁观音是绿茶吗铁观音的功效与泡法有哪些 怎么网上鉴别真假
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发明于1725—1735年,属于乌龙茶类,
铁观音肯定不属于绿茶的,铁观音是属于乌龙茶的一种
正确的泡法你可以去 http://blog.sina.com.cn/u/1579316491这边看,那边有专业的泡茶方法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不属于绿茶。功效挺多的,泡法的话,一般是第一道倒掉,因为会太苦涩。第二道开始饮用。网上鉴别真假,这一块太难。一般品牌的都可以到品牌网站上面是查询。
比如:汪裕泰铁观音,可以到汪裕泰的官网查询真假!
9,喝日照绿茶用什么茶具好
中国绿茶产业发展现状绿茶减产:风雪催熟茶产业绿茶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优质绿茶生产的理论与实践Ⅱ优质绿茶品种喝绿茶防心脏病效果好做大做强“日照绿茶”品牌研讨会举行常喝绿茶或可防乳腺癌宁夏泾源地区成功试种日照绿茶超微粉碎技术对绿茶主要功能成分溶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绿茶有益睡眠健康 所谓好的茶具当然是能尽可能的展现日照绿茶的色香味形,绿茶的色香味形大家都比较清楚,可要找一种茶具,实在有点困难,现如今的各种茶具都有些不足,拿最流行的玻璃杯来说吧,其也只是比较好的展现了茶的色香形,还不说,玻璃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有烫手和易碎的缺点,主要是其不能将茶水分离从而会影响茶叶的“味”,所以玻璃杯只能算是稍好而已。喝绿茶用什么茶具好?瓷库中国网介绍说:绿茶不能用紫砂.,最好是玻璃杯或壶。白瓷也不错,切记不要用沸水,而且不能加盖焖。绿茶品饮与绿茶茶具瓷杯品绿茶瓷杯品绿茶适于泡饮中高档绿茶,如一、二级炒青绿茶、珠茶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之类,重在适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观察茶叶的色、香、形后,入杯冲泡。可取“中投法”或“下投法”,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杯泡法,茶叶与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玻璃杯泡绿茶,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泡饮之前,先欣赏干绿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叶,置于无异味的洁白纸上,观看茶叶形态。名茶的造型,因品种不同,或条、或扁、或螺、或针……欣赏绿茶制作工艺,察看绿茶茶叶色泽,或碧绿,或深绿,或黄绿,或多毫……,再干嗅绿茶中香气,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锅炒香,或不可名状的清鲜茶香……充分领略各种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风韵,称为“赏茶”。然后进入冲泡。解了日照绿茶的特色及效用, 还要有正确的品饮方式, 我们才 能真正领略日照绿茶的神韵。无论是泡茶用具、用水还是泡茶程序, 日照绿茶都有特殊的要求。 1 、选具 : 大凡高档细嫩名绿茶,一般选用无花玻璃杯或白瓷杯 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 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绿茶,因不在 欣赏茶趣, 而在解渴, 或饮茶谈心, 或佐食点心, 或畅叙友谊, 因此, 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 “ 嫩茶杯泡,老茶壶泡 ” 。根据品饮人数准 备好茶杯碗以及茶叶罐,茶则,茶匙,赏茶盘,茶巾以及烧水壶。日 照绿茶中,春茶品质最高, 宜采用玻璃杯为最佳,而夏茶和秋茶则可 以用瓷壶冲泡。 2 、观茶 : 对于日照绿茶中细嫩名优的春茶,在泡饮之前,通常 要进行观茶。观茶时,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 ( 或盛茶专 用器具上) ,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 日照绿茶的天然风韵。或者倾斜旋转茶叶罐,将茶叶倒入茶则。用茶 匙把茶则中的茶叶拨入赏茶盘,欣赏干茶成色,嫩匀度,嗅闻干茶香 气 3 、洁具温杯 : 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 清洁用具, 并提高杯温, 在冬天, 尤显重要, 利于茶叶冲泡。 温杯时, 杯口杯沿都要温到,否则泡茶时会出现一层雾气,影响整杯茶的美 观。 4 、浸润泡:冲泡日照绿茶有二种方法:上投法和下投法。上投 法一般用来冲泡比较细嫩的日照绿茶。将温过的玻璃杯注入低于 90 度的白开水约八分满,取三到四克茶叶(个人喜好浓度的不同)投入 杯中,轻轻晃动杯身,待茶叶完全落入杯底之后,一杯日照绿茶就泡 好了。高档日照绿茶一般茶芽会完全落入杯底,有少量茶叶漂浮的, 属于是正常现象。 下投法一般用来冲泡中低档日照绿茶, 在温杯中投 入三到四克茶叶(个人喜好浓度的不同),再用凤凰三点头手法注入 温水(中低档绿茶可用 90 度左右开水)约八分满。这样便于干茶在 水的激荡下上下沉浮,慢慢吸足水分,徐徐展开嫩芽。泡茶用水最好 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或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量为杯容量的 1/4 或 1/3 。 5 、冲泡:待客人喝到三分之一时就需要再次往杯中加水,这样 可以延长茶的冲泡次数。加水时须从杯沿注入,使茶叶随水浪翻滚, 以中和茶汤的浓度。严禁从杯中间加水,以免破坏茶叶的茶胆,从而 影响口感。一般一杯日照绿茶可品饮三到四次。 6 、赏茶: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 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7 、奉茶:冲泡后尽快将茶递给客人,以便不失时机闻香品尝。 为避免茶叶过长 浸泡在水中,失去应有风味,在第二、三泡时,可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再将茶汤低斟入品茶杯中。 8 、品饮: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 茶的味。 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徐 徐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回味茶的甘甜。一般绿茶冲泡, 一般以 2-3 次为宜,而日照绿茶则以 3-4 次为宜。
10,功夫茶各种用具的名字
1、储茶用具 储茶用具,指的是平日存放茶叶的专用器皿。它的基本要求是:防潮、避光、隔热、无味。因此,用来存放上佳的茶叶,最好选用特制的茶叶罐,如铝罐、锡罐、竹罐,尽量不要使有不符合要求的玻璃罐、塑料罐,更不要长时间以纸张包装、存放茶叶。 待客饮茶之际,最好不要当着客人的面从储茶用具之内取茶冲泡。万一非此不可,则切记不要直接下手抓取茶叶,而应以匙去取,或是直接以茶罐将茶叶倒入茶壶、茶杯。 2、泡茶用具 讲究饮茶的人,对泡茶用具是十分挑剔的。在比较正规的情况下,泡茶用具与饮茶用具往往一分为二,以确保饮茶有滋有味,有模有样。正规的泡茶用具,最常见的是茶壶。其大小各异,外观 不同,但多以有助于茶水味道纯正的紫砂陶、陶瓷制成。 使用茶壶泡茶之前,应对茶壶洗涮干净,不要使其茶垢遍布。不要使用浑身伤残的茶壶去招待尊贵的客人。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茶壶内剩余的旧茶待客。 3、饮茶用具 饮茶用具,这里所指的是饮茶时所用的茶具。在大多数情况下,饮茶用具主要是茶杯、茶碗。就目前而言,以茶杯饮茶较为以茶碗饮茶,显得更为常见,也更加正规些。使用茶碗饮茶,则多见于古色古香的茶馆之内。 最好的茶杯,应当有助于茶汤纯正味道的发挥。符合这一要求的,当首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若为了欣赏茶叶的形状与茶汤的清流,也可以选用玻璃茶杯。搪瓷茶杯,一般不应选用。 若饮茶时同时使用茶壶,则最好使茶杯与其配套,以便美观而和谐。尽量不要东拼西凑,使二者质地不一,造型各异。若同时使用多个茶杯,也应注意其配套问题,不要搞得千差万别。 若非自己使用,千万不要选用破损、残缺、有裂纹的茶杯,尤其切勿以带有茶锈或污垢的茶杯装茶待客。 玻璃杯适于品饮细嫩的名贵绿茶,便于充分欣赏名茶的外形、内质;紫砂孟臣壶、若琛杯、适于品饮青茶(乌龙茶);而瓷器盖碗茶具冲泡茶茶,更能体现其花香茶味。1、茶针,用于茶饼的分解。说白了,茶饼用手掰,不卫生。用茶针戳开分解茶,茶饼的分解除了茶针,还需用到茶刀,茶盘。2、茶匙,这个形状各异,但大都像个小汤匙。也是用于分茶的工具。3、茶铲,用于铲茶。适应于大袋装的茶叶分茶。4、茶夹,用于夹茶杯。方便不烫,又卫生。5、茶剪,用于剪茶包。6、茶筒,用于装以上五种茶道用品。7、茶碗,有三个部分组成。分为茶盖、茶碗、茶托。茶盖和茶托自是不用说明使用方法,茶托用来放茶盖的。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直接舍弃茶托,那是因为有茶盘的原因。但是呢,功夫茶道要求我们做到茶桌上滴水不漏,所以,是不会有茶盘的。因此,从前,茶盖是需要茶托才能放下的。8、茶盂,不要的茶汤和少量的茶渣就放于茶盂。茶盂为了美观,配着有洞的盖子。9、茶碟,茶碟的用处,除了美观,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茶主端茶给客人,一来防烫,二来手没有接触茶杯更显卫生。10、公道杯,公道杯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平均分茶给客人用的,公道杯使得每个客人杯中的茶,色香味都是一样的。11、茶杯,用来乘茶水的杯子。1、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2、茶杯茶杯作为盛茶用具,一般可分大小两种:小杯主要用于乌龙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的;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3、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4、茶盘用来置茶杯的,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5、龙缸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 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夫茶功夫茶用具的名字:茶壶、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与水钵、龙缸、 红泥小火炉、砂跳、羽扇与钢筷。1、工夫茶“之”砂跳“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2、羽扇与钢筷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扩展资料冲茶和斟茶的方法。1、冲茶要沿茶壶口内缘冲入沸水,水柱不能从壶心直冲而入,因为那样会“冲破茶胆”,破坏茶的味道。冲茶要像书法,不急不缓、一气呵成,水壶和茶壶的距离要比较大,这样冲下来就叫“高冲”。据说“高冲”能使热力直透罐底,使茶沫上扬,不仅美观,也能让茶味更香。2、斟茶茶壶要尽量靠近茶杯,这样才能防止热气四散,水可能不够烫,使茶香过早挥发。同时,低斟还不会激起泡沫,也不会发出滴答的声响。斟茶要把茶汤依次轮转洒入茶杯,如此反复二、三次把各个茶杯渐渐斟满,就叫做“关公巡城”,这样能使各杯里的茶汤汤色均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夫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夫茶“之”砂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夫茶“之”羽扇与钢筷工 夫 茶 艺 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yue)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虽然盛行于闽粤港台地区,但其影响早已遍及全国,远及海外。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潮州工夫茶的表演以冲泡两次茶为宜,最多不超过三次。这样既给来宾一个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时间过于冗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