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功夫茶的制作步骤

功夫茶步骤 潮州工夫茶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凤凰乌龙茶、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 (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2,潮洲工夫茶的八步法是指什么

1、治器:冲茶前的准备,起火冲烫茶具。2、纳茶:将粗细不同的茶叶分开后,分别装入茶壶,粗的先放壶底、中等的放中间、细的放最上面,茶叶装七八成满,不可以装太满。3、候茶:煮水时以“蟹眼水”为度,初沸的水冲茶最好,就像苏东坡所说的“蟹眼已过鱼眼生”。4、冲点:要非常讲究“高冲”,即开水从茶壶边冲入,不可直接冲壶中心,防止“冲破茶胆”,茶叶冲散,把茶冲坏。5、刮沫:冲茶时冒出的白色茶沫,应用茶壶盖刮去,然后盖好。6、淋罐:用开水冲淋壶盖,可以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以把茶壶加热。7、烫杯:用开水烫杯,可以消毒又可以使茶杯升温,使茶生香。8、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倒入各个杯中,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表示“一视同仁”。扩展资料:潮州功夫茶茶艺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潮洲工夫茶

3,冲泡潮汕工夫茶的技巧

还讲什么技巧。平时就是那样喝咯。记得喝前叫在坐的人喝,不要一个人在那里猛干。杯子里的茶水满了,可以倒掉一点,就算在别人家喝被看看了也没事。一般客人了,1冲是不喝的,洗杯,2冲喝。
冲泡流程: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熏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冲泡程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4,怎样泡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茶艺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 八、红泥小火炉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具体冲茶之法如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功夫就完成了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们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三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语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功夫茶中的功夫要点。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功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泡茶要轻 柔 慢 最主要的是 你用心 泡茶容易 品茶难
既然是叫功夫茶 那冲泡也有一定的功夫 首先是要一泡好茶 以及一好的茶具 100°的开水 最好是山泉水 然后是三五知己 最好是懂茶的 在一好的环境 剩下的就是那个享受的意境了

5,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表演的条件  茶艺表演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如服装、场地、音响、茶器具、茶、辅助器物、水等。 表演的服装   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符合审美要求。如“唐代宫廷茶礼表演”,表演者的服饰应该是唐代宫庭服饰;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禅茶”表演则以禅衣为宜等。 表演的环境   茶艺表演的环境选择与布置是重要的环节、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窗明几净,室外也须洁净,环境宜茶或气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还须预备观看者的场所以及坐椅,奉茶处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会前要洒扫庭院,室内悬挂简单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画、插花以及布置小型花荟等,以利茶艺表演的进行,使各位进入茶艺表演的艺术创造中。 表演的音乐   所配音乐与茶艺表演的主题应该相符合。正如服装与茶艺表演主题相符合是一样的,均有助于人们对表演效果的肯定与认同。如“西湖茶礼”用江南丝竹的音乐;“禅茶”用佛教音乐;“公刘子朱权茶道”用古筝音乐等。 表演中的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如“唐代宫庭茶礼”就有唐代宫庭的礼仪;“禅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后,僧侣向客人的礼仪;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对客人的礼仪;客人对客人的礼仪;人对器物的礼仪。在“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对客人光临的礼,感谢观看的礼,助泡敬茶后向客人鞠躬致意的礼等等。    在行礼时,行礼者应该怀着对对方的真诚敬意进行行礼。行礼应保持适度、廉合,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敬意体现到这一礼仪中,包括眼睛的视角、动作的柔和、连贯、摆动的幅度等。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进场的顺序、行走的路线、行走的动作,敬茶、奉茶的顺序、动作,客人的位置、器物进出的顺序,摆放的位置,器物移动的顺序及路线等。人们往往注意移动的目的地,而忽视了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茶艺表演与一般品茶的明显区别之一。    这些位置、顺序、动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合理性、科学性,符合美学原理及遵循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廉、美、和、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 茶艺表演的“精、清、净、美”   精(精品、精通、熟练):包括茶须名茶、特色茶、茶叶干燥、质量上乘。水须好水,茶具质量上乘与茶相配。精,上乘也,沏泡出一杯上等茶汤,令人拍案叫绝。精包括精通、熟练茶艺表演,精通选茶、置具、选水、贮茶、熟练沏泡程序。    清(纯洁、纯和、无邪、清醒、去杂念):清包括人、水、环境之清爽,茶可使之清醒头脑,称之谓提神醒脑,在茶艺表演的环境中,很难“清”,但追求“清”,不但茶艺表演者要“清”,通过茶艺表演要让观众有所:“清”,清醒的头脑,有助于人的思维,感受相聚一起享受品茗的不容易。“日本茶道”中的洗手、擦尘,“台湾乌龙茶”茶艺中的点香,“禅茶”中的燃香。各种素色朴实的茶器,饮茶的活动均在不知不觉中,拂去人们心灵上的尘埃,心清自然明。    净(洁净、净化):包括人、衣着、环境、茶、茶器、水等,人的洁净,如手的洁净,头发的梳理,衣服的清洁整齐,具体点如手指不应戴戒指,口红、脂粉尽量不要让观众感觉到,手指甲不能搽色彩等。桌椅、板凳无尘埃,场所无杂物、脏物。茶具应洗涤干净,水应干净符合饮用要求,茶叶应干净,无杂物。此外是人思想上、心灵上的净化,无杂念、邪念。    美(美好):美应符合茶道的美,符合观赏美学的要求 ,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如服装合身,衣着得体、大方,环境优美、清爽,如茶艺表演中的礼仪是否美?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是否美?茶器具是否配套,环境布置选择是否美等等。 就以安溪铁观音简单介绍一下: 安溪铁观音茶艺表演分为十六个流程:   (1)神入茶境:茶者在沏茶前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以平静、愉悦的心情进入茶境,备好茶具,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筝、箫的乐声帮助自己安静心灵。   (2)展示茶具:安溪茶具有民间传统茶具茶匙、茶斗、茶夹、茶通,以及号称“茶房四宝”的炉、壶、瓯杯以及托盘。   (3)烹煮泉水:冲泡安溪铁观音,烹煮的水温需达到1OO℃,这样最能体现铁观音独特的香韵。   (4)淋霖瓯杯:也称“热壶烫杯”,先洗盖瓯,再洗茶杯。   (5)观音入宫:右手拿起茶斗把茶叶装入,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铁观音装入瓯杯。   (6)悬壶高冲:提起水壶,对准瓯杯,先低后高冲入,使茶叶随着水流旋转而充分舒展。   (7)春风拂面:左手提起瓯盖,轻轻地在瓯面上绕一圈把浮在瓯面上的泡沫刮起,然后右手提起水壶把瓯盖冲净。   (8)瓯里酝香:铁观音茶叶下瓯冲泡,须等待一至两分钟才能充分地释放出独特的香韵。   (9)三龙护鼎:斟茶时,把右手的拇指、中指夹住瓯杯的边沿,食指按在瓯盖的顶端,提起盖瓯,把茶水倒出,三个指称为三条龙,盖瓯称为鼎,称“三龙护鼎”。   (1O)行云流水:提起盖瓯,沿托盘上边绕一圈,把瓯底的水刮掉,防止瓯外的水滴入杯中。   (11)观音出海:俗称“关公巡城”,就是把茶水依次巡回均匀地斟入各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   (12)点水流香:俗称“韩信点兵”,就是斟茶斟到最后,瓯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13)敬奉香茗:茶艺小姐双手端起茶盘彬彬有礼地向各位嘉宾、茶友敬奉香茗。   (14)鉴赏汤色:品饮铁观音,先要观其色,就是观赏茶汤的颜色。   (15)细闻幽香:闻闻铁观音的香气,那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桂花香,清气四溢,使人心旷神怡。   (16)品啜甘霖:品其味,品啜铁观音的韵味,有万般特殊的感受。

6,功夫茶要经过多少道工系

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一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一程式。     嗅茶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温壶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壶”,温壶之水倒进茶船——即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装茶 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2/3,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润茶 沸水冲入壶中,至满,使竹筷刮去壶面茶沫,当即倾于茶船或茶海——一种较大的茶杯。       冲泡 再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是第一泡茶。        浇壶 盖上茶盖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温杯 等候茶水泡好的当儿,用刚才温壶及润茶的茶水,就在茶船中清洗茶杯——这是一种比酒盅略小的小茶盅(便是茶壶本身也不过一个拳头大小)。        运壶 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杯串味。        倒茶 将温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或将壶中茶水先倒入茶海再注入杯中,切忌倒茶时一杯倒满再倒第二杯,免得浓淡不均,这是一般饮者容易犯的错误。        敬茶 尊老爱幼、互相谦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尤以敬第一杯茶最为重要,受之者必在座“首席”。        品茶 功夫茶全套步骤中最讲究的一环,从欣赏茶色、茶味、茶香到嗅、啜并举,玩味再三,确如白居易诗云:“盛来有佳色,咽罢余芳香。”苏东坡也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个中之味,余味无穷。特别看见那些个精于此道,须发皆白的老“茶迷”,3个指捏1枚四螺般大拇指大小的袖珍小茶盅,腾挪于鼻唇之间,或嗅或啜随心所欲。且双目微闭,如痴如醉,仿佛打坐的道人,外界万物全然不觉,让人不能不惊讶名茗的神奇功效。        此外,泡制功夫茶,茶壶讲究用宜兴的紫砂茶壶;茶杯最好是景德镇产小瓷杯;水须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来水是万万不入流的。用水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榄核烧火,次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窝煤乃大忌。
工夫茶”与“功夫茶”混称的情况,时下十分流行。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故特为之作文正名。 (一)“工”、“功”有别 工,《说文解字》云:“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徐锴注曰:“为巧必遵守规矩、法度,然后为工。”段玉裁注曰:“凡善事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云:“功,以劳定国也。”《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如《孟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二)“工夫”、“功夫”有别 “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如《朱子语类·卷六九》云:“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王明阳《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黄绾《明道篇·卷一》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云:“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理学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决不可代之以“工夫”。 (三)“工夫茶”、“功夫茶”有别 专指品饮之“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多称“工夫茶”。 清中期以后,“工夫茶”作为型种遗存,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而潮州地区的传统叫法是“工夫茶”。按潮州声韵分部,“工”属“江”韵,“功”属“忠”韵。 潮州工夫茶、中国工夫茶、中国茶道,实质上是三位一体。因而就潮州工夫茶的“本体”(即存在的原始本质意义、规律、法则)而论,其存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合得本体是工夫,做得工夫是本体(《传习录》)。”“工夫”即“本体”。这意味着哲学的玄思离现实生活越近,其生命力也越强。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有鉴于上述的文字原义追溯,最早的文献记载,流行地区的传统叫法,潮州声韵的分部参照,工夫茶的突出特点,“工夫”即“本体”的哲学思考,我们应该还“工夫茶”以正名,放弃容易发生歧义,缺乏概括能力的“功夫茶”称谓。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大约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7,请问潮汕工夫茶的冲法有那些俗语

  工夫茶的泡法   如果说潮州八景是代表潮州这个城市的话,那么,工夫茶就是代表着潮州的人民。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其他地方的人的眼理,潮州人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做生意另外技术工夫茶了。   潮州工夫茶不止只是一种饮料,它还是一门艺术,一门可以修身养性的艺术。工夫茶还是潮州人热情和好客的一种表现。   在工夫茶的茶盘上和茶池的壁上见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北方,人们待客是用酒,在潮州,人们待客用的是茶,最有本土特色的工夫茶。   在潮州,每家每户都有工夫茶,不管到哪都有工夫茶喝。   潮州人,不管是对什么人,挂在嘴边的话永远是,有闲哩来恩内食茶。(潮州话,意思是:有空的话到我家喝茶。)   潮州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来,就一定会泡上一泡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一件不可少的东西;平时没事三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也是一泡工夫茶;做生意的有客户来还是它,工夫茶。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碗,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工夫茶,说它是一门艺术并不为过,因为它的名字是用工夫,没有好的工夫就泡不出一泡好茶。而且,在泡茶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泡茶和喝茶的人性格是稳重还是急燥。   潮州的工夫茶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艺术,工夫茶的泡法一看就会,它冲泡的步骤就只有那几下很容易学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没有人指点说清楚的话,那就只有会而不懂了。   懂工夫茶的人,他能把茶叶的精华慢慢地泡出来,一泡茶喝到完的时候,茶叶中的精华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潮州的工夫茶所用的茶叶首选是本地的凤凰茶,次之才是其他的茶叶。   凤凰茶在其他地方并不是很出名,但是它在本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用它。 烽火茶是工夫茶的首选用茶是因为它耐冲泡,一泡能泡很久。   凤凰茶也跟其他的茶一样,分很多种;清香类是以黄枝香和白叶为主,浓香型是以蜜香的为主。茶也有新老之分,不过,这个新老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茶在制作的过程。   新茶是属于清香型的,冲泡出来满屋的茶香,入口纷香,喝过之后口里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老茶是浓香型的,冲泡时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透出,这香味并没有新茶那么香,但却另有一翻迷人之味。一杯入口,那浓郁的香味在口里久久不散。   凤凰茶中,黄枝香是以春茶为好,茶叶细小有光泽,令人一见便起喜爱之心;白叶却是雪片见著,雪片 茶叶并没有黄枝香那么好看,叶大枝粗,色泽干涩。不过,它冲泡去来并不笔黄枝香差。   在冲泡工夫茶时,也只有凤凰茶能够仍泡茶的人将其泡茶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潮州工夫茶冲泡时也很讲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放茶叶,因为这是冲泡工夫茶的第一个环节。放入盖碗的茶叶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在放茶期间,茶叶也不能弄断,不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点苦涩。   放茶的量也必须在注水之后,它胀起来时碗盖放下去茶叶不会露出来,而又刚刚和盖碗的容量一样,胀起来的茶也刚好顶的了碗盖的最顶端。   在冲泡时应该注意的是注水,放好茶的第一次注水是决定一泡茶是否会变味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都喜欢在第一次注少直接往中间注入,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冲泡出来的茶就带有苦涩的味道,茶也会不耐泡了。   正确的注水方法是应该从碗边注下去,第一次著水可以把水注得满一点,这样那些泡泡就会浮起来,在刮掉的时候也方便一些。刮完沫后,冲泡出来的这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因为那些茶沫是在这一杯茶里面。而这些茶沫含有苦涩的味道,所以一般在冲怕工夫茶第一杯茶通常都是倒掉的。   工夫茶真正的开始是从第二杯开始,这也是可以真正显示出泡茶技巧的时候了。   工夫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茶在冲泡时也各有花样。   第二次注水也是工夫茶中的第一种泡法。   第一种泡法的名字是:关公巡城   泡法:将水从碗边注入,大概注有八成满的时候便把碗盖盖上,再将水沿碗盖和盖碗相接的边缘巡一圈。   第二种的名字是:韩信点兵   泡法:第一步和上一种是一样的,先注入八成的水,然后一点一点的把水滴在碗中的茶叶上,最后是把碗盖盖上。   第三种的名字叫:八宝追夫   泡法:注水时沿着碗边注入,分八次注,每一次都必须在不同的点上注入,而这八次刚好是沿盖碗一周。   第四到第九的泡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每一次注水的点不能在同一个点上,这样九次下来刚好是转了盖碗的一圈。而每一次在将水冲出时,必须是在注水点的相对的点上冲出。而且每一次都必须将碗中的水冲尽,不然的话留下的水在盖碗中浸泡会影响茶的味道,甚至会让茶变得苦涩。   第十种泡法是:秦琼倒铜旗   泡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将水直接用中间注入便可。   第十一至十三的泡法是水由里到外一圈一圈地往外旋出,这泡法的意思是表示团园的意思。   (注:真正能将这十三种泡法运用得好人,十三次冲泡下来,每一次的茶色可以说都是一样的,而且茶叶倒转过来再泡十次,色泽虽然略淡,但茶味并没有什么影响。另外,这十三种泡法每一种都有一个名字。本人只将自己所知的名字写出来,其他九种的名字或许其他人知道。)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一直就只有两种,一样是陶瓷所做的,另一样是紫砂。   陶瓷做的是盖碗和小茶壶,紫砂就只有小茶壶一样。   炉和锅现在一般在用的是一种只有一个小蕊心的煤气炉,锅就是玻璃所做的一种小水锅。最原始在用的小碳炉和砂锅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反而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电子水壶比较受欢迎,不过这种水壶煮水泡茶比其他的差。   水在工夫茶之中也是很重要的,而工夫在用的水以露水为最,必须没被阳光招射过的露水,而且在植物的叶上采的最好。   其次是三泉水,第三是雨水,排在第四的是井水,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离不开的自来水。   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口味都不一样,入口的口感和茶的香味都有所不同。   而矿泉水,蒸馏水和纯净水这些科技的产品泡出来的茶也可以与山愿水相媲美。   在品工夫茶时,应当注意的是风,泡出来的茶最好是不要吹到风,不然被吹了风的茶喝起来就会略带苦涩。   所以,品工夫茶最好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家里当然是最好的。最后再放着古典音乐,那就另有一翻情景。   ==   冲工夫茶的八个过程   茶具大体齐全,好茶叶也已具备,这只是有了冲工夫茶的物质,还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不 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   《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大约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排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批提起,淋罐淋怀,再将砂挑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茶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满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菜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进水 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债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日,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 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宇。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怀,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怀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怀,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怀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酒茶。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怀,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林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工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自然,话还得再说回来。如果有人看了我这篇“茶论”,因此对工夫茶敬而远之,这也大可不必。因为茶具和工夫虽然要那么多,但也不是绝对的规格。我说的是最高标准,爱茶诸君,尽可降低一格。而最方便的办法是找一位老于此道的潮州朋友,请他施展一下本领,不过半天工夫,什么也都 学得尽.尽可不必进喝茶的专门学校去求深造也。   “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古人说得对。所以我这篇“茶论”也只好就此结束。   ==   “工夫茶”典故之: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潮州很多工夫茶具,象茶船(盘)、茶壶、茶杯中,除了会画或刻着山水、花鸟等画,一般还会写上“寒夜客来茶当酒” 这句话。   相传很久以前,乡下的穷秀才冬夜里来了位在京城做官的同窗好友。四壁潇然的穷秀才虽然没酒菜可请这远方的好友,但为了能冲出最好的工夫茶,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好友好好品尝,穷秀才不惜冒着冬夜里冷凛的寒风,光着脚徒步几里路,来到韩江边打着冬天里清澈的韩江水,回家冲工夫茶款待这位好友。   他们品茶当歌,京城的好友被穷秀才的真诚感动了!天亮时急着赶路的好友给他留下了“寒夜客来茶当酒” 的绝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绝句世代相传下来。“寒夜客来茶当酒” 说明了潮州人好客和对客人的真诚,也说明了潮州人自古以来对工夫茶的讲究。   记得小时候在冬日里最喜欢到隔壁的“老人间” (老人聚集的地方),听老人们讲故事。当时老人们冲工夫茶用的都是火(木)炭,早上去了,我会帮他们将火(木)炭敲碎,然后放于陶制炉里,再用火柴点燃旧报纸放到炭的下面,用鸡毛扇将火煽燃。老人们冲工夫茶很讲究冲茶用的水。那时没自来水(就算有他们可能也不会用的),家里附近哪口井的水能冲茶,哪口井的水不能冲茶他们都认得清清楚楚。冬日里井里打不出水的时候,我们只能到从韩江引出来的小溪边挑韩江水回家饮用。而这时的老人们最开心了!他们都会说用韩江水冲出来的工夫茶,茶味就是不同。   长大了,有次和朋友到三洲田。我用矿泉水瓶装了几瓶山泉水回来冲工夫茶,果见冲出来的茶清醇甘甜。自此以后,有空我都会到三洲田去装那山泉水回来冲茶的。   其实,潮州工夫茶讲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8,工夫茶的泡茶工艺是怎样的

<p>&nbsp;&nbsp;&nbsp; 工夫茶的冲泡流程:</p> <p><br>17个步骤教你泡茶工夫茶</p> <p>&nbsp;&nbsp;&nbsp; 01鉴赏香茗 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p> <p>&nbsp;&nbsp;&nbsp; 02白鹤沐浴 用热水洗茶杯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p> <p>&nbsp;&nbsp;&nbsp; 03观音入宫 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梗。</p> <p>&nbsp;&nbsp;&nbsp; 04悬壶高冲 向孟臣罐中冲水,水满湖口为止。</p> <p>&nbsp;&nbsp;&nbsp; 05春风拂面 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p> <p>&nbsp;&nbsp;&nbsp; 06熏洗仙颜 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p> <p>&nbsp;&nbsp;&nbsp; 07若琛出浴 用第一泡茶水烫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p> <p>&nbsp;&nbsp;&nbsp; 08玉液回壶 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p> <p>&nbsp;&nbsp;&nbsp; 09游山玩水 执壶沿茶船运行一周,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p> <p>&nbsp;&nbsp;&nbsp; 10关公巡城 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p> <p>&nbsp;&nbsp;&nbsp; 11韩信点兵 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p> <p>&nbsp;&nbsp;&nbsp; 12敬奉香茗 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回味无穷。</p> <p>&nbsp;&nbsp;&nbsp; 13高冲低筛 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9、10、11步动作。</p> <p>&nbsp;&nbsp;&nbsp; 14若琛复浴 手法同若琛出浴。</p> <p>&nbsp;&nbsp;&nbsp; 15重斟妙香 重复第9、10、11步。</p> <p>&nbsp;&nbsp;&nbsp; 16再识醇韵 重复第13步动作。</p> <p>&nbsp;&nbsp;&nbsp; 17三斟流霞 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br>嵘麒茗茶(<a href="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www.94069.com" target="_blank">www.94069.com</a>)</p>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也是饮茶民俗。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用细白泥制造。壶以宜兴出产的为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个,但杯的数量则视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棕垫、纸扇、竹夹。 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兴产紫砂陶壶(或本地产瓷盖瓯)、白瓷杯、锡罐(或陶罐、装茶叶用)、小砂锅(当代多用钢精)小茶锅)、茶洗(上有孔盘,有人称为茶筛,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壶或盖瓯用)、泥炉(当代多用酒精炉、煤油炉或电炉)、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炉用)、龙缸(贮清水用)、水壶、风炉柜、茶橱。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壶、瓷杯、茶筛、水壶和小水锅。使用几件茶具,依各人的条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叶,只限于半发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青茶。其他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砖茶等,若用工夫茶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均不适合,习惯上多数人喜欢饮用福建武夷山的岩茶、乌龙茶和闽南的溪茶安县的凤凰山草丛茶和饶平县岭头的百叶草丛。 用水:功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在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冲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贵茶具,如不喜冲泡,就会全功尽废。潮汕人总结出一套“高冲低筛,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每一步都有讲究。 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最上层。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行。 第三步,候汤。 第四步,冲茶讲究“高冲低洒”。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烫杯。 第八步,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品尝: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回答者: 无水寒 - 举人 四级 佩服!
工夫茶是一种饮茶方式,也是饮茶民俗。属富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潮汕工夫茶烹治的方法,以陆羽的《茶经》为典范,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用细白泥制造。壶以宜兴出产的为佳,圆体扁腹,弩嘴曲柄,大的可容半升多水。杯各1个,但杯的数量则视客人多少而定。此外尚有瓦铛(小砂锅)、棕垫、纸扇、竹夹。茶具:完整的有12件:宜兴产紫砂陶壶(或本地产瓷盖瓯)、白瓷杯、锡罐(或陶罐、装茶叶用)、小砂锅(当代多用钢精)小茶锅)、茶洗(上有孔盘,有人称为茶筛,有塑料制者)、茶碟。(放茶壶或盖瓯用)、泥炉(当代多用酒精炉、煤油炉或电炉)、羽毛扇(或竹扇、煽火炉用)、龙缸(贮清水用)、水壶、风炉柜、茶橱。一般用的主要茶具如:茶壶、瓷杯、茶筛、水壶和小水锅。使用几件茶具,依各人的条件而定。 用茶:功夫茶所用茶叶,只限于半发酵的福建茗茶、溪茶和潮汕的凤凰水仙一类青茶。其他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砖茶等,若用工夫茶冲法,往往苦涩不堪入口,均不适合,习惯上多数人喜欢饮用福建武夷山的岩茶、乌龙茶和闽南的溪茶安县的凤凰山草丛茶和饶平县岭头的百叶草丛。 用水:功夫茶讲究用水,以山间的泉水为上等,江水为中等,井水为最差。工夫茶喜用山泉水,取其清纯无杂质。但在城镇中不易取得山泉水,只能大体取澄清的自来水。 冲泡:工夫茶出名的最重要操作。有好茶、好水和珍贵茶具,如不喜冲泡,就会全功尽废。潮汕人总结出一套“高冲低筛,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每一步都有讲究。第一步,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 第二步,纳茶,打开茶叶,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把细末放在中层,再将粗叶放在最上层。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就行。 第三步,候汤。 第四步,冲茶讲究“高冲低洒”。 第五步,刮沫。 第六步,淋罐。 第七步,烫杯。 第八步,洒茶,讲究“低,快,匀,尽。” 品尝:工夫茶重在品味鉴赏。闲暇时两三位良朋闲谈,品茶,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多讲究。任日本口福会会长的日籍华人陈东达教授,在其所著《饮茶纵横谈》中说:“据说,日本的煎茶法来源于工夫茶的饮法。”他未作出论证,但至少说明日本茶道和潮汕工夫茶是世界上最讲究的饮茶法。
如果说潮州八景是代表潮州这个城市的话,那么,工夫茶就是代表着潮州的人民。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工夫茶;其他地方的人的眼理,潮州人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做生意另外技术工夫茶了。 潮州工夫茶不止只是一种饮料,它还是一门艺术,一门可以修身养性的艺术。工夫茶还是潮州人热情和好客的一种表现。 在工夫茶的茶盘上和茶池的壁上见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寒夜客来茶当酒” 在北方,人们待客是用酒,在潮州,人们待客用的是茶,最有本土特色的工夫茶。 在潮州,每家每户都有工夫茶,不管到哪都有工夫茶喝。 潮州人,不管是对什么人,挂在嘴边的话永远是,有闲哩来恩内食茶。(潮州话,意思是:有空的话到我家喝茶。) 潮州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有客人来,就一定会泡上一泡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一件不可少的东西;平时没事三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也是一泡工夫茶;做生意的有客户来还是它,工夫茶。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陶瓷。 一盖碗、三茶杯、一茶盘、一茶池、一壶、一锅、一炉。 盖碗,是用来冲泡茶叶的;三个小茶杯,是用来喝茶用的;茶盘和茶池,一个是用来放三个小茶杯的,一个是放在茶盘下面用来放洗杯的废水。 壶,是用来存放泡茶所用的水;炉和锅,是烧水用的。 工夫茶,说它是一门艺术并不为过,因为它的名字是用工夫,没有好的工夫就泡不出一泡好茶。而且,在泡茶的过程还可以看出泡茶和喝茶的人性格是稳重还是急燥。 潮州的工夫茶是一门易学难懂的艺术,工夫茶的泡法一看就会,它冲泡的步骤就只有那几下很容易学的;但是,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如果没有人指点说清楚的话,那就只有会而不懂了。 懂工夫茶的人,他能把茶叶的精华慢慢地泡出来,一泡茶喝到完的时候,茶叶中的精华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潮州的工夫茶所用的茶叶首选是本地的凤凰茶,次之才是其他的茶叶。 凤凰茶在其他地方并不是很出名,但是它在本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用它。 烽火茶是工夫茶的首选用茶是因为它耐冲泡,一泡能泡很久。 凤凰茶也跟其他的茶一样,分很多种;清香类是以黄枝香和白叶为主,浓香型是以蜜香的为主。茶也有新老之分,不过,这个新老并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茶在制作的过程。 新茶是属于清香型的,冲泡出来满屋的茶香,入口纷香,喝过之后口里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老茶是浓香型的,冲泡时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透出,这香味并没有新茶那么香,但却另有一翻迷人之味。一杯入口,那浓郁的香味在口里久久不散。 凤凰茶中,黄枝香是以春茶为好,茶叶细小有光泽,令人一见便起喜爱之心;白叶却是雪片见著,雪片 茶叶并没有黄枝香那么好看,叶大枝粗,色泽干涩。不过,它冲泡去来并不笔黄枝香差。 在冲泡工夫茶时,也只有凤凰茶能够仍泡茶的人将其泡茶的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 潮州工夫茶冲泡时也很讲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放茶叶,因为这是冲泡工夫茶的第一个环节。放入盖碗的茶叶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在放茶期间,茶叶也不能弄断,不然泡出来的茶就会有点苦涩。 放茶的量也必须在注水之后,它胀起来时碗盖放下去茶叶不会露出来,而又刚刚和盖碗的容量一样,胀起来的茶也刚好顶的了碗盖的最顶端。 在冲泡时应该注意的是注水,放好茶的第一次注水是决定一泡茶是否会变味的一个环节。 很多人都喜欢在第一次注少直接往中间注入,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冲泡出来的茶就带有苦涩的味道,茶也会不耐泡了。 正确的注水方法是应该从碗边注下去,第一次著水可以把水注得满一点,这样那些泡泡就会浮起来,在刮掉的时候也方便一些。刮完沫后,冲泡出来的这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因为那些茶沫是在这一杯茶里面。而这些茶沫含有苦涩的味道,所以一般在冲怕工夫茶第一杯茶通常都是倒掉的。 工夫茶真正的开始是从第二杯开始,这也是可以真正显示出泡茶技巧的时候了。 工夫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茶在冲泡时也各有花样。 第二次注水也是工夫茶中的第一种泡法。 第一种泡法的名字是:关公巡城 泡法:将水从碗边注入,大概注有八成满的时候便把碗盖盖上,再将水沿碗盖和盖碗相接的边缘巡一圈。 第二种的名字是:韩信点兵 泡法:第一步和上一种是一样的,先注入八成的水,然后一点一点的把水滴在碗中的茶叶上,最后是把碗盖盖上。 第三种的名字叫:八宝追夫 泡法:注水时沿着碗边注入,分八次注,每一次都必须在不同的点上注入,而这八次刚好是沿盖碗一周。 第四到第九的泡法基本上是一样的,不过每一次注水的点不能在同一个点上,这样九次下来刚好是转了盖碗的一圈。而每一次在将水冲出时,必须是在注水点的相对的点上冲出。而且每一次都必须将碗中的水冲尽,不然的话留下的水在盖碗中浸泡会影响茶的味道,甚至会让茶变得苦涩。 第十种泡法是:秦琼倒铜旗 泡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将水直接用中间注入便可。 第十一至十三的泡法是水由里到外一圈一圈地往外旋出,这泡法的意思是表示团园的意思。 (注:真正能将这十三种泡法运用得好人,十三次冲泡下来,每一次的茶色可以说都是一样的,而且茶叶倒转过来再泡十次,色泽虽然略淡,但茶味并没有什么影响。另外,这十三种泡法每一种都有一个名字。本人只将自己所知的名字写出来,其他九种的名字或许其他人知道。) 工夫茶所用的工具一直就只有两种,一样是陶瓷所做的,另一样是紫砂。 陶瓷做的是盖碗和小茶壶,紫砂就只有小茶壶一样。 炉和锅现在一般在用的是一种只有一个小蕊心的煤气炉,锅就是玻璃所做的一种小水锅。最原始在用的小碳炉和砂锅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反而是最近几年才出来的电子水壶比较受欢迎,不过这种水壶煮水泡茶比其他的差。 水在工夫茶之中也是很重要的,而工夫在用的水以露水为最,必须没被阳光招射过的露水,而且在植物的叶上采的最好。 其次是三泉水,第三是雨水,排在第四的是井水,最后就是我们现在离不开的自来水。 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口味都不一样,入口的口感和茶的香味都有所不同。 而矿泉水,蒸馏水和纯净水这些科技的产品泡出来的茶也可以与山愿水相媲美。 在品工夫茶时,应当注意的是风,泡出来的茶最好是不要吹到风,不然被吹了风的茶喝起来就会略带苦涩。 所以,品工夫茶最好是在没有风的地方,家里当然是最好的。一边放着古典音乐,一边品茶却另有一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