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品出好茶与坏茶

1、各种茶叶均有不同的外形。如冻顶茶为半球形、铁观音为全球形、文山包种茶为条状、龙井为片状形等。 2、茶叶的色泽以色度光艳带油光且色泽均匀为主,除了龙井颜色较绿外,其余皆呈蛙皮色。 3、茶叶条索愈结愈好。因为茶叶愈嫩条索才能揉捻得愈结。 4、身骨重实为佳。因茶菁幼嫩者肉厚,成茶条结实,而老叶时叶张薄,条索松,与一般茶叶较轻飘。条索以完整的好,且粗细大小相近者为佳。 5、茶叶与茶梗愈干燥越好。 6、香气留香愈久愈好,若有“焦”、“烟”、“酸”、“霉”等其它异味,或混浊不清等杂味则为下品。 7、入口感觉醇厚甘滑,并使口腔长时间保有茶香味为佳。 8、茶汤入口苦涩味重、味淡,或有菁臭味皆为下品,若苦涩只是短暂现象而能即时回甘则无妨。 9、茶汤中的沉淀物愈少愈佳。 10、水色以浓厚明亮为佳,若混浊暗淡则不好。
品尝时,含少量茶汤,用舌头细细品味,从而辨别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或苦涩等

2,茶怎样制作会回甜

现在愿意喝茶的人还是很多的,茶叶往往先苦喝完细品之后后甜。人们在喝茶时,经常会以“苦涩”“甜醇”“回甘”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喝茶时的口感,不同的茶因其原料和工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品质特征。若要追求茶叶口感不尽相同的深层原因,在于茶叶生长发育和加工制作过程中,内含成分会产生氧化或聚合等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喝起来有的茶苦,有的茶甜,就是这个道理,那究竟影响茶叶是“苦”还是“甜”的内涵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爱喝茶的朋友们在饮用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茶在饮用时略带苦涩味。随之,有一些茶客便认为这种茶叶并非好茶。事实上,茶的苦涩并非都不好,是否为好茶,在于苦后能否回甘。“不能一味从茶汤是否回甘来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叶乃兴教授介绍说,“茶汤的滋味是通过人们的味觉感官对茶叶中呈味物质的综合反应所决定。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01茶 多 酚让茶喝起来苦涩、生津回甘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类物质,其中以儿茶素的含量最多。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所以常喝茶可以抗癌症、抗血栓、抗辐射等,这些功效都与茶多酚密切相关。茶多酚不仅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研究发现,茶多酚中的儿茶素具有较强的苦味,收敛性强,是构成茶汤苦涩和回甘、生津的主要物质。而茶多酚在大叶种中的含量明显要高于中小叶种,所以在喝普洱生茶时的苦涩味会比普通绿茶重,生津回甘也更加明显。02咖 啡 碱让茶喝起来爽口并且苦苦哒咖啡碱属于一种生物碱,在很多的植物中都有发现。咖啡碱具有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的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主要接触到的咖啡碱来自于咖啡当中,并且在茶叶里也有一部分。同时,咖啡碱还能与茶多酚氧化物以氢键络合形成具有鲜爽味的复合物,从感官上来说,这就是茶汤爽口的主要原因。一、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其实,茶叶的滋味是一种多味的协调综合体。茶叶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有机酸、水溶性蛋白质及芳香油等物质。不同茶类里这些物质的种类、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变,都会深刻地影响着茶汤的滋味。茶汤的四种主要滋味及对应的呈味成分如下图所示:多酚类物质在茶鲜叶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干重)之间,多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涩味,由于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是决定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具有苦味。在茶汤中,咖啡碱与大量儿茶素或茶黄素、茶红素等缔合形成复合物,阻止了与蛋白质的络合,这会使得呈味特性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茶汤滋味鲜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涩味。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主要物质。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各种氨基酸显味的性质均不相同。如占茶叶氨基酸总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鲜爽味特别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与茶氨酸共存于茶汤中,对茶氨酸鲜味的呈现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茶汤中呈现甜味的糖类主要是茶叶中含有的单糖和双糖等可溶性糖,它们对茶的苦、涩味有一定的掩盖和协调作用,这部分含量越高,茶叶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涩。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也对茶汤甜味做出贡献。

3,怎么品出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本片将茶文化的妙处、茶道的的演示融于一体,既给您提供了一个了解茶艺这项高雅艺术的良机,同时,观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4,为什么喝茶会有回甘

说起“回甘”,有人因为喝茶有回甘而爱上喝茶,品茶师们也把“回甘”作为评判茶叶好坏的标准,那么,为什么喝茶会有回甘?回甘是什么意思?回甘生津是什么感觉呢?下面就来聊一聊喝茶回甘的原因及感受。回甘是什么意思? 甘即为甜,回甘是由于苦味和甜味比例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感官味道,在茶叶刚入口时显得微微苦涩,慢慢苦涩褪去,甜味显现,随着时间推移,甜味愈浓,直至结束。 很多茶友喜欢喝茶的原因就是享受回甘这种苦尽甘来的变化。为什么喝茶会有回甘? 当我们在喝茶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又苦涩转为甘甜,这个转化的过程十分的美妙,那么,为什么喝茶会有回甘?回甘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里有两种说法,都比较有说服力。第一种说法,回甘是由茶叶所含物质引起的。我们知道茶叶中含有儿茶素、黄酮类组合的多酚类化合物,也有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皂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是导致涩感转化的主要原因,茶叶中的茶多酚跟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薄膜,导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形成涩感,当薄膜破裂的时候,口腔肌肉恢复,就会出现回甘生津的效果。第二种说法,回甘只是一种错觉。有人说喝茶回甘的原因是一种“对比效应”,是口腔的一种错觉。比如:我们吃完甜品后,再去喝水会发现水也会有一点苦涩,但是当我们喝完中药再去喝水,会觉得水好像是甜的。茶叶本身的味道没有变,只是苦涩后的错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这就像井水一样,我们会觉得井水冬暖夏凉,但其实,井水的温度一直都没有变化,只是外界的环境在变化。回甘久的茶是好茶吗? 有人说,回甘生津绵长悠久是好茶叶的标配,不可否认茶叶的好坏以及茶叶内质的高低也决定着回甘时间的长短,但是如果以这个为标准来判断是否是一款好茶,未免太过武断,毕竟。 回甘有强有弱,回甘时间又长又短,而且就个人口味、对回甘的理解不同,也会影响判断,. 不过话说回来,一款茶叶的好坏回甘强度和持久性是判断标准之一,但不是全部。怎样辨别回甘? 我们不妨看看《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标(GB/T14487-2008)中,关于回甘的表述: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有滋润的感觉。 从这个表述来看,回甘应该从口腔深处到喉头返回的甘甜感觉,并非入口即可感知的甘甜。 因此可以说,茶的回甘是好茶余韵的一种表象,是甜感和滋润感刺激下的一种综合表现。正是这细腻而顺滑的滋润感变化,在口腔甜感下,使得品饮者产生了喉头返回甘甜的感觉享受。什么茶回甘好? 既然回甘韵味无穷,那么,回甘好的茶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1、铁观音 铁观音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回甘回韵”,铁观音入口味道就非常浓郁,在口腔转化的过程也非常的悠长,如果是好的铁观音,可能几个小时以后,嘴里还会有一丝丝甘甜2、普洱生茶 普洱茶的回甘是大家公认的,微微的苦涩后,甘甜会弥漫整个口腔,从舌根深入涌上的甘甜源源不断,细细品味,让人其乐无穷。3、白茶 有人形容白茶“三年药,七年宝”说的是经过时间的洗礼,老白茶的功效,同样白茶的回甘也会给人一种清香、脱俗,在淡淡的别样香气中饱含韵味。 其实,细品之下很多茶都有回甘,不能一概而论,而每种茶的质量不同、产地不同、时间不同,回甘的时间、程度也会有所差别,而我们真正品的就是那种“苦尽甘来”“韵味悠长”的感觉。 推荐阅读: 为什么普洱茶是357克? 勐海的拼音是什么? 为什么会形成茶渍? 为什么普洱茶可以长期保存? 为什么壶嘴不能对着人?

5,一般好的茶叶喝起来是什么感觉的

品茶需要一定的讲究,慢慢来体会:两颊生津,在品茶时,第一口很重要,抿一下,感觉一下颊是否分泌出唾液。茶叶的某些成分会刺激口腔收敛形成涩感以及生津。可是并非涩感都会生津,那真的只是涩感。舌面生津,茶汤经过口腔吞咽后,口内唾液徐徐分泌出来,感觉柔和顺滑。舌头上面不断分泌出唾液,随后流入舌头两边口腔。舌底鸣泉,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头底面会缓缓生津,不断有涌出细小泡泡的感觉。这个过程更缓和持续。回甘,好的茶经常会带有“回甘”,而回甘的强度和持久度常常被批判为是否好茶的标准,回甘带来愉悦的体验。好茶在苦涩之后会有甜味,这种“苦尽甘来”具有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喉韵,简单来说就是喝茶之后,茶汤给喉咙带来的感觉,例如得以滋润,解除紧箍的干涸感。茶汤在满足口腔内的味觉刺激之后,才深入到喉部甚至产生食道和胃部发热的感觉。对于一些较资深的茶客是他们品评茶叶优劣的标准,甚至有时会指指喉咙说:“感觉茶汤下到这里了”。有人认为,茶有“三气”,即“地气”、“茶气”、“人气”。一曰:“地气”,乃茶之本味,一款茶,产于哪座山,哪块地,这就决定了它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二曰:“茶气”,这就是茶所具有的能量,茶气足的茶,必是好茶。科学地说就是体感,人对茶的自然反应,例如出汗,毛孔张开等其他反应。三曰“人气”,茶受欢迎的程度和喝茶的人所形成的气场。可能大家所处的环境不同,“人气”也会相异。茶真的是很“私人”的东西,你觉得好,不一定他人也觉得。身体比思维更会挑好茶,思维可能会受别人影响,而身体却不会。所以需发掘深埋在口部、身体甚至声音里的线索,抽丝剥茧,揭示茶的真实与谎言。
这个好难啊...要分什么茶叶啊...普遍来说,回甘,香气的浓郁程度。都是体现茶叶好坏的标准。比如龙井茶,板栗香浓郁而不艳俗,就很好。比如白毫银针,冲泡杂质浓密,银毫泛金,更好比如大红袍,香气花香,并深远。比较好。比如普洱,香气不显。味道浓郁有糯米香。回甘较重。是好茶。在茶这一方面。评茶师才是最难考的。我觉得,一般一等和特等的茶,正常人都喝不出来哪个更好。在我看来,茶叶没有好坏,喝起来让人舒服的茶就是好茶。

6,泡茶如何泡出回甘韵味 水温是关键

【核心提示】: 中国人爱喝茶,但大部分中国人不懂泡茶,想感受茶的真正味道,就要懂得正确的泡茶步骤和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高开始喝茶的国家,始于神农时期,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茶叶最早是作为解毒药物使用的。常喝茶有防止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抵抗病毒、美容减肥的效果。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的茶叶种类非常多,依据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三类,不同的茶要用不同方式冲泡,才能获得最好的口感和营养。 一、不发酵茶叶的冲泡方式 不发酵茶主要为绿茶,还可以细分为龙井、雀舌、毛尖等百余种分类。不发酵茶的特点是保留了茶叶的天然物质,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提神解乏、消脂减肥、消毒抗菌的功效。 冲泡绿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加热水后加茶叶,适合中高档绿茶。而先放茶叶后加水,适合普通绿茶。两种方法均要求水温控制在75°~90°之间,不可过高或过低,水温过高会破坏绿茶的营养成分,对口感也会有一定影响。若是使用绿茶粉冲泡,水温则控制在40°~60°之间为宜。 二、发酵茶的冲泡方式 半发酵茶的茶主要为乌龙茶,根据发酵程度又可细分为轻发酵和重发酵之分,发酵后的乌龙茶储存时间比绿茶久,口感更浓厚,并且无苦涩味。 全发酵茶为红茶、普洱等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茶水呈红色(陈年普洱为酱色),经过发酵后的茶叶性温,不像绿茶喝多易伤胃,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适宜用沸水冲泡,浸泡时间约为60秒左右。此外,发酵茶因为经过了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可能沾染的灰尘杂质会比不发酵茶多,所以第一、二泡茶为「洗茶」工序,茶水不宜饮用。 此外,一年四季节令气候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发一冬淤积于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增强肠胃功能,促进消化、防止腹泻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热,能彻底消除体内的余热,恢复味甘性温,使人神清气爽;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 相关知识:喝茶的注意事项 1、不可用保温杯喝茶 茶叶中含有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会减少,影响口感。泡茶的温度不宜太高,也不适合把茶叶装在茶壶里泡,茶中丰富的维生素及就会流失掉。 2、喜喝新茶 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 *** 作用,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3、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醉茶」症状。 4、饭后喝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引起人体缺铁,甚至诱发贫血症。正确的方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 5、发烧喝茶 茶叶中含有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6、溃疡病人喝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因可促进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浓度,诱发溃疡甚至穿孔。 7、经期喝茶 在月经期间喝茶,特别喝浓茶,可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症。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与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习惯发生经期紧张症机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过4杯者,则高出3倍。

7,茶如何去品最纯最香

以前刚喝茶时,对于香气并不那幺敏感,喝了一年之后,对于香气已经有明显的区分,三年之后(茶叶接触多),大概对于所有的香气都了然于胸。当然有部份香气自己是不觉得香,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对于泡茶、赏茶是无穷利多!   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闻香杯(后来我就改进用瓷器汤匙)。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着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人家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恐怕这个道理有些焙茶人还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选购时,应当知道!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鉴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

8,茶的味道怎么才能品出它的味道

看是什么茶,一般茶都不需要100℃的水,就是说水烧开凉一会儿,第一次先洗茶,然后再冲泡,慢慢品,在喉咙里停留片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品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高于饮茶解渴,“品”字包含了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的身心感受。  品茶的五要素是“茶、水、器、境、艺”。要品好茶,好茶叶、好水、好茶具、好环境、好技艺缺一不可。  茶叶是基础。不同茶具有不同的香味特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有不同茶类的消费习惯。   茶的色、香、味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茶是红花,水是绿叶。水质能影响茶叶的香味。建议茶客不用自来水,多用矿泉水、纯净水或者桶装水。   过去花茶为什么在北方畅销?原因之一是以前水质不好。北方的水质大多碱性太重,只好用这种口味重的花茶掩盖水的味道,尤其在陕北,一部分人饮用香味更重的玉兰花茶。   现在为什么绿茶、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在北方销量增加?原因主要是水质的改善。现在北方的城镇居民大多饮用桶装矿泉水,这样的水泡出的茶香味很好,于是,人们更加重视品茶叶本身的香味。   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味,更好地展示茶叶的色与形,茶具本身又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常用的主要有陶瓷茶具、玻璃和紫砂茶具。   瓷器以白瓷为上,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雪白的瓷器能衬托出铁观音茶水美丽的颜色。   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碧螺春”时,茶叶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余。   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有透气性,能保持茶叶的本色,造型千姿百态,可供人欣赏。   要充分享受品茶的妙处,还要有良好的品环境,环境的首要条件是洁净雅致。古人常选择花间、松下品茶。现代人则在各种中高档茶馆。其实,现代人的家庭条件和茶馆条件相当,只要您有雅兴,在家里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品茶,又别有一番情趣。   茶艺指泡茶的技艺,茶叶用量、水量、水温、时间、次数。一般泡铁观音用7克茶、浸泡时间因个人口感而定,一般在30-60秒出汤、可连续泡7次左右;而泡绿茶用3克茶、150毫升85摄氏度的水、冲泡5分钟、最多泡3次。其实,最好的泡茶方法应该是用白瓷壶或盖碗泡上30秒-1分钟,再倒入小杯中品尝,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喝到最后的一口茶的香味质量都与第一口相当,这就是为什么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香味大家感到比较好的秘密。而传统的泡茶方法由于茶叶在长期的水热作用下早已变黄,茶水带有水闷味,早已没有茶叶的鲜爽味了。

9,怎样品茶高手来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 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 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 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用心品! 喝茶也如悟禅,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主要看口感,入口是否香甜、苦涩,是否滑爽,是否回甘,生津效果,饮后口腔喉部是否干燥。

10,真假茶叶怎么去识别

选购茶叶,一般可运用视觉、味觉等方式,根据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形特征,判断茶叶的真假优劣。鉴别时,首先闻茶叶的气味,具有茶叶固有清香者,为真茶;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或受污染的茶叶。观色时,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如特级黄山毛峰芽头肥壮、匀齐,形似“雀舌”,嫩绿泛象牙色;若茶叶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另外,还可观察茶叶的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新茶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最后,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把泡开的茶叶放在清水碗中看其粗嫩度,如好的青茶泡开后绿叶红边,叶底肥厚柔软,叶缘红色明亮鲜艳。优质茶叶茶汤清澈明亮,闻起来清纯爽快,芬芳持久,沁人心脾,好的红茶茶汤冷却后还会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
掌握茶叶选购的方法,需要经一定的训练。但是对于初学者,可以对照下列几条,较简单地选购茶叶。一是茶叶的轻重,一般地说嫩度好的茶,品质较好,分量较重;二是看茶叶是否均匀,包括色泽是否均匀、大小是否均匀,色泽不均、大小不均的茶是经掺和的;三是看干燥程度,这关系到茶叶是否受潮变质和日后如何保存的问题。购买散装茶时,可先用两个手指研茶条,如能研成粉末的,说明茶较干燥;如不能研成粉末,只能研成细片状,说明茶叶已吸湿受潮,这种茶叶质量,不宜购买。四是茶叶的鹇度。俗话说:“酒越陈越好,茶越新越好”,故茶叶应买新鲜的。茶叶新陈的鉴别,已如前述,散装茶也容易鉴别。如遇盒装或密封包装的小包装茶叶时,要特别注意包装上的日期,一般6个月以内品质为正常,超过1年以上的,往往容易变质,最好不买。进一步,还可用冲泡、灼烧等方法来分辨。a、辨形:是指观察茶叶的色泽、大小形态是否一致,茶叶的嫩度、白毛披伏比例如何,以及是否夹有混杂物等。通常以茶叶细嫩、匀净、白毫多、颜色呈青带绿、色泽油润为优质的标志。当然,不同茶叶的外形是不一样的。如龙井茶,以扁平、光滑匀净、色泽翠绿或黄绿为佳;老竹大方,外形扁平挺直,但叶形肥大、色泽青绿;旗枪则介于两者之间,尤其是形状扁而不滑;大宗绿茶中,眉茶要求条索清秀,珠茶要求颗粒圆紧如珠,均以色泽润绿起霜为好;二工夫红茶条索紧结大小一致,色泽乌润,带有金黄色毫茶;红碎茶,则以颗粒紧结重实、匀净为佳 ;花茶要以条索紧实、匀净、色泽黄绿油润为好;白牡丹白茶,以色泽灰绿、叶面茸毛披伏、芽叶连枝、呈花朵形状的为上品;紧压茶的砖茶、沱茶等,要求外形端正,紧实不起毛、不龟裂,包面茶白毫显露。一般来说,外形粗糙松碎、大小不一、老梗老片过多、叶质轻飘、色泽灰暗枯褐者,均为劣品的标志。而假茶叶,条索杂乱,不匀称,颜色呈青色,叶扁平或方形,叶片对生或丛生等。一般高档条形茶,原料细嫩,做工精细,茶色泽鲜活光润,其条索细紧,锋苗显露,含毫量多;高档茶应剔净茶类及非茶类夹杂物;低档条形茶原料粗老,做工粗放,条索较松,低档茶色枯缺少光泽或多粗老片,色泽茶杂;陈茶色泽枯暗发滞;低档茶允许有带有部分茶尖夹杂物,但决不允许有非茶类夹杂物存在。因茶树品种、栽培条件、鲜叶品质、制茶工艺等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大体上可分为:条形、卷曲形、圆珠形、扁形、针形、尖形、花朵形、束形、颗粒形、片形、雀舌形、环钩形、团块形、螺钉形及粉末形等各种形状。b、观色:茶叶色泽是茶叶品质的体现。绿色的鲜叶因加工方法的不同,制成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各种不同的茶类。不同茶类对色泽有不同要求,但当年的高档茶叶一般具有一定光泽。c、嗅香:是指用鼻闻干茶叶的香气。抓一小把茶叶闻其香气,香气越浓郁越好;茶叶的香气纯正,无烟焦异味,则表示品质正常;如果有粗老气或香气低沉,则表示茶叶品质较差;如闻之有霉味或感到恶心时,则属劣、变质茶,不能饮用。一般讲,绿茶以具清香为质量好,带有涩气味的为质量差;红茶以有殷甜香气的为质量好,带酸馊气的为质量差;花茶既要有绿茶的清香,又要有花茶品种应有的鲜花之芬芳香气,如果花香压过茶味,说明茶质量不高,若只有茶香而没有花香,则说明窨制不够。假茶叶多半是用草叶蒸晒而成,也有的是用桑叶、山楂叶、柳树叶、枣树叶或其它树的嫩叶烘炒而成。因为它们均无茶香,而只有怪味或奇异的青草味,故只要一闻,就容易鉴别。绿茶以清新鲜爽,红茶以强烈纯正,花茶以清香扑鼻,乌龙茶以馥郁清幽为好。高档茶香气馥郁,鲜爽持久;中档茶香虽高,但不持久;低档茶香低,常带粗气。若有烟(属正常的松烟香型品种除外)、馊、霉、焦、老火等气味,则为次品茶,严重者应视为劣变茶。d、看汤色,用冲泡法辨认。取茶叶5克,放入250毫升玻璃杯中,用开水冲泡2次,每次泡10分钟。先看叶子的形状:真茶,叶脉呈明显的网状,支脉与支脉相互联系,叶边缘有明显锯齿呈钩状,叶茎表面光滑而背面有茸毛,叶组织有星状晶体,叶色翠绿、碧绿或黄绿;假茶叶,叶脉不明显,一般为羽状脉,直射边缘,叶肉平滑,锯齿不明显或粗大,叶两面均有茸毛,叶深绿色、黑绿色或青绿色。再尝茶水味:好茶叶清香浓郁,花茶香气更甚,滋味淳厚,齿颊留香,回味甘醇,茶水清澈微黄;劣茶、假茶无茶香,茶水混浊带青色,散发出清臭气,并带涩味。一般高档绿茶汤色以嫩绿明亮,杏绿明亮为好,红茶以红浓明亮,金圈金黄明亮为好。辨茶汤滋味的纯杂,浓厚,淡薄,清浊,强弱,鲜纯,苦涩,醇和,有无刺激性等。茶汤以入口微苦,回味甘甜为好,以入口苦,味苦涩为最差。一般红碎茶滋味以浓强鲜爽为好,原料细嫩的绿茶以鲜醇回甘为好;工夫红茶以鲜甜嫩爽或鲜浓甘爽为好;乌龙茶以醇厚回甘为好。用咀嚼、灼烧法鉴别。放几粒茶到嘴里嚼一嚼,如是真茶,即可品尝出前述的茶味,是假茶叶没有茶味,很容易鉴别。用镊子挟几颗茶放在火上或酒精灯上烧炙,如闻到馥郁芬芳的茶香,为真茶,如闻到的是其它异味或臭味,则为假茶。
泡一杯即可分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