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茶篓、竹篾盛装的黑茶使用原包装即可在黑茶中,有些茶是用茶篓(筐)盛装茶叶的(如六堡茶),也有是用竹篾盛装的(如安化黑茶中的千两、百两),这类茶如果打开取茶时没有破坏原包装,是用原包装即可,如果存茶地湿度太大,可以使用抽湿机来控制湿度。
茶叶打开后如何正确的储存?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对中国家庭来说,是非常常见的日用品。在中国,几乎绝大多数家庭都存得有茶,只是量多量少而已。有的是买来自己喝,量会多一点;有的是买来招待客人,自己不喝,量会少一点。无论家庭存茶量多、量少,人们都会不约而同面对一个难题:茶叶打开后该如何储存?如果不能正确地储存,茶叶或者会跑香、串味,甚至发生霉变。
不管是本着不浪费的目的,还是本着爱惜茶的心意,茶跑香、串味甚至霉变都是一件让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那么,茶叶打开后该如何正确地储存呢?不同的茶叶因为含水量标准不同、茶的特质不同,茶叶分售包装的方式不同,打开包装以后储存的方式因此而有所不同。茶叶的含水量是影响茶叶保鲜、保质的关键因素制茶时,在炒、蒸、晒之后,人们会通过烘焙等干燥手段让茶叶的含水量尽可能降到最低,其目的就是想通过控制茶叶的含水量,让茶叶保持鲜叶的部分鲜度,确保茶叶在存放过程中不会变质。
因此,茶叶的含水量是影响和决定茶叶保鲜、保质的关键因素,如果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行业标准(千百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以内,即便处于常温状态,茶叶也能保持它原有的鲜度和品质。在六大茶类中,绿茶(普洱茶生茶、茉莉花茶除外)、黄茶的含水量在5%以下时,茉莉花茶的含水量在9%以下时,普洱茶生茶、黑茶的含水量在10%以下时,白茶的含水量在8%以下时,红茶、乌龙茶的含水量在6%以下时,在常温环境下,茶叶品质会非常稳定,鲜度也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没有精密仪器,怎么知道家里的茶叶含水量合不合乎标准?这个极好把握,只要是合格的茶叶,茶叶刚刚买来时,在没有打开之前,含水量都是合乎保鲜、保质要求的。低温冷藏对茶叶的储存来说并不是必需项现代存茶有时会将茶叶放在冷藏室、冰箱里,并不是因为低温是保证茶叶鲜度和品质的必要条件,而是在控制含水量的基础上,额外再给茶叶的保鲜、保质加一层保险。
但是,这层保险并不适合所有的茶类。绿茶、黄茶、非足火乌龙茶在低温保存时,茶叶保鲜、保质可以再加一层保险;红茶、足火乌龙茶的发酵度很高,品质很稳定,不需要低温保存;茉莉花茶低温会抑制花香,降低花香的浓度,不能低温保存。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在后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不能低温保存。除含水量以外,影响茶叶储存保鲜、保质的其他因素保持茶叶的含水量标准,在保质期内,茶叶的品质会比较稳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茶叶储存只需要注意茶叶的含水量就够了。茶叶很香,吸附能力很强,失去茶香的茶叶,吸收了其他味道的茶叶都会失去品饮价值。因此,茶叶在储存过程中,除了要保持茶叶的含水量以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防止茶叶跑香、串味。除此之外,茶叶普遍喜欢阴凉的环境,所以茶叶不能存在可以晒得到阳光的地方。阳光直射或者高温会让茶叶变质。
为保鲜、保质,当前茶叶常见的分售包装方式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基于茶叶自身的一些特质,为保鲜、保质,当前,不同的茶叶在分装销售时,采用了不同的包装方式。1.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这种茶叶包装的规格多为500克、250克、50克。这些茶保存时不需要氧气,所以包装袋基本都是可以确保含水量,防跑香、串味的密封塑料袋。
2.分泡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有些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包装很贴心,为了方便保存,会按常见的投茶量(乌龙茶一般为8克,绿茶、黄茶、红茶多为5克)把茶叶分成一泡一泡的,或者采用真空包装(如铁观音等),或者采用厚塑料袋(如武夷岩茶、滇红、正山小种等)包装。这种包装的茶一般打开就喝完了,不用考虑打开以后的储存问题。
打开之前保存也很方便,用塑料袋、铁罐、铁盒等装起来就可以了。3.半敞开式包装的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这些茶都是后发酵茶,在后发酵过程中需要氧气,所以多用厚纸箱、笋壳、牛皮纸、棉质包装,因为这种包装不能充分隔绝空气,所以为半敞开式包装。不同的茶打开包装后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储存方法茶叶在保存时最需要注意的是含水量、跑香、串味,基于这几个问题,茶叶打开包装以后的储存方法为:1.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用密封塑料袋包装的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打开以后,在常温下(不建议放冰箱低温冷藏),如果能够保证茶叶的含水量在标准以内,防止跑香、串味,可以用这些方式保存:(1)用塑料袋 干燥剂保存为了方便保存,打开原有的包装袋时可以尽量把口开小一点,取完茶以后将开口折好,用夹子夹紧,连茶叶带包装一起放进厚一点的食品塑料袋里,扎口保存。
不过,即便塑料袋口已经被扎紧,但是湿气仍然会慢慢渗进来。如果需要长时间喝完的话,可以在塑料袋里放一点食品干燥剂,保证茶叶的含水量在标准以内。(2)用锡罐保存用锡罐存茶,茶叶可以很好的保鲜、保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锡罐,把茶叶放进锡罐,盖上盖子即可。这是最省心的一种储存方式,就是锡罐有点小贵。(3)用铁罐、陶罐 干燥剂保存铁皮罐、陶罐也可用来存茶,这两种罐子防潮能力差一点,如果茶叶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可以在里面加一点干燥剂,或者用塑料袋把茶叶包好再放进去。
不太赞成用陶罐 木炭或者生石灰保存法,木炭和生石灰会吸走一定的茶香,茶叶在里面时间长了会有一点串味(木炭、生石灰本身有味道),现在有品质很好的食品干燥剂,没必要使用这种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存茶不能使用玻璃罐,在玻璃罐中,即使控制好了含水量,茶也会因为光线容易变质。2.半敞开式包装的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这类茶都是后发酵茶,需要长期储存,这类茶叶不管有没有打开,打开之前和打开之后的储存方法是一样的。
打开包装取茶以后:(1)上面所说的铁罐、陶罐 干燥剂法也适用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铁罐、陶罐都应该离地离墙存放在干燥、阴凉、干净的地方。长期存茶不建议使用塑料袋,因为时间长了以后,即使使用的是合格的食品塑料袋,茶上面还是会有一种湿气、高温和塑料袋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闷臭味,影响品饮价值。(2)厚纸箱储存法如果原包装是厚纸箱,那再好不过了,这种茶原来的标配纸箱很厚,是存茶最适合不过的工具。
如果原包装没有厚纸箱,就给茶找一个厚纸箱。将厚纸箱封缝离地离墙存放在干燥、阴凉、干净的地方。如果存地湿度太大,可以用抽湿机抽湿,或者在纸箱里根据湿度酌情置放干燥剂,即使纸箱里的茶有笋壳包装,防潮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用厚纸箱存茶之后,存茶的地方有茶香溢出,说明茶在跑香,可以用厚牛皮纸袋或者锡箔内膜厚牛皮纸袋套在茶上,然后再放进厚纸箱封存。
(3)用茶篓、竹篾盛装的黑茶使用原包装即可在黑茶中,有些茶是用茶篓(筐)盛装茶叶的(如六堡茶),也有是用竹篾盛装的(如安化黑茶中的千两、百两),这类茶如果打开取茶时没有破坏原包装,是用原包装即可,如果存茶地湿度太大,可以使用抽湿机来控制湿度。如果原来的茶篓(筐)、竹篾被破坏了,可以用厚牛皮纸袋分装好,再使用前文所说的铁罐、陶罐或厚纸箱法。
写在后面的话茶叶打开以后,控制茶叶的含水量,防止茶叶跑香、串味是关键,只要做好了这三件事情,把茶叶放在偏阴凉的常温环境里,茶叶不需要低温冷藏,照样可以保鲜、保质。茶叶打开以后一股脑地放进冰箱保存是茶叶储存大忌。第一,有些茶不能低温冷藏,如茉莉花茶、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有些茶没必要低温冷藏,如红茶、足火乌龙茶。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茶的?
我是满族旗人,生活在北京。从小就受家庭影响,早上起来就把茶沏上,开始喝茶。那时候就喝茉莉花茶,后来长大了逐渐接受并喜欢上了很多别的茶。我存茶很多,包括黑茶和白茶,还有一些红茶和乌龙茶,在冰柜里也存了一些绿茶。我现在喝茶主要是以黑茶为主,剩下的一些茶就是随心情喝,有时候特想喝红茶就喝红茶;有时候想喝绿茶就喝绿茶;想喝白茶了,就拿出福鼎白茶来喝一杯。
请问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怎么样啊?
看您的描述您应该是被邀请为参与人了?恭喜恭喜。据悉,2020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四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中共新昌县委、新昌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茶文化一向是我国色彩浓重的一笔,其底蕴内涵都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味道,茶者,君子也。蓝天长云,白褂头巾,这是我对于采茶人的印象,空旷的山谷幽静深远,地里不时飘来浓浓茶香,沁人心脾。
我国的节日文化与茶叶有怎样的联系?
欢迎关注懂茶帝!茶一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有着相应的茶俗。就拿刚过去的清明节来说,古代的皇室及其近臣就有清明节饮春茶的奢俗,据古文献记载,历代王朝都会在清明节前从遥远的茶区收贡茶叶。此外,朝廷还专门设有种茶基地,供皇室在“清明会”祭天祀祖。“清明茶”的名号正是由此得来。我国以茶为祭的传统,大概是在南北朝时期兴起的。
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形式:在茶碗、茶盏中注茶水;不煮不泡只放干茶;不放茶,只置茶壶、茶盅作象征。在现在闽南地区、广州地区,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清明祭祖的时候,还是习惯将茶作为拜祭祖先的一种用品,也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茶文化。
就连现代到了清明各地也都有着不一样地方特色的茶俗。许多地方都有上山采清明茶的活动。在福鼎,会集体出动,上山采茶。白茶在福鼎本地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清明当天,当地的人们都会上山采茶,能采多少就采多少,然后晾晒成茶,俗称“清明茶”。清明扫墓的时候,正是春光明媚,万物萌生,人们登高呼吸到新鲜空气,既有助泄祛内火,又益于阳气吸纳,因而清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大田县第14届中国高山茶文化节在福州举行, 你怎么看?
中国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其中更少不了浓厚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追溯的话,估计从神农尝百草时期就有了。第十四届茶文化推广会在福建的福州举行,相对福州来说是盛事,也是对福建茶文化的认可,福建的茶文化是很浓的,福建的大红袍茶名气很盛,更有茶中贵族之称,在中国的茶里,大红袍一直是得到称颂的,对于大红袍,有很多的神奇的传说,最甚的应该是《天地传说》,这部电视剧很好的诠释了大红袍茶的传承,不管《天地传说》是哪年的影视作品,但它的出现,更好的说明大红袍茶的重要,也更好的证实它在福建茶文化里的重要,对中国的茶文化也一样,试问说到中国的茶文化,能不说福建的大红袍茶吗?很肯定的说,不能。
如何让中国的茶文化盛行起来,如何让小地方是茶也变得有名气?
中华文化一直没有中断,中国的茶文化一直以来都很盛行!大家应该都知道,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和五千年的茶一直没有中断过。茶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延续发展,无论远古时代茶的药用,食用,也无论是唐宋时期的汤饮,羹饮,以及明清时期的泡饮,壶饮,……都有发展和延续。这些转变过程,都是根据时代发展,文化发展而变化使用的。
提问者提出的一一“如何让中国的茶文化盛行起来”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大方向来看。实际上,只要我们热爱中国文化,并且站在一定的文化高度上看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元素就无处不在,如一一茶杯,茶壶,如一一茶几,茶盘,如一一奶茶,凉茶,如一一茶罐,茶洗,如一一珠茶,抹茶,如一一选茶择水,如一一价值千万的紫砂壶,如一一几个亿的明朝成化鸡缸杯,等等等等,这些文化元素,无不体现茶文化的深入人心,无不体现茶文化发展趋势。
如何让小地方的茶也变得有名气?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大难题。茶文化的构建,产量的扩大,质量的保证,用户的体验,客户的培养,文化的推广,这些除了精力之外,都是要真金白银来支撑的,如果没有资金实力,一切都是浮云!当然,小地方的特色由小地方来肯定,才是小地方茶变得有名气的根本!一一喜茗堂龙新久2020年4月9日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5月21“国际茶日”,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传承?
第一次听到还有5月21“国际茶日”一说。因为我的孤陋寡闻,不知道外国竟然还有什么茶?即便有,也是源自于我国。大概,在国外,“茶”也是处于弱势群体吧,但又惊叹于茶对于人体的意义重大,所以需要用一个节日来强化一下,推广一下。哈哈!但是在我国,茶文化一直强大无比,好像丝毫不需要担心它在国人以及外国友人心目中的地位的!不过,改革开放以来,也是由于国外一些饮品进入国内,对我国的茶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些饮品,比如,可乐可乐,咖啡等,对青少年和小朋友有一定的吸引力。后来,国内受此影响,也生产了各种饮料。不过这些饮料良莠不齐,有不少甚至伤害了人们的身体。鉴于此,极有必要借此机会,传承我国的茶文化,以进一步发掘我国茶文化的精髓,张扬茶文化的特性,以及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饮用等。特别是,要使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茶文化,获得他们的的认可、信赖。
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品尝之后,喜欢上茶,爱上喝茶我想,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但绝不能局限于在这一天的宣传教育。可以把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纳入到乡土教材里,有机的渗透到语文、历史、地理等课本中。事实上,许多地方,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推介茶文化。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毛尖、普洱茶、茉莉花茶等。期待着我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期待着,我们的好茶,能够走遍世界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