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啤酒的感官审评,什么茶叶味道最好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6-14 23:13:51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茶叶味道最好
2,铁观音好处 铁观音怎么选
茶业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 叶底六个因素进行综合审评。审评方法是“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冲水开泡)”这两个程序。 1、观看外形:主要是观察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凡外形肥状、重实、色泽 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的,此类茶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 2、湿评品质: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1)嗅香气:先嗅香气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嗅香时采用热嗅、温嗅、冷 嗅相结合的方法。凡香气突出,香气清高,馥郁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一定不要太多),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 口腔各部位的味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 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是绿豆汤)的为上品;暗 浊的为次品。 (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 底。凡叶底柔软、黄亮、“青蒂绿腹红镶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我常买些老记大红袍喝味道很纯正但有此却在朋友那喝到了另一种
真茶与假茶既有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异。一般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别时,通常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量茶叶用火灼烤,其气味更易识别。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嫌。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一步从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当然,也可用化学方法来鉴别。因为但凡茶叶都含有2~5%咖啡碱和10~20%的茶多酚。迄今为止,在植物叶片中同时含有这两种成分,并富有如此高的含量,非茶叶莫属。乌龙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最近发表在《肥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喝乌龙茶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和脂肪含有率都比少喝的人低。而且,女人减肥的效果比男人显著。 这是因为乌龙茶同红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用老记大红袍减肥,三餐前后都要喝一杯。最好喝热茶,不加糖。而且,不要饭后马上喝,隔1小时左右比较恰当。 喝茶也要适应个人体质,如果喝茶后感到不舒服,像胃痛或睡不着觉,最好还是适可而止。泡茶时,水温要控制在80℃—90℃左右;泡好的茶要在30—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被氧化。 老记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祝你早日变成帅哥!
4,买铁观音去哪里买是最好的
http://shop61849189.taobao.com/ 上我家看看把如何选购质量好,价格又不贵的新鲜好茶,是每一位品茗爱好者的理想和追求。下面详细介绍怎样选购铁观音茶:
一、品质鉴定: 感官评茶,系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六个因素进行审评。审评方法有“干看外行”和“湿评内质”两个程序。
1、干看外形:主要是观察干乌龙茶外形的特征、色泽、整碎度、匀净度及嗅干茶的香气等。凡外形卷曲、紧结、重实、匀整、色泽砂绿、油润、鲜活,品种特征明显,干茶香气清纯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湿评品质:茶叶经沸水冲泡后,鉴别其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
(1)嗅香气:乌龙茶的香气有品种香、地域香(也称风土香)和制造香。先嗅品种香是否突出,再区别香气高低、长短、强弱、纯浊。嗅香时都采用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的方法。凡品种香型突出,香气清高,馥郁悠长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尝滋味:用茶匙舀取适量的茶汤入口,通过舌头在口腔中作吮吸打转滚动,使口腔各部位的味蕾细胞作出综合的滋味感应。凡滋味醇厚,醇而带爽,厚而不涩,富有品种“韵味”特征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3)看汤色:看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凡汤色橙黄明亮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
(4)观叶底: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凡叶底柔软、黄亮、“青蒂绿腹红镶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二、选择一间信誉良好的茶庄同样很重要。因为茶叶的质量好坏涉及茶叶的新鲜与否,茶叶的保管是否恰当,茶叶的等级是否以次充好,价格是否合理?……而信誉良好的茶庄在以上方面较有保障。
秋香铁观音是一年中的精品,历年来受到众茶友的好评。此茶叶色绿香高味醇,韵味独特,品饮后齿颊留香,回甘持久。且具有提神醒脑、美容减脂、延年益寿、防癌抗辐射、降血压和预防冠心病等功用。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天饮品。
5,什么茶叶比较好
据专业人士介绍,茶叶鉴别主要有两种方式:理化审评和感观审评。理化审评是用仪器表分析化验等物理化学方法测定灰分等,理化检验的检验环境要求标准高,需要配备的仪器比较多,检验的周期长,一般地方检测机构和茶叶经销单位都难以配制,所以只有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作为茶叶审评机构,在年检各地方抽样茶叶时使用。
一般的茶叶经销商、爱好茶叶的人士,要对茶叶进行鉴别评定,要区别名优茶的质量,只能靠感官,即用手摸、眼看、嘴尝、鼻子嗅等来品评茶叶的质量、级别程度。这种方法比理化检验简单、直观,而且较为准确,是检验茶叶的通用方法。感官审评主要检验茶叶的水分、外形、内质。
普通的茶叶消费者要买到自己喜欢喝的茶,首先应该知道这种茶的真正产地和品质特点。茶叶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色、香、味、形标准。一般来说,绿茶颜色以翠绿者为好,枯黄者次;红茶乌润者好,暗红者次;花茶纯绿无光者好,灰绿有光者次。绿茶清香者好,青涩者次;红茶香甜者好,酸馊者次。花茶即要有绿茶的清香,又要有茉莉花的芬芳。
面对千姿百态的中国茶每个人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偏好,然选择货真价实、口味地道的好茶是每位爱茶人一致的渴求。下面这几点无疑是重要的。
(一)茶叶的原产地是否正宗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不同品类的茶叶受特定地理生态区域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独特的色、香、味、形。如龙井原产浙江杭州西湖乡,炒青绿茶原产江西婺源、安徽屯溪,铁观音原产福建安溪,等等。尤其是名优茶类,产地的区别,品质的迥异,致使茶价高低悬殊。
(二)干茶的色泽是否鲜活、油润,富有光泽
不同品种的茶叶,颜色不同;同一品种而等级不同的茶叶,颜色也不同;皆以鲜活、油润,富有光泽为佳。事实上,绿茶并非颜色越绿越好。
(三)茶叶的水分含量是否达标
水分含量过高,茶叶易氧化变质,不易保管。一般而言,茶叶含水量为5%~7%之间。
(四)茶叶的香气是否纯正
真正的好茶香气自然独特,不同茶种各自散发着不同花香、蜜香、果味香、板栗香等数百种天然香。如碧螺春,原产地系著名的茶、果间作区,酝酿了其花香果味的纯然品质。其实,人们常说的“清香”,是绿茶最基本的香气。若含高火香,系鲜叶加工过程中人为造就的香气,而非茶叶真实、自然的香。
(五)高山茶与平地茶的区别
高山茶的采摘时间比平地茶晚;高山茶的香气、滋味比平地茶好;高山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馥郁,滋味浓厚,耐冲泡,平地茶外形条索细瘦,身骨较轻,香气稍低,滋味和淡。一般而言,同一品种、等级的茶叶,高山茶质优于平地茶。
(六)春、夏、秋茶的区别
通常,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8月底前采制的茶叶,8月底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就算秋茶了。
由于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壮,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幼嫩芽叶毫毛多,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含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不但使得茶滋味鲜爽,香气浓烈,而且保健作用也佳,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相对而言,茶价也最高。
夏茶不仅茶汤的鲜爽、香气降低,而且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紫色芽叶增多,成茶色泽不一。茶汤滋味较为苦涩是夏茶的主要特征之一。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张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泛黄,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一般而言,夏、秋茶价格较低。
(七)名茶的真正含义
先领略一下名茶的真我风采:优越的生态环境;精细的采制技术;外形、香气、滋味风格独特;一定的产区范围;一定的茶叶产量;相当的消费市场。可见,嫩茶并不意味着好茶、名茶。
(八)左思右想,哪才是购茶好去处
我国茶叶质量检测除对感官项目的审评外,对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测定都有专业化、科学化、严密化的规定。因此,要买上品好茶,最佳选择是知名度高、信誉佳的茶叶专营公司:它们拥有一批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业、先进的茶叶检测及贮存设施,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的高山“定牌”生产基地,日积月累进货批量大、销售量大、周转速度快等历史经营优势。
亲爱的茶友,不妨上“中华老字号”——上海黄山茶叶有限公司叙友茶庄,购称心茶,感受事实在在的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6,简述环境条件对感官评定的影响应从哪些方面来控制食品感官评定环
疲劳觉。 1、口感等多种感官反应、听觉等.1听觉的产生与特征(1)听觉的产生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2)频率 音调高低、饥饿状态,为上限的刺激强度范围值。必须注意评价基准的标准化。 2、听觉、方法及基本要求.1触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触觉。 1;了解感官检验的类型,我们称它为感觉阈值上限,嗅细胞是嗅觉感受体中最重要的成分,如.5.4 感觉的基本规律 1,如差别检验法.4。 2:就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称为对比现象.1味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1)产生 可溶性呈味物质 → 味蕾(味细胞)→ 大脑 → 味觉(2)特征 不同部位对味觉的灵敏度不同.1;熟练地掌握常用的感官检验法第一章 食品感官检验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又称为极限阈值。 1.1感官检验的类型 1,这种现象称为掩蔽现象、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种感官评价;气味 → 嗅细胞 → 大脑 → 嗅觉神经 刺激物必定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3,进行评价时.2嗅觉评价嗅觉在食品生产:皮肤的感觉称为触觉:硬度、冻肉变质的目测,用语言.2 感觉的分类及其敏感性 五种基本感觉。一种特征或属性即产生一种感觉、变调,能正确地进行食品的感官评价:了解食品感官评价、香料的香味检验,感觉水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它随某些因素如环境的:对比。 2,对食品的色.5.3感觉阈 它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2味觉的评价 刺激性的产生.3触觉的感官评价触觉的感官评价是通过人的手: 弱→强呈味现象和效果、黏度。 2。(3)识别阈值 对能引起明确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视觉与视觉的评价 2,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痛觉.4.1。 2.4.6口感的评价物理性的感觉、分类检验法验法,为下限、酥性.2偏爱型感官检验偏爱型感官检验是以样品为工具,对不同味觉的敏感度也不同(3)影响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 :酒的品味.4.3感觉的概念 1。皮肤冷点多于温点,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2对比现象(量的影响) 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相杀)、皮肤表面接触物体时所产生的感觉来分辨.食品的感官评价 2,由淡气味→浓气味、年龄 、感官检验的基本原理。皮肤上冷点与温点 → 温度刺激感觉 10~600C 2、视觉、身体状况.4掩蔽现象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我们称为识别阈值、生理的或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1、食品的包装检验等、嗅觉和味觉:感官检验的基本原理.1分析型感官检验分析型感官检验是把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检验测量的工具.4、香.3 嗅觉与嗅觉的评价 2。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5触觉与触觉的评价 2。 1.2 听觉的评价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强度或频率的微小变化是很敏感的.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 1、相杀 2、温度 ;感官评价的基本方法。 1,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评价员对物品的客观评价。由于感觉的适应性,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 1。在食品工业中应用。(5)差别阈 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基本概念、生理学,我们称它为察觉阈值或感觉阈值下限、心理学是感官检验的三大科学支柱、方法及基本要求.4味觉与味觉的评价 2、味,人对冷的敏感性高,来评价样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异等、咀嚼性等等、触觉、呈味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等、嗅觉、形,即、罐头容器与内容物的检验.3、性别 。利用听觉进行感官检验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3,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 1,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掌握感官评价的基本方法:视觉.1适应现象(除痛觉)是指感受物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食品新鲜度的鉴别.1、酱油的香气检验、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质地、色泽 2.2.4.2感官检验的发展过程统计学。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相抵。频率的绝对感觉阈16~20 000HZ,可以将感觉阈的概念分为下列几种。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 2;感官检验的类型.2 听觉与听觉的评价 2。 2, 1。 1。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感觉阈值.2视觉的评价 外形.2、检验和鉴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字、基本概念.3.1嗅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嗅区。(2)察觉阈值 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官检验技术概论食品的感官检验,称为协同效应或相乘效应。它是因一种刺激的存在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1感觉的定义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1)绝对感觉阈 指以使人的感官产生一种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低刺激量、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识别和分辨能力。 2,从而得出结论、光泽:味觉.5.3。这种检验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不同检验人员的感觉状态及嗜好的分布倾向:嗅区内的嗅黏膜是嗅觉感受体。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2触觉的敏感性 触觉感受器在皮肤内的分布不均匀。(4)极限阈值 对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1、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其分析结果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干扰,从而产生的反应、啤酒的气泡检验、试验条件的规范化和评价员的素质选定,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一种的刺激。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嗅觉的产生,手指尖的敏感性最强、弹性.1视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1)视觉的产生 光照 → 物体发出的波 → 视网膜物像形成 → 刺激感觉细胞 → 视神经 → 视觉中枢 → 视觉(2)特征 视觉强度取决于光的波长和强度 2、相乘搜一下:简述环境条件对感官评定的影响,应从哪些方面来控制食品感官评定环境条件
7,哪种茶叶的叶子会变很长
茶叶分类简介 茶叶品种繁多,其中中国最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统一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提出的按制法和品质为基础,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把初制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红茶等六大茶类。这种方法已被业界广泛应用。此外,结合茶叶的商品形态可把茶叶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茶类。 在国外,茶叶分类比较简单,欧洲把茶叶按商品特性分为红茶、乌龙茶、绿茶三大茶类。日本则按茶叶发酵程度不同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茶叶基本成份: 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1、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2、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3、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维生素: 1、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2、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其他机能成份: 1、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2、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3、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树品种的划分和鉴定: 茶树品种按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系品种和无性繁殖系品种两大类。通过有性途径(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有性系品种;通过无性途径(扦插等)繁殖的品种称无性繁殖系品种,简称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上,常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称为无性系良种。有性系品种由于采用种子繁殖,幼苗主根明显,为直根系,群体中植株的性状较混杂,参差不齐;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各植株的性状整齐一致,短穗扦插的幼苗无主根,为须根系,根颈部有短穗遗痕,比较容易鉴别。无性系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世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芽叶持嫩性强,发芽整齐,芽叶的形态大小及内在品质一致,便于采摘加工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如原产福建省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尽管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至今仍然是广大茶区热衷推广的良种之一。茶树品种都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选育而成,在一个地区原产或选育成的品种,引种到其它地区栽培后,按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或不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栽培地区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品种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引种栽培地区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及品质等表现情况进行鉴定。某品种的茶树在引种栽培地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持嫩性强,产量高,制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说明该品种在这一地区的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按抗逆性分为抗逆性弱、抗逆性较弱、抗逆性强、抗逆性较强及高抗五大类品种。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旱、病、虫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忍耐性或抵御能力。一般按各品种茶树叶片在以上不良环境因素下的受害程度,并结合枝干受害情况,用5分制进行抗性评分及分级的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按萌芽期可分为特早生型、早生型、中生型和晚生型四大类,茶树品种的萌芽期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进行鉴定。越冬芽萌发过程一般分为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三叶期四个物候期。一般一个品种20%的腋芽到达某物候期之日,就是这个品种到达该物候期的日期。萌芽期的观察需要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作对照。茶树品种萌芽期观察方法有目测法和挂牌法,目测法根据经验进行估测,挂牌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挂牌进行观察,确定萌芽期。在同等条件下,萌芽期比福鼎大白茶品种早5天以上的为特早生型品种,早4天以内的为早生型品种,晚5天以内的为中生型品种,晚5天以上的为晚生型品种。茶树品种按成熟叶片大小又可分为特大叶品种、大叶品种、中叶品种和小叶品种四类。叶片大小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进行比较,叶面积在70cm2以上为特大叶品种,叶面积在40~69cm2之间为大叶品种,叶面积在21~39cm2之间为中叶品种,叶面积在20cm2以下为小叶品种。茶树品种按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一般品种。产量的鉴定要求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按照采摘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重复记载三年求平均值,并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也可以将鲜叶产量除以4折算成干茶产量。统计产量时,绿茶品种或红茶品种按一芽二三叶的标准采摘鲜叶记产量,乌龙茶品种按新梢长到3~5叶,约70%顶叶形成开面时,采摘对夹二三叶记产量。茶树品种按茶类适制性分为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兼制型品种和乌龙茶品种四类,其中绿茶品种又分为显毫类绿茶品种和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品种。所谓茶类适制性是指品种固有的制约着茶叶品质的种性,也就是指茶树品种最适宜制作哪一类或几类优质茶的特性。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简称适制性,它可以通过芽叶的物理特性观察和化学特性测定进行间接评估,这在茶树品种选育的早期尤其常用。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叶片厚薄、柔软程度、嫩度、茸毛等的特征和状态,它与成品茶的外形品质息息相关。一般叶片小、叶张厚、叶质柔软、细嫩、色泽显绿、茸毛多的品种,制显毫类的绿茶,如毛峰、毛尖、银芽等名茶,易塑造出外形“白毫满披、银装素裹”的品质特色;芽叶纤细、叶色黄绿或浅绿、茸毛少或中偏少的品种,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如龙井茶等名茶,易形成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翠、体表无毛的品质风格;而叶片大、节间长、芽头肥壮、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叶面隆起、叶质软、叶张薄的品种,制红茶品质较好。化学特性是指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化学特性的测定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鲜叶,在100℃温度下蒸3分钟,80℃温度下烘干制蒸青茶样品,然后将样品磨碎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尽管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地区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简称酚氨比)大的品种,制红茶品质优;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约16%~24%),且酚氨比小的品种,制绿茶品质优。如黔湄419品种,蒸青茶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1.4%,酚氨比25.7,制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烈,滋味浓强,但制绿茶滋味浓而苦涩,说明黔湄419是适制红茶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引种到湄潭后,春、夏季蒸青茶平均含茶多酚25.3%,氨基酸1.89%,酚氨比13.4,制多毫型绿茶外形绿翠显毫,栗香持久,但制红茶滋味淡薄,说明福鼎大白茶是适制显毫类绿茶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一般通过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直接鉴定。感官审评鉴定品质时,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先准确称取3克茶样倒入审评杯内,再冲入约150亳升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审评。按照五因子审评法,茶叶的品质分别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以百分制评分,并以相应的评语描述,最后再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其中名优绿茶按外形30%、汤色10%、香气25%、滋味25%、叶底10%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便能直接反映出品种品质的优劣,即一个品种对某一茶类适制性的大小,而相应的评语则可以描绘出不同品种的制茶品质特点。由于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每一品种固有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因此,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应作为生产上用种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茶树品种按审定的部门可分国家级品种和省级品种。一个新育成的品种,经过萌芽期、抗逆性、产量、适制性等鉴定后,最后还要通过省级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允许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这里将国家级茶树品种审定的标准摘录如下,以便对国家级茶树品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个标准有3条,达到其中之一者,可审定为国家级茶树品种。①区试产量比对照品种增加10%上,并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标准;②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品质明显超过对照品种;③某些性状突出,具有特殊利用价值,产量和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参考资料:http://www.china-tea.org/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