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一种茶叶泡在水里是细长上下竖起来的叫什么名字

毛尖

2,有一种很香甜的茶 长长的很细一根 是什么茶

这是白茶。白茶就是像你描述的这样长长的,细细的,口味很棒。

3,有一种茶叶 暗绿色细长扁平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龙井,最好有图片。
竹叶青吧

4,谁知道有种根状很细浓茶类茶叶叫什么茶叶

你说的应该是苦丁茶。苦丁茶又名皋卢、瓜芦、苦灯、过芦等,是一种非茶类的植物茶,茶色清凉,味苦后甜,沁人肺腑,风味也比较独特,是一种多功能的健身茶或者叫益寿茶。苦丁茶浓郁的苦味里头能够渗透出一丝丝的甘甜,自始至终杯中的茶水的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很多人喜欢这种味道。

5,帮忙看看这是什么茶

是的
锌硒茶
看着像太平猴魁:
真的看不出是什么,我们这边的雪水云绿就长成这样,细细长长的
有点象翠竹系列的,形状不怎么样,一般的绿茶

6,细细的红茶是什么品种

细细的红茶是祁门红茶,简称为祁红,属于历史名茶之一,始创于清代光绪年间,历史悠久,茶叶条索紧结细小,色泽乌润,香味持久,制作祁门红茶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等步骤,而且祁门红茶分为礼茶、特茗、特级等品种。 细细的红茶是哪种茶 细细的红茶是祁门红茶,始创于光绪年间,距今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是红茶中的极品,而且祁门红茶的条索紧结、汤色红润透亮,口感鲜醇甘厚,既有 兰花 清香,也有水果香味。 祁门红茶制作工艺 制作祁门红茶时,要以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原材料,并对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等步骤,让茶叶由绿色变为红色,再通过不断的筛选、精制,将杂质清除,让茶叶更加紧结,颜色更加红润。 祁门红茶主要品种 祁门红茶按照品质可以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以及一到七级,其中礼茶是祁门红茶中的极品,其香味高淳,汤色红艳明亮,而特茗的条索细整,色泽鲜艳,特级的茶叶匀整,嫩度明显。

7,一匹罐茶的学名是什么

一匹罐是一种饮茶方式 一匹罐茶由此得名  一匹罐就是茶罐里只放一匹茶叶,用土罐浸泡出来,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气浓烈,清心润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优茶叶,茶汁过夜不馊,味道却愈加纯正,故颇受人们的欢迎。传说南海观世音助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过两湖地区时,见长江两岸山青水茂,可是百姓都异常穷苦,于是大发慈悲之心,从空中撒下了一些仙界的大叶茶种,大叶茶从此遍布两湖。故又称大叶茶是 “神来之物”,是历代推崇的上乘之茶。  一张竹几,几把竹椅;一把泥壶,几个粗碗,红红的茶水,袅袅清香,慢慢酌,细细啜,品赏妙韵,回味甘甜,忆起家乡的一匹罐。  一匹罐里装着我的童年,装着我的亲人,装着我家乡的水,家乡的情。  人们在饭后或是休息时,从锅中舀出一碗茶,或蹲或坐,有滋有味地喝着。他们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细细地品,也不会谈论茶的优劣。因为他们不是为喝茶而喝茶,而是歇息、解渴,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豪放粗犷,好生自然,颇有"闲情逸致",侃大山,听大鼓,看皮影……  一匹罐大叶茶清而不淡,雅而不俗,味香而不扬,色清而不寡,一匹罐大叶茶精选上等高山有机茶,香淡、甘香、清冽、清淡,有生津解渴、消暑解热、清热解毒、补脾健胃的功效,让人有一种淳朴、悠闲、舒适、恬静、怀旧的享受,体会源自内心真正的放松。

8,什么叫萧青铁观音茶

这是铁观音的制作方法。消青铁观音是指鲜叶采摘后第二天中午到晚上炒制,靠近中午的称为消正,靠下午的消酸。 消青铁观音:干茶一般显乌绿,色泽鲜活度普遍较高,视觉观感较好。 消青铁观音茶盖香清晰,上品盖香或风格张扬、或含蓄,但都很容易感知——优品香气高雅。但近几年盖香极尖锐、霸气的已绝迹,接触过等级最高的茶品,香气为极幽细风格,香气一缕、极富穿透力。不过这类茶也极罕见,不建议追求。总体来说,消青茶容易做到盖香清晰高扬,茶友也最容易接受。消正:香气靠近正炒风格;消酸:洗茶后闻叶底,会有明显的酸香,这种酸香普遍令人愉快;一水后酸香消失,茶汤则不带酸味。 消青铁观音茶汤的汤香多见浓郁,茶汤色泽青绿带黄,外观较好。口感也较为浓郁,优品以柔细、稠滑见长,适合在口中细细品味,饮后回味甘爽,但无法与正炒茶相比。偶也有消青茶有茶汤发甜现象,但比例很低。 ——消青工艺比较容易做到香气高扬,茶汤细腻,较为讨好,目前仍居于市场主导地位。
一、正炒茶: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12点炒青(杀青),毛茶条形圆结,光荣乌绿润,香气高强,带兰花香,滋味醇和但带微涩,音韵明,汤色金黄。 二、回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15-18点炒青(杀青),毛茶条形紧结,光荣绿润,香气高强,滋味醇正,音韵明,带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汤色金绿黄。 三、拔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22-24点炒青(杀青),毛茶条形较紧结,光荣墨绿,香高,较醇正和有音韵,带酸甜味,汤黄色或深金黄。 四、拖青制法:采青后第三天6-10点炒青(杀青),毛茶外形紧略不沉重结,光荣暗绿,香气尚高,不够纯粹,音韵轻,滋味醇和带有较强酸馊味,久浸则茶汤转橙黄色,叶底硬挺暗绿。
今天采的茶明天午后炒的,消青有消青的味道,由于天气时候原因消青味提前到来,消青的汤色金黄色,香气高扬 喉咙很明显消青的味道。
是消非萧,铁观音分正炒(当天的茶青第二天早上炒),消青(当天的青第二天中午后晚上炒),托炒(当天的茶青第三天炒)几种炒法,
应该说“消青”,指铁观音在发酵10个小时左右(第二天下午)杀青的这个做法
消青铁观音往往与正炒铁观音来区分和分辨。正炒茶其实是重晒重摇,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茶青的发酵过程,因些正炒茶滩青时间就要短,第二天中午就炒。而消青做法就是采用轻晒轻摇,使茶青发酵度不足,可以延长滩青时间,至第二或第三轮茶青发酵高峰时炒制,因发滩青时间不同而分为回青拔青(消青)拖青三种拖酸做法。 什么是消青铁观音?第二天晚上10-12点炒制的茶叶安溪茶农称之为“半拖“,就是“回青“与“拖补“之间,因此茶农乘此做法为半拖茶,而不是消青茶。这两种的味道相差甚远。消青茶的制作时间大约在中午12点~下午18点炒制的茶称为消青铁观音。这个时候大家要去看看拖补铁观音的做法,和理解下什么是拖补铁观音,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不管哪种做法,都是做青过程所决定的作用,做青过程越好,消青越快,走水越顺畅,发酵越自然,则杀青时间越早,品质也越好,味道越正,越晚杀青的茶说明做青阶段有缺陷,不能下锅杀青,否则产生积青、臭清、红汤红水、涩、麻等现象,因此做青不够只能依托其他办法弥补,那就是拖长发酵时间,就产生了回青、拖补等工艺出来。 慕婷轩茗茶为你解答

9,铁观音茶叶名字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元丰六年(1083年),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扩展资料铁观音茶叶营养成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逐渐明确。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450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40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观音
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铁观音。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回甘悠久,滋味醇厚甘鲜,枝条披张,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其品质特征是、包装制成商品茶、毛蟹,芽叶肥壮,每次饮量虽不多,品质最优秀,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色泽砂绿,但满口生香,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制成毛茶后,林木繁多,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也是茶名、黄旦,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茶杯均以小为好。 品饮铁观音茶。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叶质柔软肥厚,俗称有“音韵”:茶条卷曲,回味无穷、匀堆,倒入小杯品饮。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整体形状似晴蜓头,气候温和。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沉重匀整;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形成驻芽时采摘,适宜于茶树生长。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再经筛分,沸水冲泡洗茶后,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直到自然花香释放,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叶色深绿、晒青和摇青(做青),挖来栽种而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七泡有余香”,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风选,种茶历史悠久。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因此。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拣剔,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螺旋体,茶壶、本山、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终年云雾缭绕。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大叶乌龙,俗称“开面采”、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安溪境内雨量充沛,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青蛙腿,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山峦重叠,然后进行凉青,肥壮圆结,山青水秀,“铁观音 既是茶树品种名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人,乡人称茶为圣树。元丰6年(1083),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一只美丽的凤凰正在品茗红芽,不久又来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 “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魏荫爱茶,所做之茶都争相品茗,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到南岩山麓游览得品此茶。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10,何为表嫂茶

饮酒者多男人,且上瘾的不少。女人喝茶者多,但无茶瘾。而在江西省安福县农村,女人喝茶则是一道如男人喝酒一样的“风景”,一种“仪式”。那就是“表嫂茶”。  去年初春,我出差去安福,来到泸水(河)边的一个村庄。这天,天气很好,暖和的春光照着这里的田地和农家小院。在一个不大的土墙黑瓦的农家院子里,我看到一大帮中老年妇女,坐满了厅堂灶屋和院子,手捧各式各样的大碗,她们拿着放在碗里的一根篾棒,不时搅动着碗里冒着热气的茶,那茶汤有点绿又有点红黄,有的大口有的小口地喝着,又像在嚼着,一边喝一边三五成群在用方言或高声或低语地交谈。有的妇女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几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孩在院子里嬉闹。一位主人模样的中年妇女拿着一把大茶壶跑来跑去地冲水,旁边桌子上还摆放着坛坛罐罐,她时不时地从里面取出一些东西往大家的茶碗里放。那种气氛之欢快,像这家人在办喜事,可又看不到大红喜字,也找不到“主角”。我有些好奇,冒冒失失地走进了这个院子,想看个究竟。   当看到我这个城里人打扮的男人走进她们的“领地”,一些妇女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有些年轻的妇女则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院子里也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有点不明所以,是不是我搅了她们的什么“仪式”?这时,那位主人模样的中年妇女走到我面前,一边打量着我一边满面笑容地问我:“你有什么事?”我告诉她,我是外地人,来安福出差路过这里,看到这么热闹,来看看稀奇。我说了一声“对不起”,调头就要离开。这位妇女叫住了我,说:“我们在吃表嫂茶,你是客人,坐下吃碗茶吧!”这时,另一位妇女拿出一个小凳子放在我面前,说话间,一大碗热腾腾的茶递到了我手上。女主人叫另一个妇女道:“你帮我招呼一下表嫂们!”说完,拿了个小凳子坐在我面前。喝着有点甜丝丝的大碗茶,我们谈了起来。   原来,这是她们在喝一年一度的“表嫂茶”。在安福农村,女人喝茶是一种嗜好和享受,从年头喝到年尾,从出生喝到终老天年,一辈子都有喝不完的茶。在这里,孩子出生时,要喝“毛毛茶”,“毛毛”是对婴儿的美称;孩子满岁时,要喝“百岁茶”,寓意孩子长命百岁;女儿配对时,要喝“妹妹茶”,妹妹是男士对恋爱对象的昵称;女儿出嫁时,要喝“娘娘茶”,娘娘是对新娘子的称呼;出嫁时的新娘子还有个“开面茶”;儿媳怀孕时,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还要喝“三代茶”。这些茶有特定的条件,而最独特、聚集人最多的当数一年一度的“表嫂茶”。  每年元宵节过完,趁着过年喜气的余韵,“表嫂茶”就开始了。各地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从村头第一家开始,一天一家,家家轮遍,喝到最后一家“洗碗茶”才算结束。能参加这种喝茶的只有“表嫂”们,即婆婆妈妈婶子大嫂们,统称老表嫂。没出嫁的姑娘们是没有资格参加的,男人们当然更没有份儿。这段时间,每天早饭一过,表嫂们简单地梳洗打扮一下,不用邀请,端上自家常用的大茶碗,带上需人照看的孩子,匆匆赶往轮到的人家。这里,轮到请茶的主人早已打扫干净了厅堂小院,备好了桌凳,烧好了开水,准备了自制的兰条、冰茶、韧皮豆、糟米、橘皮等“点茶”。表嫂们到得差不多了,主人在每人的茶碗里放上“点茶”,冲上开水,吃茶就开始了。表嫂们品一大口茶,不断地称赞主人的富有能干慷慨大方和茶的美味,主人也就乐呵呵地不断地忙着续水和添这添那。主人添得勤,客人喝得勤,表嫂们喝茶的功夫都不浅,她们不像城里人品茶那样小口轻呷,而是像口干舌燥时喝水一样,个把小时可喝十来碗。这里也不讲什么规矩,随便坐哪里都行,喝多喝少都可,谈话话题不论,反正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有闹,无话不谈,“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么多表嫂聚在一起,那场面远比男人们喝酒猜拳行令来得热烈。就这样,表嫂们边喝边谈边笑,一直喝到用一根篾棒把茶碗里的“点茶”都扒出来吃光,也就表示她们喝够了,主人也就不再给她们添水了。   喝“表嫂茶”时,她们不光是干坐着喝茶,还有节目呢!当喝到茶兴正浓时,一些会唱歌爱唱歌的表嫂们还会站出来“唱茶”,这是“表嫂茶”的一个重要内容。她们唱的内容大多是民歌,与茶、农事和传统生活习俗、美德、朴素的爱情等有关,如《采茶歌》、《画眉出笼》、《筛碗浓茶郎俚喝》,颇有点少数民族的风味。其中有首关于爱情的这样唱道:“一碗浓茶满冬冬,端给我的好老公,浓茶喝了心里明,不惹蝴蝶不招蜂。”这些“唱茶”的歌词有的是不知何时流传下来的,有的也融进了现代生活的内容,曲调倒大体一律,她们唱的水平也并不高,但还是会获得阵阵喝彩,一些表嫂们还叮叮当当地撞击茶碗伴奏,唱的与听的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  原来,安福农村妇女喝“表嫂茶”,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开始了。起因是,原来农村妇女知识缺乏,气量不大,邻里关系往往处不好,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扯皮吵骂。还有一些喜欢传播张家长李家短的长舌妇,引起一些口角是非,影响了村里人们的和睦相处。于是,村里有威望的长辈为化解矛盾纠纷,开始由当事双方妇女互喝和解茶,以后逐渐发展成全村人轮流喝的“表嫂茶”。喝茶时,不讲族规村约,不论赵钱孙李,只要是本村结了婚的女人,长幼尊卑一视同仁,不管过去是非大小,矛盾深浅,你来我家,我到你家,茶是一定要喝的,喝茶时只管喝茶唱闹,不谈矛盾是非,彼此心照不宣,借喝茶把过去的疙疙瘩瘩一笔勾销,一切不快的恩恩怨怨在几碗茶中冰释瓦解,一年里大家团结和睦,愉快地生活。  当然,“表嫂茶”不仅是一种形式,还在于这茶的味道,我坐在“表嫂”堆里,一边听女主人的介绍,一边细细品味这茶,那味道有香有甜,有辣有咸,又有点微苦,真是有如人生,五味俱全。女主人告诉我,这种茶你们城里人是喝不到的,它能开胃爽口,还有营养,今天初次喝,你可能不大习惯,要是经常喝,你还会上瘾呢!  这“表嫂茶”不仅形式好,味道好,营养好,更是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一剂清醒剂。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多些这样的“表嫂茶”!
是赣中安福农村的“表嫂茶”“表嫂茶”,按当地习俗,只准婆婆妈妈婶子大嫂们喝,堪称名副其实的“老表嫂茶” 一年一度的“表嫂茶”是从元宵节后开始的。各地以自然村为单位,早饭过后,从村头第一家开始,一天喝一家,家家都要轮遍,一直要喝到最后一家才告收场。 表嫂们吃罢早饭,梳梳头,照照镜,拍拍灰尘,房门一关,大家不用请,不要邀,端起自家常用的大茶碗,带着身边吃奶的孩子和学步伢,匆匆忙忙“赶茶”去了。轮到请茶的东道主,自然是她树立形象的好机会。一大早起来便打扫屋子,抹洗桌凳,烧好几大顶罐开水,准备各色“点茶”以待茶客。等茶客们差不多到齐了,便在她们带来的茶碗里放上一把家茶,一根半尺长的棒,再加入各家自产的,专门用于泡这种茶的兰条、韧皮豆、冰姜、蜜橘皮之类的“点茶”,一起放入茶碗中冲泡后即可喝了。 喝“表嫂茶”并不讲究什么规矩形式,因参与的人多,故大家很随意,无论厅堂灶屋,内室庭院,只要有坐的地方就行。大家端起茶碗,不停地用棒在茶碗内调味,一边喝着,一边嚼着,大家尽情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