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话八仙过海都指哪八仙他们各自有什么本事

  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即 铁拐李、汉钟离、 张果老、蓝采和、 何仙姑、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八仙故事已见于唐、宋、元人记载, 元杂剧中亦有他们的形象,但姓名尚不固定。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里,始确定为以上八人。参阅《浦江清文录·八仙考》。 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还同何仙姑谈恋爱,依依不舍,这表示乾坤相合之理。      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好别于乾刚之金。      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欲与吕洞宾配成夫妇,表示乾坤交泰之象。      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书中说他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他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但为刚土,因他本人最后通过与恶鬼的决斗,战胜邪恶,乃复其灵明,皆刚之象。      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位列正东。因张果老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      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     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      汉钟离属于离火之象。汉钟离性情猛悍,他的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汉钟离所为。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内奉八仙神像

2,战国四君是指哪些人

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战国时代末期,养“士”之风盛行,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注: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君”(亦称战国四公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国、楚国的救兵赶到,邯郸围解。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年),战国四君子之一,以辩才扬名,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楚国太子完作为人质到秦国,被扣留了下来,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救回楚国。楚国顷襄王死后,太子完登位,就拜黄歇为国相,封为春申君。从此黄歇辅国持权二十五年,说一不二,荣宠不衰。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子之一。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被任为魏国宰相,后联合秦、赵等国攻破齐国。从此,中立于诸侯国之间。

3,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谁

三皇五帝是历史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他们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或伟大,被后人尊之为“皇”或“帝”。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的存在时间,现在,已经不可考,仅仅知道在夏朝之前,或许离夏朝之前还很远。所谓“三皇五帝”是历史学界专家们对中国上古时期所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概括性简称,并非确指。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三皇:燧人氏: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风姓,名允婼;华夏族人,五氏之一。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道教文献则称燧人氏为“人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伏羲氏、神农氏等五帝是其后裔。燧人氏为有巢氏与缁衣氏之子,妻华胥氏,生伏羲氏、女娲氏。他是宓妃与女登(任姒)的祖父。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五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颛顼(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名乾荒;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中华人文始祖之一。颛顼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蟜极之子帝喾继位。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帝喾(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姬姓,名俊,华夏族。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 ,黄帝曾孙,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前2245----前2176年在位,深受百姓爱戴。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尧(前2188-约前2089)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五帝”之一。在传说中,尧是帝喾与庆都之子,姓伊祁,名放勋。十三岁,佐帝挚。十五岁,被封于唐(今山西临汾),故又称唐尧。二十岁,代挚为首领。他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统一华夏。爱民勤政、富而不骄、怒而不烦、仁德如天。主政期间,派鲧治水,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在位70年时,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并把首领之位传给了舜。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葬谷林(山东鄄城)。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舜(约公元前2187- 约公元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山东濮州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和山东省鄄城县)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