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松阳茶叶的发展方向

在茶叶好的基础上,做品牌效应, 大力打广告

2,丽水松阳的历史

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松州。八年废州复县;同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景元二年(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乾元二年(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贞元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改称白龙县。宋咸平二年(999年)复名松阳县。1958年11月撤松阳县并入遂昌县。1982年1月复置松阳县。 地处浙南、瓯江上游的松阳县,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199),是丽水市建置最早的县份。其境山水形胜,物产丰饶,层峦叠翠,竹木森秀,松阴如带,小港奔瀑。中部有丽水市最大的开阔盆地——松古平原。松古盆地宛如金瓯玉盆,置身于群山环抱之间,阡陌纵横,良田千顷,一年三熟,素有“处州粮仓”之美誉。全县总人口23万,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 松阳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紫砂土、莹石、膨润土和铁、铜、银、金等26个金属和非金属矿种,其中高岭土、紫砂土等储量尤其丰富,品质优良,高岭土矿质量列全省之冠。林业资源具有相当优势,为浙江8大林区县之一。可开发树种百余种,林产、森工工业潜力巨大。烟、桑、茶“三张叶子”享有盛誉。松阳晒红烟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现为中国晒红烟出口基地之一;茶叶种植广泛,松阳银猴、松阳玉峰、万寿等优质名茶多次获奖。此外,柑橘、柿子、板栗、食用菌、食用笋、松阳大红袍、赤豆、蚕豌豆、高山蔬菜等异军突起,享誉八方。地域不广、人口不多却名声远播的松阳,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松阳县历史悠久,是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山水秀丽、景色迷人。有韵味依存的松阳十景;有石仓清代民居群,为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有建于北宋年间的浙江第一塔——延庆寺塔;有国内罕见的猴头杜鹃林和浙南原始森林——箬寮岘景观;有瓯越古崖墓地、地下陶瓷库、道教天师叶法善遗迹等多处名胜古迹和奇观景点。松阳还是革命老区县,粟裕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曾长期在此战斗,留有多处革命遗址。 松阳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获得更大进展。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松阳县委、县政府注重“软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创造更优惠的投资环境,组建更优良的服务体系,形成更优越的工作氛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挥写接轨“长三角”的精彩篇章。 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何有?东坡有意续茶经,要使祖谦名不朽。 这是北宋伟大文学家苏轼与居松阳祖谦禅师饮琼品茗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传诵诗篇,也道出了松阳悠久的产茶历史。松阳这一被北宋状元沈晦誉为“桃花源”的国家生态示范区县,自古出好茶,唐代“卯山仙茶”被列为贡品,南宋“横山茶”、“下街茶”饮誉一方;1929年西湖博览会,松阳茶叶荣获一等奖。现今的“松阳银猴”,更是传承了松阳一千八百余年历史和文化,成为茶中之佳品。该茶“条索卷曲似坐猴,白毫特色披银霜”,汤色明亮、滋味鲜醇,是不可多得的高山生态云雾茶,已多年出口欧洲。以其为主的名优茶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松阳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抓住松阳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这一契机,把茶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使以“松阳银猴”为主的名优茶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引进良种、嫁接改造、改植换种等措施,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现在全县茶园面积达到5.7万亩,其中以“松阳银猴”为主的无性系良种密植茶园4.6万亩,良种覆盖率81%,处于全国前列,全省第一,成为“浙江省良种茶之乡”。为了更好地接轨国内外市场,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要,松阳县利用地处浙西南山区、土层深厚、酸碱适宜、生态环境甚佳、基本无工业污染的优势,启动无公害茶叶生产。首期实施建设了2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并有2万亩低农药残留茶生产基地被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去年抽检的7个茶样,经有关质量部门测检,全部达到无公害农残标准。目前,松阳的“绿谷青帝”和“观音露”茶叶已通过中茶所有机茶论证,“松阳银猴”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论证。同时,松阳县重视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了“松阳银猴”等系列产品的地方生产标准,规范苗木、栽培、鲜叶与加工、商品茶的生产技术。 “松阳银猴”名优茶的发展,为全县小康建设注入了活力。去年,全县茶叶总产量3015吨,产值1.2亿元,其中以“松阳银猴”为主的名优茶产量达2450吨,产值1.02亿元,名优茶亩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成为松阳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托茶叶产业优势,培育了“浙南茶叶市场”。进场交易的不仅有本地名优茶,还有外地名优茶,由于茶叶种类丰富,吸引了内蒙古、山东、黑龙江和我省各地200多位茶商常年驻扎在市场交易,通过市场将茶叶销往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到欧洲各国。2002年,市场交易量达8000吨,产值3.02亿元,名列全省第二,成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赤寿茶青市场、新兴茶青市场等一批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应运而生,并出现了茶叶加工户1100余户,茶叶初制厂92个,年生产各类干茶3200吨。今年,松阳县将建设10个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10个“松阳银猴”加工企业。 投巨资打造“松阳银猴”品牌。近年松阳县投入上百万资金,在杭州、济南等大中城市,举办了规模较大的“松阳银猴”品牌推介活动,着力将其打造为浙江省农产品著名品牌。

3,某企业计划从2008年起产值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按此计划2013年

C
第一年,产值是 a+a*10%,即a*(1+10%)第二年, a*(1+10%)+a*(1+10%)*10%,即,a*(1+10%)^2依次,第五年为a*(1+10%)^5

4,松阳县的行政区划

宋时“有五乡、松阳一镇”。元至正十年(1350年),置26都,每都10保,都有长,保有正,分任其事。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置6乡。移风乡管7里5都,旌义乡管5里4都,布和上乡管4里4都,布和下乡管4里4都,九芝乡管5里3都,惠洽乡管4里6都。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仍置6乡。移风乡辖里7都5图31,旌义乡辖里5都4图13,布和上乡辖里4都4图14,布和下乡辖里4都4图22,九芝乡辖里5都3图14,惠洽乡辖里4都6图26。乾隆三十三年(1768),原设都图顺编为142庄。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分设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自治区,下辖都、图、庄。民国初沿清制,置8自治区,辖都、图、庄。民国十七年(1928年),实行村里制,县辖区、村(里)、闾、邻。在城为里,在乡为村(或联合村)。时松阳县置城区、厦田、五都、大竹溪、古市、玉岩、靖居、石仓8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置5区。将城区、厦田、五都3区划为第一区,辖4里35村;改古市区为第二区,辖3里37村;以原玉岩区为第三区,辖1里19村;改大竹溪区为第四区,辖31村;原靖居区、石仓区并为第五区,辖40村。时松阳县辖5区、8里、162村、619闾、3046邻。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实行乡镇制,里编为镇,村编为乡。县城4里为4镇,古市3里缩编为1镇,玉岩里编为乡。改编后,第一区辖4镇35乡,第二区辖1镇37乡,第三区辖20乡,第四区辖35乡,第五区辖40乡,时松阳县辖5区、5镇、167乡。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调整原设乡镇,松阳县设180余乡镇,乡镇名佚。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县辖区、乡镇、保、甲。时松阳县辖5区、5镇54乡、313保、3269甲。县城称城镇。1949年5月,松阳解放,废除保甲制,原城竹、古市、靖居、玉岩各区分设办事处。5月26日,撤销各区办事处。分别建立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区人民民主政府。时松阳县辖4区、21乡镇,各乡镇辖区依旧。1950年,顺编4区分别更名为城关、古市、靖居、玉岩区、原编21乡镇扩编为43乡镇。1952年5月,增设石仓区,辖石仓、百步、横樟、五部、安民乡。时松阳县置城关、古市、靖居、玉岩、石仓5区,仍辖43乡镇。1952年8月撤销城关区,建江南、江北区和县直属西屏镇。置王村乡,属江北区。10月撤销石仓区,原辖百步乡并入石仓乡,五部乡并入横樟乡,划归靖居区;安民乡划归玉岩区。时松阳县辖1直属镇,江北、江南、古市、靖居、玉岩5区41乡镇。1956年3月,撤区并乡。撤销江北、江南、古市3区,所辖24乡镇合并为14乡镇,与西屏镇同为县直属镇。其中,项溪乡并入阳溪乡,四都乡、王村乡和寺口乡一部并入望松乡,寺口乡大部并入岗寺乡,竹溪乡并入水南乡,划横樟乡的大岭头、后畲并入竹源乡;万寿、赤寿乡合并为赤寿乡,南源、新处两乡全并为庄后乡,周源乡并入谢村乡;新兴、庄门两乡区划不变;余叶乡一部并入玉岩乡,另一部并入交塘乡,根下、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安民乡区划依旧。横樟、石仓、靖居、板桥乡区划依旧,象溪乡并入雅溪乡,裕溪、霭溪并为联溪乡。西屏、古市两镇编制居民委员会,下辖居民小组,旋改称居民区。时松阳县辖15直属乡镇,2区10乡。1958年11月21日,撤销松阳县建制,原松阳县辖境并入遂昌县,行政区划不变。1959年4月,原红旗、红光、先锋、红星、卫星公社分别改称西屏、古市、靖居、石仓、玉岩公社,生产大队改称管理区。1961年7月,撤销庄门管理区,辖境并入赤寿、岗寺两管理区。口管理区划归玉岩公社。9月,恢复区级建制;以原“管理区”改置人民公社;原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同月,撤销石仓人民公社,所辖石仓、汶东、横樟管理区改置公社后并入靖居区。12月,叶村公社分置叶村、斋坛两公社。1962年1月,石仓、汶东、横樟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1964年6月,析望松公社塘后、庄河、榔树、西坑、陈家铺、下包、午岭、汤城、平田9生产大队,三都公社章田、柘坑2生产大队置塘后公社。时,原县境内置4区、2镇、25人民公社和1县直属人民公社。1983年10月后,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先后复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同月,撤销县直属石仓人民公社,置大东坝区,辖大东坝、石仓和原玉岩区安民乡,置蛤湖乡,隶属大东坝区。时松阳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399行政村。1984年8月,塘后、庄后、联溪乡分别更名为四都、新处、裕溪乡,板桥乡改建板桥畲族乡。1985年5月,斋坦乡更名为斋坛乡,撤玉岩乡建为玉岩镇。时,松阳县辖2直属镇、5区、25乡(镇)、400行政村。1992年3月进行撤区扩镇并乡:(1)撤销松阳、古市、玉岩、大东坝、靖居等5个区公所。(2)保留四都、三都、望松、斋坛、叶村、竹源、赤寿、新兴、樟溪、新处、谢村、枫坪、安民、裕溪等14个乡和板桥畲族乡。各乡辖区不变。(3)撤销阳溪、水南乡,并入西屏镇,镇人民政府驻西屏镇太平坊路31号;撤销岗寺乡,并入古市镇,镇人民政府驻溪边路9号;撤销交塘乡,并入玉岩镇,镇人民政府驻玉岩镇车站路14号;撤销大东坝、石仓、蛤湖乡,在大东坝村组建大东坝镇,管辖原3乡辖区;撤销靖居、雅溪乡,在象溪村组建象溪镇,管辖原2乡辖区。松阳原辖27个乡镇,其中镇3个,乡24个,扩镇并乡后调整为20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4个,民族乡1个。1998年,原四都乡榔树村榔阳自然村升为行政村,划归望松乡管辖,时松阳县401个行政村。2000年,松阳县辖5个镇、15个乡:西屏镇、古市镇、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赤寿乡、新兴乡、望松乡、四都乡、谢村乡、樟溪乡、三都乡、新处乡、斋坛乡、叶村乡、竹源乡、枫坪乡、裕溪乡、安民乡、板桥畲族乡。 2013年,松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3亿元,比2012年增长6.5%。松阳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8.19千公顷,比2012年增长1.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0.80千公顷,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49万吨,比2012年增长3.4%。油料种植面积1.57千公顷,下降3.5%;蔬菜种植面积4.20千公顷,增长3.0%;茶园采摘面积7.71千公顷,增长2.5%。全年茶叶产量与产值分别为1.10万吨和6.0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2.3%和4.5%。 2013年,松阳县全年肉类总产量1.53万吨,比2012年增长8.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8万吨,比2012年增长8.7%。禽蛋产量0.11万吨,比2012年增长15.5%。生猪出栏为14.63万头,比2012年增长8.8%,2013年末存栏8.19万头,比2012年增长1.2%。家禽出栏118.27万羽,比2012年增长3.5%。 2013年,松阳县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97.7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7.0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3%。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9.52亿元,比2012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66.91亿元,比2012年增长21.2%,其中出口交货值14.00亿元,比2012年增长4.0%,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0%,比2012年下降0.1%。利润总额9.79亿元,比2012年增长27.8%。 2013年,松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新产品产值44.84亿元,比2012年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6.8%。全年发电量5581万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19.7%,成品钢材产量18.86万吨,比2012年增长17.0%。 2013年,松阳县建筑业增加值4.95亿元,比2012年增长2.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总产值12.47亿元,比2012年增长19.3%,利润总额0.44亿元,比2012年增长7.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32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1.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87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90.9%。 2013年,松阳县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4.4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5%,比2012年增长16.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比2012年增长15.0%。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0.1%。其中出口2.0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4%,进口0.04亿美元。 2013年,松阳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41亿元,比2012年增长6.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4.4%,电信业务收入1.28亿元,比2012年增长6.0%。 2013年,松阳县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41.72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33.0%。旅游总收入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39.3%。其中国内旅游者141.66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43.0%;国内旅游收入6.09亿元,比2012年增长50.0%。入境旅游者0.06万人次,与2012年持平;旅游外汇收入101.3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4.6%。

5,银魂问题

就是高杉假发银时辰码等人小时候在松阳老师的私塾上学时松阳给他们传授武士精神之类东西的课本= =根据那个无厘头的OVA来看,银时的课本应该不是吃拉面弄脏就扔了,而是埋在了被火烧成废墟的私塾那里= =(个人猜测)因为当时一个镜头就是小银时手里紧紧抓着那本书= =
那本书应该是假发和银桑小时候在松阳老师那学习时用到的书本,不管怎样,反正和松阳老师有关.

6,松阳茶叶的发展方向

转摘:新世纪,松阳茶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放眼纵观可谓任重道远,首先是?? 松阳茶叶如何面对:市场与销售 说到市场,当然有必要游览一下省内外的茶叶市场及其销售情况。 浙江省有68个县市产茶,是全国名优茶重要产地,但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宗茶多,名优茶少。1978年全省名茶产量仅为400吨,产值不过3000万元。近些年浙江省坚持名优茶的发展,产量产值年年攀升。1999年全省茶叶总产量达11.84万吨,产值22亿元,平均每公斤价格16.71元。其中名优茶2.47万吨,产值14.47亿元,均价58.58元。浙江茶叶的均价要高出全国4.22元,名优茶均价则高出全国18.9元。 注重名茶的品牌效益与市场效益的高度统一,是近几年我省茶叶市场的主攻方向,2000年我省各地的名茶品牌建设热潮是一浪高过一浪。这一年全省各地由各级政府主办的不同规模的名茶宣传活动近40个。在北京举办的首届“觉农杯”中国名牌名优茶拍卖会上,我省的“觉农舜毫”和“绿剑茶”(各50克),分别拍出了1.7万元和1.55万元的天价。 而新昌县的名优茶发展则被人称为“新昌模式”。2000年该县的名优茶产值达2亿元,平均每公斤81.30元,比全国均价高出41.62元。该县有20多个名茶,其中12个获全国和部、省级名茶称号。新昌人市场意识较强,全县有17个茶叶市场,其中“浙东名茶市场”,占地面积达17500平方米,年交易额高达3亿元。该县在全国开设20多个销售窗口,全县有1万多人从事茶叶销售。 “喝名茶是既显品位又显身价”,在各行各业日益注重品牌效益的今天,谁拥有响当当的名牌,等于就占有市场,赢得滚滚财源,这已成为全县共识。因而产松阳名茶,创松阳品牌,使茶叶成为松阳支柱产业的“兴茶战役”在新世纪初就全面拉开了序幕。 平心而论,如今松阳茶叶已是名声鹊起,这里援引三例佐证。 去年的一天,松阳茶叶市场经理郑志龙公差到当时的萧山市(现已改为杭州市萧山区),发现市区某茶社大厅小黑板上赫然标着“松阳银猴70元/杯,西湖龙井60元/杯”。老郑细品,结论是此银猴茶在松阳当地售价120~160元/公斤。可在300公里之外的萧山,居然高达70元一杯,且价在西湖龙井之上,足见松阳名茶名不虚传。这是其一。 其二,新兴乡茶青市场交易日趋红火。该乡2000年仅茶叶产值就达1918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241元,其中45%来自茶叶。春茶时节,新兴的茶青市场不但有本地茶农入市交易,还有杭、宁、沪等地客商纷至沓来。今年最好的茶青曾卖到116元/公斤。 其三,坐落在县城东郊省道龙丽公路边的由长运公司创办的“松阳茶叶市场”自2000年春天开市以来,名声远扬,当年成交额就高达1.6亿元,2001年可望突破2亿元。交易高峰期每天有150多位外地客商入场,如今已吸引江苏、安徽、上海、福建、内蒙、山东、甘肃及本省各地的大批茶商。该市场目前已成为丽水及周边县市最大的专业茶叶市场。更有意思的是,初始,苏杭等地一些精明客商从松阳这里购得茶叶,再转道销往东三省,而如今聪明的东北汉子则从网上自个儿找到了浙西南的松阳。 “松阳名茶如碧螺春、松古龙井、玉峰、银猴、山兰、香茶等在大西北那一带蛮有口碑”,县茶叶市场郑志龙经理告诉记者几个耐人寻味的数字故事:“松阳银猴”在甘肃的兰州,其价达400多元/公斤,比当地名茶“小白兔”还高;而松阳龙井在那边价位每500克高达999元;安徽最早只有一辆货车到松阳购茶,现在每逢市日平均有六七辆车子,有些客商起先不知松阳有好茶,也不知松阳在何方,就悄悄跟踪他人采取盯梢的办法,一路到松阳的,你说有意思否?” 松阳有名茶,但名茶效益现在还不那么凸现。为什么?业内人士分析还是极有见地的。与新昌县相比,我们在市场的建设、名牌的宣传等方面因经济的捉襟见肘,投入甚少。松阳茶叶市场虽几经扩建,但至今占地面积仅7933平方米,只有“新昌浙东名茶”的一个零头数。虽然县长运公司规划茶叶市场再上三期配套工程:扩大营业房800平方米;建冷库设备房500平方米;修建市场招待所500平方米,但这需800万元的投资,对松阳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至于在名茶的宣传、促销上,这些年几乎没有什么钱投入过。新昌县每年拿出100万搞名茶的宣传、促销活动,在西湖博览会上,该县竖一块“新昌大佛龙井茶”巨型广告牌就化了30万元。至于营建一个浓厚的“茶”的氛围在松阳更有许多文章亟待去做;开设茶馆、茶社、茶园,举行品茶会、斗茶赋诗会,甚而举办茶艺表演、茶叶节,延请名人雅士、明星大腕莅松促销宣传,每年组团到主要大中城市进行松阳名茶形象宣传等等。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松阳做“茶”的文章窃以为还刚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踏进新世纪,松阳人更清楚地意识到“一亩茶等于十亩粮”的茶叶效益,已把茶业的发展摆在松阳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首,县里已专门成立了茶叶开发办公室,该办公也制定了较为详尽的、可操作的,极具前瞻性的茶业发展规划。可能无须多久,过境公路边上若干块宣传松阳形象的巨幅广告牌将会同时崛起:“游松阳桃源,看古城风貌,品银猴名茶,尝金奖果品”,将会给南来北往的人们以更多的惊喜。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产业也罢,要获得成功,一般必须具有五大优势:资源、规模、科技、品牌和市场。这,松阳茶业均有,但优势尚难尽显。松阳茶叶现同全省一样,正处在第二次创业阶段,必须与省里提出的茶叶“四大战略”接轨(即精品战略、名品战略、绿色战略、文化战略),必须加快实现松阳的茶叶“四化”(即茶园良种化、生产标准化、采制机械化、产品无公害化)的进程。我们不能孤立地看或谈茶叶市场的红火与否,销售形势的好差与否,没有茶业的“四大战略”和“四化”基础,侈谈茶叶的市场和销售那是底气不足,后劲乏力的。 松阳茶业已成气候,但除了市场不多不大,宣传不够不力之外,制约茶叶效益的提高、销售的畅通还有不少因素。在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召开的茶叶销售大会上,业内人士认为至少还有如下因素:1、无公害茶或有机茶数量不大,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关短期内还无法完全通过;2、千家万户的采摘和加工,使得名茶制作技术还跟不上;3、有的茶农为一己私利在制茶中出现掺杂现象;4、营销大户画地为牢,自设壁垒,没有做到有分有合。譬如去年四月,曾有一外地老板欲购松阳银猴500公斤,但随便哪一家销售大户均无此数量,而彼此又没互通有无、形成合力;5、松阳名优茶主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导致销路、价格基本上控制在他人之手。因此,增强松阳名优茶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市场网络,拓展松阳名茶的销售渠道,也就是如何“走出去”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了。当然,若按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制定的扩大茶叶营销设想,那将是乐观的:用三年的时间培养名茶年销售额在20万元以上的营销户100个,五年内达到1000个以上,同时培养和扶持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名茶龙头企业。也只有解决了销售问题,我们才能从容地谈?? 松阳茶叶如何面对:生产与加工 要研究松阳茶叶如何面对生产与加工,其立足点必须定在:茶叶的生产与加工如何围着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上来。通俗地讲,无污染、安全、优质、纯天然的茶就是有机茶,它已成为当今世界时尚饮品,尤其受到欧美等国消费者的青睐,其售价比同等级别的茶叶高30%~100%,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将成为新世纪的热点。浙江是茶叶大省,近三年来,茶叶无公害生产热浪滚滚。目前已建立省级示范县的有开化、新昌、安吉3个县,建立县级示范点的有武义、诸暨、义乌、嵊州、泰顺等近20个县(市)。全省有50余家茶叶生产企业的近15000亩茶园通过国内与国际有机茶认证机构的认证,其中与松阳毗邻的武义县以10家企业的3500亩茶园通过认证而成为全国有机茶生产规模最大的县,扛回了“中国有机茶之乡”的名牌;诸暨市也成了“中国无公害茶之乡。” 松阳地处浙西南山区,土层深厚,酸碱适宜,四周群峰连绵,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甚佳,且几乎无工业污染,为茶叶优异的天然品质的形成,为无公害茶叶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自然恩赐的这一条件,松阳人是不会也不应该放弃的。二年前,县农业局的专家们就完成了《无公害生态绿茶开发研究》课题,并获1999年度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今秋,县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已制定出台了《松阳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实施方案》。现今松阳已在新兴的上安村、樟溪的福村、赤寿的半古月村及大东坝镇的二滩坝茶场建成了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面积1080亩。面上推广则达1.5万亩。同时有2万亩低农残茶生产基地被列入农业部“丰收计划”。但对照浙江省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在环境监测、质量检测等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无公害茶叶第一要过的当然是生产技术关。品种:应是高产、优质、抗病虫的无性系良种;施肥准则:合理施肥,平衡协调施肥,绿肥覆盖茶园土壤,禁用有害、有毒物质的垃圾和污泥,倘发生了病虫草害,只能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及其有限地使用天然化合物防治。 至于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也是非常严格的,松阳现在许多茶农卫生质量意识淡薄,加工企业卫生环境较差,生产厂房和生活用房混在一起的甚多,极易造成茶污染。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潘根生指出:有机茶加工应有不受污染的专用车间、机具、茶叶贮存仓库及包装材料和运输车辆;严禁在茶叶加工中使用色素、防腐剂、粘着剂及其他添加剂,并注意防范制茶机具与贮茶器具有重金属的危害污染;生产者进入要换上鞋和穿工作服,禁止吸烟、禁止家禽、家畜及猫狗等进入;夜间作业要防止照明灯招来昆虫混入茶中。而这些,对松阳许多土生土长的茶农茶工来讲似乎显得挺遥远的。但松阳茶叶要增效、增收,不管多艰难,这道门坎是非跨不可的。道理很简单,要打响松阳茶叶的品牌光有宣传推介上的“吹”和营销队伍的“众”还是很不够的,没有茶叶卫生质量的意识,没有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没有统一的品牌、标识、包装,没有对茶园土壤、环境、产品的标准化检测,松阳茶叶的清香是飘不多远和多久的。这样看来,在“十五”期间,我县茶业的发展的确还有蛮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系松阳县政协常委。本文曾发表在2001年9月18日《松阳报》。文章中所剖析的当年松阳县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与缺憾。文章曾对松阳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近些年,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松阳茶叶的农业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品牌战略日益深入,易地所建的浙南茶叶市场规模大、功能全,交易量居全省茶叶市场之首。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都日趋茶园良种化、生产标准化、采制机械化、产品无公害化。“十一五”期间,松阳将努力打造浙江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这两张名片。相信,松阳的茶香一定能飘香很远,飘得很久。本书收录五年前作者撰写的新闻综述性文章,意在让读者对松阳现代茶业发展的轨迹有个比较清晰的全面的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7,为什么取名松阳县来历和意义

松阳县隶属于浙江省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东连丽水市莲都区,南接龙泉市、云和县,西北靠遂昌县,东北与金华市武义县接壤。最东至裕溪乡新渡,最西至枫坪乡龙虎坳,东西最宽处径距53.7公里;最北至赤寿乡大川,最南至大东坝镇大湾,南北最长径距40.2公里。总面积1406平方公里(2013年)。总人口23.97万人(2013年)。2013年,松阳县生产总值73.47亿元。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建置最早的县份。

8,做了这么多年茶叶现在才知道松阳茶好便宜呀

唐朝初年,道教宗师、越国公叶法善在浙西南松阳县境内的卯山道场修炼期间发现卯山上生长着一种形如雀舌的野茶,将其培育改良成茶中极品,俗称“卯山仙茶”,名闻遐迩的松阳茶,就是在卯山仙茶的品种和品质上演变而来的。在唐高宗的盛邀下,叶法善两带着“卯山仙茶”进了帝国殿堂。从此,“卯山仙茶”正式成为唐朝贡茶。当时叶法善进入国家最高道观景龙观担任主持,他和张道陵是历史上仅有封公的宗教人士。叶法善在朝廷另一个身份是皇帝的养生医生,前后侍奉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五代皇帝。因为叶法善的长寿,他的饮食习惯受到了皇室的效仿,品茗“卯山仙茶”也成为皇家的一种时尚。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松阳名士祖谦品茶时作诗盛赞卯山仙茶“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何有?”
松阳茶叶卯山仙茶,属于绿茶,但其氨基酸含量高出普通茶叶2-4倍,是氨基酸之王,茶多芬含量了非常高,松阳茶叶卯山仙茶是绿茶之王,在唐朝时期是御赐御用贡茶,是贡品级别中最高的。

9,松阳何种茶叶最好

松阳银猴 茶中瑰宝 松阳银猴茶原产于赤寿乡半古月村,于1981年利用福云池边3号品种芽叶研制而成。经不断改进完善,连续三届评为浙江省一类优质茶,并于1984年正式评定为浙江省名茶。此后多次名茶大赛中屡屡获奖,2004年又以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显著的产业成效,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 松阳银猴茶,犹如深山活泼小猴,惹人喜爱。外形壮实卷曲多毫,色泽翠润,栗香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绿明,叶底嫩绿明亮。据理化成分测定:干茶中茶多酚含量31.7%、氨基酸4.1%、水浸出物46.1%,无愧是茶中之上品。有茶叶爱好者以“客来庄前无须问,郁香便是引路人”的诗句赞颂银猴茶。更值得庆幸的是,“松阳银猴”得到了诸多专家和知名人士的一致肯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先生在品尝银猴茶之余,欣然挥笔以“松阳银猴,茶中瑰宝”题词高度赞赏。 松阳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造就银猴茶优异天然的品质提供了先天条件。而精巧的采制工艺,使银猴茶更加出类拔萃。开采早,采得嫩,拣得净是银猴茶的采制特点。一般于“清明”前开采,“谷雨”前结束。采摘标准,特级茶的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前期也有的采全芽为主;1~2级茶的原料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通常炒制1公斤特级银猴茶需7万~8万个芽叶。采回的鲜叶原料应剔除杂物,保持芽叶完整,均匀一致。鲜叶进厂后经6~7个小时的摊放,使之失水均匀,直到叶面失去光泽,闻有芳香味,方可炒制。 手工制作工艺 银猴茶制作工艺有手工制作和机械制作两种。上世纪在90年代中期之前,以手工制作为主。其工艺主要分头青、揉捻、二青、三青、干燥等五道工序。炒制特点是:高温杀青,揉炒结合,慢速轻炒,边炒边整,烘焙足干。 头青即杀青:在锅径69厘米的斜锅或红外线电炒锅内进行。当锅温达到150℃左右,投鲜叶300~400克,以抛炒为主,结合闷炒,做到抛得开,带得轻,捞得净。直到杀透杀匀,青草气散失,清香显露,即可起锅摊凉,历时7分钟左右。 揉捻:经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轻揉,揉至茶汁稍溢,成条率达95%以上为宜,揉捻时间为2~4分钟。 二青:是造型的关键工序。锅温在90~100℃时,投入揉捻叶,开始采用揉捻手法,使条索进一步紧结,并散发一部分水分,然后降低锅温至70℃左右,进入造型过程,整个造型过程采用抖、抓、搓、捞四种手法,边炒边做型,塑造条索紧结,略弯似小猴形状,并达八成干,历时15分钟左右,起锅摊凉。 三青:三青是定型和提毫工序,锅温60~80℃,通过慢速翻动轻炒,使银猴茶形状得到固定,白毫充分显露,香气开始发挥,历时15分钟左右,起锅摊凉。 干燥:分初烘和足干二个过程,将摊凉茶坯薄摊在篾制焙笼上,采取文火烘焙,中途翻扳2~3次,烘至九成干,起烘摊凉。足干,由数笼初烘茶坯一并烘焙足干,时间100分钟左右,烘至香气透发,手捻茶叶成末,含水量在5%以下时起烘。充分摊凉后,及时装箱,箱内须放生石灰或茶叶干燥剂,以防受潮变质,保持银猴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 机制加工工艺 银猴茶的机械炒制工艺为杀青→揉捻→烘二青→造型→烘干→提香六道工序。其中造型工序仍采用手工工艺来完成。因此,银猴茶的机制工艺其实是一种机、手结合的工艺。 杀青:可选用40型至80型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时,务必做到控温均匀,投叶均匀,杀匀杀透,及时排风,保持杀青叶色泽翠绿。 揉捻:选用35型或45型揉捻机,揉捻以短时轻压为原则,一般高档原料,轻揉3~5分钟,中档原料5~8分钟。当茶汁稍有溢出,芽叶基本成条即可。 烘二青:可选用中小型茶叶自动烘干机或其他烘干机。烘干机热风温度110~120℃,均匀摊叶厚2厘米,初烘时间10~12分钟,以手捏有弹性,不易捏成团,二青叶含水率在35%~40%为宜。 造型:采用电炒锅,通过手工炒制达到造型目的。 烘干:将通过摊凉回潮的造型茶坯,薄摊在烘干机中进行二次烘干,使茶叶含水率降至5%~6%为宜,卸烘后经过充分摊凉。 提香:采用提香机,以90℃左右温度,烘60~90分钟,至香气盛发即可出茶,经充分摊凉、拣剔除末后装箱保管。 本篇文章来源于福建名茶网。原文链接: http://www.fj-tea.com/mingcha/difangmingcha/2010/1217/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