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需要茶叶公司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茶叶检测报告

拿你进货单和厂家的营业执照,盖公章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吗?

2,茶叶拼配的过程与方法

00:00 / 01:4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3,怎样制作茶叶进出库表格

你好!建议您到金山WPS的“稻壳儿”(docwer.wps.cn)去看看。如有疑问,请追问。
wps 有模版可以下载的

4,生产日报表的格式 怎样制作生产日报表

1、打开电脑,点开【WPS表格】软件。 2、点击右上角【+】新建标志。 3、将表格选中框起来点击【行和列】标志(表格尽量选多一点框),点击【行高(H)】。 4、行高一般定为24.5即可,点击【确定】。 5、第一排为标题,行高宜定为34.5,直接将鼠标镜头放在表格分界线上拖动即可。 6、在第三排每打上相应的需要的文字,例如客户名称,规格,时间,负责人等(可以先打好草稿)。 7、调一下横排每格格子列宽比例,直接将鼠标镜头放在表格分界线上拖动即可,调到自己要的需求即可。 8、将第二排格子:将表格选中部分框起来点击【合并居中】里面的【跨列合并】。 9、将一排格子:将表格选中部分框起来点击【合并居中】里面的【合并居中】。 10、在第二排打字【空格+年+空格+月+空格+日】。在第一排打字,这里第一排是指标题,例如【印刷生产日报表】。 11、将标题字号加大改为20,在点击【加粗】。 12、将部分表格第3排到13排框起来,单击鼠标右键,点击【设置单元格式F】。(一般1张A4的纸可以做2张报表,如果报表需要的排数比较多可以将每排格子行高比例调小,将格子排数增加。反之行高比例调大,格子排数减小)。 13、将田字格虚线填实,点击【确定】。 14、将部分表格第1排到13排框起来,单击鼠标右键,点击【复制(C)】。 15、在第15排的第一格,单击鼠标右键,点击【粘贴(P)】。 16、将第14排的行高调为40.5即1.43厘米,直接将鼠标镜头放在表格分界线上拖动即可。 17、最后点击【打印预览】,如果没有比例问题就可以直接保存或打印,如果有问题就需要调整一下行高,列宽比例,在保存或打印。

5,跪求好看的茶叶包装文件关于茶叶的要文件帮朋友找的

茶叶包装源码之类的都涉及到版权的,你叫他到百度搜来看吧,即使搜到了也下载不到的,如果有急用,到http://www.nipic.com/show/4/79/3936659k798460d6.html这个网站去注册个帐号下载,里面原创和非原创的都有,只是要花钱下载,花小钱买放心!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6,茶厂的茶为什么要买档案里的茶

许多茶友去到贺开庄园,一定会去参观档案馆。在档案馆里,可以了解到一组数据:六大茶山共有230吨档案,其中,贺开庄园陈列了1.6万多份,3.6吨档案。面对这么多的档案,很多茶友不了解,为什么六大茶山要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档案。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档案盒里又有怎样的“秘密”?1998年,阮殿蓉女士进入国有勐海茶厂任职厂长,面对老茶,很多茶友会问,它的原料、年份等问题,但是由于资料不全,很多老茶无从考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阮殿蓉女士聘请了勐海茶厂退休的技术人员,对当时现有的档案进行整理、恢复。正是这段经历,让阮殿蓉女士便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我经历的产品时代,一定要把产品的档案完整地记录下来。”2002年,阮殿蓉女士成立了六大茶山。从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起,阮殿蓉女士带领员工进行产品档案建立。六大茶山的档案盒里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要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需要有哪些内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档案?档案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记录每一个事件发生的文字、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等。以生肖饼——2021年顶牛饼茶为例,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六大茶山的档案内容。首先,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是最基本的记录。其次,凡事要留有痕迹,实物便是最好的留存痕迹。大家可以看到档案盒中留存的完整形态的顶牛饼茶。从产品实物就可以了解到产品中国风的制作风格、产品形态等内容。通过棉纸上的溯源码,可以了解到产品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再者就是产品其他的组成部分,包括内包装物、外包装物、大票、内飞、收藏证明、出厂合格证以及产品配方、第三方检测报告等。为什么要放置产品实物?仅仅有一个压制成形的茶饼,是无法进行复刻的。只有在档案中原始保留当时生产时所用的散茶,才能在若干年后根据产品配方进行复刻。六大茶山并对该茶饼所用的散茶做了详细记录,包括所属山头、采摘时间、拼配比例、压制时间以及压制过程中的克重、水分等。在累积了大量的档案之后,阮殿蓉女士在思考如何让年份茶能够通过档案溯源,进而规范年份茶在市场上的流通。2020年,六大茶山联合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进行年份普洱茶溯源的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21年1月20日发布了业界首款年份茶溯源试点产品——2009年顶牛饼茶。12年前与12年后的档案又有怎样的不同?相比新品档案,12年前的年份茶档案中仅第三方检测报告就有两份,一份是当年出产产品的检测,一份是今年抽检的报告。除了以上内容,还有进货进库的检验报告,印刷厂家、印刷厂家检验报告、拼配单、压制茶饼时的生产进度表、生产日报表、包装生产要求、产品制作方式的记录、调货记录等因为这些档案的存在,所有在六大茶山定制过产品的顾客,均可以根据产品档案进行复刻。当然,对于任何一款六大茶山的产品,只要您喜欢,不管过了多少年都可以在六大茶山的档案中找到该产品的配方,进行复刻。六大茶山希望把这些产品保存下来,若干年后,相信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7,拼配茶和纯料茶到底哪种好

说不上哪种好,看拼配的原料和合理性。茶好不好主要还是看口感、香气、内质和工艺。
纯料茶对茶坯本身品质要求较高,单一的茶树品种一茬的茶叶在采摘分拣时要求高,然后直接制作成品,要求叶底均匀。拼配茶对技术要求较高,各档次甚至不同品种、批次的茶叶经过不一定比例的拼合达到理想效果,或降低成本、或口感协调、... ...拼配不算制假,花茶、普洱、很多茶拼配是很重要和正常的工艺,拼配师一般人干不了,经验技术要很丰富。但拼配毕竟是为了遮掩瑕疵,纯茶外观口感要好就比较贵、拼配可以协调茶的成本和口感,就比纯茶便宜一些。

8,我想用EXCEL做一个茶叶零售店的进销存表格

我把这个给你http://hi.baidu.com/mliu79/blog/item/6e542cc25a9d96170ff47734.html
我可以给你做,ydx6803@163.com
直接去下载轻松掌柜的免费版就可以了 哪有你做的那么复杂啊
用excel做仓库进销存账务,这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表格很容易被修改,不管你是有意或无意的,最好下载一个应用软件你试试生财宝 这个软件是免费的我目前一直在用 你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挺好用的 功能挺全的

9,如何辨大红袍茶真伪高悬赏

到底怎么分辨大红袍茶叶的真假呢?大红袍茶叶分辨真假最好的办法: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货碎茶多的就差了。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 大红袍,字面诠释是大红色的衣袍。一般用于红色植物的比喻和代称,最著名的是茶叶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岩,品质优异。 大红袍的名称来历: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 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1楼着重外选,本人着重内选。 大红袍原系武夷菜茶品种中优秀单株。 后经无性繁殖而成现在的大红袍品种。 据历史记载,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内有数处:一是天心岩九龙窠一处(即现在能看到有“大红袍”库崖石刻标志的),年产不到0.5千克(见1921年蒋叔南游记);二是天游岩一处,年产约数十小两(见1921年蒋叔南游记);三是株帘洞一处,清朝嘉庆年间约产0.9千克,当时每千克售价银元128元(相当大米2000千克)。 但多数认为,生长在天心岩九龙窠有“大红袍”摩崖石刻标志的为正本大红袍。传说中的大红袍茶如此神秘,主要有以下原因:①生长环境得天独厚。九龙案的大红袍茶树生长在高距地面约9米的岩壁上,不受烈日照射,温度适宜,利于茶树生长。与古书上讲的“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以及近代栽培学上提倡的遮阳树,造成茶树小气候的道理是b一致的。同时在岩石上方有一股山泉,浸淘沙壤,滋养茶树,水分溶解根系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使岩石不断风化、分解有效微量元素供茶树吸收利用,这种温湿和营养条件形成有利岩茶生长的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②制工精良。大红袍茶的制作,均系有丰富经验的茶师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工艺精湛。历史上的大红袍茶只是代表众多名茶的一个象征,数量极其有限。根据资料显示,现在经过武夷市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试验,无性繁殖大红袍茶育苗已获成功,从1985年开始,已进入大红袍茶批量生产。经过试种,可以在福建、广东等乌龙茶区推广种植。 泡吧,再好的茶,泡了才知道。汤色浓酽,金红棕色,稍微混浊,滋味甘苦,涩感强烈,微有冰凉感觉,浑厚如喝米汤。叶底细嫩,间杂老叶,明显有拼配品种,口感觉得有白鸡冠的甜水、水金龟的深度冰凉,水仙的粽味,大多是肉桂的香酽(约一半以上)其涩难忍。第二泡茶汤比较浅,说明茶叶焙火严重,所以在二泡中基本出现茶汤本色。样子好看,滋味如前。按照《三醉斋》品茶标准,得出如下结论: 亲和力10%(包含香气与滋味的品尝人自我喜好程度) 10 香醇度10%(包括气息与滋味中的香型喜欢程度) 10 甘甜度10%(包括甘甜的自始至终的感受以及回甘等等) 5 饱和度10%(在茶味充分体现的情况下的饱满程度以及层次感)10 醇和度10%(是茶的纯度、厚度等协调程度的综合体现) 10 想像力10%(包括回味等是好茶不可缺少的遐思) 2 茶耐力10%(在品质不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的耐冲泡的次数) 2 茶韵味10%(品茶人对茶的风格理解) 5 鲜爽度10%(茶叶的新鲜、爽口程度) 1 滑顺度10%(茶汤入口、入喉的滑顺程度) 3 外加: 霸王气20%(茶王的风范以及香气滋味的穿透力度) 3 总体得分61分!楼上和我的答案都不错!值得参考
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茶树品种必须是经过母树无性繁殖后,保持了母树优良特征特性的茶树;  其次是生长环境,大红袍原产地域范围被界定在武夷山市2798平方公里内,在境内特殊的土壤、气候、湿度等因素下才能生长出优质的大红袍茶树;  第三是制作工艺。从茶叶的晾晒、做青到炒揉、烘焙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传统的独特制作工艺加工完成。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被称为是真正的武夷山大红袍。另外消费者在购买茶叶的时候,首先要注意产品外包装上是否有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标识。同时,还应注意一些具体的辨别方法。 ##同期 武夷山市政府茶产业顾问 赵大炎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内质 就是香气和滋味 比如二级(大红袍) 带花果香的香气稍微弱一点 滋味也比较薄一点 一级的大红袍比二级好一点 滋味比较醇厚 带花果香比较明显 韵味比较明显 特级的大红袍明显的有花果香 滋味醇厚甘爽 回甘很快 。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壁上有朱德题刻的“大红袍”三字,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千年。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 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传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quot;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10,中国的六大基本茶类是如何产生的

名茶,顾名思义,在于有名。其所以有名,则由于名茶具有烩炙人口的品质,独具 特色的风韵,蜚声遐迩的名誉,以及体现悠久历史文化的掌故。名茶之成名,并为 人们之所爱,社会之珍视,是与秀丽的名胜古迹,美妙的神话故事,优良的茶树品 种,精湛的制茶工艺,优异的品质风格,名人的诗词歌赋分不开的。 在中国名茶艺苑中,花色品目,估计不下两百种,形形色色,俱显珍奇,各有千秋,令人爱慕。由茶学教授陈文怀先生费心机地从数十种蜚声中外的名茶中,挑选出西湖龙井、铁观音、祁红、碧螺春、黄山毛峰、白毫银针、君山银针、蒙顶茶、冻顶 乌龙茶及普洱茶等十种作为代表,称之为中国十大名茶,并略作介绍于下。 西湖龙井--色香味形俱佳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简而化 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 名。龙井茶,向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西湖龙井,正是〔三名〕 巧合,〔四绝〕俱佳。 龙井茶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高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采摘。清明采制的龙井 茶,称为〔明前〕。〔明前〕龙井,为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成的 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西湖山区各地所的龙井茶,由于生长条件不同,自然品质和炒制技巧略有差异,形 成不同的品质风格。历史上按产地分为四个花色品目,即狮,龙,云,虎四个字号。 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最富盛誉。现在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目,仍以狮峰龙井 品质最佳。 铁观音--音韵留甘 铁观音,是中国鸟龙茶的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又称安溪铁观音。素富盛誉, 蜚声中外,特别是在闽南,粤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社会,享有极 高的声誉,备加珍贵。 铁观音冲泡后,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醇厚甜鲜,入口不久,立即转甘,具有一种特 殊的风韵,称之为〔观音韵〕,简言〔音韵〕。品尝铁观音时,领略〔音韵〕,是 品茶行家和乌龙茶爱好者的乐趣。铁观音由于香郁味厚,故耐冲,因此有〔青蒂、 绿腹、红娘边、冲泡七道有余香〕之称。 祁红--茶中英豪 在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称,博得国际市 场的经久称赞,奉为茶之佼佼者。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 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著 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祁红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真是天时、地利、人勤、种 良、得天独厚,所以祁门一带大都以茶为业,上下千年,始终不败。祁红工夫一直 保持著很高的声誉,芬芳常在。 祁红向高香著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全国上下都以能品尝到祁红为口福。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茶为〔群芳最〕。 白毫银针--银装素里里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产于福建省福鼎和政和等县。是用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 茶等优良茶树品种春天萌发的新芽制成的。白毫银针,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 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白毫银针 的采摘十分细致,要求极其严格,规定雨天不采、露水未干不采、细瘦芽不采、紫 色芽头不采、风伤芽不采、人为损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开心芽不芽、空心芽不 采、病态芽不采,号称〔十不采〕。 蒙顶茶--茶中故旧 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 被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唐代开始成为贡茶,早期的贡品。,大 都为细嫩的散茶,品名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以后又有凤饼、龙团 等紧压茶,后来又出现甘露、石花、黄芽、米芽、万春银叶、□叶长春花色品种。 其中石花、黄芽属于黄茶类,其余属烘青绿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 蒙顶黄芽,为当时蒙顶茶的代表。 碧螺春--吓煞人香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也有称 之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萃。 碧螺春采摘十分细嫩,生产季节性很强。春分开始采茶,到谷雨碧螺春采制结束, 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档极品碧螺春,都在清明前或清明时节采制。时间更短, 季节性更强。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即早春茶树新发出的茶芽,刚长到一芽一 叶,就及时采下。初展的嫩叶,犹如雀儿的舌头,故称〔雀舌〕。 黄山毛峰--云蒸霞蔚 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号称黄山〔四绝〕。可是,在松、石、 云、泉之外,还有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袭人断的黄山云雾茶。 黄山毛峰成品茶,外形扁稍卷曲,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黄绿油润,带 金黄色鱼叶(俗称茶荀)。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爽、滋味鲜浓醇、茶汤清澈、 叶底明亮、嫩匀成朵。黄山毛峰耐冲泡,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冻顶乌龙--喉韵沉香 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 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但按其发酵程 度,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文山包种和冻 顶乌龙,系为姊妹茶。冻顶茶品质优异,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上选品 外观色泽呈墨绿鲜艳,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弯曲,干茶具有强烈的 芳香;冲泡后,汤色略呈柳橙黄色,有明显清香,近似桂花香,汤味醇厚甘润,喉韵 回甘强。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 君山银针--身居白银盘 君山银针,产于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小岛--君山上。它的采茶季节性 强,采摘十分细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采回的芽叶, 要经过拣尖,把芽头和幼叶分开。芽头如箭,白毛茸然,称为尖茶。此种焙制成的 茶,作为贡品,则谓之贡尖。拣尖后(即将茶芽拣出),剩下的幼嫩叶片,叫做兜茶, 制成干茶,称为贡兜,色黑毛少,不作贡品。它也由芽头制成。外形紧实挺直,金 毫密被,色泽金黄光亮,香气高而清纯,汤色橙黄明亮,滋味爽甜纯厚。 普洱茶--独具风格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是云南省思茅地区的一个县名,原不出产茶 叶,但为云南南部的重要贸易集镇和茶叶市场。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尤以西双版纳一带最多。古时所谓的 〔六大茶山〕,都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 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 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 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压制紧茶的原料。白露至霜 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普洱散茶,以 比较细嫩的滇青做主要拼配原料,经过普洱茶特有的后熟作用而成。普洱紧压茶, 以细嫩的滇青为主要配料,还要选用不同等级的粗茶,作为里茶或称包心茶。目前 普洱紧压茶的花色有沱茶,饼茶,方茶,紧茶,圆茶等。 ***************************************************************************** 中国六大基本茶类 中国茶类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 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有的根据我国 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七大 类;有的根据我国茶叶加工分为初,精制两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茶叶分为毛茶和成 品茶两大部分,其中毛茶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五大类,将黄茶归入 绿茶一类;成品茶包括精制加工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再加工而成的花茶, 紧压茶和速溶茶共七类。将上述几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中国茶叶则可分为基本茶 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以简表列示如下,并作举例介绍。 绿茶是一种不发酵的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 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 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 茶和晒清绿茶。中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中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 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的眉茶 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炒青绿茶: 眉茶 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 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 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 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 滇青、川青、□青等 蒸青绿茶: 煎茶、玉露等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 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用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 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 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 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 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 青茶类是属半发酵的茶,其发酵度为30~60%。在制作时使其适当发酵,让叶片稍有 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闽北乌龙 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 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 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白茶属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是我国的特产。它在加工时不炒不揉,只 将细嫩、叶背满是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的保留下来。 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 白芽茶 银针等 白叶茶 白牡丹、页眉等 黄茶是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 叶、黄汤。 黄芽茶 君山银芽、四川雅安、蒙顶黄芽、霍内芽等 黄小茶 北毛尖、湖南的沩山毛尖、浙江的平阳黄汤、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 广东大叶青、霍山黄大茶等 黑茶属后发酵的茶,其发酵度为100% 。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 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 "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 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湖南黑茶 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 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 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 普洱茶、六堡茶等 云南普洱 紧茶、扁茶、方茶、圆茶等 ***************************************************************************** 中国四大茶区 在我国的许多的省份都出产茶叶,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布在东经94~122度、 北纬18~37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苏、闽、湘、鄂、皖、川、渝、贵、滇、藏、 粤、桂、赣、琼、台、陕、豫、鲁、甘等省区的上千个县市。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 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在不同地区,生长著不同类型和不同品 种的茶树,从而决定著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颇为丰富 的茶类结构。 我国的茶园面积总数很大,但是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不大,还不到世界平均单产的 一半,应该说生产上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我国目前60多万吨的茶叶年产量中,名 优茶的产量较小,只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一。同时我国的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也不大, 大约只有300克左右,如果茶叶增产,国内对一般茶的消化能力增加幅度很有限,当 然潜力是很大的。对于具体的茶叶企业来说,虽然300克(六两)的人均数不大,但 是市场的总规模很可观,关键在于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的运作能力。 我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 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 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