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一定懂茶,领导一定见识不凡,所以能知道爱好是最好,不知道爱好就只能挑名气大的了,出产小众茶的地方小众茶是首选,这样谁都有点底,没有小众茶的就大众熟知的茶种,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挑包装漂亮的,尤其是印上自制的手工的,说白了就是忽悠来忽悠去的事情。
喝茶礼仪有哪些?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懂茶帝】茶席上的礼仪其实挺多的,当然,我们可以说喝茶其实就是简单的事,没必要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没错,那些繁琐的礼仪确实没必要,别把喝茶变得复杂了。但是,喝茶时,一些基本的礼仪,还是需要注意的,否则会现在我们很修养,或者有点low,哈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茶席上的一些禁忌,喝茶时千万别踩这10个雷,否则就丢人了。
主人篇1、泡前不介绍茶在泡茶前,主人要先了解客人的身体状况、适宜饮什么茶、平时的饮茶习惯、喜欢的茶类和浓淡等,然后做好准备。或者多准备几款茶,等客人来时,让客人进行挑选。在冲泡之前,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准备冲泡的茶叶名称、产地、品质特征等;如果客人有看干茶的要求,要让客人欣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2、个人仪表在冲泡前,主人要确保自己手上无异味。
女孩子要避免使用香气太重的香水或化妆品,否则容易干扰对茶香气的欣赏。当感冒、咳嗽时,不宜泡茶招待客人。泡茶时也尽量不要说话;赏茶、闻香时,等移开茶叶后再说话;闻香时吸气,挪开茶叶才吐气。3、徒手拿茶叶用手直接拿茶叶,手上带有的汗渍或者水,容易让茶叶受潮。而且手上的一些气味也容易沾染到茶叶上,不仅会影响到茶的品质,也给人不卫生的感觉。
应该用茶匙取适量茶叶,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将茶叶倒出。4、泡茶前不温杯喝茶前不温杯,会给人造成不卫生的印象。虽然茶具都是事先清洁过,但再在客人面前清洁一次,是尊重的体现。用开水温杯烫壶,不仅可以除去茶具异味,而且提高茶具温度,对于茶汤的表现也会更好,给客人更好的品饮体验。正确做法是在泡茶之前用开水把茶具都烫洗一遍。
这样,既讲究卫生,品饮效果也好。5、壶嘴、杯嘴对向客人壶嘴、杯嘴对向客人,表示请人快速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其实不仅是壶嘴、杯嘴,一切尖锐、危险的物品都是不能对着他人的。烧水壶如果对着人,喷出的蒸汽容易烫伤,壶嘴、茶针之类尖锐的东西对着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就像我们在递剪刀的时候,都会把尖的一边对着自己,也是礼貌和素质的体现。
6、倒茶倒满在客人倒茶时,不宜过满,七分最佳。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在酒桌上敬酒时,酒要倒满表示对客人客气尊敬的意思,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不小心摔破茶杯,造成难堪,有赶客人走的意思,所以茶倒七分满的程度刚好。客人篇1、叩指礼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不需要说谢谢,只需要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并拢曲指叩打桌面,以示感谢,这一动作俗称为“叩指行礼”。
这一动作可以避免在喝茶时,因反复道谢而破坏谈话的节奏和喝茶的气氛。2、一口闷或亮杯底我们在喝酒时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喝完时也会把杯口朝下亮杯底给别人看,示意一滴不剩,以示尊重。但喝茶不同,要慢慢地品,十分忌讳“一口闷”或者“亮杯底”。喝茶可以发出声音,让茶汤与口腔融合更好,声音也是对茶的一种赞赏。
不过和喝酒一样,主人给客人倒的茶最好也要喝完,不能浪费了好茶,辜负了主人的一片好意。如果实在喝不下了,就留下半杯茶汤在杯里,主人就知道你的意思了。3、喝茶时随意抽烟喝茶是在很干净的环境下进行的,烟味会影响品茶的体验,何况同茶桌会有不吸烟的人,这时抽烟的人要照顾其他人的感受。所以在喝茶时,未经主人或在场客人的允许,是不能抽烟的。
如果实在想抽,可以喝几泡茶后,和大家说一声,去外面抽烟。另外,才坐下就递烟的行为,也很失礼。4、随意触碰主人的茶宠主人的茶桌上,总会摆放很多可爱的茶宠,在观看之前,要询问主人,经过允许后再拿到手里仔细欣赏。桌上的茶宠,在每次泡茶时也会“喝茶”,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不要随意就将自己喝剩的茶水浇淋茶宠。好了,就介绍这么多。
饮茶有什么习俗吗?
我国是茶文化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饮茶历史,严格的饮茶礼仪,各地还有不同的饮茶风俗习惯。我国从神农时期就开始有饮茶记录了,客人来了敬上一杯热茶,这种礼仪古来有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日常待客礼仪。直到今天,家里来客人了,我们总是要奉上一杯好茶。有了喜庆活动,也是习惯用香茶一杯,热情招待宾客。年终岁尾,开一个茶话会,简单典雅庄重。
到茶馆去谈事聊天小聚,蔚然成风。广东“早茶”更是名扬四海。我们常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实际就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我国饮茶传统习惯是,用烧开的开水冲泡茶叶,顺其自然,清雅脱俗,品味茶叶的自然清香,重在氛围,贵在意境之美。我国自古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们叫做“茶艺”,“茶道”。人们很早就知道,了解不同种类茶叶特点,掌握不同的冲泡技巧,才能让茶叶的自然品质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传统上喝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光是鉴别茶叶的优劣好坏,也用一种情趣、情调在其中。品茶对气氛氛围要求很高,品茶论道心情差异不同,也客观上影响品茶的滋味和味道。现在,流行最广泛的饮茶风俗和方式就是“功夫茶”和“盖碗茶”。“功夫茶”最早是潮汕地区的饮茶风俗,是一种融精神、礼仪、泡茶技艺、品评品质为一体的茶艺文化。
云南独有的世居民族有怎样的茶礼茶俗?
中国是种茶最早、制茶最精、饮茶最多的国家,是茶文化的故乡。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云南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在云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往往是象征人情和美的信物。据史料记载,西周武王伐纣,云南濮人将茶叶作为贡品敬献给周武王,便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贡茶。
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酷爱饮茶,多姿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形成了中国最大的茶文化宝库。茶之品饮,因人、因时、因事而不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亦有不同的饮茶习俗。茶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淀积了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为任何国家和地区所不及。云南少数民族都是以茶喻礼,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悠悠一碗茶汤,倒映出云南少数民族的“厚礼”茶俗。
以茶待客,用茶代酒,历来是云南各族人民的传统礼俗。白族“三道茶”是一道非常闻名的待客茶。此茶由普洱茶乡所产之茶冲泡而出,“一苦二甜三回味”,寓意人生先苦后甜,值得回味。用于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亲友造访,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富有趣味性的一种饮茶方式。哈尼族的土锅茶又称待客茶,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法。
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待土锅内的水烧开沸腾后,再放入新鲜老茶叶,要不断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饮用,待茶煮好后,将茶倒人竹茶盅内敬客。茶汤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使人有饮一次而终生难忘之感,饮后能助消化,解油腻除宿食。傣族的竹筒香茶别具风味,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竹筒香茶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
傣语叫“腊跺”。拉祜族也饮用,拉祜语叫“瓦结那”。酥油茶也是藏族、纳西族同胞款待客人的礼茶。喝酥油茶是很讲究礼节的,大凡宾客上门入座后,主妇会立即奉上糌耙,随后再分别递上一只茶碗,主妇很有礼貌地按辈分大小,先长后幼,向宾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热情地邀请大家用茶。这时,主人与客人一边喝酥油茶,一边吃糌耙。
客人一般每喝一碗茶,都要留下少许,这被看作是对主妇打茶手艺不凡的一种赞许,这时主妇早已心领神会,又来斟满,如此二三巡后,客人觉得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许茶汤有礼貌地泼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喝饱了,主妇也就不再劝喝了。布朗族人还采用土罐茶招待宾客。这种土罐茶是将晒青毛茶放入一个小土罐中,在火塘边慢慢烘烤,并不停地抖动,使茶叶能均匀受热。
待罐内的茶叶散发出阵阵香味时,再注入开水,稍煮片刻即可倒出饮用。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礼仪活动中,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傣族的茶俗主要是竹筒茶,在景洪的那乡还有吃茶的习惯,这是一种婚俗的表现,在婚礼中可以体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恋爱也使用。女方看中哪个男孩,便作茶水泡饭给他吃,如果男方认可女方,便将饭吃掉,这是茶艺在婚俗中的表现。而拉祜族人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时,必须带上一包茶叶、两只茶罐及两套茶具。女方家长以男方送来的"求婚茶"质量的优劣,作为了解男方劳动本领高低的主要依据。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男方派一对夫妇接亲,女方则派一对夫妇送亲。女方父母给女儿的嫁妆中有茶树、竹篷、铁锅、红布、公鸡、母鸡等。不管穷富人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茶树是必不能少的。居住在苍山脚下的白族同胞,从订婚到结婚这段时间,他们都必须以茶代礼,而且在举行婚礼的那天,对前来闹洞房的人,新郎新娘都得一一敬上三道茶。
三道茶献罢,方可闹房,否则会被人视为不受欢迎而使婚礼不欢而散。把茶文化和婚俗结合起来的还有布朗族。他们往往在聘礼中放入一筒筒的酸茶,姑娘陪嫁品中也有酸茶。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在各种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云南这个茶树王国境内,最频繁的祭祀仪式,则自然是茶祭仪式,诸如图腾崇拜的祭祀,祖先崇拜的祭祀,此外,更有对诸神的祭祀,如天神、地神、日神、月神、山神、水神、风神、雨神、谷神、社神等等,对所有这些神灵皆须定期或者不走期的施以茶祭这种礼仪。
澜沧布朗族有祭茶祖先的习俗,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有记载,布朗族祖先叭岩冷率领布朗族种植茶叶,他是世界茶文化史上一位留有遗迹,有据可考的种茶始祖。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区有祭祀茶树的习俗。每年夏历正月间进行,由各家男性家长于清早带公鸡一只到茶树下宰杀,拔下鸡毛连血贴在树干上,边贴边说一些吉利话,期望茶树好收成。
崩龙族崇拜茶叶,他们的叙事诗《始祖的传说——达古达楞格莱标》,想象人类和地上万物的始祖是茶叶:“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叶是万物的始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叶的精灵化身。”“茶叶是崩龙命脉,有崩龙的地方就有茶山,各个民族都喝茶,喝着茶水莫把祖宗忘。”崩龙祭拜天地众神,都离不开茶叶,成了崩龙族一个重要的风俗习惯。
每年农历7月23相传是诸葛孔明的诞辰,这天,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和其他古茶区的少数民族人民都会不约而同的举行茶祖会,祭祀茶祖孔明。人们聚集在一起感谢天地,对未来祈福,夜晚还要燃放孔明灯。哈尼族认为龙神是最大的保护神,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为最隆重。农历一月,各村寨都聚集在龙树林中杀猪祭祀,并供献酒、茶、饭、花、果等,祈求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礼要献“五供品”,茶是其中之一。
在不同民族的佛教文化中,茶也作为“礼意”和“敬意”的承载者,形成了具有佛教特色的茶文化。在思普区的汉传大乘佛教中,有用“莫茶”表示对客人的无尚崇敬和尊重;以茶敬施主、香客及游览者,沿袭着中国人民传统的客来敬茶的习俗,用“寺院茶”表示对来者的敬意。在滇西北迪庆及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中,藏传佛教徒不仅用茶自饮、待客、供奉佛祖,而且举行茶会。
茶之所以能与当地的佛教结合得很紧,其原因在于茶有利于清神、益脑和修身养性,茶又能解毒、去烦、解闷,并能舒通经络,特别有益于佛家禅定,这使佛教对茶的态度十分重视,使普洱茶融人了宗教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礼仪的佛教茶文化,通过茶最终表达出了佛家“明心见性”的道德观。云南茶俗的“礼”体现在各民族的风俗中,在那永不熄灭的火塘边、驿道、马帮歇脚的篝火旁、山间清澈如许的溪泉畔,处处飘荡着特有的茶香。
送茶礼的人群都是什么人群?大家都送什么茶呢?
简单的说,送茶的人一般都是送给辈分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比如:长辈、老师和上级等。但也有送给同事,好友,爱好相同或投其所好的朋友。送茶,送的是文化。多体现在佛、道、医、儒、武和休闲燕语及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的范围中。”上至宫廷雅室,亦或草庐柴舍”雅俗同鉴: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茶品……这种送茶的人属于有文化内涵的人。
茶,傲而不亢,谦而不卑。暖而不燥,寒而不阴。一种茶叶一世情,有的人一生只喝一种茶,体现的是执着偏爱的乐趣和情怀……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便可以送茶了,恭喜提拔可送大红袍,送长辈铁观音,花茶等。如果纯粹是为了拍马屁,迎奉附庸风雅的上司,那就送精美包装的高档茶叶,什么贵买什么:只当是送了金子也可以……:这样送茶的人,往往属于为了一己之私的朋友:但收效很高:记住千万不要送黑茶和白茶……你懂的。
说起送礼都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领导很懂茶,术业有专攻,现在社会分工分类很细化,你的领导在你所在的行业也许是专业,但是在另外一个行业也许是小白。就像我在头条回答问题,有关于茶叶方面的都衡量衡量多少能回答一点,除了茶叶以外的问题一般只看别人的,因为茶叶我喝了几十年,经营接触了二十年多少知道一些行内的事情。
那领导的特点是什么,专业先放一边,剩下的就是年龄和见识了,领导都比较刚愎自用,因为受尊敬的时候多了,领导需要权威也需要面子。所以说送领导茶叶最好的就是投其所好,假如领导说喝惯龙井碧螺春这些嫩茶的,送黑茶普洱就是收下了也在交流吃灰尘,反过来领导是喝惯大红袍的,送他嫩茶还回教训你一顿不懂茶,领导有权就是任性。
领导不一定懂茶,但是领导一定见识不凡,所以能知道爱好是最好,不知道爱好就只能挑名气大的了,出产小众茶的地方小众茶是首选,这样谁都有点底,没有小众茶的就大众熟知的茶种,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挑包装漂亮的,尤其是印上自制的手工的,说白了就是忽悠来忽悠去的事情。对于送礼的人来说呢,一些外路茶倒是可以选择的,包装一样,里面包的大致能通过去就好了,说句行内的话,真的正宗产地买的到吗?以央视曝光的牛栏坑来说,一共几十亩地,一两千斤产量,这么多企业茶农品牌在卖,能找出一个真货吗?说不定茶叶还没有做好,已经预定走了,我在杭州茶企见着客户等锅里的茶叶包装见多了。
最好说一点如何判断领导懂不懂茶的关键,看领导平常聊天交流对茶的认识,我个人在经营交流中经验,一个开口聊普洱黑茶武夷这类神茶,基本上是茶叶中的白痴了,就是包一堆大便给他都能忽悠过关的,还记得那些笑话吗?去藏区旅游,看见牧民晒得牛粪饼,偷回来当成真正的普洱泡了大半年,蒙古人回家邮寄当花肥的牛粪压块快递比较方便,结果在办公室给同事当茶砖打开泡了,因为那外形那口味真差不多。
现在的蒙古人(游牧民族出身)还喝茶叶吗?主要喝些什么茶?
作为一个内蒙人,这个问题所提到的茶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当地无论是汉族还是蒙族,无论是城市的还是牧区的,奶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饮品。身在牧区的蒙族,他们除非从牧区出来,到了一个没有奶茶的地方,否则他们只喝奶茶。而内蒙古的奶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茶叶、水和牛奶。图中的茶叶就是我们熬奶茶经常用到的砖茶,大多都是普洱茶。
另一张图就是熬好的奶茶了。对于我们当地人来说,奶茶是我们脱离不了的饮食成分,很多人离家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纯正的内蒙奶茶。所以这也催生出了另一种食品“奶茶粉”,轻小便携、速溶香醇,每次我们出门都会带上一大包,这样也就解决了我们对奶茶的依赖。更上讲究的奶茶里还会加入奶皮子、奶觉克、奶豆腐、炒米、黄油、干肉等众多食材,充分满足你的味蕾,光想想都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