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祖先的发展历程满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个原始的渔猎部落。在我国,在传统文化里,对人的一些年岁是有代指的,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当然,抽烟和喝酒都是一种不良嗜好,对身体没什么好处(特别是抽烟),我们也都听到或者见到过,不少抽烟和喝酒的人,身体很健康,甚至特别长寿。

茶寿之年是多少岁?

茶寿之年指的是一百零八岁。这主要是以茶字拆加而得。茶字草花头上作两个十,是二十,中间人字作八计,下面木字再拆分是十八,八与十八写一起就可读成八十八,二十加八十八就是一百零八了,所以说,茶寿是特指一百零八岁。在我国,在传统文化里,对人的一些年岁是有代指的,如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说而立不惑之年就是指三十四十岁,才弱冠,就是指仅二十岁。

在代称年岁时,有人喜文雅,不直称多数,如有几个特殊岁数,77岁称喜寿,原因是大草七七如大草之喜;88岁是米寿,就是因为“米”字拆分开来就是八十八;99岁称白寿,是因为白字上加一横,是百字,百岁减一是99。在寿文化里,六十甲子不满不称寿,人满六十方称寿,六十是有寿。寿分初寿,中寿,长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长寿。

满族的发源地是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

做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满族,其民族史漫长而丰富,满族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汉民族亦步亦趋、与汉人如影相随的民族。虽然“满族”这一称呼出现的比较晚,但它的前身却源远流长,刻尽历史沧桑。满族人的发源地准确的说,关于满族的发源地有中西两种观点:中国考古学家认为是长白山与黑龙江之间,故称为白山黑水;而部分外国历史学家则认为是黑龙江下游,现属俄罗斯远东省份的森林山地。

前者较后者笼统,而两者又都没有超出白山黑水的范畴。满族人祖先的发展历程满族人的祖先叫做靺鞨,是一个原始的渔猎部落。靺鞨在先秦的时候称为“肃慎”,刘汉至曹魏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自称“勿吉”。隋唐之前,勿吉化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黑水、白山七大部落。隋朝时正式更名“靺鞨”。唐帝国的光芒点亮了世界,也吸引了深山老林人的目光,一部分靺鞨人成为了唐朝忠实的学徒。

其实,最终只有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人从落后封闭走向开化,跨出森林,来到平原,接受文明的洗礼。然而,粟末靺鞨与黑水靺鞨的崛起,却先后经历了200余年的时间差。唐高宗时期,大将李勣灭高句丽,内迁20万民众,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之后,臣服高句丽的白山靺鞨归顺唐朝;伯咄部与安车骨部化整为零,鸟兽散尽;粟末靺鞨则迁剧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黑水靺鞨继续在北部丛林中摸索和挣扎。

(粟末靺鞨)渤海国——东亚文明记忆中的海东盛国,满族人祖先辉煌的第一章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表示归顺唐朝,并送次子大武艺入唐充当人质,玄宗皇帝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随后,一个名叫渤海的国家在白山黑水间冉冉升起,其光芒也在东北亚闪耀了整整200年。渤海国在大仁秀时期(817~830)达到鼎盛,成为闻名于世的“海东盛国”。

公元926年,渤海国被契丹征服,并沦为其附庸。此后,渤海国大量王室成员迁徙到朝鲜半岛,成为高句丽及新罗国民的一部分。黑水靺鞨的崛起,离满族人魂牵梦萦的大金出于对粟末靺鞨的羡慕,那个在北部丛林中摸爬滚打的黑水靺鞨蠢蠢欲动。五代十国时期,他们将名字改为“女真”,寓意“东方之鹰。辽国显然不会给这只鹰展翅高飞的机会,他们把实力较强的女真人编入直接管辖的户籍,迁到辽阳府以南,与汉、契丹杂居,被称为“熟女真;而生活在辉发江一带的女真与辽有着半羁縻关系,被称为“半生不熟女真”;仍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以渔猎为生者称为“生女真”。

辽圣宗耶律宗真继位后,为避自己“宗真”名讳,将女真人的“两只脚”去掉,改称“女直人”。屈服只是一个过程,英雄总会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1113年,女真完颜部的一名名叫完颜阿骨打的年轻人被推荐为都勃极烈。从此,这个部落联盟首领举起了抗辽大旗。1115年,阿骨打灭辽建金,一个喻意唯金不腐,万世不朽的国家诞生。

随着金国的建立,施政大纲也随之出台。在政治上,推行勃极烈制:皇帝称都勃极烈,其次称谙(尊贵)勃极烈、国论(贵)勃极烈、忽鲁(总帅)勃极烈。军事上,实行猛安谋克制: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谋克首为百户长,猛安首领为千户长,各户壮丁平时务农,战时出征。文化上,将汉人正楷和女真言语杂糅在一起,创造了“女真大字”。

(女真文字)而综上三种制度在二十年后就逐渐趋于废止。从三世皇帝金熙宗开始,到六世金章宗的近百年和平岁月中,金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汉化改革浪潮。在朝廷废“勃极烈制”,建中央集权体制;在地方压缩“猛克安制”适用范围,设立路、府、州、县地方行政机构;在人才选拔上,采用科举制度,教授儒家经典,大量汉人、契丹人、渤海人被授予官职;在法律上,参阅唐宋法律体系,出台了《皇统制》;为加对南部强疆域控制,金国又将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到中都燕京。

蒙古兴起,金国灭亡,元朝灭亡,明朝兴起。明朝后期,女真人经历一个轮回,再度兴起,满族人成为历史的句号。蒙古灭金后,被打散的女真人辗转返回白山黑水之间。退居东北的女真人像被泡透的茶叶一样沉入杯底,一时变得规行矩步,大气不出。元朝在东北设置了五万户府、东征元帅府,严密的监视着女真人的一举一动。明朝在女真人的地盘上设置了300多个卫、所,并设立了奴儿干司,把女真人分成海西、建州、野人,三大部落予以分化管理。

海西以居于日本海和鄂霍茨克海以西而得名,建州以居于建州境内得名,野人又称东海女真,因靠近东海得名。有时候,倒下并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在为重新站立积蓄力量。万历末期,一位名叫努尔哈赤的女真人走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出身于贵族世家,从他的六世祖开始就世袭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一职。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幼年丧母,15岁时与弟弟被继母挤兑出家门,投奔到外祖父门下。

不久,外祖父与父亲被辽东总兵李成梁误杀,努尔哈赤兄弟侥幸活命,沦为书童。后来,努尔哈赤到辽东都司“讨要公道”,李成梁出于理亏,给了努尔哈赤许多好处:敕书30道、马30匹、准其收葬祖父与父亲尸体,封其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从此,努尔哈赤算是有了起家资本,对明朝阳奉阴违、韬光养晦,对内统一女真各部。最终,除叶赫部,其余如海西、建州、东海各部全部听命于努尔哈赤。

从此,女真人如一只伸展五指的手掌,并拢为一个有力的拳头。1599年,努尔哈赤重新创立了女真文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又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壮丁被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之中,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一个全民皆兵的组织体系刻入史册。

1616年正月初一,58岁的努尔哈赤称大英明汗,建号大金国(史称后金),定年号为天命。后来,他对称明朝为“南朝”,开始与明朝公然挑衅。1618年,努尔哈赤誓师伐明。1619年,萨尔浒一战歼灭明朝10万精锐。从此,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席卷辽东。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13万大军进攻宁远,原本以为荡平东北指日可待,不曾想宁远城下损兵折将,自己也身负重伤,宁远守将袁崇焕让他人生旅程如恶梦般结束。

努尔哈赤死后,八子皇太极继位。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次年四月二十一日,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国号为大清。1641年,清军与明军在松锦展开激战。明军损失殆尽,蓟辽总督洪承畴投降,清朝逐鹿中原已成水到渠成之势。1644年五月二日,清军进入梦寐以求的紫禁城,开启统治中国267年的历史序幕。

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的人,能活得更久吗?

这个不一定。当然,抽烟和喝酒都是一种不良嗜好,对身体没什么好处(特别是抽烟),但是我们也都听到或者见到过,不少抽烟和喝酒的人,身体还很健康,甚至还特别长寿。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据我的认识,一是每个人由于体质不同,身体抵抗力(或者说免疫力)很强,可以抗衡烟酒以及一些病毒的侵蚀和危害;二是生活方式和心态不同。

比如某人虽然抽烟喝酒,但他心胸开阔,乐观豁达,又勤于锻炼,烟酒对身体的副作用足以被这些正能量所挟制,没有爆发机会;三是如果长期生活在无污染、原生态的田野山乡,空气鲜,水质净,身体各部机能自然活力长久,在这里生活的老人,即便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也很少得病,甚至还能长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一旦某些疾病禁忌抽烟喝酒,那就一定要谨遵医嘱,及时戒除这些不良嗜好。

钱谦益到底是大汉奸还是地下党?如何客观评价他?

钱谦益生活在“天崩地裂”的明清易代之际,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他在文、史、诗上的成就很高,黄宗羲在诗中称他:“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世与谁传?”,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有东林党魁、文坛祭酒的桂冠。然而,他的志向所在却是在官场,虽然一心想入阁为相,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始厄于党祸,再厄于阁讼,三厄于刊章”,后来明朝灭亡,他投降仕清,遭至一片骂名,虽然晚年心有所愧,积极从事和支持反清运动,却难掩其失节的污点。

清朝的潘耒在《从亡客问》评价他道:“牧斋虽大节有亏。然其学问之宏博,考据之精详,亦岂易及?安得以人废言?”算是比较确切公允的评论。钱谦益出身于世宦家庭,他17岁时考中秀才,24岁时又中举人,明朝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得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然而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钱世扬去世,按照惯例,他不得不回籍丁忧,三年丧期过后,他本应回朝补官,但当时的朝政由宦官把持,他因与东林党关系密切,长期得不到补官,只能赋闲在家,寄情山水十一年之久。

直到万历四十八年神宗驾崩,39岁的钱谦益才得以重新反朝,替补原职。补官的第二年,钱谦益前往浙江任乡试正考官,却因钱千秋关节案失察而被罚夺俸三个月,之后他告病回家。天启四年(1624),东林党重新执政,43岁的钱谦益,以太子谕德兼翰林院编修充经筵日讲官,再回朝堂,一年后又因阉党反扑,他被削籍回家。到了崇祯元年(1628),随着阉党魏忠贤等的伏诛,47岁的钱谦益东山再起,进入阁臣名单,参加枚卜大典,后来温体仁、周延儒以浙闱旧事攻击他,导致到歉意被整出局,削职听勘。

此后他闲居家乡,以文会友,成为名满天下的东林魁党。纵观钱谦益的政治生涯,从他中进士,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长达35年的时间里,政治上三起三落,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5年,5年时间里他宦海浮沉,屡经顿挫,在勾心斗角,你来我往的政治斗争中,钱谦益左支右绌,穷于应付,可以看出他并无政治手腕。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明朝灭亡,钱谦益作为明朝遗老拥立南明王朝,为了登上相位,他不惜谄事马士英、阮大铖。

顺治二年五月中旬,豫亲王多铎进兵南京,钱谦益以南明礼部尚书的身份率领文武百官前往郊外举行迎降仪式。《贰臣传》对此记载道:“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多铎定江南,谦益迎降,寻至经候用。”受降后的钱谦益被授予秘书院学士兼礼部右侍郎,充修《明史》副总裁的闲职。投清入仕不得重用的钱谦益,很快便告病还乡,回到江南后,遭到世人的讥讽和谩骂,后来因为从事和支持反清运动,两次被清廷逮捕入狱。

《论语》中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纵观钱谦益的一生,在“小德”上,文学成就上,他是明末清初“领袖两朝”的杰出人物,主宰明末诗坛几十年,为清初诗坛开一代新风,他的文学著作《牧斋初学集》,《牧斋有学集》,《投笔集》等对后世影响深远;“大德”上却因为谄事南明王朝的阮大铖和马士英,又迎降清军,致使大节有失,晚节不保,惨遭一世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