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谢谢邀请!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下关比大益茶文化历史更久远之说?如果从下关茶厂成立的时间上来看,它比勐海要晚1年,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而下关茶厂成立于1941年,如果以前身“永昌祥”商号确实要比勐海的张堂阶早4年,一个是1908年,一个是1912年。
普洱茶一般多少钱一饼靠谱?
我只是说我个人对普洱茶的看法,希望不要有人对号入座。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北方人,我对普洱茶一直是有偏见的。虽然从小喝的最多的茶就是茶叶末。后来整体经济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茉莉花茶、所谓的碧螺春,又成为了我这样北方人能喝到的最多的茶。显然在部分人眼中我这样的北方人根本没资格评判茶的好坏。其实我以前也这么认为。
直到小罐茶的问世,我才明白其实中国人会喝茶的、懂喝茶的,没有多少。一个扯淡的噱头,再给你制定个标准。自然有跟风吃屁的去追捧。其实在普洱茶大火之前,铁观音因为黄宏和宋丹丹的一个小品,成为了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人的追捧。铁观音从风韵十足到难以入口。就是茶叶过度追求利益的发展历程。这个好喝不好喝其实不是别人告诉你的,是你自己感受到的。
后来普洱茶异军突起,成为了千家万户都会提及的一种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候的普洱打着女人喝了减肥;老人喝了降压;男人喝了壮阳…及滋补养身治病于一身的一代神茶。我大概猜一下啊,这里面肯定有湾湾参与炒作。直到今天我喝熟普还总是能喝到一股臭抹布的味道。但是碍于我们北方并不能买到很物美价廉的口粮茶,大部分情况下我本人喝茶都是凑乎能喝就行。
这就说个插曲,北京真是人杰地灵,什么地方人都有。曾经我有个90后同事。从小跟北京长大。老家河南信阳何家寨的。那会小朋友也就二十出头,我天天喝茶。小朋友也就开始跟着我喝。有一次小朋友让他姥爷从老家寄了一斤茶叶过来。告诉我这是他姥爷跟隔壁种茶的邻居买的,800一斤。小朋友还表示800一斤真的很贵。其实800的茶叶,扔马连道也就将就买个能喝绿茶。
但可是,小朋友他姥爷这800一斤的茶当时就给我镇住了。那个淳,那股茶香气能从嗓子眼一直流到胃里。后来我就懂了原产地800的茶和市场流通800的,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跑题了,说普洱。以前我喝普洱时候就只有一种熟普。那时候也没什么厂茶,除了总觉得有抹布味。后来听别人扯什么销法沱,还专门弄了几个十年的沱,我了个去。
真是让人不想再喝第二次。再后来什么大益的这个,那个挨个喝了个遍。真心的说一句,真的还不如喝板蓝根呢。后来接触生普,三五百的大雪山,七八百的布朗,还有大几千的冰岛。确实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说个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大几千300多克的冰岛,让人吹成那样。居然入口也是涩的。没有典型的茶香,我可以理解为风味独特。
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好问题。我敢打赌全国有70%以上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这里正好做一次基础科普。当然老茶客可以飘过,无视这个问题。一饼普洱茶装茶357克,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生产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作。简而言之,357克就是5斤(2499克无限接近2500克)的1/7。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提普洱饼茶,实际上就是五斤茶。
普通的一提普洱饼茶就是由七饼组成的;一般一箱普洱饼茶是6提,也就是30斤茶。这样非常方便计量。当然也有大箱的,但都是5斤的整倍数。为什么装七饼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一提茶的外包装有关系。外包装是由笋壳做的,包七饼茶刚好比较合适。看看吧,劳动人民是最聪明的!好吧,为了答题,把我一提茶扒开了?。不敢用网络图片,怕。
喝普洱生茶选大益还是中茶还是下关,有没有什么推荐?
接触普洱时间不太长,这三个品牌的茶都买了一些,简单说一下感受,大神轻喷大益,毋庸置疑的老大,茶叶除了贵点,没毛病,我买的大益基本就是他的熟茶,大益生普感觉性价比还要低中茶,现在平时常喝的中茶比较多,有个建国70周年纪念红印着实不错,茶气十足,生津回甘都不错,存了点,又陆续买了几款中茶其他的生茶,感觉喝着不错下关,甲坨,特沱都试过,在这个价位能买到的大厂茶,口感还可以的也就下关了,如果喜欢喝普洱,对价格又特别敏感的话就喝下关 以上的评价是基于我这个普洱小白两年的喝茶过程总结的,茶叶这东西个人感觉,大厂三五百块一饼左右的茶就可以了,没必要追求山头高价,自己不懂的话容易掉坑。
百年下关比大益茶文化历史更久远,为何有人说下关掉队?
谢谢邀请!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下关比大益茶文化历史更久远之说?如果从下关茶厂成立的时间上来看,它比勐海要晚1年,勐海茶厂成立于1940年,而下关茶厂成立于1941年,如果以前身“永昌祥”商号确实要比勐海的张堂阶早4年,一个是1908年,一个是1912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勐海人工种植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700年以前,如果从茶文化历史来看,勐海的历史应该比下关要久远得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在50年代至2000年代初,下关茶厂与勐海茶厂应该说是并驾齐驱,就是有差距,那也很少。在70年代至90年代,云南最牛X的茶厂应该与它们两家的关系都不大,就是凤庆茶厂。进入2000后后期,勐海茶厂逐渐拉开了与下关茶厂的差距,并且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勐海茶厂占有地理优势,云南名山、名寨茶大部分出自版纳地区,而下关茶厂所在区域并无特别出名的茶。
其二,从历史上看,有名的茶也是勐海茶厂出品的相对要多一些。其三,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上看,勐海茶厂就领先了下关茶厂不是一点半点的距离了。其四,从品牌的运营上看,也是勐海茶厂遥遥领先。尤其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靠流量的年代,明星靠炒,房子靠炒,就连一家小小的饭馆也要网红来炒。由此可见,从资本、品牌运作都弱一点的下关茶厂掉队就是一个不难理解的事了。
为什么在人们追求普洱茶各种山头的时候,仍有很多人喜爱下关大益低端货?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喜欢下关,大益这些品牌,问题其实很简单。我总结了一些,看看能否对号入座:1,质量说,大益下关属于普洱茶的领头军,属于普洱茶界的一线品牌,当然还有更多的一线品牌普洱茶隐藏在普洱茶界中,不便去透露,因为大益目前口碑不能与2001年同日而语茶人是知道的。但是人们在不懂茶的情况下,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品牌品牌效应还是有保障的,加上茶的价位是大众,因此靠谱成了一线品牌的基石。
2,口感说,大益下关的茶大多是拼配茶,在普洱茶界基本都是知晓的,其特点在于配方上,之前有很多的人认可的那些香气滋味后,价位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以该茶作为日常饮用,因此大益下关还是有市场的。3,投资说,普洱茶是有投资价值的,有些人是作为主要的,对于我来说,普洱茶的投资其实不是主要的,而一线品牌有些产品系列参与了投资期货,涉及到了回收,炒作机制,因此投资经济利益来说这部分来说,品牌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购买的,主要为了保值和升值,而我投资普洱茶主要是用于其他方面,不是用于保值与升值的。
我对茶的要求很高,通过《仁易说茶:2016老班章熟茶耐泡度极限虐待》,就知道我对茶的要求是有多高了。至于是不是古树树龄多少,找我你才能知道。4,技术工艺:作为品牌,拼配技术,工艺水平一般在速度,质量方面都会处于中高水平,当然好的茶仍然是通过手工做出来的,但由于靠天吃饭,时间是赶不上一线工厂水平的。5,设备:一线品牌厂家由于资金较为雄厚,因此普洱茶的设备也相对于小厂,手工来的先进,比如卫生条件,发酵房间,数字控制等等都较为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