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工艺厂只生产普通的商品壶。这些“化工壶、假紫砂、毒紫砂”的特点是什么呢?基于上述情况,可以总结出来这些紫砂作品的特点是:1、颜色过于浓重娇艳,不如纯正的紫砂矿烧成以后的发色自然舒适。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界定,被冠以“化工壶、假紫砂、毒紫砂”名字的作品是怎么回事了。
紫砂壶里什么是文革壶?
文革壶、顾名思义就是文革时期制作的这类题材的壶。文革壶“文革壶”是古玩商和收藏爱好者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宜兴紫砂工艺厂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的作为普通商品的紫砂壶。因为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宜兴生产紫砂陶的只有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家。所以“文革壶”所具有的特点,都与宜兴紫砂工艺厂在这期间的生产技术管理有关。
这在紫砂壶发展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当时国内风云变幻,“文革壶”的发展也呈现出多种风貌。一般以1972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661971年,时代的主旋律是破旧立新、否定传统。宜兴紫砂工艺厂只生产普通的商品壶。为了“配合当时的革命气氛,其中有些壶式的名称作了修改,如鱼化龙壶改名为鱼龙壶,龙蛋壶改名为蛋形壶,寿星壶改名为圆形壶,洋桶壶改名为直形壶。
洋桶壶有四种规格,改名为直形壶后,在前面加编号以示区别。1971年下半年,国家对工艺美术生产的政策有改变,号召工艺美术行业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思想指导下,为国家多生产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所以,紫砂壶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器形设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新的壶式不断出现。
此外还有一批“推陈出新”的壶式,如新石桃壶、井飘壶、芳泉壶、松竹梅壶、四方侧角壶、新莲贡壶、云玉壶、狮球壶、犀登壶汉君壶等。为出口日本还专门设计了横把井泉壶、横把友泉壶、横把香叶壶、横把螺丝壶、横把润泉壶、横把红鼓浪壶、横把段六方壶、横把红泥凹肩壶横把红泥桥丁壶,以及无把的桃叶玉带、段六方、竹节等各式茶具“文革壶”虽然档次低,但质量普遍较好,当时有一些名艺人如顾景舟、徐汉棠、高海庚等对传统壶式进行了整理,并设计出模具。
制坯虽还是由一般工人去完成,但也能保证工艺质量,没有粗制滥造的现象。此时还有很多壶出自名家之手。例如,已故的大师朱可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制作过近百把“矮竹苞”紫砂商品壶。“文革壶”上一般无作者印款。在1966—1971年间,出现了在壶底铃的长方形壶名款,如寿星壶改名为圆形壶后,底部盖有楷书“圆形壶”长方形印章;洋桶壶改名为直形壶后,底部盖有楷书“直形壶”长方形印章。
这一阶段的铭文装饰出现了毛主席诗词、语录、诗词意境画,字体“行中带草”,有的还有“毛体”的韵味,另外还有样板戏中人物、工农兵形象等,刻画认真,十分精美。同时其泥绘纹样也主要是工农兵形象、样板戏和毛主席诗词意境画,对形象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是重大政治问题,所以无论是厂方,还是绘制者都极为重视。因生产管理需要分清工序责任,“文革壶”有一段时期采用数字编号,壶底盖有诸如“H441786”的数字小方印。
在壶把下没有制壶人的名款。从1972年起至1982年,随着紫砂壶的外销,故在器底印“中国宜兴” 四个字。在这期间,有个别的艺人开始在壶底或壶把下钤上作者印款。据徐秀棠回忆,当年许成权制作金字塔壶,除壶底有“中国宜兴”四字方印外,还有“许成权制”方印一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古玩商炒作古旧宜兴紫砂壶和当代名家紫砂壶,很快就炒出了天价,形成了紫砂收藏热。
什么是紫砂目数,该怎么选?
作为一个紫砂从业者,对紫砂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希望紫砂文化不断发扬传承,因此我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和回答,如果不容易理解,请留言交流。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紫砂矿料?紫砂矿料主要由粉砂碎屑及胶结它的粘土矿物质组成,粉砂碎屑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含少量的黑白云母和长石,褐铁矿等,石英碎屑孤立地分布在胶结物中,成基底式结交。
胶结物为粘土矿物质,主要成分是高岭土,并含有一定量的水云母及赤铁矿等。紫砂矿料经过粉碎,筛分,提纯,陈腐,练泥,甚至调砂等工艺形成所谓的紫砂泥。紫砂的目数,是形容紫砂泥料的粗细的,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糙。在紫砂壶发展年代中,紫砂泥的目数在20目-100目,清朝早期为35目,清朝中期为55-60目,1958年以后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朱泥比较细腻,目数在80到100。
常规来说,40-60目的壶较多,尤其是60目,物理性、冷热急变性都在较好的控制范围内,既能表现出细腻之美,又有砂质的古朴感,通过养壶,无论是光泽度还是透气性都非常好的。壶友们最关心的是,这个目数的高低,会影响到紫砂壶的品质或者使用效果吗?业界普遍认为目数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到紫砂壶的质感呈现。目数越高的紫砂泥,越细,那做出来的紫砂壶,也一定是相对更细腻的,颗粒不会太过于粗大,如图中80目一定比40目更显细腻。
反之,目数低的紫砂泥,做出来的紫砂壶,一定相对颗粒更粗些,手感也不会那么细腻,紫砂的质感应该更突出。那么有些壶友认为目数和紫砂壶的透气性有关系?也许有,但影响不大。紫砂泥料的透气性是由紫砂矿料组成物质和从矿物到泥料演变的工艺决定。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不能说把紫砂泥料磨细了,它的气孔就会少了,或者把紫砂泥料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
在这里科普一下什么是双气孔结构?紫砂的气孔特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包裹在团聚周围的石英,粘土等单一矿物与团粒之间形成的链状气孔群。链状气孔群的成因,是原始团粒之间,单一矿物之间及团粒与单一矿物之间,在成型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及烧成时团粒,粘土发生收缩形成的空隙,只不过空隙已经细小,一般宽度在20微米以下,有的甚至小于10微米,延长度不等。
另一种气孔是团聚体内部形成的微细气孔,是团粒内部矿物之间在烧成过程中,因收缩不一致而形成许多的细微气孔,一般在1.3微米左右。这两种气孔便是紫砂特有的双气孔结构。因此壶友在选紫砂壶时,首先是自己希望入手的泥料和壶型,喜欢颗粒质感的,可以考虑目数低,喜欢壶细腻表面,可以考虑目数高的泥料。以上的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如何判断紫砂泥料是商品泥还是原矿泥?
紫砂泥如何辨别是否为原矿,从质地上看,紫砂泥的品级分类很多,变化大,正宗紫砂泥做的壶烧成后的表面会有小的黑色溶出点(俗称铁质)及在反光下见到小银星点(石英)这两特点。一是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当是一种黯淡自然的色泽,吸水率高,透气性强,并且"色不艳、质不腻",若是看到泥色非常艳丽明亮的壶就要多加小心分辨了。
现在很多不良商家为了弥补泥料的低端,会送去专门的打磨店加工。二是闻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刺鼻异味,或是泡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掉色之类,是掺杂了许多化工原料的紫砂,属化工紫砂壶,使用对人健康有危害。三是凭手感,纯紫砂壶目测颗粒感强,手感应舒坦自然,虽然有颗粒感但是仍会圆润,摸上去有豆沙的感觉,砂质感强。
通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亚光的感觉,像是饱经岁月的感觉。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四听声音,在干燥壶内注入开水,把耳朵贴近壶口听声音,好的紫砂因为透气性良好,会吸收水分发出沙哑的声音,听声一定不要把脸贴到紫砂壶体,不然小心烫伤,有人说紫砂壶不烫手,只是相对于其他材质来说导热慢。
这种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熟练准确的判断。紫砂原石底槽清上图为新壶断面与老壶断面的比较,二者都能看到石孔及砂,颗粒感强。紫砂壶秦权,颗粒感强五是开水煮烫,真正的原矿紫砂泥做的壶,颜色都是天然的,不添加任何的化工染料。如果把紫砂壶放到水里烫或者煮一下,壶的表面出现褪色,水的颜色也变了,那么这个壶的泥料是假的,最起码是加了其它化学物质的。
如何辨识“化工壶”、“假紫砂”与“毒紫砂”?
这个问题,尤其对新入门的壶友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初玩紫砂,还不太了解紫砂的各种特质,不好分辨,但市场确实充斥了各类良莠不齐的紫砂产品。分辨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真紫砂?材质:使用纯正的宜兴紫砂矿料工艺:使用传统紫砂成型模式(全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