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泡茶图片大全,汕头的功夫茶好不好喝
来源:网络 编辑:第一茶叶 时间:2025-01-27 11:50:40
本文目录一览
1,汕头的功夫茶好不好喝
2,谁有功夫茶整套茶具的相片
http://www.dqtea.com/mpcs1.asp?id=615这个网站的主页还可以找到别的茶具,都很全。
3,怎样泡功夫茶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zMjczMDI4.html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潮州人怎么泡功夫茶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冲,也全功尽废。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冲、盖沫、淋顶与低筛。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体程序概括为:“高冲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称“八步法”
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5,从功夫茶看潮州人的精神
潮汕功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汕功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汕功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潮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潮人把茶叶叫”茶米”, 可见"嗜茶若命"者的形象。由此可见潮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 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为著称。潮州功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州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功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功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诗人丘逢甲从日本回国后,潮州生活时作《潮州春思》诗六首,其中一首记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够潇洒···
潮汕功夫茶,品品知道
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鹪觜,来试潮山处女泉。”
6,冲泡潮汕工夫茶的技巧
还讲什么技巧。平时就是那样喝咯。记得喝前叫在坐的人喝,不要一个人在那里猛干。杯子里的茶水满了,可以倒掉一点,就算在别人家喝被看看了也没事。一般客人了,1冲是不喝的,洗杯,2冲喝。冲泡流程: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 六、熏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复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冲泡程式: 工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7,介绍一下功夫茶
功夫茶的喝法
功(工)夫茶何谓 "功夫"? 一指技艺, 二指时间, 三指感觉. 种茶制茶得下功夫, 泡茶冲茶要好功夫, 品茶饮茶得有闲工夫. 好功夫与闲工夫的组合, 使品饮功夫茶真正十分有趣.
第一有趣为功夫茶具的精巧. 先前用于烹泉候汤的红泥小火炉. 鹅翎小羽扇. 砂铫铜箸之类的器具, 如今已被电热壶方便煮水取而代之自不必说, 那一直沿用至今尚未出现更新替换的大如密柑、小似桔子的茶壶(潮洲人俗称 "冲罐". "苏罐"). 薄似蝉翼而洁白如玉的茶杯, 其独特的性能与用途, 令人叹绝. 那壶以紫砂泥壶为正宗. 有一人用, 二人用和三人以上用的区分. 书房里独饮, 用一人壶. 夫妇或兄弟对饮, 用二人壶. 客厅招待朋友, 用三人壶. 三人壶, 每次冲出茶汤不多不少正好三杯. 倘客人多, 也可换用大壶. 但更多的时候是三人为一批, 各轮一巡. 此时, 往往是欣赏冲茶功艺的时间, 多于饮茶品味的时间. 所以, 非有闲工夫, 断难坐得住. 那杯, 照例只得半个乒乓球大,以白瓷薄胎杯为常见. 底平口阔, 质薄如纸, 色洁如玉. 所谓 "不薄不能起香, 不洁不能衬色."原来, 功夫茶越烫越易出香, 杯子薄一烫就升温. 这也是冲功夫茶为什么每巡均要用滚烫的开水浇杯的缘故(不光是为了消毒卫生). 同时, 功夫茶一冲出来就要趁热品饮, 此时又要杯壁温度不要太高, 太高则会烫伤嘴唇, 而杯子愈薄杯壁散热愈快, 不烫嘴 .此所以越薄越好. 而功夫茶中的极品, 汤色浅, 透明度高, 只有洁白如玉的杯子方能欣赏其高雅的汤色. 壶求紫砂而杯用白瓷, 此为功夫茶具一绝, 十分有趣.
第二有趣为冲泡方法的考究. 一怕 "伤水", 二怕 "泡", 三怕 "破胆"四怕沥茶斟得高. "伤水"是指纳入茶壶的茶叶份量不足而注水太多, 通常应以刚刚淹过茶叶为宜. 否则, 茶汤浓度不够, 会品出水味, 俗称 "伤水". "伤水"则好茶尽废.同时, 沸水注入茶壶后约摸几十秒钟之后(首次时间可稍长一些)即要把茶汤倒出来, 否则, 时间一长就会把茶叶中一些影响香味的物质都溶解在茶汤里, 影响茶汤的口感和色泽,此为怕"泡". 而往壶里注水时应环绕壶嘴和壶边高冲, 切忌往壶心灌, 以免 "淋破茶胆"! 斟茶时,又要把壶嘴降低, 要临着茶杯飞快地反时钟方向轮番沥茶, 茶汤流成线时是 "关山巡城", 茶汤滴成点时是 "韩信点兵". "巡城"和 "点兵"是要把茶汤尽快沥出, 并在茶杯中分得均匀, 因为先沥出的茶淡, 后滴出的茶浓, 浓淡必须分得均匀, 方能使每一杯茶都完全一样. 沥茶怕斟得高, 高则茶汤注入杯子时会溅起泡沫, 影响茶汤的色泽感. 冲茶有这么多考究, 通常便要由座中的高手操作. 有高手司壶, 品茶自然美不胜收。
第三有趣, 是功夫茶喝惯了容易上瘾. 功夫茶的特点是闻起来香, 喝下去苦, 回过头甘. 苦尽甘来, 涩后回爽, 有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妙处. 因其回甘而有生津止渴之效果, 又因其喉底的清爽, 忍不住又勾起再喝一杯的欲望. 这种情形就是梁实秋先生所说的 "喝功夫茶如嚼橄榄, 舌根微涩, 数巡之后, 好象是越喝越渴, 欲罢不能." 潮洲人出差, 你问他有啥不习惯, 他准会说没功夫茶喝. 喝惯了功夫茶的人, 一天不喝便觉得难受. 所以, 茶瘾大的人出差通常都带上一套简化的功夫茶具, 以便随时随地只要是可以寻到刚烧的开水, 就喝上几杯.
第四有趣, 是有功夫茶喝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潮洲人. 这有二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喝功夫茶的大多为潮洲人. 因为潮洲人嗜饮功夫茶, 家家都与功夫茶结下不解之缘. 第二种情形是正在喝功夫茶的纵然不是潮洲人, 但路过而主动向功夫茶座靠拢的必定是潮洲人. 这第二种情形一般又会有二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潮洲人老乡观念比较重, 尤其是远离家乡, 一见功夫茶便会寻认老乡, 所以会主动靠拢. 另一种情况是潮洲人向来以功夫茶待客, 因而功夫茶通常会使潮洲人找到变陌生为亲热的话题, 可以借品茶而轻松地入座.
功夫茶的有趣, 须以品茶人肯大方地消遣掉个把小时的时间为垫底. 那种操作程序的繁琐与老半天方轮上一巡也就是那么一小口茶的饮法, 曾被人斥为 "浪费时间之道". 喝功夫茶费时间那是事实, 但毕竟是一种高品位的 "悠闲". 如果成天无所事事而只是喝茶, 那当是浪费时间. 若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或则出于商场交易官场交际老友喜聚新朋偶识, 饮茶不是功利便是人情. 但带有功利目的或人情交往的茶, 通常无法得到品茶的最高乐趣. 必须是座中有三二知己, 心中无多少俗念, 此时的品茶, 方可有 "芳香溢齿颊, 甘泽润喉吻, 神明凌霄汉, 思想驰古今" 的境界, 当其时, "得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尘梦", 那可是难得清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