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款字实际上是很虚的,并不能完全直接的代表这把壶的工艺水准,我们知道,宜兴有很多级别很高的制壶人,年龄很大了,手都抖了,他们的名望很高,做出的壶也更值钱,受市场追捧,因为实在太老了,做不了壶了,就会找一些徒子徒孙呢,或者优秀的年轻制壶人,段位比较低的,请他们来代工,然后在加上自己的名章再销售,这种代工现象在宜兴是很常见的,那有些人热衷于参赛拿奖,到处教人,有人做的壶送到博物馆里去,通过付款的方式让博物馆收藏,就诸如此类吧,有很多种方式,造成了名声很大,但不代表他做出的壶,有他名章他款式的就一定是好的。

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有哪些?

紫砂壶的世界很神奇,很多名家大师留下了很多经典不朽作品,在今天看来,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紫砂壶的经典款式总结起来,我觉得有下面几款,欢迎补充。最后我写了我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大家可以探讨。我先说款型,再说怎么挑选。之前的文章也有写到过,感兴趣可以去看。1.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2.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3.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4.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5.掇球壶  掇,摞起来的意思。掇球,摞起来的球。掇球壶以大、中、小三个球体重叠而成,壶身为大球,壶盖为中球, 壶钮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按黄金分割比例巧妙布局安排, 三个圆球均衡、和谐、对比、匀正,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和各种线形的有机结合,达到形体合理、珠圆玉润的完美性。6.秦权壶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龙之于中华文化,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先说这6款,我认为这些已经很经典了,平时选择我基本上都在这些里面选,而且每款都有名家代表作,还有别的款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探寻。

再说说我选壶的一些经验:它的重点核心,可以概括为 工,泥,形,款,功这么五个字。第一个字——工:它指的是这把壶的做工怎么样,行话讲,就是否“三山齐,两肩平”,意思就是,壶嘴儿,壶钮和壶柄,是否在一条线上,然后壶嘴的最高处,跟壶柄的最高处,是否在一条平衡线上,再看壶盖盖上之后是否严密,以及这把壶做的是否有瑕疵等等。

就涉及到了这个工字的时候,它指的很多项,我们只说简单的这几个。第二个字——泥:它指的是原料,常规来说,这个原料有好到坏,可以分成原矿泥,化工泥,调配泥,染料泥这四种。原矿泥是最好的,指的是丁蜀镇黄龙山青龙山一带,出的紫砂,行内人知道,这儿的矿封了很多年了,但是为什么市场上还有呢?最多的说法是制壶人一般讲他爸爸他爷爷他姥爷留下来的,这么多年卖壶,一直还没用完,那这种说法,你爱信不信,就怎么定了。

第二种就是调和泥,多种颜料调配在一起,通过这种调和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种颜色来,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第三种,就是经常被大家诟病的,我们俗称的叫化工泥。指的是我们人为地添加了一些矿物质,金属类的东西。曾经一度打击化工泥,最后不打击了,为什么呢?因为后来发现,这几乎是宜兴这个地方的一个传统,包括早期的很多大师,做出的那些壶,调出的那些泥,实际上都涉及到了金属矿物质的添加,因为从检测和使用来看的话,它对人体是无害的,尤其是这些物质的添加,可以更大的,丰富它的品种花色,我们知道紫砂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100到1150度左右,那我们平时泡茶呢,水温不过百度,所以即使它添加的物质,经过了煅烧,也不会在我们泡茶的时候,那么容易析出来,就即使有一些微量的有害物质,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

第四种泥叫染料泥。这个是要杜绝和打击的,很多人把这个染料泥跟化工泥混淆了概念,这个染料泥是指的一些来路不明的泥沙,添加了些色彩,有的干脆就是化工颜色,或者广告色之类的东西,这些染料泥有可能日常冲泡茶的时候析出来的,所以大家要把它识别出来,坚决打击,染料里做出的紫砂壶其实也好识别,一般这类壶,从外观来看,就是崭新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他未经养护就会色彩鲜亮妖艳,完全没有沙石类材质所应该具备的朴卓暗雅的感受。

第三个字——型:是指的这个壶的器型,也可以分成传统器型和现代器型,加起来至少也有两三百个壶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看大家的爱好了,如果你要把他们一一都认出来识别出来,也要几年的时间。第四个字——款:这个极其重要,支撑一把壶的价格,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款。目前市场来看,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款,也就是谁做的,制作这个人是否有名,他的学术,行业认证,它的资格,是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是工艺美术大师,又或者是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员,这些级别,就决定了,他全手工做出的起价是多少。

这个款字实际上是很虚的,并不能完全直接的代表这把壶的工艺水准,我们知道,宜兴有很多级别很高的制壶人,年龄很大了,手都抖了,他们的名望很高,做出的壶也更值钱,受市场追捧,但是因为实在太老了,做不了壶了,就会找一些徒子徒孙呢,或者优秀的年轻制壶人,段位比较低的,请他们来代工,然后在加上自己的名章再销售,这种代工现象在宜兴是很常见的,那还有些人热衷于参赛拿奖,到处教人,还有人做的壶送到博物馆里去,通过付款的方式让博物馆收藏,就诸如此类吧,有很多种方式,造成了名声很大,但不代表他做出的壶,有他名章他款式的就一定是好的。

那综上所述,款这个字,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毕竟你买的是壶,不是买的名望和级别。第五个字——功:它指的是功效功能,它跟你个人有关系。买壶的时候不要光看,一定要拿在手里,再比划几个冲泡茶的动作,最好在装满热水,用手端平,看它的重力配比是否均匀,居中。再变换几个角度,看是否顺手流畅,然后做出水这个动作,观察它的水柱,是否是又快又急,而且不拧巴着。

化工壶与真正的紫砂壶,究竟有什么区别?

2010年央视一个不专业的报道,从此在紫砂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化工壶",央视报道中称,紫砂原料中加入化工色素的紫砂壶称之为"化工壶",本人认为,这不是一种专业而科学的说法,在陶土中加入人工色素(应该叫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古已有之,在紫砂原料中加入氧化钴早就在清末民初就有记载,其实紫砂加入氧化钴调色还是从瓷器装饰上学来的,元末明初,景徳镇青花瓷发达,进口波斯钴蓝(苏离麻青)在坯体上装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宜兴紫砂加入氧化铁、氧化钴的历史还是比较晚的。陶土中加入适量的色素来调色是现代科技的进步,如果说加了色素的紫砂壶叫"化工壶"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吃的采用化学方法浸出的食用调和油叫"化工食用油",用了化肥的蔬菜大米叫"化学蔬菜",化工大米"了,央视是一个不专业的媒体,那几个记者也可能是文科出身的"科盲",他们的报道既不科学也不专业,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

下面我来科普一下加入人工色素的紫砂是怎么回事?另外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化工壶"。现在生产的紫砂壶的宜兴紫砂矿料中含有4%~13%不等的三氧化二铁,由于有的矿料含铁量低,烧出来的紫砂壶颜色就不鲜艳,放在你面前你肯定不会买,所以,在矿料中加入适量的三氧化物二铁来着色,再经过100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把该物质固化在胎土里了,在常温下根本无法析出,我们泡茶之水最高才100度,能够析出的铁离子根本微乎其微,再则,这种铁离子吃进肚里人体也无法吸收,对人体绝然无害,说这是"化工壶"对人体有害,那我们用了几千年的生铁锅不要害死多少人,现在有人鼓吹用生铁锅煮饭炒菜,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当然这种说法也欠科学依据。

同样,加氧化钴着色的墨绿泥紫砂壶,这种物质比较稳定,固化在胎中在常温中也难以析出。所以,加入金属氧化物来着色由来以久,本人认为,这不能称之为"化工壶",因为添加的比例非常小,一般都在千分之三到百分之五之间,象炒菜用的味精一样,添少了没作用,添多了影响外观太艳俗,过多对显色有不自然的感觉。但是,我一直提倡紫砂原料零添加,做纯正的紫砂壶,回归自然,做生态紫砂壶,用明针工艺来弥补紫砂壶表面肌理的不足。

只有纯正矿料的紫砂壶才有收藏意义。那么,市场中有没有"化工壶"呢?有!而且很多,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化工壶",我个人认为,是那些做旧在紫砂壶身上涂抹有机化学涂料化妆的就是"化工壶",这一点,我在上一条问答中已经说的很详细,大家可以参考。原矿紫砂壶请记住四条特征:一是壶身表面必须干净纯粹,二是表面哑光不刺眼,三是紫砂表面肌理自然,四是用鼻子闻一下,没有任何味道

茶壶是生活用器,文人为何这么喜欢紫砂壶

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好茶配好壶。就有明代李渔评壶“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固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喜爱紫砂壶而赞颂和收藏。一个事物的诞生有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看看紫砂壶起源和发展。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晓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器已经与茶与文人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为紫砂壶诞生提供沃土。

又明代正德年间书童龚春创制树樱壶,为紫砂壶鼻祖,龚春为阳羡进仕吴颐山的书童,耳濡目染和文学熏陶,想必也品茗。供春壶仿金沙寺旁银杏树树樱制作而成,赋予壶美感和文化气息,供春壶的诞生就与文化文人学士分不开。再到清代陈曼生更是把紫砂壶与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紧紧联系起来。陈曼生,酷爱紫砂壶,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是第一位在紫砂壶上铭刻作诗。

后来者清代瞿应绍,字子冶,书画家,他在杨鹏年所制石瓢壶上刻竹,后人称子冶石瓢,在当时已是千金难求。杨鹏年制汉瓦壶上洋洋洒洒刻着“放下屠刀否,心莲倾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紫砂壶自身带有文化气息,佛缘,岂有不受文人雅士佛教人士喜爱呢?悠悠几千载,文人自古多风流,描绘世态万千,展抒励志情怀,托寄闲情逸致,多离不开文学与书画,或字字珠玉,或精描细琢,得以绵绵无绝于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紫砂壶就是很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