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陶有上釉的产品,但称为建水紫陶的产品,是不上釉的,看上去比较亮是采用了建水紫陶特有的工艺“无釉磨光”,通常以沙石来打磨,或用鹅卵石来抛光。图为:陶人向逢春,其人其作其四,有人问,建水紫陶上面的画是不是画在表面的,会不会磨掉?答案是不仅不会磨掉,反而成了建水紫陶的最大魅力,使建水紫陶摆脱了凡俗匠气,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建水紫陶为什么这么贵?

建水紫陶作为一种传承了上百年的器具品类,同样如此,贵有贵的理由,贵有贵的底气。其一,泥料的独一无二。好多人讲,建水泥料本身收缩率大,易变形,易开裂,导致了成本的加大。任何东西都有损耗,只是多与少罢了,所以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唯一性,才能成就其可贵性。泥料到处都是,为什么形成建水紫陶的独此一地,这便是建水泥料千百传承下来的特殊性及唯一性。

图为:用于制作建水陶的泥料其二,有了泥料的唯一性,伴随而来的便是工艺的非凡性。建水紫陶的光亮如镜,源自它独特的无釉磨光工艺,而非上了釉。建水陶有上釉的产品,但称为建水紫陶的产品,是不上釉的,看上去比较亮是采用了建水紫陶特有的工艺“无釉磨光”,通常以沙石来打磨,或用鹅卵石来抛光。图为:建水陶器的打磨其三,工艺繁多、制作精细度高,全手工程度高。

细分工艺有72道,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每道工艺都是全手工完成的,如此复杂的分工,让建水紫陶的艺术造诣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如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这是中、南美洲地区影响最大的博览会,同时也是多国总统政要关注世界文化走向的窗口。图为:陶人向逢春,其人其作其四,有人问,建水紫陶上面的画是不是画在表面的,会不会磨掉?答案是不仅不会磨掉,反而成了建水紫陶的最大魅力,使建水紫陶摆脱了凡俗匠气,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

建水紫陶大部分作品都是与书画相结合,但摸上去很光滑,上面的字画是在泥坯的时候,就由书画家画上去,然后进行雕刻,再填上天然泥料后进行烧制、打磨等后期工艺,因此上面的字画不是在表面的东西,而是深深刻入,融为一体的,用上一辈子都不会被磨掉的。这也是建水紫陶的另一道神奇工艺——阴刻阳填。图为:建水陶制作工艺之一阴刻阳填其五,建水紫陶有着可持续的增值性潜力。

艺术品作为商品的第一属性是消费,购买艺术品本身是一种消费行为,只是这种商品比较特殊,消费了以后还有普通消费品不具备的特性,如保值、增值的功能。随着近代名家向逢春等的名作,逐渐被市场认可,让建水紫陶身价水涨船。而在2008年6月,将建水紫陶已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是拔高了建水紫陶的文化地位。

紫陶的陶泥是如何制作的?

其实百度一下这个回答就知道,建水紫陶的制泥工艺了,建水紫陶制作又叫做镇浆制泥,然而,很多朋友不知道,这短短的四个字,包含了复杂而费时的八道工序:取料、醒料、选料、配料、碎料、淘洗滤浆、滤泥、醒泥。虽然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但是为了更多的陶友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再次为大家作详细的介绍。一、取料取料是烧造建水紫陶的基础工作。

在传统的制作条件下,原料的出处与泥料配兑比例和成品品质有直接关系,因为,与砖红壤性红土共生的各色陶土原料外观质量和色泽并无明显区别,但品质成分却可能存在差异,陶土原料中硅、铝、铁、铬含量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导致陶品质量和呈色的变化。为保证陶品质量,有的艺人固定原料的出处,并坚持自己挖采,以挑选自己熟悉的优质土料。

当地人将未经处理过的陶土原料称“生泥”二、醒料生泥"含有一定水分,为中度湿润,须晒晾干燥至手捻为粉末状才能使用,否则,“生泥"不易捣碎,在淘洗滤浆过程中容易产生泥核。将低度湿润状态的"生泥"晒晾干燥的过程称为醒料。三、选料在块状的"生泥”中,含有少量的砂粒杂质,选用前必须将砂拉杂质挑拣干净方可使用。四、配料配料的比例凭经验因人因时因烧制要求而定。

取自不同地点的土料,品质成分不同;醒料时间长短,也会使土料中的硅、纳、钾等成分产生细微变化,改变土料性质。配料时要根据成品烧制要求,针对土料的不同特性确定配制比例。五、碎料为保证不同土料能充分调匀,碎料对必须将不同颜色的土料混放在一起同时捣碎。碎料要做到土粒均匀,最大颗粒一般不超过蚕豆粒大小,才能在淘洗滤浆过程中不产生泥核。

六、淘洗滤浆将碎土料倒入盛有水的大型容器中,容器中水与碎料的比例为三比一。碎土料倒入容器时应边倒边用木棒搅拌,切忌一次倒入而不能让土粒浸泡均匀。碎土自然浸泡五至六小时后,待土粒充分稀释没有泥核,然后作再次搅拌。搅拌的过程既是让土粒充分稀释的过程,也是让土料中不同物质成分充分调和相互融入的过程。待确认土粒充分稀释成为浆状,即可将浆料通过100至200目网筛滤入另外的容器中,浆料中的砂粒和杂质被过滤清除,只留下纯净的泥浆继续浸泡。

如此反复地浸泡、搅拌、过滤四至五次后,才完成建水紫陶泥料的淘洗滤浆过程。七、滤泥滤泥分两个步骤,一是让泥浆在密封状态下自然沉淀,先将淘洗后的泥浆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加盖,让其在密封状态下自然沉淀,沉淀过程中要不时地去除浸出的水分。经过自然沉淀的泥浆为糊状,水分约占30%左右,还不具备造型条件。滤泥的第一个步骤是将糊状的泥料倒入石膏制成的容器中滤除水分。

石膏容器的滤水性能极好,可将浆糊状泥料中20%的水分滤除。滤泥的过程要注意保证石膏容器干燥干净,以免石膏受湿脱落混入泥料内要用透气干净的东西遮盖好容器,不让其他杂质污染泥料。待泥料滤水至膏状时,即可小心取出,除去泥料表皮杂质,密封放置待用。八、醒泥刚制备好的泥料泥性较暴,当地人将刚制好的泥料称为“生泥”。

“生泥”中的水分和固体颗粒的分布仍然不均匀,比较活跃的颗粒元素变化会产生细微的结构变化,这样会降低泥料成型时的可塑性,若直接用来制坯,坯体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收缩不一致,容易导致陶坯分层、开裂或变形。陈腐能够消除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泥”经过陈腐后,泥料中的水分和颗粒会自然分布均匀,存在于泥料中的有机物通过发酵或腐烂会产生出腐殖酸,使泥料松软而增强可塑性和稳定性。

陈腐的过程称作“醒泥”。其方法是将生泥堆放在室内阴凉处,覆盖上滤布或塑料薄膜,滤布要保持水分,让生泥在密封状态下,处于阴凉恒温的条件自然陈腐,时间一般为3个月以上,而且时间愈长泥性越稳定。陈腐过的泥料柔软均匀,未经陈腐的则软硬不均,有经验的拉坯工经手便知。整个泥料制备过程费时费工,操作繁杂。要想保证陶器质量,就要在泥料制备时认真对待。

为什么坭兴陶茶壶的价格远远低于宜兴紫砂茶壶?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以其独一无二的陶土、神秘莫测的窖变和精颖别致的雕刻正引起收藏界的注意,就坭兴陶茶壶目前的市场价格来说,大约只有宜兴紫砂茶壶的十分之一。都是茶壶,咋差别就那么大呢?在笔者看来,无非是市场认知度的问题,一个人要出名或者成为网红,就离不开媒体。中华茶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茶具作为茶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获得知名度自然就离不开文人的投入和参与。

宜兴紫砂壶出现于北宋时期,盛行于明朝中叶以后,明清两朝得到空前发展,紫砂壶的文化特点是先由艺人把诗情画意刻画在紫砂陶上,之后,吸引了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在壶上作诗、作画、记事,推动了在紫砂壶上陶刻艺术的发展,加重了文化气息及艺术品位,形成了独特的文人风格,使紫砂壶的身价倍增,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说法。

地处西南边陲小镇的云南建水,由于被历代王朝作为获罪高官的流放地,那些朝廷要员都是饱读诗书之辈,他们把高层次的文化修养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带了进来,由于他们的参与,极大影响和造就了建水紫陶清新淡雅的文人风格,从而名声大振。同样,四川荣昌陶也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四川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九宫十八庙”就是最具潜力的古迹旅游资源。

钦州坭兴陶虽然也有文化的投入,如获得1915年国际巴拿金奖的黎家兄弟中黎昶昭的儿子黎启泰在一篇名为《黎昶春、黎昶昭与坭兴陶》的文章中写道:“昶春级书善画、精于雕刻,所制坭兴,绘上瓦当、钟鼎、山水人物、花卉、鸟兽、写上篆书、隶书文字,尽态极妍,堪称上品......”但由于不具备上述三种陶器的地理条件,又远离中原,除了本土文人以外,基本不为外人所知。

加上坭兴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因此在国内的知名度就比不上他们。随着自治区、钦州市加大对坭兴陶高品的文化投入,特别是2018年6月8日第一届钦州坭兴陶文化艺术节暨南向通道陶瓷博览会的举办,相信还没经过炒作的坭兴茶壶,凭其独特的材质,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价值一定能迸发出来。如果要收藏坭兴茶壶的话,一定要选出自大师级名家的作品,因为名家的作品是不会贬值的。

大师的精品壶都是手工制造,坭兴壶也有一些是半机器壶,要辩这别两种壶很简单,只要看壶底的印单,大师手工壶底部都有作者的名字,如果只有厂名,多半不是纯手工壶,这类壶不具备收藏价值,当然,拿来自己用也很不错的。还有一类情况,如果壶底有大师的名字,但多了“监制”两个字,如“李人帡监制”那说明不是大师亲手制作的陶壶,而是他弟子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