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下雨的时候鸟类会在哪里躲雨众所周知,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很少会看到鸟类在天空中飞翔,因为为了维持身体的温度,大部分鸟类一般都会去选择合适的地方避雨,那么它们究竟躲到哪里去了呢?其实主要有3个去处。总而言之,在下雨天避雨是鸟类的本能,因为不会避雨鸟类,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了,它们的基因也永远不会遗传下来,就此泯灭在时间中。

鸟累了可以睡在鸟窝,但是下雨了,它在哪里躲雨呢?

一位60多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鸟类的体温不能低于38.5度,一旦小于这个温度,鸟类就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大部分鸟窝都是开口朝天的,没有避雨的功能,一旦下雨鸟类的身体就会被淋湿,导致体温骤降,从而威胁生命。所以,每当下雨的时候,鸟类都会回到自己的“秘密基地”躲避雨水,那么鸟类究竟在哪里躲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关于鸟窝世界上一共有9020种鸟类,但每种鸟的窝都长得不一样,因为无论是什么鸟,筑巢对它们来说都是一件浩瀚的工程,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成功。比如灰喜鹊,虽然它们的窝很小,小到刚好只能坐进它一个屁股,但它们打造一次巢穴却需要取材600多次,包括树枝、树叶、羊毛等各种材料,十分繁琐。与之相比,麻雀的鸟窝就十分粗糙,因为它们喜欢在电表盒子里筑巢,而且窝里也乱七八糟,除此之外,白头翁的鸟窝也不大,但它们的鸟窝全部由细树枝编成,极其精巧。

而金雕的鸟窝却十分巨大,但制作的就有些粗糙了,和金雕差不多大的还有秃鹰,它们的鸟窝大约有5米长,就算是大象都能住下,十分惊人。值得一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鸟窝位于非洲草原,是由无数只厦鸟搭建而成的,据估算鸟窝的重量约为1800斤,整体厚度在2米左右,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鸟类聚集地。鸟窝的用途有哪些?通常情况下,鸟窝都是用干草、树枝、羽毛、口水搭建而成的,因此一旦下雨就会变湿,但不会积水,不过鸟类并不会像人类一样,一直在“家”中生活,甚至可以说人类对鸟窝的作用一直存在严重的误解,那么鸟窝真正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呢?1.鸟窝最大的作用就是繁殖鸟窝是刺激鸟类发情的关键,因为鸟类在建巢的时候可以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所以鸟窝一旦建成,它们就会加快繁殖的频率,这对鸟类来说极其重要。

此外,鸟类对温度的也要求远比其他动物高,而鸟窝正好可以起到减缓热量散失的作用,这样就能保证幼鸟一直生存在最适宜身体生长的温度中,而且在鸟蛋数量多的情况下,鸟窝还能让鸟蛋聚集在一起,防止四散滚落,这对一次孵卵数量较多的鸟类十分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鸟类的智商很一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在产卵后就会本能的孵卵,所以就算把鸟窝中的鸟蛋换成小石头,鸟类也会照孵不误,直到把它们的鸟窝破坏,才会停下孵卵的行为。

2.鸟类大部分时间并不在鸟窝中休息其实,鸟类只有在产卵和抚育后代的时候才需要鸟窝,因为鸟窝的作用是维护种族延续,保证血脉流传,所以除了照顾幼鸟外,成年鸟类并不在鸟窝中居住,而且一旦幼鸟能飞了,它们也就不需要鸟窝了。可以说鸟类无家,而且认窝不认蛋,平时连休息都不在鸟窝中,所以鸟窝并没有日常功用,一些鸟类比如信天翁,非繁殖期甚至可以5年不着陆,连睡觉都在天上飞,根本不需要鸟窝。

而且很多鸟类平时都是在树上或者草丛里休息的,它们的作息时间也和人类不一样,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外边飞来飞去,到处觅食,十分忙碌,只有在养育幼鸟的时候才会经常返回鸟窝中。3.鸟窝是躲避天敌的工具由于很多鸟类都把鸟窝建在极其隐蔽的地方,再加上一点伪装,所以成鸟在喂养幼鸟时很难被天敌发现,这样鸟窝就成了一个完美的躲避天敌的工具。

像老鹰这样的猛禽,还可以凭借超强的飞行能力,把鸟窝建在悬崖绝壁上,这样即使天敌发现它们的窝,也望尘莫及,根本无法对鸟窝产生实质上的伤害。另外,鸟类中还有像营冢鸟这样的伪装大师,它们喜欢在树林底下建巢,先用爪子抛出一个1.5米的大土坑,然后在铺上各种树叶,并将蛋埋于其中,最后留下一个小洞供自己出入,这样的鸟窝可以极大提高孵化后幼鸟的安全。

可见鸟窝的避敌功能是多么的强大,可以说鸟窝就是鸟类维系族群存亡最大的依仗,不过大部分鸟窝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避雨(家燕等除外)。那么,下雨的时候鸟类会在哪里躲雨众所周知,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很少会看到鸟类在天空中飞翔,因为为了维持身体的温度,大部分鸟类一般都会去选择合适的地方避雨,那么它们究竟躲到哪里去了呢?其实主要有3个去处。

1.鸟类会在树杈较多的地方避雨其实在野外,生存环境以人类的标准而言,是相当恶劣的,只有找到生存秘诀的动物,才会存活下去,从而确保种族延续,而鸟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浓密的羽毛,是保暖和飞行的关键,但是在遇强降雨的时候,就会浑身湿透,把羽毛连在一起,导致无法飞行,时间一长还会还会散失大量的热量,最终命丧黄泉。

所以一旦大雨来临,鸟类就会飞进森林中,在树杈比较多的地方避雨,当然它们也会寻找巨大的树叶来阻隔雨水,有时候还会飞到树干侧面,用爪子死死抓牢树干,利用树木的避风处,躲避雨水的侵袭。除此之外,一些格外害怕雨水的鸟类,还会躲在树木的树洞避雨,当然这种鸟类对大雨天的预测能力都很强,可以提前跑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危险。

2.鸟类会在石洞中躲雨我们都知道很多鸟类对天气情况十分敏感,可以通过本能预测出大致的天气情况,并及时的飞到树林里,但凡事都有例外,大雨还是会夺去一些鸟的生命,因为并不是每只鸟类都可以准确的避雨处。所以一些鸟类就会放弃飞入森林中,而是选择在山崖的石洞中避雨,毕竟石洞空间大,一次可以停留很多鸟类,而且石洞中的温度也比深林要好,比较适合生存。

而且,还有许多鸟类本身就喜欢把鸟窝建在山崖的石洞当中,它们会拾取一些树枝和泥土,搭建一个简易的巢穴,并且在这里建巢位置也很隐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一只小鸟要建造一个巢穴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即便这个巢穴很简单、很简陋,但依旧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取材才能够把鸟窝搭建好,所以我们在野外遇到鸟窝,千万要保护起来。

3.与人类比较亲近的鸟,会利用建筑物躲雨众所周知,像家燕、麻雀这种与人类比较亲近的鸟类,会利用人类的建筑物来建巢,它们会把鸟窝建在人类的屋檐、房子、空调出口甚至桥梁下面,因此它们的鸟窝是有顶棚的,这样就能具备很好的防雨作用。现在,随着都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人类的建筑物,对鸟而言就像山川河流一样平常,因此它们习惯性的利用都市建筑物来避雨,不过可惜的是,鸟类毕竟只是一种动物,它们很难分辨出建筑物的玻璃,使得许多鸟都因此付出了生命。

据动物专家统计:在大雨中因撞击大楼而死去的鸟,比不撞击大楼的鸟,死亡率高出50%,比例十分高,而且这个难题将一直存在下去,很难找到解决方法。总而言之,在下雨天避雨是鸟类的本能,因为不会避雨鸟类,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了,它们的基因也永远不会遗传下来,就此泯灭在时间中。有的鸟不怕雨淋,不需要躲雨其实,不同种类的鸟,对于雨水的耐受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老鹰这种猛禽,完全可以依靠强壮的体格克服风雨,只有在台风这种恶劣的天气时,它们才躲避到森林中。

另外,还有一些鸟类是完全不怕雨水的,比如鸬鹚、苍鹭这种依靠河流生活的水鸟,它们根本不需要避雨,而且雨下得大,它们越容易捕捉河中的鱼虾。因为这种鸟的身体中会分泌一种尾脂腺,这种腺体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能极大减轻雨水的侵袭,相当于自带雨衣,即使在雨中散步,也不会被淋湿透。除此之外,它们的羽毛还有极强的保温效果,可以极大的减少它们身体热量的消耗,使身体随时都可以正常运转,而且在下暴雨的时候,这些鸟类还会站得很近,可以相互温暖,减轻失温的危险。

西游记》里的“两界山”可能在什么地方?有何依据?

两界山原名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上降下来的一座山。唐太宗征西定国时,因此山地处大唐国土边界,故改名两界山。五行山为何突然变成两界山,原来隐藏了取经的一个秘密一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惹恼了玉帝,于是请来西天大神如来,用一个翻跟头的游戏就把孙悟空打下天界,五根刚吃完烤鸭的手指化为五行山,把猴子一关就是五百年。

但是五百年后,唐僧取经来到这里,赏金猎人刘伯钦却告诉他——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唐僧让他把自己快递过去,刘伯钦却说:“长老不知,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

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你自去罢。”五行山叫得好好的,为何改名两界山呢?如来随便一翻手掌,就变成了一座山,为何偏偏落在唐朝和鞑靼的中间地段?二其实,山名的改变,大有深意。之前为何叫五行山?是因为如来五根手指化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压住了孙悟空的心。(好多人误读成五指山,以为落在了海南,其实那是两个地方。

)在旧文《如来为何用观音六字真言压孙悟空五百年》一文中,蜗牛曾给大家分析过,五行山其实是压不住孙悟空的,关键是如来大大袖子里的那个帖子。而这个帖子也不是他原创,而是抄袭观音大士的。这“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 ”就是观音“六字真言”。六字真言最厉害之处,是能关闭六道生死之门。

“唵”为诸天之门,“嘛”为修罗之门,“呢”为人间之门,“叭”为畜生之门,“咪”为饿鬼之门,“吽”为地狱之门。五行皆困,六门皆关,孙悟空的法力自然被封印,他如何能逃得出五行山?但还有一个说法——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础,是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五行间相生相刻。而石猴本身也由五行构成,换句话说,他本身就是五行山的一部分,怎能参透玄机,自己逃得脱自己?就像苏轼老爷子告诉我们的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孙猴子一样,始终解不了自己的困局——心爱的人离开了自己,便感到天塌下来了,世界已了无生趣,不如去死。但在外人看来,这算什么屌事?天下男人女人多的是,若干年后,你肯定要感谢他(她)的不娶(嫁)之恩。某句话不小心得罪了领导,于是便惶惶不可终日,担心领导给自己穿小鞋,做事更加小心,没想到出错更多。

而体制外的朋友却一眼看穿问题:一心取悦领导反而令领导反感,只要干出成绩,即使这名领导不喜欢,也总有你的生存之地。……这些事并非说局外人比我们高明,而是他没有被我们的痛苦所困扰,站在山外看问题,才能轻松做出正确判断。就像我们看孙猴子,五行山并不是很高,重点是山顶上飘着的那张发黄帖子,只要他想办法揭掉帖子,就能逃出来。

但从他的视角看上去,五行山巍峨高耸,连山尖都看不到,比玉帝的灵宵殿还高,自己怎么能逃得出去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心压住了,事还没开始做,就认为自己做不到。三那么,唐僧取经来到这里,为何五行山就改成了两界山?其实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深深寓意。蜗牛说过,整本《西游记》藏满了隐喻,不懂的人,只看到奥特曼打小怪兽,真正读明白了,才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

就像五行山和两界山山名的改变,如果作者不写这一段,对取经故事来讲,根本没有一点影响。但在寓意来说,深度却千差万别。两界山,在唐朝传说中,是介于幽冥界与凡间之间的收费站,是通往鬼门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这边是生,那边是死!这个山名是谁改的呢?唐王。原著说“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好多人误以为是李世民讨伐西定国时,路过这时,看到这山名不爽,于是把它改了。

因此到处去翻西定国,但却找不到。正确的念法,应该是大唐王征西、定国。在唐朝历史上,就有薛丁山征西的故事。也就是说,唐王李世民取得皇位后,为了国家安定,做了一系列强边固防的动作,包括对五行山地界的划定。在这个时期,他派出了唐僧到西天取经。(历史上,玄奘法师也是这个时候偷渡出境前往天竺的。)作者为何要写改山名这一细节呢?联系一下前面故事就明白了:1、李世民刚从地府还魂回来,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2、唐僧刚报了大仇,他父亲死了十八年,还魂当上了大官;3、孙悟空500年刑期将满,也算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这两界山,代表着李世民、唐僧、孙悟空等人,从死走向新生,而不再是被自己的内心困惑找不到出路。而西天如来处,就是修行获得新生的地方。四从上面可看出,从五行山到两界山,看似是唐王改的,其实是在表达作者的一个思想。两界山,不仅唐朝与鞑靼、南赡部洲与西牛贺洲的地界划分点,更是生与死的分界点,人心两重境界的分界点!李世民由贬佛到信佛,唐僧从凡僧到圣僧,孙悟空呢?前后变化最大!在此之前,他大闹天宫,处处张扬个性,奉行的是强者为尊。

但过了此山之后,便在紧箍咒的约束下,明白了游戏规则:在西游世界生存,必须学会妥协,学会协调,学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在成为唐僧徒弟之前,对看不惯的,挥棒打他娘的,结果越打敌人越多;逃出五行山之后,逐渐明白,只有同流才能除污,只有感化才能让人信服。一根棍子可以打趴一个人,但赢得一群人的信任最终靠的还是主义和思想。

我们面对仇人的时候,恨不得上前给他两耳光,但你打了他不仅没报到仇,反而可能把自己弄进监狱。这种最爽的报仇手段,其实也是最低级的报仇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他的软肋,用规则内的手段名正言顺地审判他,这样,才能代表月亮消灭敌人,才能维护自身权益和宣扬正义。这就是高人常说的,不要用阴谋,要常用阳谋。孙悟空过了两界山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利用金池长老烧了观音的禅院,用大鹏灭了如来的威风,用各下界妖怪的秘密“团结”了各路神仙,就连太上老君也被他责问:金角银角下凡,你该担管教不严之罪!而老君赶忙给他解释撇清自己。

野猪一般在什么地方做窝?怎么在农村山上找到野猪的窝?

野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觉得猪是比较笨的,但是野猪确实是非常聪明。有时候人们想要抓住野猪,可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野猪肉也是非常美味的,比普通的家猪猪肉味道更加的香,所以以前在农村,很多人都会去野外捕抓野猪,再加上现在适合野猪生存的范围越来越小,导致野猪现在在农村地区,数量越来越少,而且已经成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野猪是一种游荡型的动物,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窝,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所以可能会有好几处长生的地方。只有在母猪怀孕待产的时候,野猪才可能找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固定场所安居下来,不过呆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等到猪崽可以走动的时候,它们就会成群结队的离开,四处寻找食物。而且野猪也是喜欢群居的动物,一般至少都在3~4头左右,多的话可能达到20多头一群。

所以以前的农民都非常痛恨野猪,因为有野猪经过的地方,庄家基本上都会被毁的非常的严重,即使没有被吃掉也会被踩踏,所以以前农民想尽各种方法防止自家的庄稼被野猪吃掉或者糟蹋掉。但是野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农民以前用各种方法想要吓跑野猪,第1次上当之后可能第2次他们就不会再上当。之所以说也就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就是因为他们选择活动的范围,居住的场所不会离人们的生存空间太远,基本上都是在人们活动的范围周边。

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在的地方,食物就会比较充沛。而野猪又是夜行动物,他们只有在晚上才会出来觅食。所以在农村经常一个晚上家里的菜地里面的菜或者西瓜地里面的西瓜,都会被野猪糟蹋很多。因此也猪窝一般都会离有人的地方比较近,他们会选择杂草比较多的地方打窝,这样有利于他们藏身。我们经常可以在山上看到一些比较干燥的杂草当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动,这其实就是野猪钻出来的。

1846年,被困雪山的美国唐纳大队究竟做了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总会经历一些绝望的事情,人们在绝望之中,会做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我想今天要讲述的这段真实历史故事,可以给你一些答案。若有兴趣,就跟随大狮的笔迹往下看:1846 年春天,一群约 90 人的车队,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春田市出发前往西部地区。当时的年代,美国居民喜欢迁移,他们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建立起农场。

自此后,这里的一切全部归自己的农场所有,甚至连大山、湖泊也可以归于自己的名下。这次迁徙的队伍也怀有这梦想,车队由唐纳兄弟——雅各布·唐纳和乔治·唐纳带领,因此被称为唐纳大队。原本,他们打算沿着一贯路线通往加州,这段旅程需时约半年,为了节省时间,雅各布·唐纳提出走比原定路线要短的新路线。就这样,他们改变了路线,然后浩浩荡荡的上路。

请记住,这次决定将带领这些人进入死亡地带,因此这条路线可以称为“死亡路线”。新路线走快捷方式横越犹他州,经过中间的大盐湖沙漠时,跟随队伍的大部分牲畜因饥饿而死,抵达内华达州后已几乎耗尽。这已经足够糟糕,但更糟糕的还在后面。1846年11月,这支迁徙队伍进入内华达山区,当他们抵达最后关卡内华达山脉时,一场俗称“菠萝快车”的飓风突然刮起,这场卷起暴风雪的将道路阻隔,到处一片白茫茫的积雪,车队被困于现今的唐纳湖(因唐纳大队而得名)。

经过多月来不停赶路,人人疲惫不堪,如今被暴雪封住道路,而食物也即将消耗殆尽,仅存的几匹马也因为暴风雪而不知所踪。为了获取食物,有队员自制了雪靴,冒险进入附近的森林寻找猎物。不但一无所获,还造成两人不慎跌入深不见底的雪坑而亡。没人再去冒险,他们吃掉能吃的所有东西来果腹,烧掉所有能烧的东西来取暖。被困第 8 天时,车队成员帕特里克多兰提议抽签,选出队员成为大家的粮食。

这一刻,“人性本恶”被充分发挥出来,没人拒绝这个提议。于是他们开始轮流抽签,结果提出抽签决议的帕特里克多兰自己抽中成为幸运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被杀。因为,没人愿意成为杀人犯。于是又有人提出抽签,来决定谁动手。接下来数天,帕特里克多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成了粮食。整个车队中除了两名美国印第安原住民领队没被分到一杯羹外,其他都以尸体来补充营养及体力。

他们怕会吃到自己的亲人,因此会安排每个人的食用对象。一直到被困后的第 14 天,唐纳大队终于再度出发。在 1847 年 1 月,他们再次缺乏粮食。随团的两名印第安领队意识到,他们很快便会成为粮食对象而率先逃走。此时,大队内所有人在走了这么多路后,因为脚受伤而脱掉鞋子,加上低温症等情况,而令到他们缺乏保暖衣物。

在欠缺粮食时,开始想再杀死一名自愿者成为大家的粮食。队伍中有两名要照顾小孩的母亲被免疫,在难以决定之际,队伍中的威廉·福斯特遇到之前逃走的两名印第安领队,随即二话不说把他们射杀。凭着最后的“粮食”,他们走到一个部落里面,居民为他们提供少量新鲜食物。此后,开始陆续有救援队伍搜索生还者。1847 年 4 月,最后一队救援队伍前往唐纳大队的营地。

在厚厚的积雪埋藏着的,被发现的是唐纳大队队友的骸骨、断肢、头颅等。拯救人员在雪地上,沿着脚印发现一名生还者正在采集“食材”,准备炖一锅由肝脏烹调而成的肉汤。事后,生还的 48人均被冠上食人魔的称号,而他们也公开承认是靠着队友尸体来保命。不得不慨叹,当人类以“饥饿”主导思考时,残酷与恐怖程度实在难以想象。